地名:瓦缽梁子鄉(xiāng) | 隸屬:黑水縣 |
區(qū)劃代碼:513228204 | 代碼前6位:513228 |
行政區(qū)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川U |
長途區(qū)號:0837 | 郵政編碼:623500 |
轄區(qū)面積:約8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030人 |
人口密度:約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德吉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德吉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
曲瓦村 | ~201 | 村莊 | 曲瓦村轄毛扎口組、木石多組、石格窩組、曲瓦組和六合組5個村民小組,據(jù)黑水縣城 89 公里,據(jù)鄉(xiāng)政府9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全村有耕地面積1151.…[詳細] |
漁沙溝村 | ~202 | 村莊 | 漁沙溝村位于瓦缽鄉(xiāng)西部,離鄉(xiāng)政府駐地4.5公里,平均海拔3050米,下轄2個村民小組,91戶375人。全村設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2名。有勞動力222…[詳細] |
瓦缽村 | ~204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瓦缽村位于瓦缽梁子鄉(xiāng)西面,距縣城78公里,平均海拔3050米,系高半山村。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耕面980畝,林地1354.7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603…[詳細] |
地名由來:
藏語意為巖山梁。皮地居民大部居住在山梁之上,故名。
基本介紹:
黑水縣轄鄉(xiāng)。1956年置瓦缽梁子鄉(xiāng),1967年改東風公社,1973年更名瓦缽梁子公社,1984年復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42公里。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0.3萬。轄約窩、曲瓦、魚沙溝、桃支、瓦缽、子母河6個村委會。農業(yè)主產玉米、小麥、馬鈴薯。經濟作物有油菜,經濟林木有梨、蘋果、核桃、花椒。產貝母、蟲草、熊膽等中藥材。
歷史沿革:
瓦缽古代是羌人居住的地方,屬于蠶陵縣轄區(qū);北周至唐朝,先后由廣年、左封、悉唐等縣管轄,后來被吐蕃占去;宋朝屬于霸州管;明朝為雜古土司統(tǒng)治;清初為梭磨土司下屬的扣沙古爾溝頭人管轄。
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屬黨康侖管轄;1935年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黑水時,徐向前部駐扎約窩,建立瓦缽梁子區(qū)蘇維埃政府,下屬6個蘇維埃鄉(xiāng)政府,歷時半年;1952年成立鄉(xiāng)行政委員會,屬木蘇區(qū)行政委員會管轄,后為第三工作隊領導;
區(qū)劃: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瓦缽梁子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