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坑村位于白巖鎮(zhèn)西北部偏北,南接前寨村,西連鄧家村,北與貓洞鄉(xiāng)窩子村接壤,東抵貓洞鄉(xiāng)柯托村,又處于安順-補郎公路旁,距安順13公里,普定縣城11公里,白巖鎮(zhèn)政府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6.91畝(不含退耕還林面積),其中田232畝,地694.31畝,屬高原山谷地形,巖溶地貌、土壤松散,呈堿性。農業(yè)主產玉米、水稻、油菜。水資源較差,山間多為耕地。已退耕還林704畝,其中用材林340畝,經果林180畝,藥材林180畝。有荒山育林1200畝,其中有892畝荒山造林、森林覆蓋率達80%。
全村有5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共有254戶998人,現(xiàn)有黨員18名。其中女黨員2名,少數(shù)民族黨員10名,農業(yè)人口958人,占98.7%,該村居住漢族、仡佬族,漢族占76.4%。全村大專文化程度5人,中專文化程度8人,高中文化程度9人,初中文化程度297人,初中及初中 以下文化占94%以上,主要以農業(yè)為主。建有大牧畜市場1個,從事商業(yè)80余人、建設業(yè)100余人、運輸業(yè)15人、工副業(yè)100余人,其余大部分以農業(yè)為主,現(xiàn)有外出務工人員90余人,主要以20-38歲青年為主,約占外出務工人員的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居多。
該村轄5個自然村,除水井沖未通自來水外,均已實現(xiàn)水、電、路三通。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硬化了入村公路550m,砂石路1710m,硬化大牲畜市場,新寨街道。修建了引水主干溝渠、安裝50門程控電話,引進科學種植技術、科學養(yǎng)殖技術、種植早熟大白菜、西紅柿、辣椒、茄子等蔬菜作物,現(xiàn)種植面積達100畝。養(yǎng)殖業(yè)主要養(yǎng)肉牛、二元雜交母豬,年產值達40萬元。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養(yǎng)殖業(yè)兩方面,其次還有工副業(yè)、建筑業(yè)及外出務工。
礦產資源方面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廣泛、儲量巨大,具有強度高,易開采的特點,是水泥、石灰的制作原料,是很好的建材。教育方面,該村建有一所村級完小,現(xiàn)在教師13名,有7個班,開設幼兒班(學前班)、1-6年級各一班,共有在校學生357人,初級中學升學率達100%。配備有電腦一臺、教學實驗器材等設備。另外還附高農業(yè)科技培訓班和人口學校班。
村支兩委有辦公室、婦檢室、圖書室及黨員活動室。建立健全村規(guī)民約、制度上墻、村級政務公開,給群眾一個交代,還自己的清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人口總數(shù):998人 農業(yè)人口:958人 非農業(yè)人口:40人
--行政區(qū)面積: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921.96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 發(fā)展口號:
--所轄村: 生產總值:16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yè): 名特產品:水稻 辦公所在地:白巖鎮(zhèn)雙坑村
雙坑村附近有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普定龍頭山、楓林火焰山原始植物保護區(qū)、夜郎湖、白巖腳洞遺址、蓮花古洞等旅游景點,有普定高腳雞、梭篩桃、白旗韭黃、朵貝茶、安順蠟染、安順破酥包等特產,有苗族“阿江”、普定苗族《古歌》、銅鼓十二調、安順地戲、戈若民族服飾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白巖鎮(zhèn)·雙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