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坪碓村 | 隸屬:芹洋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350924205217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qū)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qū)面積:約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520人 |
人口密度:約227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劉氏家譜載“下坪洋”為名,因村下方有一水碓,故名。
基本介紹:
下坪碓原叫下坪源,劉姓始祖劉朝琯于雍正十年(1732)由慶元二都巖坑遷到石門后,乾隆十八年(1754)再遷到下坪碓。傳說劉朝琯在下坪源放牛,四周皆雪而此地獨無,群牛皆宿此,遂與其兄搭樓于此,方便放牛并開荒。后來鐵爐坪人在門下建水碓,故改稱下坪碓。村中建有臨水宮(馬仙宮)。石拱橋3座、水泥橋門下水口筑堤成湖,旁有古松古杉多株?h城至托溪公路從鐵爐坪經(jīng)過,2008年水泥公路從鐵爐坪鋪到下坪碓。建有自來水,村委樓。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其中農(nóng)田1551畝、山場5702畝、茶園 1200畝;全村總?cè)丝?520人,392戶,轄7個自然村;勞動力116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324人;下坪碓村盛產(chǎn)水稻、
歷史沿革:
劉姓始祖劉朝琯于清雍正十年(1732)由慶元二都巖坑遷到石門后,乾隆十八年(1754)再遷到下坪碓。
1949年初期屬第四區(qū)(托溪區(qū))九嶺鄉(xiāng)。
1950年撤消九嶺鄉(xiāng),屬第四區(qū)(托溪區(qū))。
1956年屬芹洋區(qū)。
1958年公社化設芹洋區(qū)東風公社。
1959年撤區(qū)并社,為芹洋公社下坪碓大隊。
1963年芹洋、托溪、平溪合并為芹洋區(qū),仍為下坪碓大隊。
1965年撤區(qū)并社為芹洋公社下坪碓大隊。
1984年撤社建鄉(xiāng),為下坪
周邊相關(guān):
下坪碓村附近有壽寧西浦景區(qū)、壽寧南山風景區(qū)、下黨村、犀溪漂流、小托水庫水利風景區(qū)、壽寧縣生態(tài)茶園等旅游景點,有壽寧高山烏龍茶、壽寧高山茶、壽寧茶葉、承天村烏龍茶、黃獨、三糍等特產(chǎn),有壽寧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壽寧北路戲、柘榮剪紙、寧德霍童線獅、壽寧北路戲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芹洋鄉(xiāng)·下坪碓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