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陽嶺根嶺古道位于南田鎮(zhèn)武陽村至青田嶺根灘坑水庫埠頭,南北走向,原為山間小道,明洪武年間劉基之子劉仲璟與侄仕端集資造嶺,民國二十二年,劉耀東等集資重修,為舊時南田出山之嶺,全程10.1公里。路面早期大多由毛石鋪就,平均路寬1.2米,途中有古楓香樹86株和明劉仲璟造嶺時種植的古松數(shù)十株。此嶺也是明時劉基到青田石門洞讀書的必經(jīng)之路。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集墓位于文成縣南田鎮(zhèn)武陽村武陽自然村蓮花墩,始建于南宋期間(1127~1276),坐北朝南。由墓室、二級拜坦組成扶椅式結(jié)構(gòu),花崗巖質(zhì)。墓通面闊4.09米,通進深12米,墓室有規(guī)整花崗巖石砌筑,中間立有1米高的墓碑一通,上陰刻“宋處士劉集墓”。墓門前設(shè)兩級拜坦,夯土地面。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庭槐墓位于文成縣南田鎮(zhèn)武陽村武陽自然村,建于明代,坐西北朝東南。由墓室、兩級拜坦組成,扶椅式毛石結(jié)構(gòu)。墓面通闊9.5米,通進深12.3米。一級拜坦花崗巖質(zhì)塊石鋪地,二級拜坦為夯土地面。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基故里(故里碑)位于文成縣南田鎮(zhèn)武陽村,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所立的石碑,由碑身和碑座組成,身碑高2.19米,寬0.66米,厚0.15米,青石質(zhì)。碑額半圓形,剔地起突法淺雕雙龍戲珠圖案,碑身正中直行楷書體“明開國誠意伯劉文成故里,首行為“大清乾隆二十八年歲次癸未孟夏之吉”,落款為“邑令閩南吳捧日立”。碑座為花崗巖質(zhì),長方臺形,其正面陰刻花草紋。1987年12月,列入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基故里(施茶亭)位于文成縣南田鎮(zhèn)武陽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6)。因年久失修,民國二十八年(1939)重建,三十一年(1942)冬建成,由正屋、廂房、天水橋、過廊組成合院式木構(gòu)建筑。正屋建于塊石壘砌的臺基上,面闊三開間帶左右耳房,進深五柱七檁,懸山頂,明間前設(shè)單孔石質(zhì)天水橋。東側(cè)梢間設(shè)有神龕供祭祀,西側(cè)次間設(shè)廚房、小戲臺。左右?guī)烤鶅砷g,四面坡,廂房下設(shè)馬廄。1987年12月,列入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