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旅游

贛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161、贛州東津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贛州東津橋
  贛州古浮橋大名東津橋,全長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鐵索連環(huán)而成,舟面上橫鋪著木板作為橋面。此橋是修建在贛州的第二座浮橋,是公元1170年由時任贛州府知軍的洪邁歷時四年監(jiān)造而成(當時稱為建春門浮橋)。其余兩座浮橋分別是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橋——西津橋,和南宋的淳熙年間(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橋,不過這兩座浮橋都沒能保存下來。據(jù)說以前水運繁忙的時候,東津橋每天要斷開兩次,讓來往船只通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取消了這一慣例,只是在特定時候浮橋才打開,這一幕往往被戲稱為“過河拆橋”!……[詳細]
紅軍總醫(yī)院院部舊址
  中央紅軍總醫(yī)院舊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xiāng)茶嶺村李氏宗祠。1932年6月,學校重返雩都,恢復教學,同年8月,經(jīng)中革軍委主席朱德批準,學校遷到紅軍總醫(yī)院所在地興國縣茶嶺村繼續(xù)辦學。1931年——1934年,軍醫(yī)學校在茶嶺駐扎期間先后招收了三期共580余名學員,每期培訓一年左右,結業(yè)后分赴紅軍部隊和地方醫(yī)院工作,成為我軍自己培養(yǎng)的第一批軍醫(yī)。1934年4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軍醫(yī)學校遷往瑞金。舊址建筑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座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屋頂,板瓦覆蓋,祠分上、下兩廳,廳間有天井,穿斗式梁架。1999年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尋烏縣委舊址
  中共尋烏縣委舊址位于長寧鎮(zhèn)西井東巷1號,始建于1920年,原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尋烏縣委機關駐此,1930年5月,毛澤東作尋烏調(diào)查時,曾在此舉行座談會,這里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尋烏政治活動的中心。舊址為土木結構瓦房,座西朝東,面寬15.8米,進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積109平方米,分前后兩棟,前棟是平房,為天主教教堂,后棟是二層樓房,為住房,現(xiàn)已倒塌。1986年4月6日被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舊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20米![詳細]
李官山毛澤東舊居
  李官山紅二十二師駐地舊址位于江西省會昌縣站塘鄉(xiāng)李官山村,離縣城三十公里,該房是清代建筑,歇山頂,土木結構,正屋四周設回廊,有欄桿吊樓,樓上樓下,共十四間,面寬10.2米,進深19米,占地面積193.8平方米。 1934年4月21日,因中央蘇區(qū)南線筠門嶺失利,紅二十二師退守站塘、中村、周田一帶,師部駐李官山南山下。同年6月,毛澤東來此作過軍事調(diào)查,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紅二十二年師活動在會昌至筠門嶺之間,阻止國民黨粵軍和地方鏟共團的進攻,穩(wěn)定下了南線局勢。1934年10月16日,紅二十二師從這里出發(fā),編入紅九軍團參加長征![詳細]
《健康報》社舊址
  葉坪《健康報》社舊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xiāng)朱坊村石廳下。為“思柏翁祠”,已有200多年歷史,座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硬山頂,二井一廳,面闊三間,內(nèi)有14根圓木住,總面積為98.42平方米。《健康報》社于1931年秋創(chuàng)辦,先由紅一方面軍前敵委員會總軍醫(yī)處主辦,1931年冬中革軍委總衛(wèi)生部成立后,由衛(wèi)生部宣傳科負責出版。該報為油印單面小報,不定期出版,初期僅幾百份,后向蘇區(qū)各地方發(fā)行,印刷量不斷增加!督】祱蟆飞绲膭(chuàng)辦為反“圍剿”時期紅軍傷病員的健康和蘇區(qū)人民防病治病發(fā)揮了積極作用。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后,該報社隨軍長征![詳細]
下灣九廳十八井民居
  九廳十八井座落在營前鎮(zhèn)下灣村黃坑口山腳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懸山頂,兩邊有翹角,呈長方形,進深二廳一天井32.2米,通面寬12間47.2米,整棟建筑共有九個廳十八個天井,五十多間廂房,占地面積1519.8平方米。門額陽刻:“楊譽莆田”四個大字,青石大門兩旁陰刻著門楹曰“爽塏凝祥月映浮潮千頃碧;氤氳結秀峰回舉嶺萬年春”,神龕、門墩雕刻精美,附屬文物有:清代石磨、風車等。2008年維修,保持了原貌。2005年8月被縣政府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西省軍區(qū)司令部舊址
  江西省軍區(qū)司令部舊址位于寧都縣梅江鎮(zhèn)李子園村中,座西朝東,前鄰水塘,后、左、右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軍區(qū)司令部由興國遷入寧都縣城,然后遷到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間,陳毅、蔡會文、李賜凡先后任司令員,李富春、彭雪楓、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員,郭天民、陳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參謀長,蔡會文、劉疇西、鄧小平、羅榮桓、甘渴漢、黃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軍區(qū)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裝的領導機關,它配合主力紅軍作戰(zhàn),掩護轉(zhuǎn)移,開展游擊戰(zhàn)爭作出了很大貢獻。1959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詳細]
168、信豐玉帶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信豐玉帶橋
  玉帶橋位于信豐縣虎山鄉(xiāng)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龍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帶,飛跨在崇山峻嶺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玉帶橋為信豐縣通往廣東興寧,和平的交通要沖,它以結構獨特,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交通距離信豐縣城30公里,可坐前往虎山鄉(xiāng)的中巴,票價12元。因其弧形如玉帶,故名。玉帶橋為當?shù)馗晃逃囡L歧募資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名“風歧橋”。玉帶橋為二墩三孔屋樓式拱橋,橋身成弧行,橋長88.15米,是江南現(xiàn)存最長的弧形廊橋,它以結構獨特,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留下了“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峰入云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鎮(zhèn)兩山腰”的贊譽。地址:贛州信豐縣虎山鄉(xiāng)中心村類型:橋……[詳細]
江西軍區(qū)司令部舊址
  江西軍區(qū)司令部舊址,位于寧都縣梅江鎮(zhèn)李子園村中,座西朝東,前鄰水塘,后、左、右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軍區(qū)司令部由興國遷入寧都縣城,然后遷到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間,陳毅、蔡會文、李賜凡先后任司令員,李富春、彭雪楓、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員,郭天民、陳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參謀長,蔡會文、劉疇西、鄧小平、羅榮桓、甘渴漢、黃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軍區(qū)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裝的領導機關,它配合主力紅軍作戰(zhàn),掩護轉(zhuǎn)移,開展游擊戰(zhàn)爭作出了很大貢獻。1959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詳細]
贛州慈云塔
  慈云塔位于老城區(qū)東南、厚德路東段的厚德路小學院內(nèi)。慈云塔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屬建筑物。從塔身上找到的銘文磚對造塔年代的記載,文物部門鑒定為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年)所建。它是一座典型的樓閣式塔,其結構特點為穿腹繞平座而上。塔身外面原有木構的飛檐回廊,因遭雷擊而夢毀,現(xiàn)僅存塔身部分。塔身為青磚構筑,9級6面,各層之間用磚疊澀出檐,并用磚雕裝飾成梁柱和斗拱,塔身高度42米,頂部安裝有蓮苞形狀鐵塔剎。塔心六角形,中空,沿階梯登臨塔頂可覽市區(qū)秀麗風光。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修復了慈云塔外飛檐回廊。地址: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厚德路……[詳細]
會昌清涼寺
  會昌清涼禪寺,原名南禪寺,在縣城南大街,志載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間夷為平地,改作他用,高樓林立,圣地匿跡。一九九三年,移地東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寶殿落成前夕,申報更名為清涼禪寺,近十年來相繼建有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橋等,建筑面積萬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徑幽深。尚待籌建的有藏經(jīng)樓、羅漢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計劃中。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為日課,間或應酬少許祛事,和合共處,樂守清貧。會昌縣清涼寺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山腳下……[詳細]
贛州光孝寺
  據(jù)《清同治贛縣志》記載:光孝寺在郡城東南廉泉右。晉時建,后廢,唐高宗時,指揮邱崇重建?滴跷迨辏1714年),僧人成廣募款重建光孝寺。嘉慶、同治年相繼重修。原寺廟有三進,第三進后殿已廢,僅剩一、二進。第一進有斗拱、彩畫,正門兩側(cè)楷書題額“鷲峰”、“鹿苑”;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內(nèi)有藻井,上繪花鳥山水人物畫及題詩。前殿與中殿之間有水池,為放生池,深約5米,內(nèi)有鯉魚、龜?shù)取T潜4孑^為完整的古建筑寺廟,后來市醬貨廠從壇子巷遷駐于此,原貌已逐步廢除,后為贛一中占用,改建高樓,原殿不復存,剩有光孝寺大門墻![詳細]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位于江西瑞金縣葉坪鎮(zhèn)葉坪村,紀念塔塔高13米,塔座為五角形,塔身為炮彈形。布滿塔身的一粒粒小石塊,象征著無數(shù)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fā)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志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與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構圖,表達了蘇區(qū)人民對先烈的無比崇敬和懷念。紅軍烈士紀念塔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褒揚先烈,永遠紀念歷年來在革命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的紅軍指戰(zhàn)員,根據(jù)中央人民委員會1933年7月11日第45次會議決定興建的。由錢壯飛設計,梁柏臺任工程指導。紅軍烈士紀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工程剛開始,在中央蘇區(qū)就掀起了一股自動募捐的熱潮。中國工農(nóng)紅軍殘廢院捐大洋……[詳細]
174、正和諶氏祠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和諶氏祠堂
  正和諶氏祠堂位于全南縣陂頭鎮(zhèn)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兩部分組成。宗祠呈龍騰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據(jù)信全諶氏五修族譜記載,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與石門牌坊于1907年為彰顯駙馬諶震的榮耀所建?傉嫉孛娣e1815.28平方米。宗祠建筑采用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懸山頂。宗祠門廊左右兩側(cè),一對威武凜然的石獅遙相呼應,炯炯有神。正門左右,立一對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磚砌成的馬頭墻支撐,石柱頂端雕刻有鰲魚。棟高11.6米,面闊三間,二進三廳,祠堂占地面積1630.48平方米![詳細]
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
  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地點:定南縣嶺北鎮(zhèn)龍頭村肥丘組191號郭氏圍屋保護范圍:“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大門(西面)外延4.7米至水塘邊,后墻(東面)外延1.8米至土木民居,左墻(南面)外延2米至土木民居,右墻(北面)外延15米至2層土木民居邊;面積:1613.8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各方向延伸距離:“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建設控制地帶各方向與保護范圍一致;建設控制高度:6米;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613.8平方米![詳細]
圳下戰(zhàn)斗舊址
  圳下戰(zhàn)斗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為劉氏宗祠(恭安圍)。1929年2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主力在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jù)地時途經(jīng)尋烏吉潭鎮(zhèn)的圳下村,并在這里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的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為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jù)地,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親率紅四軍3600多人從井岡山出發(fā),經(jīng)遂川、上猶、大余、安遠向閩西挺進,一路上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部隊且戰(zhàn)且走,2月1日,紅四軍到達四周群山環(huán)抱,中間有一塊幾百畝狹長田壟的尋烏吉潭鎮(zhèn)圳下村宿營。當時,毛澤東、朱德估計尾隨紅軍的贛省敵軍劉士毅部隊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趕到,便及早做了應變準備,根據(jù)圳下村的地理環(huán)境,毛澤東對軍隊的駐防作了以下部署:軍部和政治部分別駐在田段中間的文昌閣里;紅三十一團為左路,……[詳細]
山堂古窯址
  黃陂山堂古窯址位于寧都縣黃陂鎮(zhèn)山堂村窯前排后山。1979年6月被發(fā)現(xiàn),黃陂山堂窯嶺由4個長條形堆積組成,平面作“山”字形排列。曾從窯嶺中發(fā)掘出各式青白瓷碗,盤,缽,杯,瓶,壺及器蓋等殘片和粗大石缽,墊餅,墊柱,組合支圈,轉(zhuǎn)輪釉臼等瓷器制作工具。其產(chǎn)品胎質(zhì)堅薄,色澤光潔,造型別致,制作精巧。器物外壁常有流云,樹葉,花卉,波濤,龍虎等生動活潑的刻劃紋飾,技藝之高超可與景德鎮(zhèn)湖田窯宋元時期的產(chǎn)品相媲美。當?shù)厝罕娍陬^流傳“先有窯嶺(黃陂窯),后有窯州(景德鎮(zhèn))”之說。1982年被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8、貓柜圍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貓柜圍
  貓柜圍位于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里仁鄉(xiāng)新里村,由吳明柱所建。呈正方形“口”字,占地361平方米,墻每邊長20米,厚0.8米,高6米,四角有炮樓。因建于清代同治末年,時間不久,又因其細小,故當?shù)厝朔Q“新圍子”,或稱“細小圍”。圍屋坐東朝西,建筑布局為“口”子形,四角建有三層炮樓,住房二層,樓上、樓下各有住房6間,兩層住房共12間二樓設有走馬樓。有小廳廈一棟,天井一個,水井一口。圍屋建造堅固,嚴謹、石灰澆漿,石頭結構造型古樸。貓柜圍是最小的客家圍屋。于200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9、大通寺
大通寺
  大通寺坐落在縣城東南安鎮(zhèn)新建村惜母嶺的幽深山坳中,距323國道約6.5公里。原名大通院、大通庵,始建年代無考,歷經(jīng)坍毀,F(xiàn)寺為1998年3月重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僧舍等建筑,青瓦翹檐,殿頂飾“雙龍戲珠”、“鯉魚”彩瓷,從山麓人寺有333級片石水泥面臺階盤繞而上,大殿右后側(cè)上方立祖師靈塔—座。據(jù)傳,許真君在此追斬蛟龍,小蛟因回顧其母亦被殺,故名惜母嶺。近代道教大師葛洪曾在山中煉過仙丹。大通寺臨章江而建,枕靠廟背山形似睡獅,左右山脊更像五猴鬧春,四周青山環(huán)繞,澗水潺潺,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雅。佇立寺廟門前,可見遠山重巒疊翠,俯瞰山下村舍民居錯落有致,炊煙裊裊,田野蔬果鮮翠,稻菽飄香,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畫卷盡收眼底。尤其是章江河水從寺前山腳盤旋而過,河面寬敞,水流輕緩,水質(zhì)清澈,亦是泛舟嬉水、踏青游玩……[詳細]
榭坊宗圣公祠
  榭坊宗圣公祠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城廂鎮(zhèn)縣城西北方向4公里的鎮(zhèn)仔村祠堂背村小組。公祠坐南朝北,據(jù)曾氏族譜記載:公祠建于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建成,是當?shù)卦祥_基之祖榮千九郎為祭祀孔子思想的正宗傳人——人稱“宗圣”始祖曾子(曾參)而修建,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公祠磚木結構,懸山頂,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整座祠堂由16根直徑為0.42米和38根直徑為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撐,面闊三間,二進三廳,棟高12米,建筑面積976.8平方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