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寧德市旅游

寧德市文物古跡介紹

  坦洋施光凌墓位于福安市社口鎮(zhèn)巖下村,年代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類別為古墓葬。位于社口鎮(zhèn)巖下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為三合土結(jié)構(gòu),坐西朝東!帮L”字形,三級墓坪,墓深35米、寬19米,占地面積665平方米。一級墓坪外側(cè)圍墻三合土浮刻:“高岡鳴鳳”,二級墓坪隔斷墻外側(cè)浮刻“紫氣東來”。圍欄及其他部分為三合土飾刻花卉吉祥圖案,墓龕青石雕刻。墓前碑刻記載墓主人是清咸豐年間武舉人,有經(jīng)商茶葉,對地方建設(shè)等公益事業(yè)做過無私捐獻。對于體現(xiàn)我市茶葉、名人文化業(yè)有一定意義。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該建筑物四周外延伸10米。……[詳細]
182、鶴塘橋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鶴塘橋渠位于鶴塘鎮(zhèn)鶴塘村村頭主街道中,建于70年代未,當時是由鶴塘村全村村民出義務工用時2年完成。南北走向,橋渠全長118.8米,由378塊條石鋪砌而成,橋渠面寬3米,渠內(nèi)寬1米,深1米,橋面離地面21米,拱距33米,拱高7米。橋渠兩邊有54個石制的護欄,每個護欄長2.2米,高0.97米。橋渠主要是當?shù)卮迕裼脕砉喔绒r(nóng)田使用,也可供人行走。……[詳細]
  大甲保福寺位于大甲鎮(zhèn)大甲村東北1公里處,總面積2300多平方米,該寺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清光緒年間重修,現(xiàn)存部分清代建筑。一座修建于北宋建隆年間的門亭以及300多米長土筑舊寺墻、后山石砌坡岸、殘留基石等古建筑遺跡,坐西北向東南,觀音堂面闊三間11.5米,進深九柱16.2米,新建大雄寶殿面闊五間23.6米,進深七柱22.9米,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穿斗式減柱造木構(gòu)架,懸山頂。該寺現(xiàn)為大甲鎮(zhèn)村民佛事主要活動場所。……[詳細]
184、靈龜福源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龜福源橋位于古田縣鶴塘鎮(zhèn)靈龜村村東400米,據(jù)民國38年《鳳山胡氏宗譜》記載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福源橋四墩三孔,橋身長23.8米,寬2.6米,離水高度5米。橋墩船形構(gòu)造,采用疊澀法施工,邊角卷殺成弧形,層層疊澀而出。橋面由12根巨大條石橫跨連接,橋面上鐫刻著部分信士捐捨石梁為翁婆生界記錄,還有一些崇壽院和尚化緣建橋和重修記載。2018年12月公布為古田縣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5、黃鞠灌溉工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鞠灌溉工程位于寧德市蕉城區(qū)霍童鎮(zhèn),分為右岸龍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兩個灌溉工程系統(tǒng),左右岸兩處灌溉工程渠系長十多公里,灌溉面積兩萬余畝。由隋朝諫議大夫黃鞠主持興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該工程分為右岸龍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兩個灌溉工程系統(tǒng),兩處灌溉工程渠系長十多公里,灌溉面積兩萬余畝。黃鞠灌溉工程是古代南方山丘區(qū)水利工程和民間自籌修建、政府指導管理的典范工程,具有較高的科技價值、文化價值、景觀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2019年10月7日,霍童灌溉工程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186、寶豐銀礦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豐銀場開采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物保護價值。從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4)設(shè)場管理,至今已斷斷續(xù)續(xù)地開采了900多年。《三山志》《八閩通志》《寧德縣志》《周墩區(qū)志》等方志及《林聰年譜》《福建史稿》等文獻對寶豐銀場均有記載。古礦業(yè)遺址涉及七步、李墩、浦源3個鄉(xiāng)鎮(zhèn)的7個村落,且種類齊全,有關(guān)探、采、選、冶、加工、運輸、碑刻等的遺跡、遺址保存相對完整,這在全國也較為少見。寶豐銀場遺址對研究古代礦業(yè)的勘探、開采技術(shù),當?shù)厣鐣⒔?jīng)濟、文化的演變以及古村落的最初形成都具有重要價值。2019年,寶豐銀礦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7、壽寧福壽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壽橋位于壽寧縣犀溪鄉(xiāng)犀溪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壩頭溪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1930年重修。南北走向,木拱廊橋,南面橋堍建在巖石上,北面橋堍用條石砌筑。橋身長40.7米,寬4.7米,拱跨32.8米。廊屋四柱九檁抬梁式梁架,計18間,用76柱,雙坡頂。廊屋中間設(shè)神龕,中祀觀音,左祀大帝,右祀臨水夫人。北面橋頭建有守橋亭。2013年,福壽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兩端各外延20米,上下游各外延50米![詳細]
188、西陽老人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陽老人橋位于福鼎市管陽鎮(zhèn)橋頭村,年代為明、清。簡介: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修。單孔木拱廊屋橋,東西走向,橋長30.4米,寬4.9米,孔跨24.4米,矢高7.6米。石砌橋堍,橋拱用圓木交叉架成木拱,拱上橫鋪木板為橋面。橋屋13間,用柱56根,兩邊檐下施1—4層擋板。橋中設(shè)神龕三間。橋頭兩端各為4級石階。2013年,西陽老人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頭東、西各外延20米![詳細]
189、廉村城堡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廉村城堡位于福安市溪潭鎮(zhèn)廉村,年代為明。簡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面呈橢圓形,周長約1200米。東、西面共保存有3個城門,東墻外為河卵石鋪設(shè)的泊岸,岸南端有明代修建的寬大石碼頭。城堡局部有殘損,現(xiàn)保存南北長約450米,東西長約300米。城墻內(nèi)部用土夯筑,外墻用塊石和河卵石壘砌,墻基寬約4米,頂部寬約2米,殘高約3米。2013年,廉村城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堡墻四周各外延50米![詳細]
190、巴地厝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巴地厝橋位于巴地村村尾100米處,平梁廊屋橋,明正德十一年(1516)建(《古田縣志》明萬歷年版),后有重修。該橋南北走向,占地面積192平方米,橋長30米,橋?qū)?米,凈跨15.7米,橋高3.7米,距水面5.8米。橋屋9間40柱,抬梁構(gòu)架;橋中間東側(cè)設(shè)神龕,祀林公;雙坡頂。該橋年代久遠,對研究古廊橋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建筑價值。2016年12月被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桃洋趙氏宮位于福安市潭頭鎮(zhèn)泥洋村上桃洋自然村,年代為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建,類別為古建筑。位于潭頭鎮(zhèn)泥洋村上桃洋(又名上泥洋、倉里)自然村村頭與厝基村尾之間,系上桃洋村趙氏歷代供奉先祖的宮廟。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坐東北向西南,為單體磚木結(jié)構(gòu)廊院式建筑,通面闊11.09米,通進深12.6米,占地面積139.7平方米。該宮就是大門、天井和大殿組成,殿堂面闊三間帶左右廊,進深五柱,明間內(nèi)頂設(shè)八角藻井,離地面高3.79米,長、寬3.77米,約14.2平方米。八角藻井內(nèi)裝飾彩繪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八仙圖人物,下層為歷史上八大文人墨客喜好圖文,井頂為雙鳳朝陽與牡丹圖,藻井天花下四梁枋內(nèi)側(cè)表皮為二十四孝圖文彩繪,井內(nèi)所繪花鳥人物,……[詳細]
192、上坪洋坑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坪洋坑橋位于福安市范坑鄉(xiāng)上坪村,年代為清同治七年(1868),類別為古建筑。位于范坑鄉(xiāng)上坪村西面1公里溪上。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建,同治七年(1868)重建?缬谘罂酉,南北走向,為單孔木拱廊屋橋,長24米,寬4.8米,占地面積115.2平方米。廊屋9開間,用柱40根,穿斗式木構(gòu)架,懸山頂。橋兩側(cè)施欄板,內(nèi)向加設(shè)坐凳。正間設(shè)神龕,高2.6米,寬3.2米,深0.9米。這是我市比較偏僻的一座廊橋,也是我市僅有五座橋其中的一座,而且由于現(xiàn)在交通的快速發(fā)展,山路幾乎荒廢無人走,致使無人使用、管理、修繕,非常容易毀損消失。所以比較珍貴,加強保護對以后研究廊橋具有重要的價值。2004年公布為市文物點保護。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該橋四周外延……[詳細]
  榕頭興云寺大雄寶殿位于福安市溪柄鎮(zhèn)榕頭村,年代為清乾隆丙申(1776),類別為古建筑。位于溪柄鎮(zhèn)榕頭村興大路距榕頭村南面300米處山中。始建于宋元符年間(1098-1100),歷代均有維修,現(xiàn)存建筑系清乾隆丙申歲次(1776)重建。坐西南向東北,大雄寶殿為木構(gòu)殿堂式建筑,通面闊20米,通進深11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中軸建筑有前殿和大雄寶殿,前殿為新建。大雄寶殿其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明間減中柱,前后左右為檐廊,大殿內(nèi)保存有明正德神龕,四層石砌,神龕正面刻有年限,左右兩側(cè)龕座上各有浮雕圖案。大殿明次間頂棚共有九個藻井,右側(cè)第二條石柱上有“清乾隆丙申歲次□□□重建,當山住持僧大用仝捐衣缽資重建”,左側(cè)石柱亦有刻字。四條碩大、粗壯的八角青石圓柱,顯得整個大殿寬大莊嚴肅穆。寺內(nèi)還保存有好幾塊宋代須……[詳細]
194、曉陽奈何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曉陽奈何橋位于福安市曉陽鎮(zhèn)曉陽村,年代為清光緒六年(1880),類別為古建筑。位于曉陽鎮(zhèn)曉陽村北面溪面上。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六年(1880)重建。南北走向,跨于鳳過溪上。一墩雙孔木梁廊屋橋,長29.4米,寬5.1米,占地面積149.94平方米。廊屋十一開間,用柱48根,穿斗式木構(gòu)架,歇山頂,脊下山尖施懸魚。橋屋正間與兩側(cè)均設(shè)神龕,橋面兩側(cè)施全封閉欄板,開窗口,內(nèi)向設(shè)坐凳。橋墩用條石堆砌為舟形墩,該橋是曉陽歷史上著名而富有深刻寓意三座橋的其中一座,其他兩座橋分別是銀橋、金橋均有不同程度重建,對研究橋梁制造技術(shù)和歷史人文習俗等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004年公布為市文物點保護。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墻體外延伸5米![詳細]
  象環(huán)白蓮堂位于福安市賽岐鎮(zhèn)象環(huán)村,年代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建,類別為古建筑。該寺堂位于賽岐鎮(zhèn)象環(huán)村村頭。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建。坐西北向東南,磚木結(jié)構(gòu)合院式建筑,穿斗抬梁式建筑,單進,由門樓與佛堂組成。面闊23.3米,進深22.3米,占地面積519.6平方米。堂內(nèi)左側(cè)墻體上嵌有四塊青石碑,記載該堂重建歷史及認捐姓名、銀兩等。最早一塊時間落款為“大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歲在癸丑十二月觳旦”,與大殿中梁墨書年限相同。堂內(nèi)還保存有明萬歷八年(1580)石雕香爐一個,石雕佛像二塊,為研究當?shù)剡w居歷史及民俗信仰、宗教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墻體外延伸5米![詳細]
196、西坑祖宗宮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坑祖宗宮位于福安市潭頭鎮(zhèn)西坑村,年代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類別為古建筑。該宮位于潭頭鎮(zhèn)西坑村村頭。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歲次丙辰孟冬重修,坐西向東,為磚、土木結(jié)構(gòu)廊院式建筑,通進深24.9米,通面寬17.8米,占地面積443.22平方米。由門廳、天井、大殿組成。殿堂穿斗式梁架、歇山頂,明間梁架高5.71米。進深四柱,面闊五間帶兩廊。據(jù)村民介紹,該宮原為庵堂,后改為詹氏族人供奉先祖和從事宗教信仰活動的場所。其宮--拱、門檔等建筑布局仍保存著明代建筑特有的風格、規(guī)制,對研究明代古建筑提供了珍貴而重要的實物資料。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墻體外延伸5米![詳細]
  沃坪忠平侯王宮位于福安市溪潭鎮(zhèn)磻溪村,年代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類別為古建筑。位于溪潭鎮(zhèn)磻溪村桓洋9號西北邊建于清(1736-1795),坐東南向西北,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明間減中柱,舉架高,空曠敞亮,廊前設(shè)木質(zhì)雨簾。通面寬15.5米,深34.3米,占地面積531.65平方米。由戲樓、天井、子母臺、大殿組成。戲樓、大殿均為懸山頂鵲尾脊。大殿面闊五間,進深6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明間減中柱,舉架高,空曠敞亮,廊前設(shè)木質(zhì)雨簾,一為避雨,二為遮陽,使神堂不至過亮,其做法此地唯有,難得一見。戲樓面闊五間,進深三柱。屋脊為三段式,中段脊雕有兩熬魚相對。供臺上有“正德十三年”、“道光己酉歲”石雕香爐各一個宮建筑年代較為久遠,保存較好,對清代祠堂建筑風格和祠堂文化都具有研究價值2013年……[詳細]
  王家邊太后宮位于灣塢鎮(zhèn)爐山村王家邊自然村,年代為清同治十年(1871),類別為古建筑。位于福安市灣塢鎮(zhèn)爐山村王家邊自然村東北面100米處。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坐北朝南略偏東。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廊院式建筑,通面闊17.10米,通進深39.10米,占地面積668.61平方米。由門樓、戲樓、天井、大殿組成。戲樓、大殿均為穿斗抬梁式梁架,宮內(nèi)戲臺天花、藻井及大殿兩側(cè)神龕內(nèi)壁均施彩繪,保持良好的色澤。大殿面闊五間,中間四欖柱,次間進深八柱,戲樓面闊五間六柱。屋面歇山頂脊屋脊,脊身灰雕彩繪。該建筑規(guī)模大,制作精細古韻飄逸,散發(fā)著歷史滄桑。作為研究清代宮廟建筑規(guī)范與裝飾技藝都具有一定價值。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墻體外延伸10米![詳細]
  外塘渡船岸碼頭位于福安市甘棠鎮(zhèn)外塘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位于甘棠鎮(zhèn)外塘村倉庫碼頭。始建明代,清代也有修建。在外塘區(qū)800米左右的村邊海岸邊就有七個碼頭。分別是上鄭渡頭岸、陳厝渡頭岸、郭厝渡頭岸、蘇厝渡頭岸、仁弟渡頭岸、下鄭渡頭岸、亭江渡頭岸,F(xiàn)保存最好的是倉庫(糧庫)蘇厝碼頭。該碼頭面江鋪設(shè),為東南西北走向。近江心底部一小段為塊石拼砌成平整上斜,臺步由塊石壘砌,拾級而上,階面鋪設(shè)條石,階面寬一般在0.3~0.52米,高度在0.15米左右,總長約26米。整個渡頭岸上寬、下窄,寬處為4.69米,窄處為3.4米。渡頭岸是鏈接水陸交通之間的重要“介質(zhì)”通道,對研究福安沿海地區(qū)水上運輸歷史及人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根據(jù)岸邊古榕樹年齡參考,該碼頭至今不下三百年。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詳細]
200、陳永昌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永昌墓位于福安市康厝鄉(xiāng)彭洋村,年代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類別為古墓葬。位于康厝鄉(xiāng)彭洋村。陳永昌(1828-1858),字際遠,號鳳賡,福安市隆坪人,官浙江錢塘縣丞。墓坐東向西,為石構(gòu)“風”字形,墓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墓丘石構(gòu),面寬8米,進深20米,前有墓坪。整個墓地范圍地表均用花崗石拼砌。墓丘前立墓志,高0.8米,寬0.4米,志文由“敕授文林郎丙子(1867)舉人揀選知縣李方錡”撰寫。墓前100米有五脊頂石構(gòu)亭。亭后壁嵌光緒二十八年(1902)墓道碑1通,平首,高1.8,寬0.8米。該墓葬整體結(jié)構(gòu)均由青石雕鑿鋪設(shè),目前僅此一處,對研究清代墓葬建筑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004年由福安市文化體育局公布為福安市首批文物點。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