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韶關(guān)市旅游

韶關(guān)市文物古跡介紹

41、庾將軍祠
庾將軍祠
  庾將軍祠在憩云亭與梅關(guān)關(guān)口中間,相距古驛道西側(cè)數(shù)十米的一個較開闊的山坡上。庾將軍祠是紀念漢時俾將庾勝戍守梅嶺有功而建造的祀祠。庾將軍姓庾,名勝。漢元鼎五年(前112年)他隨樓船將軍楊樸在乎撫南越后,為鞏固南疆,他和兄弟兩人,統(tǒng)兵駐嶺北,筑城大余,戍兵梅嶺,因他排行老大,所以稱大庾。他死后,這里的人民為紀念他的功德,筑祠祭祀。大余縣原名大庾,梅嶺稱庾嶺都是為了紀念庾勝將軍。據(jù)傳,祠址是原來漢朝屯兵扎營的地方,1991年大余縣人民政府選擇此地建將軍祠和朝漢臺。祠為仿古廟式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開間,90平方米,正廳塑有庾將軍像,祠前廊柱楹聯(lián)題: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將軍姓氏;從此可通粵海,愿無忘宰相風流。祠前數(shù)步建有水泥平臺一座,四廚有石欄桿相圍,名朝漢臺,傳說是漢時駐兵的升旗處。古時升旗與今差不多,升軍旗……[詳細]
梅嶺南粵雄關(guān)與古道
  梅嶺的得名相傳是根據(jù)南遷越人首領(lǐng)梅絹的姓氏得來的。在戰(zhàn)國時期,中原戰(zhàn)亂不堪,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庚嶺上,被眼前的嶺南風光所吸引,決定在梅嶺一帶安營扎寨,他們發(fā)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后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梅嶺在嶺南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嶺自越人開發(fā)后,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并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既是古戰(zhàn)場,也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軍多次戰(zhàn)斗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lǐng)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zhàn),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云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梅樹,故稱梅嶺。梅嶺的……[詳細]
國立中山大學樂昌辦學舊址
  國立中山大學樂昌辦學舊址位于廣東省樂昌市坪石鎮(zhèn),1940年至1945年國立中山大學遷址到樂昌分散在武江兩岸辦學,理學院在肖家灣村委會塘口村、文學院在陳家坪村委會羅家頭村、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在老街居委會,工學院在三星坪村委會、法學院在武陽司村委會等地。國立中山大學樂昌辦學舊址包含塘口村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舊址(朱氏宗祠)、國立中山大學天文臺遺址、裴家灣國立中山大學先修班舊址門樓、和平街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舊址廣同會館、鐵嶺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舊址、三星坪村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舊址(朱氏宗祠)、三星坪村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舊址(沈氏宗祠)、三星坪古道(含新村涼亭、三星坪碼頭、八里排普濟亭、寨子下村觀音巖橋)、武陽司古道(含長崗嶺樂善亭、董水頭村粵楚停驂亭)。以上抗戰(zhàn)時期辦學舊址,既是華南地區(qū)學術(shù)抗戰(zhàn)史……[詳細]
丹霞山摩崖石刻
  丹霞山摩崖石刻丹霞山位于韶關(guān)市區(qū)東北約45公里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越先民在這里生活,留下了鯰魚轉(zhuǎn)文化遺址。丹霞山的歷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人文景觀豐富,現(xiàn)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4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丹霞山摩崖石刻群,包括通天峽摩崖石刻群、別傳寺摩崖石刻群、夢覺關(guān)摩崖石刻、錦石巖摩崖石刻群;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主要是一批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及巖畫。通天峽摩崖石刻群,位于丹霞山主景區(qū)長老峰上層。主要分布在丹梯鐵鎖、御風亭、海螺峰、龍王巖四處。共有15處石刻,其中有丹霞山景區(qū)內(nèi)最大的摩崖石刻“別有天”摩崖石刻!皠e有天”是康熙甲子年(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總長10.9米,高3.6米,最大的字寬2.84米,書法精妙,氣魄雄偉,有著極高……[詳細]
張九齡及其家族墓地
  唐韶關(guān)張九齡及其家族墓地位于韶關(guān)市武江區(qū)墩子頭村翠珠嶺。為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遷葬墓。墓面為半圓土堆構(gòu)筑,是座磚室墓,平面“古”字形,通長8米,分墓道、耳室和棺室,墓道和耳室皆為券頂,墓道長3.18米、寬1.09米、高1.70米,兩個耳室分別長0.80米、寬0.52~0.54米、高0.33米;棺室為錐形尖頂,長4.82米、寬4.80米、高5.35米,有殘存人物壁畫。墓曾多次被盜,殘存隨葬品有陶罐、滑石器具、“張拯”陶硯和一方墓志銘(見第五章第二節(jié)墓志)。墓側(cè)有神道碑1通。墓前現(xiàn)存石羊三只,二進深院落張文獻公祠一座,硬山頂,面積約200平方米。張九齡官至尚書右丞相,卒于唐開元二十九年,享年六十三歲。墓前下方有其妻盧氏墓,兩側(cè)有其父張宏愈、弟張九皋、張九章墓。皆為半圓形堆磚室墓。張九皋卒……[詳細]
抗日戰(zhàn)爭第七戰(zhàn)區(qū)指揮部舊址
  抗日戰(zhàn)爭第七戰(zhàn)區(qū)第二次設立于抗日戰(zhàn)爭末期1944年左右設立,第七戰(zhàn)區(qū)所轄范圍為廣東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廣東地區(qū)(包含香港)接受日軍繳械的作戰(zhàn)區(qū)之一。第七戰(zhàn)區(qū)剛成立時,廣東省最高長官余漢謀接管粵北,并指揮了兩次粵北會戰(zhàn)痛擊侵華日軍,當年的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部就位于今天十里亭油泵油咀廠的后山上,分別由指揮部、別墅、兵營房和禮堂組成。作戰(zhàn)指揮部位于油泵油咀廠的托兒所旁邊,遺址現(xiàn)在還在。但半山腰的兵營和禮堂,由于60年代修建廠區(qū)宿舍時被推平,目前已不存在。別墅位于后山上油泵廠宿舍后,是兩棟坐南朝北的磚瓦建筑。別墅帶西式風格的回廊,里面設有3間房,每間房之間有過廊間隔。別墅旁邊為還有6間排屋,為警衛(wèi)的值班營房。據(jù)了解,這里是余漢謀休息的別墅,以及臨時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201……[詳細]
47、小竹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竹塔
  小竹腰塔,稱小竹塔,位于韶關(guān)市南雄市江頭鎮(zhèn)小竹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建于宋代,為六角五層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剎已毀,殘高十八米,一說殘高九點一米。原塔內(nèi)設置有木梯,今毀。塔向東,塔平面六角形,為五層樓閣式磚塔。塔損壞較嚴重,現(xiàn)僅存三層,殘高約9米。塔用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4厘米的青磚筑成。塔基圍10.8米,直徑3.2米。塔第一層開一真門,其余各面開一圭形假門。二、三層每面均開一圭形假門。塔心室置藻井。塔身用青磚砌闌額、普柏枋、依角柱、斗拱,各層用菱角磚和撥檐磚疊澀出檐。小竹塔建在山坑水溪的一側(cè)坡地上,距塔數(shù)十米有一座單拱古石橋,古道經(jīng)石橋內(nèi)通深山村寨,外通江頭鎮(zhèn)。這里竹林、古樹、古塔、小溪、古橋、田野、村落相襯,風景秀麗。小竹塔于1997年列為南雄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列入第八批廣……[詳細]
五汪譚氏宗祠
  譚氏宗祠位于廣東韶關(guān)樂昌長來鎮(zhèn)五汪村,是為紀念紫金光祿大夫譚必而建造。譚氏宗詞為長方形院落,祠內(nèi)建筑面積177平方米。分門樓、前廳、殿堂三部分,門樓為廡殿頂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闊3間11.4米,進深3間14米,始建年代失考,現(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年間重修。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砌二面坡硬山頂,覆黛瓦,博風板精美明凈,闊3間2進,11.4米,進深21.5米,面積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開三門,全木構(gòu)牌坊式中門,四只精雕花草圖案門簪,側(cè)門均二枚雕花門簪。進深2.5米,二側(cè)由三根石灰?guī)r礎(chǔ)木柱呈三角形撐架起“冖”形門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龍頭橫梁向二側(cè)伸出的橫梁曾精雕翔龍舞鳳圖案(皆在“文革”時鏟凈,鏟者滅頂)。穹形飄棚,雕花檐梁,雕蛇形圖案脊檁;兩側(cè)月梁中央雕雙鳳護仙花圖案,兩端龍頭;瓜柱兩側(cè)墊板雕卷草紋,頂……[詳細]
49、虎踞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踞橋
  虎踞橋位于南雄市珠璣鎮(zhèn)聰輩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為西東走向,七孔石筑平橋,橋長57米,寬3.1米,橋無欄,橋高2.4米。橋面鋪砌條形麻石,橋墩迎水方向設分水尖。橋造型較獨特,它結(jié)合了拱橋和梁橋兩種結(jié)構(gòu)形式,在長57米的橋身上建有三個圓拱和四座船形橋墩上平鋪的橋面。虎踞橋自清代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后,狀貌一直保持至今,是古代該地區(qū)一座連通多個村莊的重要橋梁,也是梅關(guān)古驛道上的路橋。在聰輩村虎踞橋橋頭西側(cè),建有一座觀音廟(久毀,僅存殘墻),在廟的外墻上鑲有一塊“重修虎踞橋”石碑,為清光緒年間橋重修時刻立,聰輩村虎踞橋于2019年又一次重修,并整治、美化了橋附近的環(huán)境。在2007年開始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聰輩村虎踞橋被列為南雄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50、葛坪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坪塔
  國坪塔又稱葛坪塔,風景塔。據(jù)稱,曾有位貪婪的仙人用扁擔挑二塔,其中一塔落在大夏,“文革”時被炸毀。靜蹲于南雄市西北隅近30千米的瀾河鎮(zhèn)葛坪塔下村西南端。建于宋代的塔,坐東南向西北,南依翠竹韻溢的帽子峰余脈龍華山(寶塔背)北麓,北俯視壟壟梯田構(gòu)造的袖珍山間橄形盆地,有瀾河水自西南向東北流淌。平面5層6角樓閣式磚塔,殘高13米,形如腐朽銅管;磚規(guī)格主要為0.32×0.14×0.05米;首層長2.1米,壁厚1.3米,直徑3.6米,圍12.6米,有塔心室,2-4層實心;各面設壺形門或假門,倚角柱和闌額置斗拱,斗拱上以菱角牙磚和挑檐磚出檐及假平座。5年前塔南傾,后來奇跡般自直,人以為神。曾有人夜挖塔寶,無功而返。塔外形狼狽不堪,如一根日趨腐爛的竹筍,悲慘可憐。塔構(gòu)造精細,形體俊秀,直指蒼穹。2017年……[詳細]
南雄鐘鼓巖摩崖石刻
  南雄鐘鼓巖摩崖石刻  唐—宋 南雄 鐘鼓巖摩崖石刻 位于南雄市梅嶺鎮(zhèn)翠屏山中。鐘鼓巖因有鐘巖與鼓巖懸石,敲之有鐘鼓聲而得名。這里因有梅關(guān)相伴,歷代名人游士甚多、留下許多清詞麗句,F(xiàn)有唐至民國石刻20多題。最早的石刻是大唐呂巖(即呂洞賓)書鐫的“萬福洞”和“上清景”題字。“諸仙巖”三個大字署名“東坡書”,每字高0.50米、寬0.10米。東坡被謫二度梅關(guān)到此游覽,曾賦詩多首留念。石刻中以清代石刻為多,作者有官吏、學者、道士。字體有楷書、隸書、行書、篆書等! 1937年蘆溝橋事變后,在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壓力下,-江西省大余縣縣長彭育英派代表魯炯雯與贛粵邊游擊隊代表陳毅等人曾在此巖舉行會談,共商國共合作抗日事宜! 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2、沈所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所塔
  沈所塔位于始興縣城西五公里塔崗嶺。嶺呈乳狀,高百米,塔筑其頂。塔高三十米,六角九層疊檐磚塔。該塔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塔身有“道光十六年重修”字樣銘文磚。除第五,第九層外,每層有三門,隔面設門,層與層間門錯開以求牢固。正面向東,直視縣城。正門眉橫匾第三層楷書:“回文瀾”,第五層書:“五星奎”。清涼山塔位于始興縣城南鎮(zhèn)周田村,建于明萬歷年間,七層六角,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底部臺基已被淤泥湮沒,殘高二十七米;鶎铀磉呴L三米,壁厚一點六米。塔身自下而上遞減。每層以磚疊出雙檐,每層均有磚砌角柱、斗栱、闌額、拱門、腰檐及平座。六面設門或假門,以糯米漿,石灰,沙漿粘合料砌成,堅固異常。塔剎與第七層及樓板欄桿均毀。一九九零年始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沈所塔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詳細]
乳源觀瀾書院
  觀瀾書院位于韶關(guān)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zhèn)新書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約1500平方米(一說1000平方米)。四進四合院布局,青磚木結(jié)構(gòu)。一進拱秀門(門樓筑成風火墻式,門上方用磚砌成菱形和方形墻欞,鐫“拱秀門”3字,拱秀門后面是“紫微門”)二進觀瀾門,三進明德堂,四進資深堂;有三個院墀,其中之一為蕓香院。因當年書院坐落在大橋河畔,正門前方一覽滔滔奔流、波瀾起伏的大橋河水,故取名“觀瀾”。大橋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觀瀾”三間書院,每間書院約有三十名學生同時就讀。觀瀾書院是其中面積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觀瀾書院于2005年8月公布為乳源縣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4、犁市當鋪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犁市當鋪
  犁市當鋪位于犁市鎮(zhèn)犁市居委。1927年,朱德率領(lǐng)南昌起義部隊的一個團400多人,準備到廣州參加起義,途經(jīng)韶關(guān)城郊時,得知廣州起義失敗,隨即帶兵轉(zhuǎn)移北上到達犁市,并以當時國民黨軍某團的名義,駐扎在犁市街西側(cè)李達財?shù)漠斾。在犁市當鋪期間,朱德部隊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與當?shù)剞r(nóng)民群眾一道開展武裝斗爭,進行土地革命,同時還聯(lián)系北江的農(nóng)民軍和廣州暴-動-后退往北江的隊伍,參加北江區(qū)域的農(nóng)民暴-動-。1984年,原曲江縣人民政府將這座總建筑面積1075平方米、青磚木結(jié)構(gòu)的晚清建筑群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韶關(guān)市公布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犁市當鋪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5、上朔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朔塔
  上朔塔位于南雄市油山鎮(zhèn)上朔村五指山上,建于清代。平面六角形,為樓閣式七層空心塔。高19.9米,基圍15.96米,直徑5米。塔用長31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的青磚砌成,磚縫錯開,縫以石灰漿粘合。塔各層用菱角磚和拔檐磚疊澀出檐。第一層開一門,高2?4米,寬0.6米;第二層南北面開明窗,其余開暗窗;第三層東西面開明窗,南北面開暗窗。以上各層明、暗窗類似相互隔開。塔內(nèi)設置木階梯,已毀,塔剎為葫蘆形。該塔相傳為鎮(zhèn)妖壓邪而建。建于山嶺上,方圓十幾里均能看到。該塔造型規(guī)整,塔身從下往上尺寸逐漸收斂,每層高度均勻遞減,使外觀顯得穩(wěn)重、美觀。塔至今保存較好,1982年被公布為南雄縣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4月19日,上朔塔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圍城堡遺址
  羅圍城堡遺址位于始興縣太平鎮(zhèn)羅圍村犁頭嘴湞江與墨江交匯處。年代為漢代。1984年發(fā)現(xiàn)。城址依山傍水,平面近三角形,面積8000多平方米。城墻用河卵石砌筑基,其上用土夯筑而成。周長420米,底寬4米,上寬2米,墻高3米~4米。城內(nèi)南高北低,南面有一平臺,長60多米,寬約12米,高約2.5米。北面有一個寬約6米豁口,可能是城門通道。出土遺物有板瓦、筒瓦,飾繩紋或抹光繩紋,也有的素面,繩紋瓦內(nèi)壁為麻點,其它內(nèi)壁為布紋。陶器有甕、罐類,部分飾方格紋,少量有方形或圓形的戳印紋,也有劃弦紋。這處城址未見于史料,但軍事作用顯而易見。據(jù)遺物分析,使用年代跨越西漢到東漢。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57、望梅閣
望梅閣
  望梅閣始建于宋,原稱望梅亭。后亭圯。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重建,更名望梅閣。今亭于1990年重建。位于梅關(guān)北部山坡,距驛道25米處,倚石壁而建。分二層,高6米,底層2.5米,為開放型廊柱式結(jié)構(gòu),上層西半段為東西向長廊,長約7米,寬4米,兩邊有欄桿,水泥長凳可供游人息坐,兩根紅色立柱上撰有對聯(lián):“紅白花開兩樣雪,往來人占半邊山!比腴w正門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丕顯書寫的“望梅閣”題匾。東半段為雙重檐正方亭,邊長4.7米,亭柱聯(lián)云:珠簾幕卷西山雨,閣道回看梅嶺花。在0上,人居高臨下眺望,大余縣城一帶可盡收眼底。玉帶似的章水自西向東,穿城而下。街上鱗次櫛比的幢幢新樓,蜿蜒曲折的公路和一片片的農(nóng)田,五里山一帶的紅土山崗,西華山選冶廠旁的人造沙漠,或像金字塔,或像人面獅身,矗立于丘陵山坡上,這些都構(gòu)……[詳細]
萬古觀光圍樓
  始興"萬古觀光"圍樓位于始興縣城東南8千米頓崗鎮(zhèn)七北村斗塘斗二組西南隅,林氏后人建于民國十年(1921年)。地處湞江-墨江盆地東北隅,羅壩河北畔,林氏宗祠西南面,縣城-都亨公路東側(cè)。佇立于野色蔥籠的田中央。坐東北向西南。長方形,4層,高12米,面闊18.4米,進深16.6米,占地面積305.44平方米。如缺頂廡殿式,圍成“回”形,上凹弧形檐,出脊短促。卵石砌墻至頂,磨洗光艷,墻厚1米。青磚砌角、疊澀致密齒紋重檐。巨大花崗巖條石砌外拱內(nèi)方門,楣鑲花崗巖條石“萬古觀光”匾。紅砂巖砌方形、豎一字形和十字形窗。內(nèi)青磚鋪天井,中央紅砂巖甃0.4米高沿井。青磚砌拱門,木欄圍井,回形走廊,有木梯可登。整體基本完好,棄空。……[詳細]
石峽遺址
  石峽遺址位于廣東省曲江縣馬壩鎮(zhèn)西南2.5公里,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內(nèi)包含4個不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堆積,第一層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第二層是距今5000—4000年被命名為“石峽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層;第三層是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銅文化層;第四層是時代與中原地區(qū)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相當?shù)耐砥谇嚆~文化層。遺址發(fā)現(xiàn)柱洞、灰坑、陶窯等遺存,清理墓葬136座。石峽遺址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是廣東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補了秦漢以前古文化的空白,為探討與鄰近省區(qū)及東南沿海地區(qū)同時期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對考古學和歷史學都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景點位置廣東省韶關(guān)市曲江區(qū)馬壩鎮(zhèn)西南25公里……[詳細]
東湖坪古建筑群
  東湖坪村位于廣東省韶關(guān)市始興縣太平鎮(zhèn)東湖坪村,國道323線側(cè)旁經(jīng)過。東湖坪民居建筑屬于清代,整座民居建筑座北向南,占地面積9.1萬平方米。東湖坪民居建筑由棟十八廳、曾氏宗祠、上窯背圍樓、銀庫和民居房屋組成。古村落廳堂上的窗花、斗拱、格扇等主要部位都刻上精美圖案,里面不同質(zhì)地的灰塑、木雕、石刻等工藝品巧妙地鑲嵌在房屋的各個不同部位上,村莊以大廳(祖堂)為中心,四平八穩(wěn)地向左右兩邊伸延,棟與棟相連有序、緊緊相依,檐街寬闊畢直。每套房為二廳六房組合(廳居其中,分前、后廳、房居廳的兩側(cè),各有二、三間。每間廳的天檐下均有灰塑。它對研究清代民間建筑藝術(shù)、客家民風格俗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價值。2015年12月10日,東湖坪古建筑群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