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 > 龍南市旅游

龍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1、關西新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西新圍
  位于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zhèn)新圍村和楊村鎮(zhèn)鯉魚寨,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兩座大型土堡。其中,關西新圍始建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占地2.7萬平方米,有建筑20棟,建筑面積7898平方米。圍內(nèi)有祠堂、廳堂、內(nèi)花園、戲臺、小花洲和梅花書院。燕翼圍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年),圍屋四層,平面呈“口”字形,占地3700平方米,建筑面積3741平方米。圍屋四角設有炮樓。關西新圍,是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徐名鈞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稱老四。徐老四曾經(jīng)營木材生意發(fā)了大財,后又開藥鋪、當鋪,資產(chǎn)越滾越大,成為一方富豪。因為子女增多,原居家圍屋日顯擁擠,于是耗資百萬,費時十多年建造了這幢圍屋,因未正式命名,與老圍“西昌圍”相對映,俗稱為“新圍”。關于關西新圍,有下面這樣一個故事。關西新圍占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詳細]
關西塔
  在龍南縣城東北面距縣城約二十公里的關西鎮(zhèn),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關西塔,關西塔聳立于程口、鄒坑兩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頂上,因為建塔的緣故,當?shù)厝罕姲焉椒Q之為“寶塔山”,寶塔山是典型的筆靠山。關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磚內(nèi)木結構的風水塔,通體為紅褐色,塔高五層,逐層縮小。第一層為封閉式,邊寬3米,對邊距離約6米,高2.5米,無門無窗;第二層高2.3米;第三層高2米;第四層高1.7米;第五層高1.5米。塔高10.5米,塔頂裝有鐵制避雷器,成“Ф”形,層與層之間有交錯飄出約20公分的雙層平臥斜檐角磚。從第二層開始每面都有拱形門,其中有一扇為通透拱門。塔中原來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層,今已損毀。此塔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二層拱門上的有一行陰刻碑文清晰地記載著:首事徐北圣、頭人徐洪榜、塔師朱文幫、塔師……[詳細]
3、羅壩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壩塔
  羅壩塔位于距龍南縣城25公里的汶龍鎮(zhèn)羅壩村境內(nèi)羅壩崠頂,故名,是由汶龍鎮(zhèn)羅壩村蔡氏家族集資建造的風水塔。羅壩村地處發(fā)源于巋美山的羅溪沖積而成的小盆地里,羅溪自巋美山發(fā)源后蜿蜒數(shù)十里至羅壩崠山谷口,拐彎流入相鄰的里陂村,再流至臨塘鄉(xiāng)水口匯入渥江。羅壩村里除邱姓、李姓人外,大多數(shù)人為蔡氏裔孫。羅壩蔡氏始祖蔡七郎原遷居福建長汀,后移居上杭,三世孫蔡斌、蔡興隨母劉氏于明景泰七年(1456)遷安遠徙尋烏又徙龍南羅壩定居,至今傳20余代。蔡氏族譜記載蔡氏先祖斌、興二公相陰陽,觀流泉,于羅壩建蔡氏宗祠一座,門朝羅溪水口。為補全風水,蔡氏裔孫遜清等倡議于水口建塔以補蔡氏宗祠大門朝向之缺憾。眾人紛紛解囊捐資,不數(shù)月而大功告成,羅壩塔像一支尖峰雄踞羅溪水口,塔形崢嶸拱護、祠宇勢欲摩空,使羅壩地形風水0-。羅壩塔……[詳細]
沙壩圍
  沙壩圍坐落在龍關公路旁,距龍南縣城12.5公里。是龍南縣里仁鎮(zhèn)境內(nèi)的一座小圍屋,結構嚴謹,造型美觀。由于圍屋四周無村舍屋場,更顯得鶴立雞群,引人注目。此圍建于清代雍正年間,均為李姓,圍屋始祖從里仁粟園遷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圍屋的規(guī)模較小,只能住十幾戶,100多人。此圍正方形建筑結構。圍屋四角有4座三層炮樓,居屋均為二層?v橫約30米。大門左側,用一間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樓。右側居屋3間,炮樓1間。左棟、右棟6間居屋,后棟5間。屋中心,只有一間小廳廈。其余皆為院落。圍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門前濂江河。正是這樣,每年春水、洪水猛漲時,沙壩圍的老人、小孩、婦女,可在圍屋大門前的坪子里坐著聊天看大水。而男人們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來。據(jù)老人介紹:先前,他們不……[詳細]
紅巖煙園圍及其紅軍標語
  煙園圍位于龍南鎮(zhèn)紅巖村,處縣城東北面,此圍由唐永聰由本地河岸頭遷此開基,建造于清代道光年間。因當?shù)厝藗兪⒎N曬煙,圍屋四周均為煙園地,圍屋建好后一直沒有命名,后來人們就把圍屋叫做“煙園圍”。圍屋進深63米,縱深55米,占地3500平方米,圍屋內(nèi)有一門三進廳,圍內(nèi)有一門三進廳廈一棟,分有上、中、下廳,房屋近200間。圍屋內(nèi)房屋整齊,西南面有三層炮樓兩座,北面有炮樓一座,院落寬敞,陽光充足,鵝卵石鋪就院落地面,石灰紙筋粉刷墻壁,均為二層樓房,似近代建筑。1932年7月,中央蘇區(qū)紅一方面軍南雄水口戰(zhàn)役后,紅軍進入休整期。紅四軍第十一師從信豐崇仙經(jīng)全南的龍下等地向龍南進發(fā)。7月18日,數(shù)百名紅軍戰(zhàn)士進駐在煙園圍,并在圍屋內(nèi)駐扎了10天。期間,紅軍領導當?shù)厝罕姶蛲梁、分田地,幫群眾收稻子、插秧,教群眾識……[詳細]
楊村燕翼圍
  楊村燕翼圍位于江西省龍南縣,建于清順治年間,距今已320多年,為楊村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jīng)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燕翼圍高14.3米,墻厚1.45米,長41.5米,寬31.8米,外墻厚實堅固、筆直矗立,如千仞陡壁。墻上布滿火槍眼,東南西北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無射擊死角的火力網(wǎng)。進圍內(nèi)須經(jīng)過唯一的圍門,圍門設有外鐵門,中閘門和內(nèi)木門,只要圍門一關,外人莫想進來。樓上有米倉,院內(nèi)有水井。相傳,墻面是用糯米粉、紅糖和蛋清攪和粉刷上去,沒東西吃時,可剝下來用水煮充饑。墻根離地約1尺多高處,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來排污水的。進圍門后,只見此樓分為四層,每層有34個房間,各層有騎樓回環(huán)相通。臥室、倉庫、過道、回廊、門窗、樓梯等多變而又統(tǒng)一,疏密有致、通風講……[詳細]
7、田心圍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心圍
  田心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zhèn)大壩村,建于明末清初,整體結構前低后高、前方后圓。楊太圍是房間最多的客家圍屋,達600多間。圍屋中心是一棟三堂式祠堂,外有三條圍攏屋環(huán)抱,正面設有角堡,除正中大門外,兩翼各設一側門,側門設計成城樓樣式,兼作圍屋的炮樓,門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整座圍屋高兩層,外墻均用鵝卵石和三合土筑成,內(nèi)墻多用土坯磚砌壘,圍內(nèi)皆用自然卵石鋪地。田心圍是當?shù)刈罟爬系囊蛔蟠鍑,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圍內(nèi)最多時住過900多人,是贛南現(xiàn)存年代最早、面積最大、居住人數(shù)最多的一座圍攏圍式圍屋。該圍對研究贛南圍屋的早期建筑形式和圍屋的發(fā)展演變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2005年贛州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市級不可移動保護名錄。2008年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圍內(nèi)屋面漏雨、……[詳細]
楊太新圍
  楊太新圍位于龍南縣城南西面52公里的楊村鎮(zhèn)楊太村,據(jù)《賴氏族譜》考證,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由賴世柱始祖所建,于嘉慶十八年(1813年)完工。屬二層磚石砌外墻方形封閉式民居建筑,坐東朝西,隨山勢而建,逐級遞高,東西長53米,南北長70余米,占地面積約3710平方米,由院落、門廳、正廳、及兩側住房組成。內(nèi)建三進式青磚木結構祠廳,前為一個面積1070平方米大院。圍內(nèi)共有居室120間、祠堂5棟、守閣4座,四周外墻為封火山墻,留五條石門出入。祠堂的中棟為核心,大師壁(天子壁)設有神龕,其上額及左右鑲有漆金鏤空精雕畫屏五塊,正面鍍有木刻浮雕五塊,上廳有底流金陽刻板聯(lián)一對,廳內(nèi)精雕鎏金龍形雀替、駝峰等木刻,是明清建筑構件中的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08年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列為……[詳細]
小武當山祖廟及崖墓
  小武當山祖廟及崖墓 武當祖廟始建于明代崇禎年間,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重修。現(xiàn)尚存重建武當?shù)男卤任奈锕袍E,就在武當祖廟佛堂上,王陽明題寫了楹聯(lián)“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當仁不如讓仁仁心仁德仁為宗”。取上下聯(lián)首字合并又現(xiàn)“武當”。小武當崖墓(鐘有能法師墓)是一座位于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武當鎮(zhèn)石下村武當山風景區(qū)將軍峰西面50米處懸崖中的一孔穴,該孔穴坐東向西,深寬各2米,是武當山開山祖師鐘有能(法號映蓮)之墓,穴中有青石墓碑,上面刻有:“開山祖師鐘有能法師之墓”,兩邊刻有對聯(lián):“二山中三心了脫,能如悟道,七旬外九轉丹成”。據(jù)傳他幼年出家,靜心養(yǎng)性,布善施醫(yī),習武研佛,于西崖坐化圓寂,后葬于該西崖巖洞中。夕照西崖,是武當山的一景,稱為“佛光映蓮”景。此崖墓在贛南地區(qū)僅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詳細]
10、下南門城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南門城樓
  下南門古城樓,又名向明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龍南鎮(zhèn)文化社區(qū),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重建,是我縣唯一保存較完好的具有明代穿梁木架結構二層天面古城樓。樓寬12.5米,青磚砌筑,門洞高4米,進深為7米,上為穿斗式梁架結構的樓閣,通高10米,歇山重檐,四角起翹,樓閣建筑面積約為30余平方米。在古城墻上還發(fā)現(xiàn)有“嘉靖九年六月龍南縣城磚記”銘文磚,由縣博物館收藏。較近一次維修時間是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由龍南知縣楊蘇成主持倡修。2014年縣文物部門會同當?shù)鼐游瘯䦟Τ菢沁M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修復,更新了瓦面,更換了部分因漏雨而腐朽的木結構。此城樓對了解明清時期龍南縣城的布局情況有重要價值。1982年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石蓮耀三圍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蓮耀三圍
  石蓮耀三圍汶龍耀三圍位于龍南縣城南面25公里的汶龍鎮(zhèn)石蓮村,建于民國丁巳年(1917),由王成耀、王鼎耀、王昌耀三兄弟合建,故稱為“耀三圍”,該圍坐西朝東,為三層外砌石墻方形圍屋建筑,長43.7米,寬38.5米,占地面積1682平方米,四角設四層石砌炮樓組成,墻厚0.8米。圍內(nèi)中央建二進式土木結構祠廳,四周邊建三層土建民房,共計106間,二層設走馬樓相通。整座圍屋高大堅固,造型優(yōu)美,為研究清末民初社會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載體。2005年被贛州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市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008年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貓柜圍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貓柜圍
  貓柜圍位于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里仁鄉(xiāng)新里村,由吳明柱所建。呈正方形“口”字,占地361平方米,墻每邊長20米,厚0.8米,高6米,四角有炮樓。因建于清代同治末年,時間不久,又因其細小,故當?shù)厝朔Q“新圍子”,或稱“細小圍”。圍屋坐東朝西,建筑布局為“口”子形,四角建有三層炮樓,住房二層,樓上、樓下各有住房6間,兩層住房共12間二樓設有走馬樓。有小廳廈一棟,天井一個,水井一口。圍屋建造堅固,嚴謹、石灰澆漿,石頭結構造型古樸。貓柜圍是最小的客家圍屋。于200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關西福和圍
  福和圍位于關西村以東,與關西新圍僅一河之隔的楊屋場村,始建于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60 年前后),系徐氏第十六世徐紹禧所建。福和圍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均為39 米,占地1521 平方米,外墻高9 米,設有正門和后門。二層還有走馬廊,以正門為界,左右兩側為內(nèi)走馬,前后為外走馬,地面四周檐階相連。祠堂為三進式,其斗拱、雀替、樓梁、雕刻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福和圍集家、祠、堡為一體,講究通風、采光、排水、保溫、防潮、抗震和防水,是一座設計精湛、保存完好的客家圍屋。……[詳細]
羅壩村頭圍
  羅壩村頭圍村頭圍位于龍南縣汶龍鎮(zhèn)羅壩村,清代由蔡姓始祖所建,正門坐西朝東,整體為“口”字形,長寬各40米,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石砌-墻,高三層8米,厚約1米,堅固異常,墻上遍布射擊孔和炮眼。四角分設炮樓,炮樓高處加建外挑式防御堡壘,全面覆蓋射擊死角,防御功能完備。圍門分內(nèi)外兩層,外層牢不可破。圍內(nèi)辟有水井,儲備有糧食。圍屋三層土坯磚砌民居依墻而建,內(nèi)設走馬樓環(huán)通,圍屋中軸線西面辟一房間做為簡易祠堂。2012年12月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穩(wěn)陳氏祖墓
  大穩(wěn)陳氏祖墓陳氏古墓(又名獅子頸古墓)位于龍南縣縣城南面,距縣城約6公里,地處東江鄉(xiāng)大穩(wěn)村。此墓系大穩(wěn)村陳氏家族的祖墓,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為開基祖陳大賓與夫人黃氏的合葬墓,于民國十年進行過重修。 陳氏古墓占地面積較大,裝修精致,建筑整體構思仿照客家圍屋,較為完好的體現(xiàn)了客家建筑的文化特色。陳氏古墓平面上呈圓形,立面上呈矩形,并且將贛南客家圍屋和粵東圍龍屋的建筑元素有機的融為一體,再加上其技藝精湛石雕藝術,堪稱贛南客家墓葬營造的代表之作。……[詳細]
玉石巖石刻
  玉石巖石刻自從明朝都御史王陽明于1518年在當?shù)赜H筆楷書5首七言律詩,摩崖刻字開玉石巖石刻先河起,后人陸續(xù)在此刻有43方石刻。內(nèi)容豐富書法精湛、保存完好被確認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石巖石刻位于龍南縣北面龍南鎮(zhèn)井岡村,自從明朝都御史王陽明于1518年在當?shù)赜H筆楷書5首七言律詩,摩崖刻字開玉石巖石刻先河起,后人陸續(xù)在此刻有43方石刻。玉石巖因此也以石刻眾多、內(nèi)容豐富、書法精湛和保存完好而于1987年被確認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烏石上新屋圍
  烏石上新屋圍上新屋圍,又稱光裕堂,位于龍南縣楊村鎮(zhèn)烏石村,清末民初由賴姓所建,系三層石砌外墻結構建筑,平面呈“回”字型,朝向東南,面寬68米,進深60米,占地面積4080平方米,四角設四層石砌炮樓。內(nèi)建三進式青磚木結構祠廳,沿周邊三層土建民宅,二層設走馬樓相通。大門于2006年重修,磚混結構,歇山重檐,四角起翹,門楣上 書-寫“光裕堂”。2012年12月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烏石矮寨圍
  烏石矮寨圍矮寨圍位于龍南縣楊村鎮(zhèn)烏石村,座落矮寨山腳下,清末民初由賴姓始祖所建,呈二層石砌封閉式方形民居建筑,圍門朝東,面寬28米,進深15米,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圍中央建一門進磚木結構祠廳,兩側為二層土木結構民宅組成四合院,每單元戶二層設走馬樓,內(nèi)設二扇小門將祠廳同四合院相連。圍屋內(nèi)的天井上仍保留有完整的鐵絲網(wǎng),矮寨圍是烏石圍屋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詳細]
19、龍南太平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南太平橋
  太平橋位于楊村街北面三里許的太平江上,為兩孔三墩、四拱雙層重疊組合石拱橋。該橋重建于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主體橋身完好。重建的太平橋,造型奇特,用工精細,四拱重疊組合,分磚木和磚石雙層結構,全長50米,面寬4米,通身高17.2米。下層兩孔三墩,以精磨花崗石為料,桐油、石灰、紅糖、糯米漿為灰漿,精工砌筑而成。交通:距離龍南縣城5公里,可做出租前往,3元起價![詳細]
20、上游新圍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游新圍
  上游新圍(又名楊屋田心圍)位于里仁鎮(zhèn)上游村,圍屋建于清朝中期,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面寬38.1米,進深36.5米,占地面積1390.7平方米。圍屋外墻高約6.4米,墻體由三合土鵝卵石砌筑而成厚實堅固,四角設有炮樓,高約9米。圍內(nèi)巷道環(huán)通,中間設有兩進式祠堂,二樓設內(nèi)走馬環(huán)通。上游新圍形制規(guī)整,是客家圍屋的典型代表,對研究客家建筑文化具有很好的實物參考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