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跡介紹

201、小河三官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河三官橋
  小河村三官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張安屯街道小河社區(qū)小河村民小組東南500米處的張安屯。橋呈東北—西南向,橫跨于張安屯河上。橋為石灰?guī)r沙石橫聯(lián)拱券砌筑,單孔。全長34米、寬4.65米,橋面兩側(cè)置護欄,欄高0.55米、寬0.27米。橋面鋪設(shè)大小、厚薄不一的石塊。最大者長約1.2米,寬約0.7米、厚0.2米。橋拱高8米,孔徑跨度14米。橋面中央凸顯,東北面為階梯和斜坡間雜,西南端為24級臺階。整體橋面起伏較大,僅可通行人畜,車輛無法通行。橋東北端3.8米處建有三元宮土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建筑呈封閉型四合院,四合院內(nèi)西廂房底樓現(xiàn)保存有三官橋記碑和澤及千秋碑各1通。2碑均為石灰?guī)r青石質(zhì)地。碑陽字跡刻畫較淺,局部漫漶不清。三官橋碑立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碑文主要捐資修橋者功德及名錄;澤及千秋碑立于中華民國7……[詳細]
202、諸葛營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諸葛營遺址
  諸葛營遺址由諸葛營遺址、龍?zhí)稜I遺址、三合營遺址組成。(1)諸葛營遺址諸葛營遺址位于楚雄州永仁縣永定鎮(zhèn)太平地村委會方山望江嶺之頂,南距縣城15千米,西距諸葛村約2千米。遺址平面呈“K”字形分布,尚存遺跡有土墻、墻基、壕溝、烽火臺基礎(chǔ)、石碓窩等。主墻殘缺破損,高低不一,長356米,最高處3米,厚2.4米;西南面有2個烽火臺,兩道夾墻從烽火臺連接到主體墻,夾墻大部分坍塌,僅余墻基,墻側(cè)壕溝寬20余米,被淤泥掩埋;東南面原有兩個碉樓,已完全坍塌,僅余基址。諸葛營遺址保存現(xiàn)狀較差。(2)龍?zhí)稜I遺址龍?zhí)稜I遺址位于楚雄州永仁縣維的鄉(xiāng)阿者尼小村北約2.6公里的龍?zhí)稜I山頂?shù)尿暄焉搅荷希瑸橐惶幥宕z址。該遺址分布在龍?zhí)稜I、干海子、蘇家梁子等多座相連的群峰梁子上,營墻兩側(cè)均為陡坡或懸崖。營墻東端始于蘇家梁子,途經(jīng)……[詳細]
203、傣王宮遺址
傣王宮遺址
  距允景洪城四公里,古名稱為允帕鈧,是昔日西雙版納最高統(tǒng)治者召片領(lǐng)(意為一方土地之主或地方王朝之王)司署——傣王宮所在地。允帕鈧又名宣慰街,是西雙版納歷史上興盛一時的景隴金殿國(又名勐泐國)都城所在地。據(jù)史料記載,宋朝時西雙版納一帶是大理國轄地。其時,西雙版納地區(qū)存在著許多傣語稱為“幫”的部落,部落首領(lǐng)互爭地盤,爭戰(zhàn)械斗不斷,民無寧日。因此,大理國發(fā)榜招慕賢能勇士平息部落紛爭,以封為一方之王作為賞賜。武藝高強、聰明過人的勐景真首領(lǐng)(今勐?h勐遮鄉(xiāng)景真)帕雅真(意為武藝超群的首領(lǐng))自告奮勇揭榜應(yīng)招。采用了安撫、武力征服和兼并的方法平息部落紛爭,使各部落形成聯(lián)盟。 帕雅真統(tǒng)一了各部落后,被宋朝孝宗皇帝封為大將軍。繼后又批準建立景隴金殿國(勐泐國),宋朝皇帝賜予虎頭金英儀仗武器、服飾,命為一方之王,……[詳細]
靈云山革命烈士陵園
  靈云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zhèn)山腳居委會靈云山法界寺三天門西南部。原位于縣城東郊漢人屯村后小橫山東南麓。2007年2月,遷至現(xiàn)址。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嵩明縣境內(nèi)以王茂林、雷發(fā)春、孫桂芳等為匪首的一伙敵匪,同云南境內(nèi)的國民黨殘余勢力、惡霸、地主、反動會道門及社會游離階層,互相勾結(jié),組成股匪,擾亂社會秩序,搶劫商旅,殘害干部群眾,偷襲當?shù)卣龍D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權(quán)。為徹底剿滅敵匪,消除匪患,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quán)。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15團某部奉命前來嵩明縣執(zhí)行剿匪任務(wù)。1950年7月14日,部隊前往邵甸執(zhí)行剿匪任務(wù),在鉆天坡與敵匪遭遇。激戰(zhàn)中,楊德山等八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敵匪倉皇逃遁。其后,在當?shù)卣腿罕姷拿芮信浜舷拢朔瞬筷牱皆綆X,迂回作戰(zhàn),經(jīng)小新街荒田、梁王山白龍箐、楊林……[詳細]
金平縣烈士陵園
  金平烈士陵園簡介:為紀念五十犧牲的革命烈士,1951年10月在金平城東北角金河畔建一陵園,命名“金平烈士塔”,后因城建發(fā)展需要,1965年12月,陵園遷至縣城西北角,縣第一中學(xué)后山于田梁子山包上,(位于東經(jīng)103度13秒,北緯22度47秒,海拔1350米)更名為“金平縣烈士紀念塔”,紀念塔高19、8米,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后,陵園擴建,更名“金平烈士陵園”。擴建以后烈士陵園分為前后(上下)兩層,后層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亭、花園等,塔下層有左右兩側(cè)記載著為解放金平光榮獻身的劉健萍、王龍保、張文貴、周懷玉、鄒家祥、王少云等烈士事略,紀念碑內(nèi)芳名碑上刻有129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前層為1979年擴建,增建了用大理石做的英雄紀念碑和左右兩個亭子,紀念碑正面書刻:“中越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詳細]
馬嘉里事件和紀念碑
  十九世紀的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霸氣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魔爪伸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二十世紀前的中國清政府則是一個-無能的政府。英國人在鞏固了對緬甸、印度的統(tǒng)治后,企圖以印度、緬甸為基礎(chǔ),打開中國的西南大門,霸占中國西南各省,與已經(jīng)侵占的東南亞各地連成一片。1874年英軍上校柏郎率200人的武裝由緬甸入侵云南。英國駐北京使館的翻譯馬嘉里前往迎接。馬嘉里沿途刺探我軍政情報,繪制山川地形圖。馬嘉里與柏郎街頭后于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率部隊取道八莫——芒允路入境。英軍行至中國境內(nèi)紅蚌河邊,聞知邊區(qū)軍民已有聯(lián)合抗擊準備。馬嘉里便自告奮勇帶三個隨從前往探路,柏郎率部隨后。我邊防守軍騰越左營都司李國珍,故意放過馬嘉里,已切斷其與柏郎的聯(lián)系。馬嘉里14日晚行至芒允,宿住于寺廟中。16日在返回迎柏……[詳細]
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位于羅平縣城振興街液峰公園內(nèi)。由紀念碑、汪精衛(wèi)夫婦石雕跪像組成,分布面積600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南向東北,青石質(zhì),由碑額、碑身、碑座和基座四部分組成。碑額為圓帽形。高0.7米。碑身為長方體。高1.76米、寬0.41米。正面直行隸書陰刻“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9個大字,右刻“中華民國廿八年元旦”9字,左刻“羅平縣各界公立”7字。碑座呈梯形狀。上底寬1米、下底寬1.1米,各邊均高0.3米;收叫闻_面。臺面四周均置石質(zhì)方柱。通高0.57米、邊長0.2米、柱距為2米,柱與柱間用鐵鏈穿柱相圍;嫉17.31平方米。紀念碑保存完整,原貌尚存。但因長期風吹、雨淋、日曬,局部風化。汪精衛(wèi)夫婦石雕跪像,2尊。黃砂石質(zhì)地,均為赤身反綁跪像。汪精衛(wèi)石雕跪像高1.1米、肩寬0.43米,跪……[詳細]
208、西莊寺
西莊寺
  西莊寺西莊原名高老莊,,位于保山城北郊,距城約12公里。《西游記》中的主角之一豬八戒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之后就便了無蹤影,在人間,沒有留下多少專供人參拜的廟宇,可是在滇西隆陽區(qū)板橋鎮(zhèn)西莊村現(xiàn)如今卻有一個供有豬八戒泥塑金身的“八戒廟”,據(jù)說這西莊便是西天取經(jīng)前豬八戒上門為婿的地方。據(jù)說,西莊原名高老莊,豬八戒當年為妖時就在高老莊一帶活動。后來,豬八戒變作一農(nóng)家后生,到高員外家上門為婿,不想與高小姐成親后,那一副好吃懶做的豬相漸漸露了出來。為免生事端,豬八戒便與高小姐搬到了村后的小嶺崗居住。經(jīng)觀音菩薩點化,唐僧西天取經(jīng)路過此地時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沙河尚同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高老莊也因此該名為西莊。八戒得道成仙后,村里人便在西莊為他建廟宇,塑金身,常年供奉,香火不斷,F(xiàn)在,八戒的金身仍在西莊二王廟正殿門側(cè)……[詳細]
209、藥師殿
藥師殿
  藥師殿供奉著一尊高1.6米的坐姿藥師佛像。藥師佛是梵文音譯,全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亦名“醫(yī)王善逝”,“大醫(yī)王佛”。藥師殿坐落在崇圣寺上,崇圣寺的建于南詔時期,具體建造情況說法不一,《蒙段諸異僧》記載:“原崇圣寺初建于詔初,為詔王閣羅風與吐蕃國師贊錯證盟處,為吐蕃使臣駐地!眱擅嫠帋煼,頭頂為青色寶髻,雙耳垂肩,身穿華麗佛衣,跏趺安住蓮花臺上,面相慈善,儀態(tài)莊嚴。一面雙手作法界定印,一面雙手作施無畏手印,青色寶瓶放置其上,寶瓶中蓄滿甘露。整座佛像以紅色格調(diào)為主,配上花朵與祥云,金光閃閃,富貴華麗。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分侍左右,容光煥發(fā),彩帶飄地,體態(tài)輕盈。大理國內(nèi)史《大理國僧分五類》載:“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觀。其中最壯觀為崇圣寺,國師居寺中”。到了南詔勸豐祐時,重用海壽0師……[詳細]
達摩祖師洞
  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絡(luò)繹不絕的佛教圣地了。維西縣塔城鄉(xiāng)其宗村是一個藏族聚居的村子,其環(huán)境可謂山清水秀,田園村舍倚山臨江,掩映于各種果木的濃蔭之中。村子?xùn)|面約6公里處的高山,人稱阿海洛山,因達摩祖師洞,又稱達摩山。此山樹木蔥郁,山頂有巨型巖崖,達摩祖師洞位于崖壁上。此洞本為天生巖洞,藏傳佛教傳入迪慶后,民間傳說達摩祖師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頓足成洼圣跡,此洞由此便得名達摩祖師洞。大約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們沿崖壁疊木為基,依洞筑成禪房數(shù)間,達摩祖師洞就成為佛教徒們朝拜的圣地和-的場所。清末,開始修建達摩祖師洞外的經(jīng)堂和僧舍,其樣式為沿懸崖疊木而成,據(jù)說修建過程歷時三十年,足見其艱險之狀和虔誠之心。這種在懸崖上建成的建筑,讓人嘆為觀止。遠遠看去,仿佛懸掛于崖壁上的一種裝……[詳細]
212、法華寺石窟
法華寺石窟
  法華寺石窟是我國最南端的石窟群,位于安寧城東5公里的小桃花村。在洛陽山西側(cè)的紅砂石陡壁石巖上,有大理國時代的石窟石刻群雕。山腰林間平坦處,有唐代建造的法華寺遺址。此地眾多的石窟佛像及碑文刻等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觀賞價值。簡介法華寺原名睡佛寺,以石窟藝術(shù)著稱。位于安寧市城東五公里洛陽山麓。這兒林木蔥籠,群鳥鳴囀,洞泉幽邃,巖壁如削。巖壁之上,古窟棋布,窟內(nèi)雕鑿石佛多尊,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石窟藝術(shù)之一,1965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理位置洛陽山又名雞領(lǐng),與西山僅一溪之隔,東西走向,中南凹進,原法華寺院即建于這凹進處的山巖上,與小桃花村遙遙相對,站在村南口向山腰望去疊翠叢中的屋宇清晰可見。介紹今寺院已毀,巖壁上面石窟尚存。近年內(nèi)于寺院原址上,建有闊60米、進深……[詳細]
213、汛上云峰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汛上云峰寺
  原稱圣武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云峰村東首的川滇古驛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軸線建有照壁、山門殿、圣武大殿、魁閣、觀音殿組成二進院,占地面積4503平方米,F(xiàn)僅存照壁、山門殿、正殿(中殿)、東西配殿,占地面積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門殿前(南)8米處,長14.75米、寬1.5米、高2.8米,頂置兩坡瓦屋面,正脊兩端起翹,中部鑲嵌彩色琉璃九龍雕塑,龍脊后中偏上部飾白色云紋,底部飾藍色海水紋。山門殿,臨街建在1石臺基上,臺階前端兩側(cè)各置一尊石獅造像。殿為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構(gòu)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樓。前檐兩重,卷棚出廈,后檐為單檐。山門下層通面闊3間,明間為通道。山門后面樓層為戲臺,臺口前為院子,與正殿相對。戲臺通面闊16.2米、進深為11.6米。一進院內(nèi)有古柏、銀杏樹各2棵。古柏高18米、……[詳細]
214、舊堡天水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堡天水祠
  舊堡天水祠位于宣威市倘塘鎮(zhèn)舊堡村委會大羅漢樹村東北50米處。建筑坐西向東,由正廳、南北廂房和倒座組成四合院,占地面積約530平方米。正廳,建于高2.05米的臺基上,單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青瓦屋面。3開間,通面闊10.15米。明間通面闊3.65米。左右次間通面闊均為3.25米、通進深7.8米。明間減中柱,前檐裝18扇木格子門,檐下飾斗拱。正廳與南北廂房和倒座各3間形成封閉四合院,設(shè)臺階踏道與院落連通。南北廂房,重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對稱布局,青瓦屋面。3開間,通面闊9.6米、進深4.1米。明間通面闊3.3米。左右次間通面闊3.15米。倒座,重檐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3開間,通面闊10.75米。明間通面闊3.65米。左右次間通面闊3.55米、進深5.4米。右次間前檐處為大門通往院落的通道……[詳細]
215、官渡土主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渡土主廟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土主廟位于昆明市官渡區(qū)官渡街道辦事處官渡古鎮(zhèn)內(nèi)。土主廟始建于唐南詔時期,曾累興累廢,多次重修擴建。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官渡街坊士紳及僧人等重建。辛亥革命前后,先后設(shè)區(qū)公所、初等小學(xué)、私塾等于內(nèi);“七七事變”后,又先后設(shè)省立官渡農(nóng)校、私立云秀中學(xué)于內(nèi);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昆明第九中學(xué)亦設(shè)于內(nèi)。土主廟內(nèi)部設(shè)計為“八卦”形,組成四合大院附四小院,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前后數(shù)天內(nèi),舉辦盛大廟會,聞名于附近的各州府縣。1982年,政府投資重修了大殿,1983年公布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后修葺一新,2003年公布為第七批云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8年中共云南省特委恢復(fù)成立后,建立了青年運動委員會,負責領(lǐng)導(dǎo)大、中……[詳細]
南詔鎮(zhèn)古建筑群
  南詔文化古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古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正式建縣,定名“詔安”,意為“南詔安靖”。這里保存著許多古牌坊,如“關(guān)帝坊”、“父子進士坊”、“天寵重褒坊”等。此外,還有武廟、城隍廟、玄天上帝廟、東岳廟、朝天宮、文昌宮、慈云寺、澹園寺、功臣廟、青云寺、西覺寺、靈侯廟等十幾座古遺景點。清晨的陽光,穿過東山頂上薄薄的霧靄,灑在古城的每一個角落。從大理巍山古城最北端一腳踏進南詔古街,恍如進入了夢里的另一個世界,讓人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和喜悅。長長的街巷,青石板鋪就的街面,高大的進士坊,青瓦黛墻青苔綠,屋檐鳥兒嬉戲,臺階蘭草飄香……相對于群力門外車來車往的熱鬧景象,這一切都顯得那么古樸典雅。這條古色古香的步行街,……[詳細]
大仙人腳佛寺
  大仙人腳佛寺景谷的仙跡之多,是祖國名山大川中無以論比的,就云南所走過的8個地州60多個縣市中,多數(shù)是人文景觀,而景谷的自然景觀中,隨便屈指一數(shù)便可列舉十多處。而且,永平大仙人腳仙跡不但很有名氣,這里的故事不是口頭傳說,確是佛經(jīng)經(jīng)書實錄記載的。景谷大仙人腳佛寺漢文傣文碑-云南普洱,云南普洱景谷縣是一個漢文化與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地方,不少文物古跡反映出了這一點。在景谷縣永平鎮(zhèn)昔峨村大仙人腳佛寺內(nèi),就有一塊漢文傣文碑。大仙人腳佛寺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妒85),傣語稱“壩0貫”,屬南傳上座部佛教,此碑是大仙人腳傣族佛寺的建寺碑,石碑高3米,寬1.5米.石碑正面有陽刻高1.5米,寬1米的大“佛”字。石碑背面?逃杏么鑫臋M書陰刻的碑文,記述傣歷1136年(1774)屬蛇年的七月二十六日屬蛇日中午時……[詳細]
218、杜文秀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橋鄉(xiāng)下兌村。創(chuàng)建時間:建于1917年紀念價值:為杜文秀女婿張志勛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下,滇西爆發(fā)了回、漢、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義,回族杜文秀被推選為“總統(tǒng)兵馬大元帥”。起義軍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處,“殺官安民”,軍紀嚴明,大展生產(chǎn),減輕稅賦,重視民族團結(jié),深受群眾的擁護。但在太平天國失敗后,清廷集中兵力進攻,大理政權(quán)日見危急。杜文秀為了力挽狂瀾,親率10萬大軍東征昆明。由于指揮不當,圍城一年多還未攻下,清軍援兵漸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圍城之下,為救城中數(shù)萬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膽,穿上大禮服,令人始至清軍大營而死,年僅49歲。堅持達18年之久的滇西農(nóng)民大起義逐告失敗。構(gòu)造特點杜文秀墓側(cè)面為長……[詳細]
219、西寺塔
西寺塔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于東寺街中段西側(cè),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與東寺塔對峙,一起歷經(jīng)昆明風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見證。在二月的梅花和煙雨中,“雙塔煙雨”成為明清時的“昆明八景”之一。西寺塔是13級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約40.5米。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歷時30年方建成。1984年修葺時發(fā)現(xiàn)刻有南詔字號“天啟十年”(859年)的磚刻。也證明中原燒磚技術(shù),南詔時已傳入昆明。塔設(shè)金剛塔基三層,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券門通塔內(nèi),塔內(nèi)設(shè)方井小室通頂部,室內(nèi)有木梯可登臨塔頂層。塔從第二層開始,以奇偶數(shù)層交錯設(shè)佛龕和券洞,佛龕雕菩薩坐像,券門起通風透光作用。塔身挑檐浮雕,外形優(yōu)美,體現(xiàn)了唐代古塔流暢、雄偉的建筑特點。塔頂為銅質(zhì)塔剎,高5米,由相輪、傘蓋、牟尼珠等組成。作為云南古塔的……[詳細]
220、南算奘房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算奘房
  南算奘房(原名為“奘崩龍”,意為“德昂佛寺”)位于德宏州盈江縣弄璋鎮(zhèn)南算寨。據(jù)口述調(diào)查材料,該佛寺是德昂族留下來的,現(xiàn)在為傣族群眾所使用的佛寺。南算奘房是典型的干欄重檐式木結(jié)構(gòu)佛寺,這是根據(jù)盈江天氣炎熱、雨季長、潮濕嚴重的實際而采用的建筑形式。這種建筑形式一是透風、涼爽,人不易得病;二是樓板比地面高,可延長木板壽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大殿坐西向東,呈正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五間,于北側(cè)開側(cè)門一道,建筑面積222平方米。佛寺原基柱距地面很高,人可在下面行走,牛群也常在下面乘涼。大殿內(nèi)的掛枋拱木上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及牡丹花卉等精美的雕刻圖案,明顯是受到明清以來漢式建筑裝飾風格的影響。寺內(nèi)還保存著一面德昂族遺留下的做工精巧的大木鼓,鼓頭直徑1.22米、鼓尾直徑1.05米、鼓圍周長3.9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