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261、泰和寺
泰和寺
  泰和觀音禪院,原名泰和庵。小地名叫“蒼龍吐珠”,系風水寶地。這里風景幽靜,空氣清新;兩山環(huán)抱,一徑獨出;門前古樟蔽日,后山楓林成片;院內(nèi)梵音繚繞,鐘鼓長鳴。為弘揚佛教文化,滿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以及大眾文化休閑的需要,泰和觀音禪院于2003年開始擴建改造,累計投資8000多萬元進行修繕改造,全新面貌的泰和觀音禪院于2007年10月面向世人全面開放。目前泰和觀音禪院是江南地區(qū)綜合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景區(qū)現(xiàn)已初具規(guī)模,客源穩(wěn)定,年接待游客、香客約10萬人次左右。泰和庵始建于晉代,初建臺,后改為庵,歷代香火旺盛。如今的泰和觀音禪院是中南地區(qū)赫赫有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建筑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積約48畝,尼眾數(shù)十人。仿古式的主體建筑,依地勢起伏而架構(gòu),中軸線上,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詳細]
262、鳳山査氏宗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山査氏宗祠
  鳳山査氏宗祠 浙源鄉(xiāng)鳳山村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該宗祠始創(chuàng)于康熙三年(1664年),又名“孝義祠”,距今已有349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龍畫鳳,橫梁及檐角雕刻著堆花、蟲鳥。其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價值高、保存較完整。據(jù)了解,該鄉(xiāng)開始籌備宗祠修復項目,預計將投資1000萬元對查氏宗祠進行大規(guī)模修繕。 查氏宗祠是婺源查氏僅存的一座宗祠,是中國儒教宗法制度思想的物化象征,也是禮制文化的重要載體,為研究徽州地區(qū)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由當時鄭太守頌名,是浙江海寧和江西婺源的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是婺源與海寧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征之總宗祠,是為紀念五代十國時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征修建的。查文征曾侍南唐為壽州六安縣令,累遷……[詳細]
263、雅溪圍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雅溪圍屋
  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龍源壩鎮(zhèn)雅溪村,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約在公元1885年),現(xiàn)存有石圍和土圍兩種,總占地面積為1010平方米。雅溪圍屋其中,土圍高3層,每層有17間房,圍長29.8米,寬20.2米,高10.4米,占地約800平方米,大門設兩層,有防火設備。石圍呈正方形,圍高12米,占地面積約410平方米,坐東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統(tǒng)良好,具有四水歸堂的特點,大門用排石條砌成,3層門固如碉堡,4層圍屋均用磚木結(jié)構(gòu),外墻采用三合土與卵石夯筑而成,圍墻及碉樓上設有-眼和瞭望孔,屋內(nèi)有一口冬暖夏涼而甘甜的水井,圍屋可攻能守,大門左側(cè)原刻有“例授進士陳學士造”字樣![詳細]
藍科進公祠
  金竹擁有很多的古祠,最有名的是流舍畬族村的藍科進公祠,也是江西省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為完好的畬族古建筑之一。藍科進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積約340平方米,由兩進一天井構(gòu)成。整個建筑主體采用卵石、雜土砌建而成,圖騰崇拜的民族特色明顯,現(xiàn)已成為一個畬族文化的展示館。藍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積約340平方米,由兩進一天井所構(gòu)成。整個建筑主體采用卵石、雜土砌建而成,絢麗精美,圖騰崇拜的民族特色明顯。藍公祠前廳有一天井,天井中央放置一張畬族人所特有的祭天時所用石案桌,高1.28米,采用麻條石制作而成。藍公祠后堂為祭堂。祭堂中的祭案桌非常具有畬族的民族特色,它的桌面比漢族多加一層帶角的板,案桌兩邊翹起,形似動物犄角,含有動物圖騰崇拜之意。此外,后堂主墻上還繪有八幅彩繪壁畫,為八仙圖;后堂門……[詳細]
瑞金革命遺址
  “紅色故都”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府,瑞金縣境留內(nèi)有諸多革命遺址,主要分布在葉坪村、沙洲壩、云石山等地。1931年9月28日,毛澤東和-指揮根據(jù)地軍民粉碎了敵人第一、二、三次“圍剿”,在葉坪村建立、發(fā)展和鞏固中央革0據(jù)地。1931年11月7-20日,在此召開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通過了《憲法大綱》、《勞動法》、《土地法》及經(jīng)濟政策等重要決議,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毛澤東為主席。葉坪村的革命遺址有毛澤東和-舊居、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舊址、紅軍檢閱臺、紅軍戰(zhàn)士紀念塔、公略亭、博生堡。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辦公,現(xiàn)存的革命遺址有中央政府大禮堂、中央政治局舊址(沙洲壩下霄村)、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沙洲壩棘子排)、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詳細]
266、浮梁雙峰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浮梁雙峰塔
  浮梁雙峰塔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勒功鄉(xiāng)勒功村寶蓮山雙峰寺遺址左側(cè)山坡上,因位于寶蓮山兩個山峰之間,故名“雙峰塔”。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1)的磚石佛塔。雙峰塔為就地取材特別燒制磚,六角六面。外體五層以及底部須彌座和頂部剎座,共分七個部分,內(nèi)體依外體五層,在各層間增設夾層,累計九層。采用內(nèi)體空筒式穿壁繞平座結(jié)構(gòu),應屬磚體樓閣式佛塔。塔為六角五層,坐東朝西,殘高16.2米,維修后高19米,底層每邊只有3.5米,無平座層,是典型的弧身塔,平面每邊約為拱率二十分之一的弧線,塔身亦呈弧線。內(nèi)部每面面闊1.13米,塔壁厚1.95米,塔對角距離7.00米。第一層塔身特別高,為4.55米,外層表面分成上、下兩段,兩段交接處留有梁槽的痕跡和外跳平座的基腳插孔。外五層,每面各開六門洞,一、……[詳細]
牛城遺址
  牛城遺址的發(fā)掘?qū)峡脊叛芯坑兄匾淖饔,有望破解曾?jīng)改寫了中華民族遠古文明史的“青銅王國”遺留的謎底。南京牛城遺址:現(xiàn)為大洋洲鎮(zhèn)劉凌行政村所轄,屬于平原邊緣的丘陵地帶,遺址上有牛城村、黃葉塘村、劉凌村。學界人士也許都不會忘記那個讓世人矚目的新干大洋洲遺址,但是卻忽視了在新干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遺址——新干牛城遺址。如果說兩者關(guān)系,應該說近乎姊妹。大洋洲遺址和牛城遺址都是在新干大洋洲鎮(zhèn)發(fā)現(xiàn)的,兩個遺址的直線距離在3-4公里之內(nèi),據(jù)專家鑒定都是商周時期的遺址,這樣的發(fā)現(xiàn)不是巧合,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同一個文化下的兩個遺址。所以有媒體和專家稱“新干牛城遺址的發(fā)掘有望破解‘青銅王國之謎’”。新干牛城遺址經(jīng)過江西考古人員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后,最終確定牛城遺址是商周時期重要遺址,有古城墻長約35……[詳細]
268、惠政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政橋
  新干縣城南門外的金川河上,有座二墩三孔的石拱橋。它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據(jù)《新淦縣志·卷一》載,“橋高四十一七尺,闊二十八尺,長二十一丈,起三拱,上履以長亭,衛(wèi)以欄循。”這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命名并書題的惠政橋。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幾度遭受貶滴。宋紹圣元年(1094年),復貶滴惠洲(今廣東惠陽縣),并以六十三歲的高齡遠徙瓊州(今海南島),受盡顛沛流離之苦,身心遭受嚴重摧殘。元符三年(1100年)遇赦返京,由梅嶺入贛,順贛江北歸,行抵廬陵,有吉州司法參軍謝舉廉(新干人),與其有深交。來到他下榻的驛站拜訪,談話間,請求他為新干縣興建的大石橋?qū)懫獦蛴,他沒有應允。當船抵新干縣城時,迎接他的知縣竟是同窗好友張好古(江西南康縣人),-相逢,情重意深,相邀敘舊。當船由贛江駛?cè)虢鸫ê訒r,縣城百姓千……[詳細]
興國普惠寺
  普惠寺位于江西省興國縣城東南,唐中和二年(822年)始建,其后屢有興廢,至民國年間香火甚盛。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普惠寺舉行瑜珈顯密大會,興國、于都兩縣僧尼百余人參加。次年宗仁法師在普惠寺舉行恭迎藏經(jīng)的0會。興國、于都兩縣佛教徒及香客三千多人在普惠寺至瑤岡腦一路慢行,街道兩旁店鋪焚香秉燭,鞭炮不絕。縣城市場還停售肉食三天。1956年,由德森法師資助,將普慧寺加以修葺。次年9月竣工時,法亮、振舟法師共同主持了修葺竣工及佛像開光法會。法亮法師,城岡鄉(xiāng)東坑村人。出身貧寒,13歲開始吃齋,15歲出家,先后在縣東震寺、贛州光孝寺、浙江普陀寺當和尚。1938年應邀至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傳法。1947年去柬埔寨金邊市,主持建造了中華正覺寺。1970年離柬經(jīng)新加坡回到香港,在九龍芙蓉山主持修建虛云和尚紀念堂……[詳細]
270、千金陂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金陂遺址
  千金陂位于江西省撫州市撫河干流上,矗立于撫河與干港的分岔口,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是長江中下游贛撫平原灌溉農(nóng)業(yè)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是一跤檬櫧齔傻某ぐ櫻褚惶蹙蘗栽謁校謾傲懟鋇菜蘊Ц咚,架O毫魎,将抚衡櫘引葼┼区,蕵屌蕚洄州人民詳\們誒禿橢腔坌藿ǖ囊桓齟笮退こ,睉哑为抚质~摹岸冀摺,距今已�1200多年的歷史。千金陂全長1.1公里,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導工程,它的建成保障了中洲圍的灌溉引水,同時對撫河防洪、撫州城市水環(huán)境修復、水運保障發(fā)揮重要作用,現(xiàn)灌溉面積2.2萬畝。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曾撰書《千金陂碑》志,記述了當年防洪筑堤的情況。明萬歷六年(1578年)千金陂修復后,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寫下了贊美詩文《千金堤賦》,贊頌朝廷做了……[詳細]
中國紅軍第四軍軍官教導隊舊址
  紅四軍軍官教導隊位于茨坪店上村,它的前身是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于1927年12月在原寧岡縣礱市的龍江書院內(nèi)創(chuàng)辦的工農(nóng)革命軍軍官教導隊,當時由呂赤任隊長。1928年4月,毛澤東、朱德兩部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后,成立中國紅軍第四軍,不久,原軍官教導隊改名為“中國紅軍第四軍軍官教導隊”,并從寧岡遷來井岡山茨坪的店上村辦公,梁軍任隊長,蔡會文任黨代表,周子昆任副隊長,陳伯鈞、陳士榘、張令彬等同志分別擔任過區(qū)隊長兼教官;同年冬,彭德懷率紅五軍上井岡山后,根據(jù)中共井岡山前委的決定,在紅四軍軍官教導隊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辦了中國紅軍的第一所正式學校--井岡山紅軍學校,校址設在井岡山茨坪的黃竹坳,彭德懷同志任校長,劉之至、王展程等任教官。教導隊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訓練紅軍的下級軍官和為地方培訓赤衛(wèi)隊的指揮員,教……[詳細]
272、盧瑞英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瑞英墓
  盧瑞英墓位于江西省銅鼓縣溫泉鎮(zhèn)金星村盧瑞英號亦樂,字鶴壽(1750-1839年)銅鼓永寧人。武翼都尉為從三品,墓址在溫泉鎮(zhèn)金星村蠏形屋后。該墓高2.25米,寬5.8米,規(guī)模宏偉,8柱5碑,牌坊形狀。正中主碑書寫封號名諱,上方另一橫碑有“榮封七次”四字,左碑上刻“四代榮封”,下刻四子名號,右碑上刻“五世同堂”,下刻孫男名號,左右兩側(cè)碑刻1600字之墓志;石柱鐫二聯(lián),內(nèi)一聯(lián)因花崗巖風化嚴重,剝落難辨,外聯(lián)是“湖燈凌月窟,云路拱無根“。盧瑞英為將“奎光堂”改為“奎光書院”的首倡人,此事《奎光書院記》有載,奎光書院是銅鼓最早創(chuàng)辦的書院,也是“客家人”的最高學府,該院為振興銅鼓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盧瑞英有四子,長子必清進士任廣東營都司署游擊,次子吉臨進士即用安微守備,三子必沅進士任廣東游擊新會參將署澄海順……[詳細]
尋烏縣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舊址(角背圍攏屋)
  角背圍攏屋位于晨光鎮(zhèn)金星村角背小組,始建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1)。圍攏屋座西朝東,二進三廳二廂房二杠二圍攏一門樓,正棟前山墻為“三山式”封火墻,面闊三間,抬梁式硬山頂金包銀大瓦房。正門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側(cè)門樓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臺。4根對稱木柱、6根對稱石柱支撐上中下廳,正門門額題“朝陽抱秀”四字,門樓門額題“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圍攏屋規(guī)模較大,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具有廣東圍龍屋的典型特點,側(cè)面照特別是門前有日月形池塘在當?shù)貥O為少見,是我縣保存較完整和大型的圍攏屋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研究價值。1930年8月19日,尋烏縣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有130人,其中有中共尋烏縣委代表、共青團尋烏縣委代表、尋烏縣蘇維埃政府代表。此次大會選舉產(chǎn)……[詳細]
粵贛省機關(guān)舊址群
  粵贛省機關(guān)舊址群,由粵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少共粵贛省委舊址、文武壩毛澤東舊居、蘇區(qū)防空洞、粵贛軍區(qū)紅軍醫(yī)院舊址、江西軍區(qū)第三作戰(zhàn)分區(qū)暨粵贛省軍區(qū)總指揮部舊址等組成,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央蘇區(qū)經(jīng)過四次反“圍剿”勝利后,區(qū)域不斷擴大。為了加強南線對敵斗爭的領(lǐng)導,更有利開發(fā)南方,發(fā)展商品貿(mào)易等,1933年4月,中革軍委決定將江西第三、第五作戰(zhàn)分區(qū)合并,在筠門嶺設立粵贛軍區(qū),統(tǒng)一于都、贛縣、信豐、南康、會昌、尋烏、安遠、武平等縣的軍事指揮;同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決定設立粵贛省,9月組建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和少共粵贛省委。統(tǒng)轄于都、會昌、西江、筠門嶺、尋烏、安遠、信康等七縣,由劉曉同志任省委書記,鐘世斌同志任省蘇主席。自1933年9月陸續(xù)搬遷至文武壩鄒屋辦公,到193……[詳細]
275、修水黃龍寺
修水黃龍寺
  黃龍古剎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東麓,修水縣西北區(qū)黃龍村境內(nèi),宋代為江南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是中國佛教禪宗黃龍宗發(fā)源地,1987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剎始建于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為超慧祖師所創(chuàng)。超慧至黃龍觀止而言曰:“凝三山之靈秀,蓄九泉之源流,九關(guān)十三鎖,真佛境也。”遂建黃龍寺。據(jù)僧譜所載,此寺初建時,一進九重,規(guī)模宏大。建有韋陀殿、天王殿、鐘鼓樓、金剛殿、大雄寶殿等殿宇,氣魄雄偉。至清末民初及十年文革浩劫期間,寺院最后慘遭破壞,古樹被砍到,寺廟被焚燒,神鐘被砸爛,佛像被推翻。幾經(jīng)興衰的黃龍寺,至1994年,本縣出家多年的比丘尼——仁玉、惟白母女倆為弘揚家鄉(xiāng)佛法,隨緣回鄉(xiāng)住寺,使沉睡多年的黃龍寺重新點燃了香火。并將古寺尚存的遺址東方丈、祖師堂等得到了修復;1996年,上海等地佛……[詳細]
陳聯(lián)民居
  陳聯(lián)圍屋位于石城縣木蘭鄉(xiāng)陳聯(lián)村,是典型的客家古民居。該圍屋為當?shù)匾粶厥细粦艚ㄓ谇宓拦饽觊g,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該圍屋獨具特色,結(jié)合了方圍、天井式民居、府弟式民居、蘇杭園林風格四大特色,共99間半房間,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一樓通道為鵝卵石式青石板鋪設,二樓為木質(zhì)走馬樓,回廊曲經(jīng)通幽。布局設置極為合理,整個屋宇呈回字型格局。墻壁用石灰涮面,并繪有栩栩如生的各類彩畫。所有屋檐為觀音斗拱狀,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上有許多極為精致的彩繪和雕刻圖案。內(nèi)墻窗戶有十余種不同圖案的花格窗,窗欞雕刻精細,建筑工藝極為精湛。最外墻為土墻,將內(nèi)墻圍在里面,外觀上形成一棟方圍。陳聯(lián)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為溫姓大戶人家所建。整個建筑占地2193.75平方米,建筑面積4100多平方米,內(nèi)有大小房間百余間,只有三道門進……[詳細]
廬山黃龍寺
  廬山黃龍寺坐落于廬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廬山之中,前對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為賜經(jīng)亭,下臨大溪。寺宇為“萬山環(huán)抱,松杉碧繞”,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勝地”。相傳早在晉代,釋曇詵在此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寶樹、1株銀杏。廬山黃龍寺系明代僧人釋徹空于萬歷年間肇建的。相傳,當年釋徹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這里“山勢環(huán)擁”,叢林茂密,清潭飛瀑,風景幽邃,即“心愛之”,并有住下-之愿。但當時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游嬉其中,不可接近,有礙建寺。當即默念祈禱“此間于我有緣,群鹿為徙”。次日,釋徹空再往探看,果如所愿,“不見鹿蹤”。于是,釋徹空就地殊茅立寺。初以此處曾是群鹿出沒之處,山野空曠,名之“鹿野”。立寺之初,寺亦名曰“鹿野禪林”,時任江西提學副使王宗沐曾題寺額。其后釋徹空法承臨濟宗黃龍派,且寺靠黃龍?zhí)丁?a href=/landscape/57/lushanhuanglongsi.html class=blue >[詳細]
斗魁公祠
  “斗魁公祠”位于安?h洲湖鎮(zhèn)蔥塘村,距安?h城28公里,系當?shù)匦悴胖芏房、周為秀父子二人于清光緒8年(1882)合建的集宗祠、祭祀、民居、書舍、側(cè)屋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型建筑。不僅設施齊全、功能完備,且文化氛圍濃郁、保存完整,實為不可多見的民間“府第”,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岸房簟弊背希u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青磚磨縫,設前后院,大門面墻高達8米,占地面積880平方米。內(nèi)分三直兩進共12個房間。廳門額嵌兩層石碑刻,上層豎鐫“覃恩誥命”,左右浮雕人物,下層橫鐫“斗魁公祠”大門對面照壁-有“壽”、“文治光華”描金大字,至今依舊光彩照人。前廳兩側(cè)有騎樓,中間設天井,廳堂正中為雙層神龕,每龕設門。梁柱間的撐拱飾圓雕麒麟、龍鳳、獅、鹿等瑞獸。隔扇裝飾花卉、福壽紋、紋飾繁縟,栩栩如生。內(nèi)廳二樓的扶欄……[詳細]
首次擊落U2飛機陣地紀念碑
  “首次擊落U2飛機陣地紀念碑”位于南昌縣蓮塘鎮(zhèn)崗前村(高坊嶺解放軍94981部隊營房內(nèi))。紀念碑面向東北,由圓形基臺、底座和碑體三部分組成,通高9.9米,占地面積近100平方米。1962年9月9日上午,一架美制“U—2”高空偵察機由平潭島進入大陸,竄入到鄱陽湖上空后突然掉轉(zhuǎn)回頭,朝向塘機場直沖過來,意欲從高空拍攝我軍事基地資料?哲娎走_部隊某團接敵情通報后,立即組織有關(guān)雷達站進入一等戰(zhàn)斗準備,高坊雷達站于7時45分發(fā)現(xiàn)目標后為地空-部隊指示目標。8時32分,“U—2”飛機進入了在高坊嶺設伏的我地空-部隊二營的火力范圍。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三枚蘇制薩姆-直沖“U—2”飛去,剎那間連中兩彈的“U—2”飛機一頭栽進南昌市東南約15公里的羅家集水田里。這是中國擊落的第一架“U—2” 高空偵察機,也是……[詳細]
西山萬壽宮(玉隆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是為紀念晉代著名道家人物許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宮殿。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遙山下,道教認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還有神仙的處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許真君棲身-的西山則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稱飛升福地。西山萬壽宮,始建于東晉太元元年(376年),初名許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觀。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觀為宮,皇帝親書“玉隆萬壽宮”賜額。萬壽宮文化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七日是許真君誕辰,為每年小朝;八月仙逝日為朝顴熱潮,各地信民薰沐齋戒紛紛前來進香,成千上萬的進香者比肩接踵、張袂成蔭。他們進入宮后一步一跪拜,到殿前陳敬貢品,晉謁仙顏,祈禱自己的心愿。焚香爐前,鞭炮聲不絕于耳,香火明燭通宵達旦,爐煙縹緲,鐘聲悠揚,一派仙家氣氛。萬壽宮結(jié)構(gòu)公元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