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跡介紹

181、草庵摩尼教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庵摩尼教寺
  是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教寺廟,位于晉江華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j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史料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其教義是雜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公元3世紀中葉在波斯創(chuàng)立,唐武后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傳入中國。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國號,遂驅逐信徒、毀壞寺院,摩尼教逐漸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為僅存的珍貴史跡。草庵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初為草筑。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筑。80年代初,此地曾發(fā)掘出宋代明教會的瓷碗,證實宋時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躍。1987年8月,瑞典隆德大學召開首屆國際摩尼教學術討論會,草庵摩尼佛造像作為討論會的紀念性吉祥物。1991年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參觀草庵后,……[詳細]
順昌寶山寺
  寶山寺寶山寺大殿位于順昌縣西北部大干、元坑兩鎮(zhèn)交接處的寶山絕頂。全寺由山門、前殿、拜亭、廂房、大殿及圍墻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梁柱椽瓦均采用花崗巖,大殿和圍墻仍保留著元代仿木石構建筑的風貌,于今年6月份被列為國家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又名寶靈庵、寶山廟,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明萬歷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年)重修由元代建的大殿和清代重建的山門、前殿、廂房、涼亭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三百六十二平方米。整座寺院從臺基、地板、梁柱、屋頂?shù)狡呷恳允、仿木構造,連屋面望板也是巖石制作,建筑風格既有唐宋遺風,又有元代特征。大殿為花崗巖石為料的仿木構建筑,坐東南朝西北,面闊五間(十五.八米),進深四間(十二.三五米),穿斗減柱式梁架,單檐懸山頂,除兩扇大門是木作外,柱、梁、斗……[詳細]
福建船政建筑
  2004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馬尾區(qū)共投入1.05億元,組織實施船政文物修繕一期工程:規(guī)劃船政文化遺址保護開發(fā)范圍,完成船政遺址修復保護和場館建設;完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和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等處的展覽展示;整治船政文化景點周邊環(huán)境。船政文化遺址群被列為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據(jù)了解,船政文化遺址群是整合了馬尾造船廠至羅星塔公園1平方公里的環(huán)江地帶和嬰脰山的船政天后宮、天主教堂、前坡炮臺等周邊景點資源,并按功能性質劃分馬江古渡、馬尾造船廠、馬限山公園、嬰脰山、舊滿港區(qū)和羅星塔公園六個區(qū)。作為馬尾區(qū)“五大戰(zhàn)役”的工程之一,船政文化建設已投入接近2億元![詳細]
南靖樹海中共閩南地委舊址紀念館
  南靖樹海中共閩南地委舊址紀念館位于南坑鎮(zhèn)大嶺村,原為中共閩南地委領導革命斗爭的前沿指揮部,共6間舊民房及舊學堂,占地120平米。目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黨史教育基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樹海,群山連綿,林濤似海。她以南靖大嶺、北坑、象溪為中心,跨越山城、南坑、船場、奎洋、書洋、梅林鎮(zhèn)的幾十個行政村,方圓數(shù)百里,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閩南游擊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zhàn)后期,中共閩南特委派盧炎、黎炳光等同志到南靖樹海一帶隱蔽生產,領導反頑自衛(wèi)斗爭。1945年10月,王濤支隊第一大隊武裝開辟樹海,閩粵邊臨委書記魏金水、王濤支隊長劉永生等領導到樹海指導工作,環(huán)顧延綿(南)靖(平)和邊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由魏……[詳細]
明溪顯應廟
  顯應廟舊稱“夫人廟”,香火常年不斷,頗受明溪人的敬仰!胺蛉藦R”祭奠的是在明溪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五代女英雄莘七娘,她在當?shù)乇环Q為惠利夫人。2011年底,惠利夫人信俗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明溪客家民俗旅游再出新亮點。據(jù)傳,惠利夫人知書達禮,并精通醫(yī)術。五代時,隨夫出征福建,轉戰(zhàn)于明溪雪峰鎮(zhèn)(今城關)。其夫在明溪不幸染疫身亡,為了陪伴丈夫的亡靈,她僑居明溪,對周圍村民樂善好施,并以其掌握的醫(yī)術和所知的草藥義務為當?shù)厝罕娭尾,后歿于明溪驛。明溪百姓感其恩德,將她奉為神靈,立廟祭祀,還把城區(qū)最中心的橋稱作惠利橋。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朝廷敕莘七娘封為“惠利夫人”,不久加封為“惠利福順夫人”,清代復加封為“普佑夫人、靈應夫人”,其影響擴大到寧化、清流、建寧、長汀、連城等地。南……[詳細]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園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園位于福州市晉安區(qū)壽山鄉(xiāng)嶺頭村。1949年的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10兵團在北峰嶺頭豬蹄亭山向國民黨軍隊在福州的防守陣地發(fā)起攻擊,打響了解放福州的第一-。豬蹄亭山又稱豬蹄峰,強攻豬蹄峰是解放福州最激烈的一場戰(zhàn)斗。該峰位于福州北門要塞,海拔524.4米,三面懸崖。1949年,國民黨軍第106軍第50師派重兵把守,并在山前設置用木樁和鐵絲網構成的鹿砦,扼住解放軍主攻部隊通往福州的咽喉要道。我軍第28軍第82師第245團3營于8月16日晚向該高地發(fā)起進攻,經過激烈戰(zhàn)斗,先后奪取了豬蹄亭山北側的兩個山頭,當天傍晚,在攻取主峰時受阻。8月17日凌晨,8連1排長劉新堂在部隊屢攻不克的緊要關頭,帶領4名戰(zhàn)士前去炸鹿砦,均壯烈犧牲;經過9班長李云才、副班長孫立文和楊家壽、孫德……[詳細]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舊址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舊址中新厝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魁斗鎮(zhèn)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佛仔格是安南永德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在中新厝,先后成立中共佛仔格支部、中共安南永德臨時縣委。1930年秋,以安溪縣金谷鎮(zhèn)東洋、溪榜、洋中、深洋、美洋村和魁斗鎮(zhèn)佛仔格村農民武裝為主體,建立了安溪游擊隊,隊長李世全、副隊長陳體,隊員11人,有4枝長-和數(shù)把刀具,和永春游擊隊一起成為安南永游擊武裝的基礎。1931年12月,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到佛仔格與郭節(jié)聯(lián)系后,在佛仔格召--議,傳達了中共廈門中心市委關于在安南永三縣邊界建立游擊區(qū)的決定。1932年,閩西蘇區(qū)進入鼎盛時期,積極向閩南等地拓展,為創(chuàng)建安南永德蘇區(qū),3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和廈門中心市委調軍事干部陳鳳伍和莊毓英(后叛變)到安溪負責游……[詳細]
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城村漢城遺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zhèn)城村西南1公里,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漢城遺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城的東、西、北三面,崇溪環(huán)繞,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城墻沿山勢夯土建筑,殘高4至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3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有護城壕。經發(fā)掘,城內分布著殿宇、樓闕、營房住宅、冶鐵、制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中央高臺上的宮殿遺址一組包括大門、庭院、主殿、側殿、廂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對稱,布局嚴謹,與當時平原地區(qū)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獨樹一幟的干欄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統(tǒng),利用自然山坡、溝谷建成,實行雨水、污水分流,規(guī)劃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稱奇。從出土的4萬余件具有強烈漢代風格的文物來看,說……[詳細]
三坊七巷之衣錦坊
  衣錦坊,位于南后街西,坊內有閩山巷、洗銀營等。衣錦坊在南后街西側,坊中十六號的水榭戲臺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臺。三坊七巷之一。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qū),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錦還鄉(xiāng)而改坊名。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戲臺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臺,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于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衣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這讓人聯(lián)想到宋代福州百貨隨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戶垂簾的盛況,并且記起古城區(qū)的內河是通海感潮的。大海的廣博、淵深與外向,時時引人上下求索、奮發(fā)有為。這個巷于是不斷有人出人頭地,得享錦衣玉食,并贏取外界無數(shù)艷羨的目光。而觥籌交錯、……[詳細]
190、洪朝選故居
洪朝選故居
  洪朝選故居在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洪厝村中,為二進式磚石木混合建筑,燕尾式硬山瓦頂,面寬12米,進深20米。故居建于明嘉靖年間。20世紀50年代初前進圮塌,1976年依原基址修建。后進因木作蛀蝕,三合土墻體破裂,故又更換中梁,重砌山墻,但廳堂木作立柱以及石座、柱珠仍然保留。故居外墻、窗戶和大門門框都用花崗巖條石精心砌成;外墻上方是一組花格式的矮欄桿,正對著大門上方的欄桿上有7個水泥澆灌的喜字;外墻窗戶中間用三根短條石作隔,既通風又牢固,很有特色;左右窗戶上方分別書有“百福千輝”、“福壽康寧”對聯(lián),對聯(lián)上方各有一個有兩個對稱孔洞的通氣孔;窗戶和大門兩側均飾有山水、花鳥彩繪;大門由兩扇鐵門組成,門前是一條石鋪砌的小場院,院里原有兩株6米多高的鐵樹,相傳為洪朝選自廣東回鄉(xiāng)時隨轎運回栽種于故居庭前。至今故居廳……[詳細]
191、九侯禪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侯禪寺
  九侯禪寺,又稱九侯巖,位于福建省詔安縣,在烏山南麓的九侯山風景區(qū)中心,始建于唐代。據(jù)《九侯禪寺碑記》載:“古剎有內舊巖,始建于唐代。宋紹興十年(1140年)始建佛閣大殿……”,即今之九侯禪寺。宋淳祐五年(1245年)曾再次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光緒年間也均有重修。2000年廣東達濠青云禪寺方丈弘養(yǎng)法師等又集資再次重修。九侯禪寺,在詔安烏山南麓的九侯山中,又稱九侯巖,南距縣城三十余里。“九侯”名字的來歷,一說“九峰列峙,尊若公侯”;一說“大禹后裔子孫九人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山”。由于九侯巖風光奇美,禪寺深幽,自古就有“仙造九侯巖”和“閩南第一古剎”之美譽。1998年9月,九侯山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名勝風景區(qū)。九侯禪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為重檐懸山頂建筑,由門樓、天井、拜亭、大殿……[詳細]
際下塘紅軍墓
  際下塘紅軍墓位于明溪縣楓溪鄉(xiāng)楓溪村際下塘路口左2米。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在中共臨時中央“左”傾錯誤戰(zhàn)略指導下,屢戰(zhàn)失利,蘇區(qū)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此時,地方-民團也乘勢蠢蠢欲動,頻繁對當?shù)氐母锩犖榘l(fā)動襲擊。5月17日,紅軍25團某連張連長,帶領70余名戰(zhàn)士從寧化廟前回楓溪時,在華山河明橋受到華山-民團余傳芳團的襲擊,民團用土大炮裝上紅硝、耙齒、鐵砂突然向紅軍隊伍開炮。紅軍英勇反擊,繳獲了兩門土大炮,擊敗了民團,但張連長同2名戰(zhàn)士光榮犧牲,6名戰(zhàn)士負傷。紅軍戰(zhàn)士把犧牲的烈士遺體帶回楓溪,安葬于楓溪瑕上大沙壩上。1934年11月7日,國民黨軍第52師進犯歸化,占領了歸化城和東南地區(qū),后又向西北逼進。閩贛軍區(qū)、地方軍民與敵人浴血苦戰(zhàn)后,歸化城失守。閩贛省機……[詳細]
193、正誼書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誼書院
  正誼書院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東街,年代為清。簡介:原為閩浙總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于黃巷創(chuàng)立的“正誼書局”,清同治九年(1870),鎮(zhèn)閩將軍兼署總督英桂改書局為書院,并移置于現(xiàn)址,F(xiàn)存作為大講堂的前廳,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硬山頂,占地面積411平方米。門額青石橫匾鐫刻楷書“正誼書院”,為清代福州府城四大書院之一。正誼書院建筑樸素大方,與鰲峰、鳳池兩院構造風格不同。院大門上有一塊字徑盈尺青石刻的橫匾,上鐫“正誼書院”四個大字,是當時閩籍書法家鄭世恭(鄭孝胥之父)所書,該匾額現(xiàn)還嵌于正門上,另一復制原大青石匾嵌干福州一中校史碑墻上。書院有大講堂,而無學舍,后進五間排全座為山長住宅、右邊有大客廳一座,中懸首任山長林鴻年所撰并書的對聯(lián):“客皆當代要津,到此地只談風月”;“我本昔年都講……[詳細]
194、坑園龍峰寺
坑園龍峰寺
  龍峰寺,乃坑園鄉(xiāng)古跡勝地之一,座落在坑園村后山腳山中,四周梨樹環(huán)繞。當春天來臨時,梨花盛開,聞到陣陣梨花的芬香,使人格外感受到自然風光。秋天時,碩果累累,金黃色的小梨子,似同金子。寺的外貌在果樹林中更顯得尊嚴麗秀。  龍峰寺始建于明朝,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厥锥κ⒅畷r,有七座庵盤疊在寺的周圍,俗稱七庵前。時有僧尼百余眾,但由于歷史變遷的緣故,庵寺經受時代磨難,到后來只剩下廢墟斷墻,讓人感嘆不知! ‰S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溫暖農村各個角落,村民們自發(fā)奮起,煥發(fā)了重修龍峰寺的信心。20世紀八十年代,經廣大信士和村間鄉(xiāng)老及有識知名人士幾經籌劃,著手籌建龍峰寺,恢復古老文化遺產。經過廣大信士及皈依弟子幾年來的共同努力,由小變大,由原來幾十平方米的簡易禮佛場所,到占地面積有318平方米的大雄寶殿。  今逢盛世……[詳細]
漳州林氏宗祠
  漳州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位于福建省漳州薌城區(qū)振成巷內。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是漳州七縣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還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來生員用。宗祠前后進已廢,現(xiàn)存中進四方正殿,面積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下檐不圍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跡,可見原規(guī)模甚大。宗祠確切建筑年代已無考,經專家據(jù)主殿實物與結構分析、鑒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帶有清式建筑的痕跡。漳州比干廟不僅長期供奉比干,還做為林氏族人赴考往來生員的接待處。文革前比干廟內仍高掛多塊明清狀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釬、林士章均高掛其上。正殿兩邊廂房各有十幾間書屋,各區(qū)林氏考生均可來此住宿讀書作文。資料可查,明、清時期漳州林氏族人進宮殿試揭榜甚……[詳細]
閩中游擊隊珠江中隊舊址
  閩中游擊隊珠江中隊舊址位于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鎮(zhèn)珠江村5組。1927年2月,莆田黨組織在珠江開展活動,成立農會,進行抗捐抗稅斗爭。同年10月,建立了中共渚林(珠江)支部。1929年11月,中共莆田縣委委員陳兆芳、吳承斌等在莆田沿海地區(qū)建立一支四五十人-的游擊隊,陳兆芳任隊長、吳承斌任副隊長。在游擊隊活動過程中,陳兆芳采取了“分散從事生產、集中打擊敵人”的斗爭方式,在當?shù)赝恋馗锩鼞?zhàn)爭初期的抗捐反霸斗爭中起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發(fā)動并鍛煉了群眾。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游擊隊在當?shù)亟⒘嗽绿痢|垞、珠江等10多個革命基點村,從此,珠江村成為莆田革命活動的重要據(jù)點。1946年,莆田黨組織負責人楊杞松在忠門地區(qū)秘密串聯(lián)發(fā)動,重建游擊隊。同年11月,中共閩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協(xié)助楊杞松恢復和擴大沿海地區(qū)的……[詳細]
翔云革命烈士紀念碑
  翔云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安市翔云鎮(zhèn)金安村美格山上。翔云是革命老區(qū),是中共安南同邊區(qū)的重要根據(jù)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翔云人民流血流汗,前仆后繼,為革命事業(yè)做出應有貢獻。為紀念犧牲英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南安縣人民政府批準并撥款建立“翔云革命烈士紀念碑”,并于1957年建成。由于地域狹小,1992年,經上級黨委批準,紀念碑遷建于金安村美格口北側山崗上。碑址現(xiàn)有簡便公路通達,地勢略顯高亢,向東可鳥瞰大嶺盤山水泥公路和翔山村全貌層層疊疊集綠積翠的梯田與錯落有致的分散民居;西望則是樓房林立、住屋鱗次櫛比的的翔云鎮(zhèn)區(qū)!扒嗌接行衣裰夜恰保诩o念碑中存放著梁長智等烈士的遺骨,現(xiàn)已成為革命烈士的陵園。翔云是中共安同南特委和中國抗日義勇軍閩西南軍區(qū)閩南二支隊第五大隊根據(jù)地之一。1934年至1935年,閩南二……[詳細]
閩中革命烈士陵園
  福建省閩中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莆田市區(qū)中心的繁華地帶,現(xiàn)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園區(qū)占地面積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其前身為“莆田縣革命紀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市政府接管,并改稱為“莆田市烈士陵園”,2000年8月報經市政府批準更名為“閩中革命烈士陵園”,現(xiàn)有工作人員10人。該園于1990年被列為福建省烈士紀念建筑物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幾年,我們立足于“以人為本、完善服務”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我園建設成為富有影響力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陣地。在原有一座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風格完全按照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模式建造的革命英雄紀念碑的基礎上,……[詳細]
透堡農民暴動舊址--林氏宗祠
  透堡農民暴-動-舊址林氏宗祠位于連江縣透堡鎮(zhèn)北街埕里。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農村轉移。10月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領導(市委農村工作巡視員)鄧子恢(化名林祖清)到達連江鏡路,隨即召集特支擴大會議,傳達部署減租抗債斗爭,并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共連江特支為了引導農民同-勢力作持久的斗爭,保衛(wèi)勝利果實,逐步成立了農民自衛(wèi)隊,領導群眾走上了武裝斗爭的道路。鄧子恢返回福州后,市委派張鐵(市委軍委秘書長)駐透堡協(xié)助楊而菖推動連江的農-動。經過鄧子恢的啟發(fā)教育,楊而菖在農民減租斗爭的實踐中政治覺悟、領導藝術都有所提高。他敏銳地察覺到,地主惡霸決不會甘心減少剝削收入,于是在透堡農會總部——林氏宗祠召開黨員骨干會議,成立農民自衛(wèi)隊,監(jiān)視地主的活動,武裝保衛(wèi)減租果實。11月16……[詳細]
柏鄉(xiāng)三杰碑
  趙孟頫是我國元代杰出的書畫家,在古代藝術史上是一位成就卓著、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師法自然,不拘一格,博采眾長。篆、隸、行、楷皆能運筆自如。尤其行、楷,越北宋米、黃、蔡、蘇四家,而直入晉唐。他追慕二王,揮毫落墨。而能緊,瀟灑大方。小楷動輒萬言,首尾一致,雅若星斗。大楷顏骨柳體,遒勁秀麗,端莊爛漫,一改兩宋以來"書禮體"獨領-的局面。其優(yōu)美剛健之韻幾乎左右一代書壇。被后人尊為"趙體"。柏鄉(xiāng)現(xiàn)存的三通趙氏書丹碑刻,均為趙孟頫61-64歲之間的作品。其一,"賈母貞節(jié)碑記",其二,"貞節(jié)堂記"碑,其三,"柏鄉(xiāng)尹張君德政之碑"。前二品為延佑二年三月的成作。兩者均正楷書丹,筆勢灑脫,結構穩(wěn)健,字形端莊,神韻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