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跡介紹

101、安貞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貞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建省罕見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省內(nèi)現(xiàn)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筑藝術風格,被譽為“閩中瑰寶”,是展示中國古代建筑實體的活化石。安貞堡于清代光緒十一年(1885)由當?shù)剜l(xiāng)紳池占瑞、池連貫父子鑒于清末匪患四起,傾其萬余資財,建此土堡,歷時14年完工。1991年3月,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修復開發(fā)安貞堡。安貞堡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坐西朝東,前部呈方形,后部為半圓開,依山而建,逐次增高,遠遠望去,層次分明,氣勢不凡。外墻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個廚房,大小房間360余間,三進設有18個廳堂,堡內(nèi)屋檐、門扇、窗欞、柱礎、斗拱梁架、雀替等均隨處可見雕刻、彩繪、泥塑和壁畫。安貞堡只有上下兩層,其中樓……[詳細]
紅軍第207團舊址
  紅軍第207團舊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白沙鎮(zhèn)澳東村橋頭自然村。紅軍第207團舊址由澳柄宮(駐地)、澳柄橋(哨卡)、陳列館(新建)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宮位于澳東村澳柄橋北端,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橋“祖師”的宮廟,清代重建,20世紀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單進合院式,土木結構,懸山頂。中軸線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兩側為宮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架。左宮房面闊二間,右宮房面闊三間。左山墻存有紅軍標語:“活捉匪首蔣介石”。澳柄宮當時是莆田城區(qū)通往廣業(yè)(白沙、莊邊、新縣、大洋4個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總稱)山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澳柄宮作為中共領導莆田革命據(jù)點,1926年莆田山區(qū)第一個黨支部、1928年莆田第一支工農(nóng)游擊隊均在此成立。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詳細]
103、海云家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云家廟
  海云家廟,亦稱烏石大廳,坐落于漳浦縣浯江村,前對丹山印石峰,近處梅嶺為筆架山;巍峨的海云山屹立在西北方;左傍紫薇山(龍山);右列天馬山、伏虎山、塔山;后靠御屏紫帽石,透過倒亭隙,遙倚平和縣礬山;浯江自西北而來,沿龜林山、紫薇山繞到正東,從東南方向直奔浮頭灣,匯入東海。海云家廟為漳浦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漳浦林姓主要有二個來源,一支稱路下林,為南宋林昌的后代。另一支稱烏石林,其始祖林安于南宋間由長樂遷居漳浦,后代聚居于海云山麓,浯江溪畔形成了以舊鎮(zhèn),深土、赤土、霞美為中心,四十多個村莊,總稱烏石的社區(qū)。明代嘉靖到清嘉慶之間,烏石林姓極為興旺,先后出現(xiàn)了11名進士,25名舉人,40多名貢生,科舉仕宦共80余人。有“三鳳齊鳴”,“五桂聯(lián)芳”的佳話,其中著名的有嘉靖探花,南禮部尚書林士章,廣西按察使林……[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德化水口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位于德化縣水口鎮(zhèn)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陳列館,主館內(nèi)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機關南遷坂里的歷史事件。1943年秋,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對閩北地區(qū)的進攻,時在閩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臨的形勢日益惡化,機關活動非常困難,為了打開局面,擺脫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關于“隱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機關南遷坂里的戰(zhàn)略決策。坂里地處德化縣與仙游、永泰三縣交界處,山高林密,是一個比較偏僻的自然村落,這里民風純樸,有著較好的群眾基礎。中共省委機關在打通了地下交通線,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上,于1944年3月,省委機關和閩中特委機關陸續(xù)由永泰青溪轉移到德化坂里牛寮溝。5月初,省委主力武裝“頑強支隊”30多人,在閩江特委書記黃扆禹、省委常委左豐美、省委縱隊隊長葉良運率領下,經(jīng)古田、渡閩……[詳細]
105、三一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一堂
  三一堂坐落于風景如畫的鼓浪嶼上。19世紀時,鼓浪嶼人口較少,島上一直未建教堂,僅設有供外國人使用的小型禮拜堂,直到二十世紀初,鼓浪嶼才建起了新禮拜堂及福音堂兩所教堂。但隨著廈門新街、竹樹、廈港三堂的信徒陸續(xù)到鼓浪嶼定居,如遇上惡劣氣候,三堂的信徒便無法乘船到廈門,而兩所教堂規(guī)模小,容納不了這么多的信徒,于是三個堂會的信徒?jīng)Q定在鼓浪嶼建立教會。在教堂未建之前,信徒們的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xiàn)廈門音樂學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宏偉壯觀的新教堂終于在1934年基本落成。1935年1月8日三堂會長執(zhí)聯(lián)合會在廈門基督教青年會召開,廈門區(qū)會亦派人參加,會議決定把新堂會定名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個教會聯(lián)合興建之意,更蘊含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教義。長執(zhí)會還選定長老4人,執(zhí)事6人(男女各……[詳細]
福鼎香山寺游覽區(qū)
  香山寺游覽區(qū)在九鯉峰之下的山谷中,可由經(jīng)過一片瓦前往,亦可進入山門后直接走香山寺公路。香山寺始建于明朝,原名“妙香庵”。大雄寶殿前有塊巨石叫“犀牛望月”,牛頸有一天然巖洞叫“犀牛洞”,洞壁上有一聯(lián):“秀句滿江國,芳聲騰海隅”,乃清戶部尚書,同治、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所題,舊時佛堂就建在犀牛洞內(nèi)。香山寺周圍的山谷盛產(chǎn)蘭花,花開時節(jié),幽香陣陣,故寺名叫“香山寺”。游畢香山寺,沿左側石徑朝一片瓦方向走,見一氣勢恢弘的殿宇,為“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堂,占地約4000平方米,殿內(nèi)供奉著由緬甸漢白玉精雕細琢而成的五百尊羅漢坐像,每尊高1米左右的,還有六尊大型漢白玉佛像。羅漢,全稱阿羅漢,即自覺者,稱已滅盡一切煩惱。釋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迦葉召集眾多比丘在王舍城共同憶誦佛教經(jīng)典,后按脅尊者比丘建議,在迦……[詳細]
中共閩浙贛省委太平山聯(lián)絡總站舊址
  中共閩浙贛省委太平山聯(lián)絡總站舊址位于福州市臺江區(qū)太平山山仔里16號。1944年,為貫徹中共華中局關于“掩蔽精干、積聚力量、等待時機”的方針,堅持武裝斗爭和白區(qū)工作相結合的原則,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閩江工委決定在福州設立地下交通聯(lián)絡站,加強與各地委的聯(lián)絡。經(jīng)過周密考察,最終選擇了在省委機關負責電臺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尾街同和雜貨行作為據(jù)點。省委先后派出蘇華、饒剛生、陳德義、魏雪馨、陳輝明等人來福州負責聯(lián)絡和開展城市工作。1946年上半年,發(fā)展了宋子云、高振誠加入組織。不久,由于對敵斗爭的需要,聯(lián)絡總站移至宋、高的家鄉(xiāng)太平山(山仔里)。此后,太平山(包括潭尾街、山仔里)交通聯(lián)絡總站成為黨在恢復城市工作時期接待和掩護省委、地委主要領導干部的來往、住宿,并負責他們保密保衛(wèi)的常設機構。聯(lián)絡總站建立……[詳細]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樟腳村。陳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嶺鄉(xiāng)樟腳村犁壁嶺一個窮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廣州投考黃埔軍校,被錄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翌年春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fā),他偕同學破獄而出,參加暴-動-。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頭部負傷,仍英勇殺敵。廣州暴-動-失敗后,起義部隊轉戰(zhàn)到達海陸豐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與中共福建省委接上關系。爾后于漳州、廈門兩地,宣傳、發(fā)動勞苦大眾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賣,被敵逮捕,囚禁于漳州鎮(zhèn)臺街法院監(jiān)獄。在獄中備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過入獄治療醫(yī)師的協(xié)助,與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黨組織派人將他營救出獄。出獄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參……[詳細]
羅內(nèi)安山廟
  安山廟,位于參內(nèi)鄉(xiāng)羅內(nèi)村,距縣城東南8公里,始建于明永樂元年(1403年),廟祀正順尊王,又稱“羅內(nèi)境主”,當?shù)孛癖娛雷馂椤熬持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清時期,隨著安溪人外出開拓,羅內(nèi)境主信仰傳播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臺灣等地,分爐十余處,名聞海內(nèi)外。安山廟主祀正順尊王(又稱“羅內(nèi)境主”、“境主公”),其前身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謝枋得(1226—1289年),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江西弋陽人,與文天祥為同科進士。謝枋得生活在宋末元初,是一位愛國志士,憂國憂民,有著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同時,他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一生著詩書無數(shù),又對詩文評點深有研究,遺留作品頗豐?v觀謝枋得的一生,當以其-福建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謝枋得飽讀詩書,在宋廷為官,且?guī)П乖,很有儒家思想。后一階段,兵敗-到福……[詳細]
110、圣壽寶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圣壽寶塔
  圣壽寶塔位于福建省長樂市吳航鎮(zhèn)南山。塔由華恩(柴桑)人林昂舍錢,法澗寺僧景休募眾緣建造。宋紹圣三年(1096)始建,政和七年(1117)十月二十三日竣工。永樂十一年(1413年)三寶太監(jiān)鄭和航海駐舟師于長樂,助寺修葺,題額“三峰寺塔”。后寺廢塔存。塔為八角七層仿樓閣式塔,高27.4米,石結構。一層塔壁飾有佛教故事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藝術的珍貴實物。塔身中空,內(nèi)有石階可盤旋登塔頂。二至七層各開二門,逐層錯位。1981年9月2日,國家撥款維修,在各層走廊底部用鋼筋混凝土圈固,開裂處用高壓水泥灌漿,修補缺損構件,復原各層圍欄,重新安裝避雷針、電燈,仿宋代風格砌筑塔坪。1984年10月1日竣工。2006年圣壽寶塔作為宋代的古建筑,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閩江輪船公司黨支部舊址
  閩江輪船公司黨支部舊址位于福州市臺江區(qū)中平路151號(原79號)。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決定成立閩江工委,派莊征到福州開展城市工作。當時擔任交通員的張章淦曾利用其叔父張依鈾在閩輪修造廠當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積極開展活動。蘇華等鑒于閩江航線在溝通福州與閩北的南平、古田、建甌根據(jù)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視在閩江輪船公司內(nèi)部發(fā)展組織,并要求梁寶通注意發(fā)展船上的黨員。根據(jù)上級指示,梁寶通先后在“開封”“西藏”“蘭州”號客貨輪上當助機,將伊立惠、陳梅惠、姚連香3人吸收為中共黨員。-1946年經(jīng)批準成立黨支部,梁寶通為支部書記。閩江輪船公司黨支部成立后,在團結帶領群眾反對國民黨-派的斗爭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壯大,黨支部先后發(fā)展黨員18名。閩江輪船公司地下黨支部是抗戰(zhàn)勝利初期中共福建省委直接在福州產(chǎn)業(yè)工人中……[詳細]
培田村古建筑群
  培田古村落位于連城宣和鄉(xiāng),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群由三十幢高堂華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書院組成,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民間故宮”、“客家大莊園”,是客家人三大特色民居之一,是研究客家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的特色人文景區(qū)。咨詢電話:0597-8388998培田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西部,距縣城40公里。明清時期培田出現(xiàn)一批富商巨賈和文武官宦,他們相繼在家鄉(xiāng)建造以7座“九廳十八井”大宅為代表的30幢高堂華屋、21座宗祠、6處書院、2道牌坊、4座庵廟、1條千米古街,遂形成村內(nèi)面積達7.9萬平方米的古民居建……[詳細]
113、朝天寺
朝天寺
  朝天寺江南第一朝天寺位于石獅市寶蓋山脊,姑嫂塔畔。朝天寺,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宇,始建于1980年,建寺歷史雖短,但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弘,寺院占地60余畝,是石獅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廟宇。四周山脈環(huán)抱,東側有山敦水庫,西側有龍水庫,兩水庫的陽光下皚皚發(fā)光,猶如鶴翅;中間廟宇座山脊之背,好像佩翁騎鶴升天,因些取名朝天寺。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仙公閣、大雄寶殿、關圣帝宮、圓通殿、玄天上帝宮、玉皇殿等。朝天寺崇樓峻閣,綿延山脊,琳宇成片,氣勢恢宏。在石永公路西徧村段,就能見到屹立于路邊的朝天寺山門。由水泥路沿山麓而上,展現(xiàn)在眼前的朝天寺建筑群依次為土地廟、山門、天王殿、中殿、后殿、關帝廟、三圣殿、真武殿、玉皇閣。寺宇中神像眾多,佛道兼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彌勒佛、韋馱;中殿奉祀倆家十八仙(即南仙公八……[詳細]
泉州真武廟
  泉州真武廟位于泉州豐澤東海(泛稱“法石”)石頭街萬歲山南坡,萬歲山與與紫帽、羅裳雙峰遙峙,就如真武廟主殿大門楹聯(lián)所言“脫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拋羅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蒞北朝”。從萬歲山向西北可眺山丘連綿直至與清源山相接,西南可望晉江下游北岸的金波如練,百舸竟發(fā),通達后渚出?,可見法石在海外貿(mào)易、捍城抗倭上有著極端重要的作用,如《澤被海濱碑記》所志:“法石為要蓋通南關外,外接大墜,實商漁出人必由之所亦遠近輻揍咸至之區(qū),故部館、文館、武館俱設其處,所以稽查透越,盤察漏稅,誠重其地也!毙浯蟮坻(zhèn)守于此,威懾妖邪,平息洪濤,護佑眾生。泉州真武廟占地8600多平方米,主殿建筑面積360平方米。依萬歲山南坡中軸次第而建,因而枕山面海,坐東朝西。其主體建筑主要有山門、角亭、主殿。其山門建筑樣式為三……[詳細]
115、振福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振福樓
  振福樓坐落在永定縣湖坑鎮(zhèn)西片村,民國二年(1913年)由經(jīng)營條絲煙成為富翁的蘇振太動工興建。圓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樓一樣,是20世紀初期客家土樓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藝木和中國園林藝術的杰作之一。該樓依山傍水,西側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見底,樓前樓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達。該樓由內(nèi)外兩環(huán)同心圓建筑組成。外環(huán)高3層,直徑43.5米,土木結構,以中國傳統(tǒng)的《易經(jīng)》八卦格局建造,內(nèi)通廊式,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外環(huán)底層為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為糧倉,三層為臥室。底層內(nèi)通廊以鵝卵石鋪面,間內(nèi)以青磚鋪面;二、三層全部以青磚鋪面。東西兩邊各設一道樓梯,兩梯對稱。后廳位于北面,與樓門祖堂同在中軸線上,廳內(nèi)供奉神座,前向兩側各有一青磚拱門,與外環(huán)內(nèi)通廊連接,廳口兩邊……[詳細]
116、平興寺
平興寺
  平興寺坐落于“佛國海天”——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東南500米之坪崗山麓,文革期間由十余名僧人創(chuàng)建。遠處怪石嶙峋,群山環(huán)抱;近處松竹并茂,疊翠重重;曲徑通幽,實乃隱逸修真辦道之勝地。平興寺在界詮法師的帶領下,發(fā)揚佛教優(yōu)良傳統(tǒng)。以普度眾生為根本,也為慈善事業(yè)做出貢獻。1966年,文革伊始,由福鼎縣-部組織全縣僧眾由青藏法師為首創(chuàng)辦佛教徒茶場。十余名僧人于此結茅而住,墾荒種植,早晚課誦,從未間斷。1977年,禮請世行法師移錫于此,住持改建本山道場。因平地而起,興作道場,故名“平興寺”。1991年,界詮法師返山,協(xié)助擴建道場,健全寺院規(guī)約。時年,修建大殿與僧寮。1992年,開辦普隱學堂,以教通諸宗、行依律儀、修歸凈土為宗旨。十方衲子聞訊踏至而來,依止修學。參學問道者慕名而至,人數(shù)日增,住房等設施遠不敷……[詳細]
南山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周南山遺址位于三明明溪,在1988年對遺址內(nèi)3號洞進行第一次試掘時,就發(fā)現(xiàn)洞內(nèi)有厚厚的一層用紅燒土鋪墊的人類居住層。2005年第二次試掘時,在4號洞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人類居住的遺跡,同時發(fā)掘出一件舊石器時代的用水晶石制成的刮削器。令人驚喜的是,在這個洞穴里,還存有大量磨光黑陶碎片,數(shù)量之多在福建考古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些碎片從工藝上來說已經(jīng)屬于距今4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同時,在4平方米的探方中,發(fā)現(xiàn)了300粒的炭化稻谷和少量果核,這在福建內(nèi)陸地區(qū)尚屬首次,為研究稻作起源和傳播提供了珍貴的材料![詳細]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心,包括中坡炮臺、昭忠祠、英國領事分館、輪機車間、繪事院等多所船政遺址;展現(xiàn)了近代中國科學技術、新式教育、工業(yè)制造、國防建設、西方經(jīng)典文化翻譯傳播、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豐碩成果;折射出立志進取、積極作為、虛心好學的傳統(tǒng)文化神韻,形成獨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國近代工業(yè)的重要發(fā)源地,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先后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及國防教育基地。馬尾地處福建閩江下游出?,與臺灣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門戶,近代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這里創(chuàng)辦福建船政,這是近代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專業(yè)機器造船廠,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詳細]
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松蔭堂)
  松蔭堂,又名永東樓,位于古田鎮(zhèn)八甲村,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屬磚木結構。屬圍垅式建筑,二層二進五廳七開間土木樓房,建筑面積8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為一正兩橫,正樓分正門、前廳、天井、大廳、廂房和后廳,兩橫是兩側護厝。大廳為疊高平房、后廳為二層樓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飛檐翹角,雕梁畫棟。20世紀20年代,外國傳教士強行租用松蔭堂為禮拜堂。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到達古田后,外國傳教士都先后離去。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進駐古田,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蔭堂。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作準備。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詳細]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安民巷南側53號(原27號)。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10月,經(jīng)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xié)議,將南方8個省10多個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為了便于福建的--工作,中共東南分局委派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黨代表葉飛等從南昌來到福州,就福建紅軍和地方游擊隊改編問題與國民黨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進行談判,并提出在福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1938年2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正式成立。中共閩東特委宣傳部長兼--部長王助以新四軍參議的身份任辦事處主任(后由閩東特委書記范式人以新四軍軍部上校身份任負責人)。2月23日,張云逸、王助、孫克驥等10余人抵達福州,即與陳儀就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人員和漳浦事件等問題進行談判并達成協(xié)議:新四軍駐福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