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黑龍江省旅游

黑龍江省文物古跡介紹

四塊石抗聯(lián)遺址
  四塊石抗聯(lián)遺址是我區(qū)文物類名勝風景區(qū),位于南岔區(qū)浩良河境內(nèi),屬浩良河森林經(jīng)營所管轄。1935—1936年抗聯(lián)三、六軍在四塊石周圍建立后方基地,有被服廠、傷兵醫(yī)院、營地等?孤(lián)著名將領趙尚志、李兆麟、馮仲云、周保中、戴洪濱、張?zhí)m生等曾在此工作。這里曾是0北滿臨時省委召開重要會議的會址,也曾是抗聯(lián)戰(zhàn)士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場。解放后這里曾接待過陳雷、王明貴、張祥、金伯文、夏鳳林、王軍、李敏、李再德等抗聯(lián)老戰(zhàn)士的回訪。四塊石抗聯(lián)遺址即抗聯(lián)三、六軍基地,于1986年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對后代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四塊石位于依蘭、湯原、南岔三縣交界,海拔位置高,群峰疊翠,風光秀美。景區(qū)有月峰山、紅石砬子、鐵嶺、駝龍峰、烈士墓和被服廠舊址組成。以月峰山、紅石砬子和鐵嶺為主。其中以……[詳細]
清真寺廣場
  清真寺廣場西起十二道街,東至十四道街,南起育民街,北至靖宇街,是國家一類保護建筑,該寺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眾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議和捐助下再次擴建。1998年哈爾濱清真東寺被評為為全國百座模范清真寺之一。2003年道外區(qū)政府再次對清真寺進行了擴建改造,現(xiàn)清真寺占地1.8公頃,新建兩座附屋用房,建設面積440平方米,新增綠色3000余平方米,還將建設7500平方米體現(xiàn)回族文化特色的的商服中心,可供市民休閑、教民-活動,目前是東北最大的伊斯蘭清真寺廟,也是全國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的配套設施和宣禮塔是按照伊斯蘭教的發(fā)源地麥加和沙特麥地那大寺的宣禮塔設計而成。塔高50米,塔分五層,各有走臺。白天雙塔聳立云霄,莊嚴神圣,夜晚在燈光的輝映下,燈與塔渾然一……[詳細]
巴彥縣靈隱寺
  驛馬山原名野馬山,山中素有金馬駒的美麗傳說。由于古代此處方圓百里沒有驛站,清政府特在此設立驛站,并將此山改名驛馬山。清代國師看此山風景異常美麗,贊不絕口,稱“此山風水北方最佳,名五子登科,祖墳落此地,富貴多珍、最旺子孫、代代腰金、平步青云、家道亨亨、方可富貴、福壽雙全!膘`隱寺為核心景點,該寺占地超10萬平方米,位于驛馬山主峰東北面,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從南至北依次布有寺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藏經(jīng)閣等;進入寺門左右各設一座鐘鼓樓,寺院內(nèi)東側(cè)布設送子觀音殿、羅漢堂和塔林;西側(cè)布設齋院、居士生活區(qū)、舍俐塔和比丘塔。在靈隱寺北端的五座形似坐佛山峰的中部布建一座13級浮圖,總計23座建筑物,現(xiàn)均已建成。靈隱寺每年二月十九、清明、四月初四、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六月十九、七月十五、九月……[詳細]
合江省委省政府舊址
  合江省委、省政府舊址位于佳木斯市前進區(qū)保衛(wèi)路與中山街交叉路口的東北側(cè)。合江省委、省政府舊址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該樓始建于1934年,原為偽三江省公署。1945年11月21日,根據(jù)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合江省政府成立,省會設在佳木斯市,此樓被政府征用,成為合江省委、省政府機關所在地。抗戰(zhàn)勝利后,中共中央早期領導人、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張聞天主動要求到東北做地方工作。11月,張聞天從延安來到東北,于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兼合江軍區(qū)政委。李延祿任合江省政府主席,李范五任副主席。合江省轄依蘭、撫遠、勃利、同江、富錦、樺川、湯原、鶴立、蘿北、綏濱、佛山、虎林、饒河、林口、雞寧、東安、通河等19縣和佳木斯市。合江省的建立,使合江地區(qū)的革命迅速發(fā)展,成為東北地區(qū)鞏……[詳細]
黑龍江日報社舊址
  黑龍江日報社舊址位于黑河市北安市,年代為1945年-1949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黑龍江報社舊址分為兩部分,印刷廠舊址位于黑河市北安市交通路十三道街南側(cè);舊址主體建筑則位于今北安農(nóng)校院內(nèi)。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不久,我黨接管了偽滿北安《康德新聞》報社,更名為黑龍江報社,侯野鋒任社長,章子岡、張向凌任副社長。1945年12月1日,中共黑龍江省工委在北安創(chuàng)刊《時事新聞》(2日刊),是《黑龍江日報》前身,從此揭開了我省新聞史上新的一頁。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并后,報社遷至省會齊齊哈爾。黑龍江報社為黑龍江省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以及新聞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里誕生了我省第一張黨報,也是我黨第一次公開同北滿人民見面的報紙。從此,黨的聲音通過報紙不斷在全省人民中傳播開來,在解放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詳細]
中共克音河火車站黨支部舊址
  綏棱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克音河火車站黨支部舊址位于綏化市綏棱縣綏棱鎮(zhèn)西側(cè)綏棱火車站處。中國共產(chǎn)黨在綏棱的早期活動始于1930年,并于同年建立了第一個黨的-組織—反帝大同盟。與此同時,中共滿洲省委派中共黨員全大一到綏棱等地深入基層發(fā)展黨的組織及抗日群眾組織。1933年,中共海倫特支指派蘭志淵來到綏棱縣境的克音河火車站(今綏棱火車站),秘密開展黨的地下活動,發(fā)展壯大黨的組織。1935年上半年,鐵路工人李永祥等3名鐵路員工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建立了綏棱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克音河火車站黨支部。克音河火車站黨支部在海倫縣委的直接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救國活動,組織武裝斗爭,秘密發(fā)展抗日義勇軍組織,派出黨員經(jīng)常深入到附近的東邊井、興農(nóng)鎮(zhèn)(綏棱鎮(zhèn))、河西徐家圍子等地,散發(fā)傳單,喚起民眾一致抗日,抗日義勇軍……[詳細]
東北人民解放紀念碑
  東北人民解放紀念碑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qū)火車站北部0.5公里處的山頂上,1987年2月24日列入齊齊哈爾市文物保護單位。碑身為金星花崗巖雕筑、四周有花崗巖矮護柱欄。碑高8.65米。1932年9月27日日本炮兵少佑渡邊秀人等8人乘飛機,被派往滿洲里及海拉爾一帶偵察,在碾子山上空因汽油不足,迫降于甘南縣境內(nèi)五道梁子山溝里返回途中,八名日軍被當?shù)厝罕姶蛩馈?935年日本在碾子山建“板倉機八士忠魂碑”。1946年2月4日碾子山解放,人民群眾自動鏟去原碑文,在碑頂立東北抗日聯(lián)軍戰(zhàn)士像,碑正面鐫刻“東北人民解放紀念碑”并在下方刻碑文《碾子山人民翻身記》。東北人民解放紀念碑見證了70年前,遭受欺凌的中國人民奮起抗日的不平凡歷史。文革-中,抗聯(lián)戰(zhàn)士所塑像被毀。1976年以后碾子山區(qū)人民政府于碑頂立了……[詳細]
圣彌勒爾教堂
  圣彌勒爾教堂位于齊齊哈爾市龍沙區(qū)海山胡同24號,9、101路等公交車能直達教堂。屬建筑類人文風景旅游區(qū)。天主教圣彌勒爾教堂為黑龍江天主教堂內(nèi)的主要建筑,民國19年(1930年)動工,民國20年(1931年)末竣工啟用,由當時天主教黑龍江教區(qū)主教瑞士人英賀福主持修建,資金由瑞士國教徒捐贈。教堂地基、骨架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1250平方米。主塔通高43米,頂端有高1.75米的十字架。十字架下為鐘樓,內(nèi)懸德國進口的5口銅合金鐘,1大4小。大鐘高度和直徑均1米多,重1000多千克。小鐘高度和直徑各是0.30米,每個重100多千克。銅鐘每天報時3次,鐘聲音譜是1、2、3、4、5,能傳送到數(shù)公里遠,F(xiàn)銅鐘已遺失。鐘樓四周鑲著德國進口五色厚花紋玻璃裝成的十字架長條窗戶。教堂底層為大堂(禮拜堂),北端……[詳細]
楊木橋子戰(zhàn)斗遺址
  現(xiàn)在位于綏陽鎮(zhèn)西南約三公里的沙洞車站,是綏陽林業(yè)局森鐵處的所在地。南去二十一公里到楊木車站,折向西北再行四公里,在深谷之中有一塊不小的開闊地,這里就是當年抗日聯(lián)軍曾痛擊過日偽山林警察隊的戰(zhàn)場—楊木橋子(現(xiàn)名德勝)。當初楊木橋子這一帶是片處女林,崇山峻嶺,松柏蔽日。日寇侵入后,為了擴充其侵略勢力,大肆掠奪林木資源,在這里設立了森林營署和山林警察隊。被騙招或強征來的上萬名勞工,在日偽-的刺刀下,從事著集中營式的伐木勞動,蒼翠蘢蔥的原始森林,蒙上了法西斯的-,大好河山黯然失色。當年抗日聯(lián)軍第二路軍第五軍和第一路軍第二、三方面軍的二百六十余名戰(zhàn)士在林口縣紅石砬子與敵人激戰(zhàn)后,敵人以多倍于我的兵力追擊我軍,我軍穿越濱綏鐵路向東寧地區(qū)轉(zhuǎn)移,成功地甩掉了敵軍,來到了楊木橋子附近,為了補充給養(yǎng),季清、柴世榮……[詳細]
頤園街一號
  頤園街一號在哈爾濱南崗區(qū)的中心地帶,有一座仿法國古典府邸式的歐式建筑及一個樹影婆娑的小院,這就是頤園街1號。它建于1909年,原本是波蘭籍木材商葛瓦利斯修建的豪宅,卻因解放后我們黨的領袖毛澤東主席的蒞臨、下榻而成為名宅。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在結(jié)束訪蘇的歸途中視察了哈爾濱,也是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視察黑龍江。當天晚上,省市領導在此準備了豐盛的晚宴,為毛主席、周總理及同車抵達的越共總書記胡志明主席接風洗塵。但領袖們對當?shù)氐拿F特產(chǎn)卻一點未動,只吃了些青菜、米飯。飯后毛主席對市長饒斌說:“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人民群眾很苦,我們不能這樣鋪張,吃米飯和蔬菜就可以嘛!”第二天,省市領導一致請求毛主席為省委、市委和哈爾濱第二次團代會分別題寫了“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學習”、“奮斗”、“發(fā)展生產(chǎn)”、……[詳細]
三岔口救國軍兵工廠遺址
  三岔口救國軍兵工廠位于現(xiàn)三岔口鎮(zhèn)政府不遠的西南方向。地處中蘇邊界上的三岔口兵工廠是1932年5月由救國軍參議員孟涇清倡議,司令官王德林同意,由商會和農(nóng)會出頭捐募興辦的。兵工廠有四馬力火油發(fā)動機一臺,車床一臺,還有一部分鉗、錘、銼等工具,辦廠之初僅三十名工人,其主要設備車床是孟涇清從寧安面粉廠拆?運到三岔口來的。孟是中共黨員,在救國軍里擔任黨支部書記,公開身份是救國軍參議員。他曾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學生,懂得機械切削和使用車床的技術(shù)。在斗爭中,他感到共產(chǎn)黨抗日就要有自己的軍隊,有軍隊就要有兵工廠,所以才力主同意把寧安面粉廠(該廠為抗日救國軍封存的日偽產(chǎn)資)拆卸的設備用來建兵工廠,建廠以后,工廠由最初的機械、火藥、翻砂、烘爐、木工等車間,又增加了被服車間,工人發(fā)展到二百多人,成為救國軍的后勤部,廠……[詳細]
林口興隆寺
  黑龍江省林口縣興隆寺始建于1936年,原址位于林口南山,俗稱南山大廟,占地面積近一萬兩千平方米。0期間遭受嚴重破壞,興隆寺被夷為平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落實宗教政策,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于1991年重新批建恢復興隆寺,原來的地址由于駐進部隊,所以新建的興隆寺搬遷于林口鎮(zhèn)楊木崗,占地面積一萬五千平方米。為安僧布道,-利生,寺院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建設。在九十年代建起了近千平米的東西配房,作為殿堂,寮房、齋堂之用。2000年,釋無生法師主持興隆寺以來,寺院道風嚴正,法緣殊勝,加快了建寺步伐,先后建起了山門,500延長米紅色羅漢墻、天王殿、千佛雙塔、大雄寶殿、鐘樓、鼓樓、課堂、法物流通處,并設立了念佛堂、五觀堂、華藏圖書館等。共恭請佛像29尊。目前寺院已建成一定規(guī)模。興隆寺交通方便,地理……[詳細]
黑龍江將軍府舊址
  將軍府將軍府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清代黑龍江將軍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齊齊哈爾市中華西路6號,即今市第二醫(yī)院東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興建。相傳乾隆年間,皇帝西巡,將軍府作為備用行宮,進行了修繕和擴建,形成3層院落、4棟青磚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齊備的建筑群。將軍府作為古代黑龍江的第一官邸,見證了歷史的風云變幻,從康熙時的薩布素在卜奎古城開衙建府,到光緒末年壽山將軍在府內(nèi)自盡殉國,歷經(jīng)清代8個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龍江將軍中,只有少數(shù)幾位將軍不曾在此居住過。庚子之役(1900年)后,將軍府被侵華的沙俄占領達7年之久。清末改黑龍江為行省后,將軍府一直是地方軍政的辦公要地。經(jīng)過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到20世紀末,將軍府古建筑已破敗不堪。2000年,市政府將此重……[詳細]
134、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位于哈爾濱道外區(qū)中心地帶。是宗教建筑類人文風景旅游區(qū)。是黑龍江省一類保護建筑,建于1837年,2003年擴建,占地面積0.016平方公里,是東北最大的伊斯蘭清真寺廟,是全國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哈爾濱清真寺主殿高13米,可容納500—600人。后窯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稱望月樓),每逢齋月和開齋節(jié)前夕,可以從旋轉(zhuǎn)式階梯攀登上去仰望新月。尖塔上有電燈裝置的用有機玻璃裝飾的透明“月牙”,為開齋時間信號。寺內(nèi)有2個敏拜爾(象征性的講壇)。中間弧形的圓門周圍鑲著若干紅綠黃色的電燈,裝飾著禮拜殿,并照耀著圓拱門的《古蘭經(jīng)》金字-。清真寺的配套設施和宣禮塔是按照伊斯蘭教的發(fā)源地麥加和沙特麥地那大寺的宣禮塔設計而成。塔高50米,塔分五層,各有走臺。白天雙塔聳立云霄,莊……[詳細]
三岔口地下交通站遺址
  據(jù)原周保中警衛(wèi)員劉義權(quán)回憶三岔口地下交通站位于三岔口城南橋頭右側(cè)胡同里二三百米處。周保中、楊松等抗日將領曾在這里活動過。周保中來到三岔口后,很快同東寧地下黨組織聯(lián)絡人唐順取得了聯(lián)系。當時東寧地下黨組織的聯(lián)絡地點是縣城三岔口圖書館,館長叫解作臣,也是黨的地下工作者。所以,這次黨、團代表大會的地點就定到了這里。周保中在這次會議上講了四個方面的問題:一、當前的時局。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現(xiàn)正在步步逼近我們的心腹,國民黨政府不但不抵抗,還在鎮(zhèn)壓人民的抗日運動,他們除了投降-,根本沒有能力組織抗日斗爭。這個神圣任務只有我們?nèi)癜傩兆约簞邮至耍覀儜旕R上擴大抗日組織,聯(lián)合一切抗日的階層,積極地行動起來。二、我們的地下黨、團組織應當是活躍的,又是有嚴密的組織和鐵的紀律的。三、抗日救軍可能向密山、虎林一……[詳細]
大慶廣播電視塔
  大慶廣播電視塔位于薩爾圖區(qū)東風路甲1號,是目前我國最高的全鋼結(jié)構(gòu)廣播電視塔。電視塔結(jié)構(gòu)為管狀桿件,主塔身由729根主要構(gòu)件組成,是采用高強度扭剪螺栓連接的空間桁架結(jié)構(gòu)。塔基礎為樁基結(jié)構(gòu),共采用141根開口鋼樁,平均深度為27米?傊亓繛2,600噸。在塔147米至259米處設三層塔樓,塔樓直徑為20.6米,內(nèi)設旋轉(zhuǎn)舞廳、娛樂廳、室外觀光平臺等設施供參觀游覽。廣播電視發(fā)射塔自重2600噸,塔底外接圓直徑達60米,塔高260米,其中塔架是159米,天線桅桿101米,塔身呈正六邊形,抗地震強度7級,抗風力9級,頂端的塔樓共有四層,在147-159米處。塔廳外圍的過道有2.3米,在這里放眼望遠,可飽覽油城勝景,讓人憑欄臨風,一吐心中塊壘,不覺心曠神怡。最美是每當夜幕降監(jiān),華燈初放,你盡可能在這里欣賞……[詳細]
鐵力崇圣講寺
  鐵力市崇圣講寺原名為鐵力市佛教講經(jīng)堂。成立于1994年12月份,2005年現(xiàn)任住持釋果悟法師負責管理該講堂,經(jīng)過幾年不斷建設,-利生事業(yè)日益發(fā)展。2009年12月正式變寺更名為鐵力市崇圣講寺,成為國家批準的合法佛教活動場所,確定了講經(jīng)-的寺院特點和發(fā)展方向。為佛教培養(yǎng)更多的-利生人才和樹立人間正信佛教打下堅實的基礎。鐵力市崇圣講寺住持及全體常住,以及所有護法居士歡迎志力于佛教-利生事業(yè)的所有善信前來廣結(jié)法緣,共同發(fā)展。鐵力市崇圣寺為弘揚正信佛教,常年舉辦講經(jīng)-活動,同時為信眾日常誦經(jīng)祈福、懺悔、超度共修,歡迎各界佛子發(fā)心支持參與。回向世界和平,法界安寧,風調(diào)雨順,災難不生,F(xiàn)眷安樂,先祖超升,具蒙解脫,莊嚴菩提。景區(qū)地址: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市西城社區(qū)乘車線路:在伊春乘開往鐵力的班車,再轉(zhuǎn)乘小……[詳細]
阿陵達湖
  阿陵達湖阿陵達湖為一人工水庫,岸線長度6000m,平均湖深4m,最大湖深10m,湖水清澈。平面呈橢圓形。西依棋盤山,山銜凌達河。是1986年截流上游阿凌達河、飲馬河及西林河三條水系形成的人工湖泊。山水景色,庫中湖水清澈,生物物種豐富,形成一派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的自然景觀。采取禁獵的方式,有效地保護了山莊區(qū)域內(nèi)的野生動物,使得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良好,對日漸風化的將軍石采取了鏈式扶手,方便了游人的登臨。每年有4萬人次的游客來此旅游。將軍石山、橫盤山扼守山莊南北,形成兩道綠色屏障。截飲馬河、阿凌達河而成阿凌達湖。將軍石山莊一條2000多米長的環(huán)湖路和蜿蜒的湖堤像兩條白玉帶飄向遠方;上山的青石臺階和山莊青山、綠樹怪石自然景觀結(jié)合在一起,組成了一道亮麗的景觀。將軍石山山高石險,綠樹成蔭。阿凌達湖魚肥水美,水清……[詳細]
大慶富裕正潔寺
  富裕正潔寺歷史悠久。清朝乾隆五十二年(1787),旗扎薩克決定興建旗廟。前后經(jīng)6年時間,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科爾沁右翼杜爾伯特正潔寺,蒙古名為“烏勒木吉特古斯巴雅斯古朗圖查干黑德”,俗稱大廟。蒙古語簡稱“和碩黑德”,即“旗寺”之意?⒐び诙嗫硕酄柹綎|麓,后移址到“火燒黑”東畔,然后又遷到烏力吉圖乎木之處,即現(xiàn)在的巴彥查干鄉(xiāng)大廟村。1968年,巴彥查干公社革委會決定拆毀富裕正潔寺殿堂,用其磚瓦建筑平房、圍墻等。富裕正潔寺是黑龍江省內(nèi)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富裕正潔寺占地面積三十萬平方米,以正潔寺為中心,外圍有五廟。寺廟府倉的建筑為磚、木、瓦、石結(jié)構(gòu),造型采用蒙藏合壁的形式,同四周青山碧水,古樹蔽日的景色渾然一體,構(gòu)成了星羅棋布,宏偉壯觀,鱗次櫛比,富麗堂皇的龐大寺院格局。正潔寺,興盛時僧人……[詳細]
頭道溝戰(zhàn)斗遺址
  頭道溝戰(zhàn)斗遺址位于牡丹江市東寧縣老黑山鎮(zhèn)和光村西南頭道溝。GPS北緯43°43′38.9東經(jīng)130°46′12.8海拔316米。1935年6月,以周保中為軍長,柴世榮為副軍長,胡仁為政治部主任,張建東為參謀長的東北反日聯(lián)合軍第五軍的一部分開進了東寧縣,駐扎在二道溝片底子。當時,老黑山駐有靖安軍,這些偽軍在村內(nèi)-燒殺,無惡不作。當?shù)乩习傩諏赴曹姾拗牍。抗日部隊決定誘敵入山,繼而一舉聚殲,為民除害。于是派出十幾名戰(zhàn)士到老黑山附近活動,故意讓敵人發(fā)現(xiàn),由于天降暴雨,偽靖安軍沒出動。第二天早晨,偽靖安軍一個連,沿昨天游擊隊戰(zhàn)士活動路線出動,偽靖安軍剛進入頭道溝伏擊圈,柴世榮便發(fā)出攻擊信號,全線開火,僅20多分鐘就結(jié)束戰(zhàn)斗。打死偽靖安軍100多人,俘虜10人,繳獲軍馬10匹和一批武器彈藥。該遺址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