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旅游

遼寧省文物古跡介紹

41、太平寨青云山 AA
太平寨青云山
  太平寨青云山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鐵嶺縣大甸子鎮(zhèn)北部太平寨村,距鐵嶺市區(qū)40公里。青云山是一處以森林及寺廟觀堂為中心的綜合性景區(qū),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分為太平湖和青云山兩大游覽區(qū)。太平湖位于省級風景區(qū)柴河水庫內,群山環(huán)抱一潭碧水,靈動至極,太平湖猶如一條絲帶在群山中婉轉回還。青云山矗立于太平湖內,依湖而立,青云寺立于山崖邊沿石砬之上,險峻雄奇。景區(qū)自然景觀獨特秀美,山奇水俊,引人入勝,是集登山游水、寺廟觀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勝地![詳細]
田莊臺關帝廟
  田莊臺關帝廟俗稱“老爺廟”,位于田莊臺鎮(zhèn)街中心,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 關帝廟被毀于1958年,改做田莊臺鎮(zhèn)私立中學。1993年,釋思松法師主持復建關帝廟,經過1998年增修、2006年續(xù)修,形成了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2002年,關帝廟被列為大洼縣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盤錦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成功申報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 關帝廟建筑布局合理,景觀特色鮮明。廟內殿宇巍峨,景致莊美,建宮精巧,樹木成蔭,碑志精湛,古風幽雅,自古流傳著“泥馬吃麥子”、“戲樓的鐵鋸子”等傳說,吸引了眾多游人和香客慕名而來。 由山門進入,依次是天王殿、關圣帝殿和大雄寶殿,兩側為馬殿,后配財神殿、地藏殿、藥師殿、三圣殿和0……[詳細]
43、三塔溝 AA
三塔溝
  國家AA旅游風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zhèn),距阜新市區(qū)22公里,距省會沈陽140公里。是以奇松怪石為特色的自然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由松濤、奇石、三塔和青龍山4個景區(qū)組成,共有景點54處,面積19.1平方公里。因景區(qū)內有三座遼代古塔遺址而得名,塔及寺廟的墻基、地塹、塔座坑及石槽、磚、瓦以及墾植的梯田、石坎等歷歷可見,是遼代蕭太后屯兵和點將之地。三塔溝風景區(qū)以山青、林密、水秀、石奇為主要特色,是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因三塔溝生態(tài)旅游區(qū)地處內蒙古、長白山、華北三大植物區(qū)系交替過渡地帶,所以動植物種類繁多,共有植物80多科,600多種,有很多珍稀名貴樹種,如刺五加(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黃波羅與核桃楸(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景觀豐富多樣,季相變化明顯。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涼爽宜人,秋季漫山……[詳細]
44、葫蘆島圣水寺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葫蘆島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鎮(zhèn)南的蓮花山南麓,因寺中有一地下清泉而得名。寺廟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寺廟南北長104米,東西寬96米,占地約1萬平方米。全寺由主院和東西跨院組成。天元宮是寺院的大型山門樓,方座圓頂三層,一、二層為方形,三層呈八角形,樓蓋尖頂。院東西兩側有鐘鼓兩樓。院中央有四層塔式的碧云宮,四角設角樓。圣水泉在西跨院,泉水繞蓮花池。整個寺廟,既有北方寺廟的風格,又具南方寺廟的特點,融南北寺廟風貌為一體,別具一格。南山根涌出一股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斷。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大和尚崇慧在此落腳,修身養(yǎng)性化緣建廟,取名圣水寺。此后不斷擴建,成為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正門外立鐵獅子一對,進門是天元宮,三層建筑圓頂方座,是遵循道……[詳細]
45、東京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京陵
  坐落在遼陽老城東太子河右岸的陽魯山上。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攻下遼陽、沈陽等七十多座城池,將都城遷到遼陽。天命九年興建東京陵,將景祖(祖父覺昌安)、顯祖(父塔克世)、孝慈皇后及繼妃富察氏、皇伯、皇叔、皇弟、皇子等墓從赫圖阿拉(新賓)遷葬于此。28年后,順治八年(1651年),又將景祖、顯祖、皇伯、皇叔等墓遷回新賓永陵,孝慈皇后和富察氏改葬沈陽福陵,F葬于東京陵的有努爾哈赤的兄弟舒爾哈齊、穆爾哈齊、雅爾哈齊、巴雅喇及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穆爾哈齊的兒子大爾差。東京初建之時,由于忙于征戰(zhàn),規(guī)模較小,后經順治、康熙、乾隆、嘉慶歷代擴建,才有今日規(guī)模。陵園的主要建筑有:山門、碑亭、陵墓。碑亭為四券單檐式,內立用蒙、漢兩種文字鐫刻的《莊達爾漢把兔魯親王碑》,這塊漢白玉碑螭首趺座,雕工精美。……[詳細]
張作霖墓園
  在凌海市石山鎮(zhèn)東八里有個小村落叫驛馬坊,在村西頭大片果樹林中掩映著一座規(guī)模不小的墓園,曾為一代梟雄的“東北王”張作霖便葬在這里。走進張作霖墓園,西門外有石刻門柱兩根,分立于門之左右,上刻塋聯一副:“佳兆千秋開驛馬,孝恩百世仰慈烏”。門柱東24米處,矗立著規(guī)格一致造型相同的兩甬大石碑,為九眼透雕盤龍式。南面一甬是清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溥儀皇帝賜張作霖母親的誥命碑,北面一甬是張作霖于民國五年十一月為其母立的墓碑。墓園周圍為青磚花墻,甚是美觀。由園門到墳前有64米長的青磚甬道,兩側砌起馬路邊石。兩座墳墓為水泥筑成圓拱型,一座是張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張作霖與趙氏夫人合葬之墓。據史料記載,民國初年,張作霖擬將座落在海城縣境內的張家墳塋遷移他地,便委托其姐夫吳永恩擇地建墳。吳帶著有名的風水先生在錦縣(……[詳細]
石棚峪石棚
  位于大石橋市官屯鎮(zhèn)石棚峪村南石棚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器時代的一種墓葬(或祭祀建筑)。石棚,由經過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崗巖石板構筑,東西向,壁石套合整齊,有側腳。東壁石殘,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蓋石方正,長4.30米,寬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該石棚呈東西向,它的上蓋、側壁及后壁均為花崗巖大石板,在其北壁外檐蓋石下,曾發(fā)現有紅色劃線,東壁外檐蓋石下亦有南北向劃線,可見當時在建造石棚的時候,就已經有建筑設計的行為了。數千年來,石棚巋然不動,遠古人類的修建水平可見一斑,非常了得。該石棚占地面積大約54平方米,東麓為鄉(xiāng)間公路,北麓為采石場,西側500米處為水庫,南側為丘陵。石棚呈東西方向,壁石套合整齊,有側角。上蓋及側壁、后壁均為花崗巖大石板,經過加工磨制。上蓋及側壁……[詳細]
金花山及匯善寺
  出凌源城東15公里,沿306國道向東便是坡陡山高、草木蔥蘢、風景優(yōu)美的金花山風景區(qū)。金花山,古稱金黃山,由十座山峰繞一主峰組成,婉若眾星捧月,是凌源烏蘭白至喀左縣的界山。最高峰海拔919米。山峰聳立,其尖如削,怪石林立,虎臥龍盤。主峰側有一石洞,兩百年前就有觀音殿。洞下有一泉非常奇特,冬夏常流。主峰西側有一寺。清圣祖敕賜“匯善寺”。說起金花山及寺廟的歷史,有據可查的是清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塔子溝廳理事通判哈達清格考察此地時曾有記述:“金黃山,塔子溝東南35里至金黃山。遠觀山色如金黃,因以名之。圍圓計七十里。山上有石洞一處,寬八尺,進深一丈,-羅卜僧于乾隆十年間,即山洞建觀音殿一間,洞外兩旁建住屋二間。洞口西南,相距不及一里石縫中,有水長流,冬夏不絕,亦無增減!笨梢娊鸹ㄉ疆敃r因其在……[詳細]
廣濟寺塔
  大廣濟寺又名大佛寺,在古塔區(qū)舊城內北街,寺內明碑謂建于遼代,元末毀于兵火,明永樂后多次重修。清嘉慶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開始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全寺建筑布局緊湊,平面呈長方形,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是佛殿(今佛已不存),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闊7間,進深5間,檐柱及額枋上都有精美雕飾。寺東有昭忠祠,于光緒二十四年為緬懷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宮,建于雍正王年,F在的大殿約于同治年間。正殿7間,硬山式額枋上有彩繪木刻,二十四孝圖,雕刻生動細膩。前院有東、西廊房14間,山門左右是碑亭。解放后,都已修飾一新,現為錦州市博物館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錦州遼塔座落在大廣濟寺前。據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撫文貴撰)載:金代的中靖大夫……[詳細]
50、金星臥佛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星臥佛寺
  臥佛寺坐落在錦州——虹螺峴公路東側,距離連山城區(qū)43公里。在臥佛寺村小學西面的寬闊平地上,突,F出一座石巖裸露的小孤山,它南北走向,型似石龜,因此取名龜山。在龜山北面,女兒河水從西向東,蜿蜒流淌。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于是人們就選這塊風水寶地建寺院,臥佛寺就建在山北面的0上。據史料記載,臥佛寺始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重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經“文革”洗劫后,重新修建。 沿著金星鎮(zhèn)臥佛寺村西邊的小路向北走,再沿水泥臺階向左邊的山坡爬上去,一座紅漆圍墻的長方形寺院便映入眼簾,這便是遠近馳名的金星鎮(zhèn)臥佛寺。一爬上臺階,兩根高大的旗桿便赫然入目,每逢初一、十五作道場的時候,五星紅旗便在東邊升起,而五彩(紅、黃、藍、綠、白)的佛旗則在西面……[詳細]
東北大學舊址
  東北大學舊址,第五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北大學舊址的公布所在地為遼寧省,公布類型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批號為547900,公布地址為遼寧省沈陽市。東北大學舊址位于沈陽市皇姑區(qū)北陵大街東側,新開河北岸。1923年開始籌建,至1930年陸續(xù)建成。東北大學是張作霖統(tǒng)治東北時期由奉天和黑龍江兩省聯合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府,是20世紀初東北地皇姑區(qū)新樂遺址區(qū)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由文、法、理、工、教育五個學院組成的綜合性大學。1928年張學良任校長后,實行男女同校,增設學院,延聘教授,大力發(fā)展體育,一批著名學者如章士釗、梁思成等在此任教。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革命和建設人才,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東北大學舊址建筑采用中西結合的建筑形式,主要建筑各具特色,保存完好,為近代優(yōu)秀建筑群……[詳細]
撫順青龍寺景區(qū)
  青龍寺位于撫順縣后安鎮(zhèn)鄭家村,座落在山河秀麗的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小鹿溝風景區(qū)內。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溪水潺潺,曲徑通幽,是一塊充滿著神奇?zhèn)髡f的佛教圣地。有栩栩如生的靈山臥佛、一億多年的觀音古洞;有神僧坐化飛升的圣地比丘洞;青龍寺主體建筑之處有八瓣蓮花托起,天空金0旋轉;南方為藥師佛神山,旁有神龜臥潭輝映,福、祿、壽三星云集;西面是西方圣境,壽齡600余年的巨大神榆有求必應,樹形猶如一頭奔鹿與小鹿溝地名之巧合令其名震四方,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降足于此接引眾生;北方是五方財神駐足之地,財運恒達之所;東方遙望群仙清修寶地萬仙山,護持道場;左右兩道清澈的泉水,如玉帶般蜿蜒流淌,形成二條0之勢;中間是華嚴圣境,婆娑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法身21.48米高的毗盧遮那佛端坐紫金臺上,蓮花臺下為萬佛殿,中……[詳細]
丹東雙靈寺
  雙靈寺位于丹東市元寶區(qū)金山鎮(zhèn)炮首營村,在丹東市區(qū)西北郊的304國道18公里處北側。這方風水寶地名為妙山,坐北朝南,勢如靠椅,林木蔥郁,溪水潺潺,金碧輝煌的雙靈寺坐落其間。雙靈寺是一座于明代三官古廟遺址上重建的佛教寺院。2005年農歷三月十八,由鳳凰山朝陽寺園林法師選址并主持灑凈儀式,動土興建,2009年7月竣工。寺院周邊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寺院區(qū)域山地總占地面積約70畝,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雙靈寺以古法施工,精心建設,大到一閣一殿,小到一柱一石,無不堪稱精品。尤其是漢白玉雕九龍玉道,其選料之考究、雕工之精美、造型之生動為寺廟之罕見。破土之初,在本來多為黃土的七八米之地下,竟然出現兩塊巨石,一塊其狀似龜,一塊其形如蝙蝠,呈福壽雙吉之相。寺院的子午線恰好從正中穿過,偶然之中有此祥兆,因此時……[詳細]
趙一荻故居
  趙一荻故居,俗稱“趙四小姐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帥府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1928年至1931年間,張學良將軍和趙一荻女士在此居住,并生下了他們的愛子張閭琳。重修后的“趙四小姐樓”四周圍上了新改造的圍墻,推開大鐵門,滿院花香,院內墻上面擺放著盆景,一樓的接待室、舞廳、餐廳等,二樓的會客廳、臥室、琴房、起居室、衛(wèi)生間等裝修豪華別致,令人置身其間,仿佛感受到了趙四小姐的音容笑貌……會客廳頂棚畫著《飛鶴吉祥圖》、舞廳畫著輝煌的金頂彩繪,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室內的法式家具件件可稱作藝術精品,沙發(fā)、桌椅、床等選料上乘、做工考窮,盡顯豪華、典雅之美,體現了趙一荻求學上進、追求浪漫生活情趣的個性,如實地再現了趙一荻與張學良共同生活的場景,見證了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詳細]
前衛(wèi)斜塔
  前衛(wèi)斜塔前衛(wèi)斜塔,古稱瑞州歪塔,坐落在綏中縣西南27公里處前衛(wèi)鎮(zhèn)內。此塔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F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斜塔高10米左右,塔身為青磚砌成,實心單項,分三級呈八角形。斜塔雖經千年風雨的腐蝕,但塔身上的磚雕圖案花紋仍清晰可見,此塔雖不高聳入云,但昂首望去,飛檐凌空,卻也雄偉壯觀。意大利比薩斜塔是世界聞名的斜度最大的斜塔,其斜度為5.3度,然而前衛(wèi)斜塔的傾斜度為12度。塔尖移位1.7米,斜而不墜,歪而不倒。塔身從何時傾斜無從查考,但對斜塔的加固,曾有過記載。《綏中縣志》記載:“其尖歪而不墜,后經羽士以磚石其基愈固”!靶彼坏埂笔乔靶l(wèi)一寶,一九七六年雖經強烈地震,斜塔不但未倒,也未出現裂痕。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前衛(wèi)鎮(zhèn)斜塔建于遼代,又名瑞州古塔,現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東北方向……[詳細]
56、惠寧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寧寺
  惠寧寺位于北票市下府蒙古族自治鄉(xiāng)政府東側。清初,土默特右翼署建于此,故名下府。清末蒙古族杰出的文學家,詩人尹湛納希就出生在下府林的東鄰——中信府;輰幩卤睋偕,南映大凌河,左臨牤牛河,右環(huán)涼水河,環(huán)境優(yōu)美,實為佳境勝地。據寺內蒙文碑記載:清初,成吉思汗的后代溫布朝和日從呼和浩特的土默特旗移居此地當貝子時,就創(chuàng)建了一座琉璃頂廟。他的四代重孫哈穆嘎白斯古郎圖貝子為了發(fā)展佛教,從各方請來了-教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五年、二十二年先后三次修建及擴建了藏經閣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山門、講經堂,東西配殿等,還砌筑了紅院墻,形成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廟建筑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賜名惠寧寺。嗣后,各代執(zhí)政貝子繼承祖業(yè),增其舊制,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六十年、嘉慶五年、八年、道光元年先后……[詳細]
鞍山鋼鐵廠早期建筑
  鞍山鋼鐵廠工業(yè)遺產群是日本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鋼鐵資源、經濟侵略中國的重要實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活態(tài)保存的工業(yè)遺產群,同時也是類型最為豐富的工業(yè)遺產群,是當代中國鋼鐵工業(yè)的經典,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此次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主要有昭和制鋼所本社事務所舊址、昭和制鋼所迎賓館舊址、井井寮舊址、滿洲人公學堂舊址、燒結總廠二燒車間舊址等多處建筑。昭和制鋼所本社事務所舊址于1933年建成,俗稱“大白樓”。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磚石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約為1900平方米,建筑面積9327平方米。該建筑是日本侵華時期在鞍山建立制鋼所時的辦公樓,當時稱“本社”,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作為國民黨管理鞍鋼的機關辦公樓,解放后作為鞍鋼機關辦公樓,一直使用至今,它是鞍山解放的見證,同……[詳細]
醫(yī)巫閭山——五佛寺風景區(qū)
  古剎五佛寺座落于醫(yī)巫閭山南麓,閭陽鎮(zhèn)石堡子村水泉境內。它依山而建,風景秀麗、景色怡人,險峰怪巖,蒼松成蔭,險中有美,清幽靜雅,是世人觀光旅游、朝山禮佛的圣地。五佛寺,原名片巖寺、黃巖寺,俗稱五佛洞。據殘留的碑文記載,該廟始建于隋煬帝年間,明英宗、清雍正年間相繼修復。寺內現有的一座修復寺院的功德碑,清楚地記載著“大清康熙歲次甲寅年秋月立”,由此可見,此寺院自修復據今就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五佛寺分為上、下兩院。下院的山門、天王殿、彌陀殿、三圣殿、慈悲泉、六角亭等古樸建筑,巍然聳立,錯落有致,雕廊畫棟,古色古香;上院的萬佛洞、藥師殿、文殊殿、鐘樓、大雄寶殿、大馬將軍洞、望海寺等景觀,以其驚、奇、險、峻等特點,讓游人稱奇叫絕。整個寺院位于群山環(huán)抱之間,蒼松翠柏,峰巒疊嶂,山勢優(yōu)美,綿延起伏,宛若游……[詳細]
59、大連松山寺
大連松山寺
  大連松山寺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寺院,位于大連最繁華的西崗區(qū)唐山街之側,占地很小,是座超級袖珍的佛門勝地。從寺外望去,多見斷壁殘垣,破門虛掩,細心一些的,方能從滿目破敗中看到斜伸出的紅漆飛檐,透露著一絲飄逸灑脫的靈秀之氣。臨街的大門常常緊閉,悄無聲息,唯有圍墻上遒勁有力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中規(guī)中矩地佇立著,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如不動,于喧囂繁雜的城市氣息中凸現著佛家的淡定從容。繞過轉角來到側門,只見窄得二人不能并入的入口上方,頂著一方亮堂堂的黑漆大匾,是樸初老人的親筆題字--松山禪寺,顯得與這寒酸的外表極不協(xié)調。進寺門前行不到十步向右轉身,頂到鼻子尖上的是一偌大香爐,旁邊有香案擺了一些細香,香客們可以免費取用供佛。香爐的前面是彌勒殿,笑逐顏開大肚能容的彌勒菩薩坐在那兒笑吟吟地看著世間百態(tài)……[詳細]
田莊臺清真寺
  清•康乾年間,田莊臺始有穆斯林教民遷入,穆民在田莊臺西馬蓮坡西菜園子建成土平房大殿三間,兩側有阿訇室,沐浴室。這是本鎮(zhèn)最早的清真寺。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西菜園子遷到現在的地址(田莊臺鎮(zhèn)南大社區(qū)西)。蓋起三間磚木結構平房大殿,配有阿訇室、沐浴室,當地穆斯林在此進行宗教活動。 光緒十九年(1893年),由當時駐防在奉天,統(tǒng)領奉軍的廣東高州鎮(zhèn)總兵欽賜頭品頂戴雙眼花翎建武將軍左寶貴(回族),在駐扎營口期間,協(xié)同田莊臺穆斯林鄉(xiāng)老劉國恩、楊石、楊立堂、劉崇峰、張勝一等人,重修田莊臺清真寺禮拜大殿,建筑面積為325平方米,建有木結構座西朝東大殿三間,可供300余人做禮拜。大殿頂上建有亭閣式望月樓一座。并建有男女沐浴室、阿訇室、女禮拜殿。周圍院墻,寺門一座,兩側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