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凈峰寺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凈峰寺
  凈峰寺位于惠安縣凈峰鎮(zhèn),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凈峰寺由觀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寶殿等組成系列建筑群體。弘一法師曾在此研究佛學。門票/開放時間10元鄰近景點洛陽橋崇武古城凈峰寺位于凈峰鎮(zhèn)山透村北100米處的凈峰山上。其山圓豐端秀,上多怪石,如水嚙射狀,并產(chǎn)有紅丹石,而且地處海濱,三面環(huán)水,一面負陸,別具秀麗的山光海色。寺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現(xiàn)存系清光緒三十年(1904)重修及近年依舊貌全面重加修葺。坐西朝東,在同一水平線上,由觀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寶殿一字排列而成冠山寺景,旁側(cè)輔有海月樓、禪房、醒園等建筑,面積200余平方米。因山頭圓縮,寺構(gòu)皆小筑,唯三寶殿為面闊、進深各三間,其余皆一間,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構(gòu)架,單檐歇山式或懸山式屋頂。山中有清代及民國摩崖石刻4處。地址:……[詳細]
2、南安鳳山寺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鳳山寺
  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又名將軍廟、威鎮(zhèn)廟,位于泉州南安詩山鎮(zhèn)西北角鳳山麓,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詩山郭山人,生于后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傳說郭忠福長工出身,7歲喪父,牧牛俸母,鄉(xiāng)鄰郭孝子。由于他自小辛勤勞動,身體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四時祈卜吉兇于神,以將軍禮祀之,故郭山廟又稱將軍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敕封為“威鎮(zhèn)廣澤侯”,并賜廟額“威鎮(zhèn)廟”。到了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鄉(xiāng)鄰增修廟宇,使之殿寢、廊廡、門庭、層階齊全。直至宋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并賜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類鳳盤舞,從此改名為“鳳山寺”。此后三百年,風蕩雨淋,棟宇雖有……[詳細]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樟腳村。陳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嶺鄉(xiāng)樟腳村犁壁嶺一個窮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廣州投考黃埔軍校,被錄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翌年春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fā),他偕同學破獄而出,參加暴-動-。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頭部負傷,仍英勇殺敵。廣州暴-動-失敗后,起義部隊轉(zhuǎn)戰(zhàn)到達海陸豐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與中共福建省委接上關(guān)系。爾后于漳州、廈門兩地,宣傳、發(fā)動勞苦大眾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賣,被敵逮捕,囚禁于漳州鎮(zhèn)臺街法院監(jiān)獄。在獄中備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過入獄治療醫(yī)師的協(xié)助,與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黨組織派人將他營救出獄。出獄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參……[詳細]
寶湖巖
  寶湖巖英都歷史悠久,山川俊秀,地靈人杰,名勝古跡殊多。古有七巖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巖點綴成一首詩:“翁山夜聞滴水聲,古跡巖前獅子亭。云從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內(nèi)濁自清”。詩中詠出七巖的名稱依次是英山巖、滴水巖、古跡巖、獅子巖、云從古室、石佛巖、湖內(nèi)巖。由于年代久遠,世事淪桑,幾經(jīng)興廢,七巖尚保存至今的僅有云從古室和寶湖巖兩處。寶湖巖原名湖內(nèi)巖,座落于英都蕓林村龍湖山西麓,背南朝北.禧座丁山葵向兼午子方,地號為“真人坐禪”。巖內(nèi)供奉如來、菩提祖師諸佛像,由于巖處高山,站在巖前,極目遠眺,可閱盡無限風光,大有“舉首千峰收眼底,回眸萬象入巖前”之佳景。巖后山戀迭翠,萬木爭榮,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畫卷,正謂“深山寂寂藏仙閣,澗水涓涓伴梵音”。湖內(nèi)巖始建于元末明初,后來湮廢了,《明弘治,明崇及清康熙版<南……[詳細]
5、晉江福林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江福林寺
  福林寺坐落在晉江市龍湖鎮(zhèn)檀林村東南,檀林舊稱福林。據(jù)《福林移溪并建福林堂記》碑載:同治甲子年(1864年)興工移溪于鄉(xiāng)外,溪旁舊有福林堂,已廢為墟基,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復建,后改為福林寺。 現(xiàn)寺占地面積3026平方米,建筑面積1380平方米,分前、后兩殿及護厝、園林等設(shè)施。前殿為大雄寶殿,古樸莊嚴,中祀三世尊佛,旁祀觀世音、地藏王 菩薩,兩邊墻壁彩繪十八羅漢。后殿祗園樓原為二層樓宇,系1932年鄉(xiāng)賢許經(jīng)梨與開山祖師轉(zhuǎn)伴和尚倡建,一樓祀千年千眼觀音;二樓祀釋迦文佛、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并設(shè)有禪房。后殿樓宇歷經(jīng)六十余載滄桑,屋蓋梁木腐蛀,墻面脫落,有坍塌之危。1994年由福林村老人協(xié)會倡導,向海內(nèi)外賢達募捐資金鼎新擴 建,改建后為三層樓宇,一、二樓依舊祀奉諸金尊,三樓為藏經(jīng)閣,并勒碑紀……[詳細]
6、離相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離相寺
  離相寺在泉港區(qū)境內(nèi)素以歷史悠久著稱,據(jù)明嘉靖《惠安縣志》記載,該寺始建于唐天佑六年(公元909年)。相傳,當時建筑規(guī)模宏大,為九進院落結(jié)構(gòu),在當?shù)貙崒俸币。當然,時過境遷,現(xiàn)在已難再見一千多年前的狀貌了。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尚保存有一口唐代古井,井壁為細碎石塊所砌,井盤由一方整塊大石板鑿穿而成,井水清洌純凈,寺內(nèi)用水即取自此井?上藿A峰公路,此井恰位于路當中,不得已將之填覆。離相寺位于泉港中心工業(yè)區(qū)、驛峰公路環(huán)島東北角,距公路約有四五十米,寺宇坐北朝南,二進三開間,系磚石結(jié)構(gòu),東西兩側(cè)均有兩層護厝樓,前有寬闊的石埕,外有條石圍墻。與傳統(tǒng)的寺廟建筑不同的是離相寺前廳只開一門,且偏在右側(cè),門額上嵌著“離相古地”石刻。上廳是大雄寶殿,系硬山式屋頂,屋脊上飾有紅色琉璃雙龍朝塔,進深面闊均為三間……[詳細]
泉州府城隍廟
  泉州府城隍廟,祀韓琦為城隍神,座落于泉州市區(qū)模范巷與縣后街交界處(今新村小學),俗稱“大城隍”,以別于晉江縣城隍廟(俗稱“小城隍”)。府城隍廟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初名明烈王廟,原址在明代泉州衛(wèi)西側(cè)(今泉州六中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改稱城隍廟,洪武四年(1371)重建。明永樂、正統(tǒng)、正德年間相繼修葺。嘉靖二十三年(1544),城隍廟遷建于資壽寺廢址(即今所)。清乾隆年間(1736—1795),修建中殿、前殿、東西兩廡及六賢祠、山門。道光十年(1830),邑中士紳因廟宇朽蠹,乃募捐重修,使整個城隍廟形成了山門、前殿、中殿及后殿的龐大建筑群,占地十余畝。其規(guī)制同府衙,甚為雄偉壯觀。山門對面有照墻,正中是“麒麟壁”,雕嵌工藝精湛,是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廿世紀50年代,府城隍廟逐……[詳細]
泉州釋迦寺
  釋迦寺位于鯉城區(qū)東魯巷南段東側(cè)。1998年3月公布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釋迦寺舊址為元朝蒲壽庚書房之一隅。元、明易代,別創(chuàng)為一小庵堂。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大學士李廷機之女許婚未嫁而婿夭亡,矢志出家,李廷機遂修以居之,并擴建佛堂、齋堂等,釋迦寺方初具規(guī)模。薪傳自清源山彌陀巖臨濟宗。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彌陀巖中興祖通化祖師遣徒重拓,辟為弘法道場,接度在家僧眾,故其規(guī)制有似近代居士林。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明代錫蘭王子世利把交刺惹后裔世濟美購置厝、地、田、池作為寺產(chǎn),現(xiàn)釋迦寺尚存契約2紙。清朝御史陳慶鏞及提督、知府等,先后為寺豎匾、撰聯(lián)。1989年翻建重修。釋迦寺西向,有前庭、前殿、大殿。大殿為歇山式建筑,后堂兩殿北側(cè)為功德堂與廂房,后堂北為撫院……[詳細]
土樓侍衛(wèi)府
  前黃鎮(zhèn)土樓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緒四年(公元1978年)的“二進五間張雙護厝南接偏館庭院”的皇宮式宏偉建筑群,名叫“侍衛(wèi)府”。它坐東朝西,紅磚白石墻體,硬山式屋頂,屋蓋鋪瓦筒,燕尾式屋脊高翹欲飛;前面有一個偌大磚埕,兩旁各置一個石砌的“旗桿座”;外面是一道高大的磚圍墻……整座府宅建筑別致,氣勢恢宏,堂皇富麗。屋檐下,用白灰雕塑著許多山水人物、花卉樹木和飛禽走獸等,還涂色繪彩,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凹入的大門兩旁,用綠瓷棕磚等鑲嵌出精美的“麒麟呈祥”、“花鳥鬧春”等圖案;大門頂端是淺黃底浮金字的“侍衛(wèi)府”橫匾,匾上的左下角,刻著藍底紅字的光緒御璽印鈐。據(jù)說匾上的御璽印鈐用法是很講究的,只有那些達官顯貴才能用藍底紅字的,其余的則用淺黃底或白底紅字的。由此可見,土樓侍衛(wèi)府的主人當年頗受光緒皇帝器……[詳細]
泉郡接官亭
  泉郡接官亭,俗稱觀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臨漳門外黃甲街,亭古名盛,有“閩南--”之美譽,歷來香火鼎盛。據(jù)郡志載,宋慶元四年(1198年)臨漳門外有甘棠、棠陰、龜山三橋,三橋盡處有古接官亭,供奉觀音菩薩,亦稱觀音大士亭。明萬歷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見菩薩佛像,里人稱菩薩己駕波歸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來旃檀巨木,滯亭邊不去,拾入亭中,異香盈亭,夜燦毫光。里人異之,遂聘名師巧匠,依唐閻立本所繪之觀音大士像雕就菩薩“三身”,一立二坐,莊嚴妙相,形神兼?zhèn)洹Iw“三身”乃法身、報身、應身,系菩薩應眾生之機緣而變化之佛身。觀音亭建筑群造型奇特,由前后左右中五亭組成,占地面積5880平方米,建筑面積746平方米。中亭曰過街亭,左右為拜亭,前亭供奉十八羅漢,后亭中祀觀音大士及善才龍女,左祀梵天圣母媽祖,右祀……[詳細]
南安天心洞
  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頭鎮(zhèn)的瓊花山麓,始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是南安市四大古剎之一。天心洞原名天香寺,祀奉三寶佛祖,是南安獨一無二的佛道兩教合一的游覽勝地,景區(qū)內(nèi)有道觀、龍?zhí)、飛瀑、天香寺四大景觀,被譽為“泉南勝跡”。天心洞始建于隋代,先稱天香寺,為南安三大古剎之一,后改為道觀,祀奉八仙,是南安唯一保存道觀面貌的道教基地,其間有大量宗教文化傳說。例如,八仙懲惡龍,觀音與八仙交換寺觀,觀音在五里橋頭建海潮庵鎮(zhèn)潮,八仙用龍津配藥驅(qū)瘟疫,八仙給楊仙公太乙真人仙杏等。這些傳說大大豐富了宗教文化,許多景點和地名都與傳說故事千絲萬縷脈絡(luò)相連,如龍?zhí)、水閣、潭底八巨石、困龍山、海潮庵、獅子山碧云寺、仙跡巖、杏宅等。著名的佛寺天香禪寺與天心洞道觀緊鄰,道觀與寺院互為依存,相映成趣,可謂“釋道歸一統(tǒng),……[詳細]
壩頭龍鳳宮
  壩頭龍鳳宮位于山腰至涂嶺公路中段、壩頭溪中游北岸鳳山村下墩自然村,水陸交通方便。廟依壩頭主山鳳山建筑而成,位于依山走勢急轉(zhuǎn)直下的草埔尾坡下平原,背山面水,山上草木青青,溪中流水潺潺,交相輝映,景色宜人,是一旅游攬勝的極好去處。“龍游壩水神靈濯,鳳舞阿山圣德高!币徽Z點出了附近群眾對龍鳳宮的敬仰。龍鳳宮坐北向南,南北長21.7米,東西闊10米。頂廳長8.8米、闊8米;下廳連天井長9.7米,闊9米;頂下廳高度相差1.15米,兩邊通道建有5層石階上下來往。天井中間有一塊“雞舌階”(斜坡平面階),燒香求神的善男信女,必須像朝拜皇上一般,沿雞舌階徐徐而上。頂廳正殿分內(nèi)外殿,以木屏風隔開,神香案屬外殿,神龕放在內(nèi)殿,內(nèi)殿深度達2.7米,頂廳高5.3米,下廳高4.6米;頂廳東西兩宮壁在神龕稍南,畫有東西兩……[詳細]
13、泉州寶海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寶海庵
  寶海庵位于鯉城區(qū)廠口街后山,泉州大橋北側(cè),坐東朝西。該庵原稱寶林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明崇禎年間被洪水沖倒,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鼓山僧蓮西重建,改名為寶海庵。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進士黃覲光偕鄉(xiāng)耆重修,光緒十年(1884年)鄉(xiāng)老陳祥元等募新之。庵在清末以后長期失修,并被占用,瀕臨倒塌。1981年在貞女林現(xiàn)尊姑主持下,得到旅星廣凈、廣安二位法師及各界人士的支持捐助,先后于1984年翻建后殿及宿舍;1989年重建前殿,1990年重建大雄寶殿,同時在泉州大橋下建廚房、貯藏間等設(shè)施;1995年翻建殿后三層宿舍樓;1998年重建大悲殿(后殿),始成今日之規(guī)模。庵分三進,建筑面積五百多平方米。第一進為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有廊。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懸山式,……[詳細]
泉州銅佛寺
  泉州銅佛寺歷史悠久,寺宇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由清朝施瑯曾孫施國寶重修時易今名,F(xiàn)存大殿為三開間寬18米,五進深19米的懸山頂抬梁式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內(nèi)供奉清順治十二年至十六年期間鑄造的銅佛十六尊,佛像高四、五尺,佛相莊嚴,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可謂雕技精湛,以此著名。近年又于大殿之后新建雙層樓閣式歇山頂彌陀殿一座。大殿前露庭曲欄、東側(cè)曲橋跨池,緊接百源川池,綠木成蔭,風光綺秀。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曾于1941年冬至1942年3月在此掛錫-,為寺門撰聯(lián)曰:“教門干百喻如梵網(wǎng),佛道本源其唯戒光”,百源寺名藏于聯(lián)中。近幾年來香火日趨興盛,來此觀覽參拜的游客信士絡(luò)繹不絕,每逢初一、十五為「繞佛日」,各地香客齊聚寺中,梵唄之聲不絕于耳,鐘鼓之音響徹云霄。為泉州市的佛教勝地。(圖片來源:中國寺廟……[詳細]
萬正色故宅
  萬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區(qū)東街第三巷萬厝埕。原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的府第,后賣給王姓,俗稱其府第為“萬厝埕王”。宅主萬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晉江人?滴跞,招降海盜陳燦有功,提為陜西興安游擊將軍。從西安將軍瓦爾喀平吳三桂,十五年,加太子少保銜,調(diào)任福建水師總兵,繼而提升水師提督。十八年,追敘克陽平關(guān)功,加左都督。從康親王杰書征戰(zhàn)福建,降服耿精忠,驅(qū)逐鄭錦,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康熙三十年,卒,年五十五。著有《平岳疏議》、《平海疏議》及《師中紀績》等書。因年少曾五年就讀于姑姑的長兄卿相潘湖叟黃錫袞家仁穎書院習武,清初他改黃姓從軍人稱黃總兵,F(xiàn)存建筑部分還保留原貌,五開間,三進深,有雙護厝、東廳,布局嚴謹合理,裝飾精美,為清代宅第建筑珍……[詳細]
晉南永游擊大隊攻打國民黨大羅溪鄉(xiāng)公所戰(zhàn)斗舊址
  晉南永游擊大隊攻打國民黨大羅溪鄉(xiāng)公所戰(zhàn)斗舊址,即黃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區(qū)羅溪鎮(zhèn)雙溪村東頭崎。1949年6月下旬,晉南永游擊大隊大隊長林萱率100多名游擊隊員,兵分兩路,直奔大羅溪,攻打設(shè)在雙溪村東頭崎黃氏宗祠的國民黨鄉(xiāng)公所。時任鄉(xiāng)長張器聞風率員潛逃,游擊大隊占領(lǐng)鄉(xiāng)公所,隨即焚燒鄉(xiāng)公所的所有一切公文、戶籍及糧食清冊,并向群眾進行了短暫的形勢宣傳。晉南永游擊大隊攻打國民黨大羅溪鄉(xiāng)公所戰(zhàn)斗舊址黃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為二進五開間歇山式結(jié)構(gòu),紅瓦大坡屋頂,飛檐翹脊,出磚入石,外有盤龍石柱、石鼓、石獅,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晉南永游擊大隊攻打國民黨大羅溪鄉(xiāng)公所戰(zhàn)斗舊址黃氏大宗祠于2010年9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詳細]
17、蘇夫人姑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夫人姑廟
  介 紹: 蘇夫人姑廟位于紫帽山北麓,原屬泉州府晉江縣三十三都常春鄉(xiāng),奉祀泉南民間女神蘇六娘。據(jù)《泉州府志》記載,在明成化,萬歷年間對山蘇六娘神靈顯赫,平戰(zhàn)亂、靖倭氛,先后-為護國衛(wèi)生、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興建夫人廟迄今五百二十五年。該廟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復重建,光緒十六年重修。晉江縣典史為其題贊,F(xiàn)存夫人廟為懸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一進三閣間,兩側(cè)為護厝,建筑面積約為四百平方公尺,廟宇搭山、遙望雙陽、雙澗環(huán)抱、林木掩映、風光得天獨厚。二十世紀以來,經(jīng)各方善男信女、海外僑胞不斷捐資修繕,廟宇煥然一新,香火鼎盛,分廟分爐五十余處,遍布泉州各區(qū)、縣、市,并隨僑胞之奉祀,而名揚海外;福建泉州……[詳細]
蔡清故居
  蔡清故居位于泉州市區(qū)西街孝感巷24號,1983年1月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系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江西省提學副使蔡清的府第,隆慶四年(1570年)改為蔡文莊公祠,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故居坐北朝南,面寬、進深各五間,硬山式屋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東墻壁上嵌有咸豐七年(1857年)《重修泉郡大寺后文莊公祠序》碑刻一方。1986年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詳細]
梅石書院舊址
  梅石書院位于市區(qū)東北梅石街泉州一中校舍內(nèi)。東西長37米,南北長83米,三進深,中為講堂,后殿祀羅一峰,兩旁建屋48間。西側(cè)有石裂為五瓣,形似梅花,稱梅花石。明代翰林院編修羅一峰(羅倫)被貶到泉州,于此建草堂講學。明嘉靖八年(1529年),御史聶豹等人在梅花石附近建一峰書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改稱梅石書院,F(xiàn)書院改建為泉州一中校舍,梅花石尚存![詳細]
黃宗漢故居
  黃宗漢故居位于泉州市區(qū)中山中路鎮(zhèn)撫巷內(nèi),有二座住房,各三開間,三進深,還有護厝、書房、花園等,占地1畝多。故居為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黃宗漢的府第,現(xiàn)主體建筑尚存,是泉州清代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宅第典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