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41、劉廠觀音閣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廠觀音閣
  劉廠觀音閣位于祥云縣劉廠鎮(zhèn)劉廠村小海子旁,始建于清朝晚期,民國時進行過修葺,2004年由祥云縣人民政府再次修葺。整個建筑由觀音閣及南北耳房、南北廂房、面殿、文昌閣及南北耳房組成,占地面積約651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58平方米。觀音閣為三開間三重檐小青瓦八角攢尖頂木結(jié)構樓閣式建筑,下層三開間,二層正方形三開間,三層為八角形,頂為陶葫蘆寶頂。南北耳房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與南北廂房組成兩個小院落。南北廂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頂木結(jié)構二層建筑。文昌閣與觀音閣相對,為三開間重檐小青瓦歇山頂二層木結(jié)構閣樓式建筑,文昌閣南北耳房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與南北廂房組成兩個小院落。劉廠觀音閣,整個建筑群形成一個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布局嚴謹、建筑秀美,是當?shù)刈罹咛厣墓沤ㄖ瑢ρ芯壳宕髂系貐^(qū)的建筑、宗教、歷史、……[詳細]
鐘山人民英雄紀念碑
  鐘山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羅平縣鐘山鄉(xiāng)狗街村東北50米處的小山包上。碑坐西北向東南,總占地面積163.2平方米。紀念碑由基座和碑體組成,碑體為石灰石質(zhì)地。碑身高2.9米。碑頂置五角星,高0.4米。碑身分兩層,上層為圓錐剎狀,頂置紅五角星,四面均陰刻“為國犧牲永垂不朽”8個大字,臨摹毛澤東書體。下層為高1.5米、邊長0.8米的四邊形方柱,四面楷書陰刻碑文、題款和年月日。碑基座四周中部均施7級青石臺階,沿邊置高1.1米的條石護欄。1986年紀念碑前大門口處刻立4通羅平縣鐘山鄉(xiāng)革命斗爭簡史碑和3通鐘山革命烈士名錄碑。7通碑并列矗立,通長6米、高1.5米、厚0.4米。2006年5月30日,在紀念碑南4米處立長方形石碑1通。碑身高1.6米、寬0.74米、厚0.13米,隸書陰刻鐘山鄉(xiāng)為國捐軀的烈士英名。碑座……[詳細]
大古城魁閣
  大古城魁閣(云南大學社會系研究室舊址)魁閣位于大古城(舊稱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為三重檐四角攢尖土木結(jié)構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頂造型獨特,線條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頭盔,整體造型在云南極為罕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古建藝術價值?w圖樣由邑人趙鳳兆赴任陜西褒城縣知事時提供,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呈貢縣趙懷鍔主持倡建,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大古城地杰人靈,明末清初曾出了一位名滿江南、著有《南來堂詩集》的高僧讀徹(趙蒼雪,墓葬今江蘇中鋒寺)?箲(zhàn)時期,1938年到1946年,魁閣曾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主持云南大學社會系研究室工作的地方,他與陶云逵、張之毅等一批學者在此一道深入呈貢、祿豐、易門、玉溪、大理等社區(qū)進行調(diào)查,探索和研究中國社會發(fā)展及設計戰(zhàn)后中國的重……[詳細]
昆明文廟欞星門
  昆明文廟欞星門位于人民中路文廟舊址內(nèi)。昆明文廟始建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其地址在“城中之北偏”翠湖東南今登華街下段。明萬歷四十年(1613),搬遷至長春觀(今文林街天君殿巷附近)。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于文廟街今址。清代的昆明文廟既是一座典型的、形制完備的儒家建筑群,“殿、廡、門、堂、齋舍、祠宇,諸所具備!备h兩級儒學,均設其中,F(xiàn)古建筑僅存欞星門、禮門、義路坊和泮池等。欞星門,本為祭天的禮制性建筑,文廟中的欞星門表示像尊天一樣尊孔。昆明文廟欞星門為四柱三門花崗石建筑,高5米、寬10余米,平頂,中置葫蘆寶頂,抱鼓石夾沖天柱。中門稍高,枋額高約1.5米,分為三格,中格鐫刻楷書“欞星門”三字,左右兩格彩繪圖案,門下加有蟠龍抱柱兩根,抬雙龍望日枋梁!岸Y”和“義”都是儒家倡導的為人準……[詳細]
45、牛欄江大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牛欄江大橋
  圖片舊名車洪江橋,又稱小江橋。位于曲靖市沾益區(qū)德澤鄉(xiāng)德澤村委會鄉(xiāng)政府駐地南200米處。橋東西橫跨于由南向北流淌的牛欄江上。圖片橋為青石拱券縱聯(lián)砌筑,共7孔。全長95.1米、橋面寬6.9米、每孔跨徑均為10.4米。橋墩上游迎水面和下游泄水面砌成三角形,減少水流阻力,以利泄水。橋面鋪筑平整,可行車馬。橋面兩側(cè)有0.5米高的石護欄,條石直聯(lián)支砌。第4孔橋面兩側(cè)護欄內(nèi)側(cè)面上左右各刻浮雕水牛圖案1幅。一為站立飲水狀,一為臥睡狀。圖案尺寸長、寬約為0.2米左右,形態(tài)逼真而自然。橋西端南側(cè)立有建橋碑記1通。青石質(zhì),長方形,內(nèi)容主要記述建橋原因及始末等情況。據(jù)清光緒《沾益州志》記載:“車洪江橋,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東川劉漢鼎獨立力建!笨芍,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是巧家劉漢鼎獨立出資建造。牛欄江橋是……[詳細]
黃河巷楊氏公館
  楊氏公館建于1932年,系原滇軍將領楊如軒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國建筑師設計建造。主體建筑為法式別墅風格的磚木結(jié)構兩層樓建筑,占地面積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為“凸”字形,講究對稱。左右正立面為五面體,窗框高大,幾乎占墻體四分之三的面積。三角屋頂高而陡俏,鋪紅色平瓦。中部二樓設外走廊,法式廊柱、頂部設露臺,-以羅馬瓶柱圍欄。裝飾簡潔,線條凹凸有致,細節(jié)處理制作工藝精細考究,建筑外形豐富而獨特,形體厚重。楊如軒(1895~1979),字夷齋,云南賓川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yè),參加過辛亥昆明重九起義、護國戰(zhàn)爭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楊如軒任國軍第九軍二十七師師長駐防江西臨川,應朱德的要求,有“臨川讓路”之舉,之后又“沓起眼皮”讓朱德率領的起義部隊在贛南上堡從容整訓。192……[詳細]
三寶五聯(lián)墓群
  三寶五聯(lián)墓群俗稱五聯(lián)煙堆子。位于曲靖市麒麟?yún)^(qū)三寶街道五聯(lián)社區(qū)三百戶營居民小組五聯(lián)小學內(nèi),F(xiàn)存土堆約呈圓形。南北長39.2米、東西寬27米、高出地表10米,面積約1100平方米。1982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墓葬頂部開挖長2米、寬1米、深1米的探溝時發(fā)現(xiàn)大量陶罐碎片。碎片為夾砂灰陶,火候較低,陶片上有簡單的刻畫紋飾。在墓群底部外側(cè)邊緣采集到陶鼎足部、陶罐口沿等碎片。1987年9月,當?shù)卮迕裨谀沟仨敳啃藿ㄋ貢r,在東側(cè)距地表深1.2米處挖掘出部分青銅器,后經(jīng)云南省博物館鑒定,初步判斷為類似于八塔臺性質(zhì)的墓群。三寶五聯(lián)墓群是曲靖市麒麟?yún)^(qū)盆地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春秋至兩漢時期的重要墓地,對研究曲靖以及周邊地區(qū)青銅時代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此墓群周邊不足1000米范圍內(nèi)現(xiàn)保存有銀子山遺址、三……[詳細]
耀南中學
  耀南中學,坐落于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zhèn)耀南村委會,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它不僅見證了耀南村委會的發(fā)展歷程,更承載著許多人的青春記憶。如今,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建筑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了歷史愛好者們探尋往事的寶貴遺址。學校自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開工建設,至三十七年(1948年)竣工,由清乾隆御封的“巖旺土把總”世襲土司李顯智的末代傳人李潤之(1886年—1950年)慷慨捐資興建,命名為“私立潤之中學”。該建筑坐西朝東,巧妙地分布在兩級臺地上,占地廣闊,布局精美。其設計為一進兩院,采用明三暗五走馬轉(zhuǎn)角樓的四合院風格,大門以三開間牌樓式石雕建筑呈現(xiàn),中央明間還鑲嵌著《私立潤之中學》的石匾,兩側(cè)則刻有《創(chuàng)辦潤之中學緣起》和《私立潤之中學紀念》的記事文。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所學校便作為……[詳細]
龍海山區(qū)行政委員會舊址
  位于陸良縣活水鄉(xiāng)沙鍋村。舊址坐西向東,分別由正廳,南、北廂房組成“走馬串角樓”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06.6平方米。正廳,重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6米,二樓樓板、墻壁均為木板構成,樓道有木制扶欄。建筑建于中華民國年間,為沙鍋村保長張照宇所建。龍海山區(qū)是云南省較早建立的反對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而開展革命武裝斗爭的重要根據(jù)地之一,沙鍋村是當時龍海山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指揮中心。1948年7月在此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陸良中心縣委,領導著以龍海山區(qū)為中心,包括陸良、曲靖、沾益、富源、羅平、師宗、馬龍7縣的游擊革命戰(zhàn)爭。后來又在此相繼成立了龍海山區(qū)行政委員會、陸良縣游擊大隊、陸良縣臨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權和地方軍事組織,為云南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陸良縣臨時人民政府遷入縣城后,此處一直……[詳細]
侯氏宗祠
  位于宣威市落水鎮(zhèn)灰洞村。宗祠坐北向南,由倒座、水池、廂房、正房等組成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宗祠建于一座石灰石小山南面斷崖處,依山石地勢而建。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一樓一底,小青瓦屋面。正房建于高于院落所在平面約3.2米的1整塊巖石之上,重檐建筑。由設于西廂房左次間的臺階踏道與院落相通。3開間,通面闊10.6米,明間通面闊3.8米,左右次間通面闊3.4米、進深6.3米。東、西廂房對稱布局,廂房、倒座為單檐建筑,通面闊、進深均與正房相同。倒座底樓明間作為進入院落的通道,南面檐墻上開設祠堂大門。大門用五面平石灰石砌筑為拱形門洞,寬1.5米,門洞上方書有“侯氏宗祠”4字,為祠堂建造者侯正邦所題。廂房與倒座均設有寬0.9米的回廊。正房前巖下左右兩側(cè)各有水井1眼,清泉自井中冒出,隨地形將天……[詳細]
東岳宮大殿
  東岳宮,也稱東岳廟。位于陸良縣公安局中樞派出所院內(nèi)。現(xiàn)僅存大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73.25平方米。大殿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建筑。5開間,通面闊14.8米、進深9.8米、檐高5.1米。明間通面闊5.2米,左右次間通面闊各3.1米。東西兩端山墻沿檐柱砌筑,兩端原廊道現(xiàn)已改為稍間,2稍間通面闊各1.7米。四檐內(nèi)外均置斗拱,明間平身科4攢,左右次間各2攢,稍間1攢。大殿內(nèi)檐設置斗拱,后檐外檐裝有斗拱板,頂棚裝有彩繪天花板。大殿屋面施青灰色瓦當,明間正脊頂部置金黃色琉璃雙龍搶寶造像,四脊施金黃色琉璃瓦當。翹角上置吻獸。據(jù)東岳廟碑記載,東岳廟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岳宮收歸國有,進駐陸良縣公安局。1996年,陸良縣公安……[詳細]
沾益新橋
  新橋位于曲靖市沾益區(qū)龍華街道太平社區(qū)新橋村中。橋南北橫跨原西河河道上。圖片橋為青石拱券砌筑,縱聯(lián)砌置,共3孔。橋全長23米,橋面寬6.5米,橋面以石灰石板鋪筑,平直。橋兩側(cè)置攔馬石,長0.8~1米、高0.4米、厚0.2米不等。橋面距水面高3.5米。橋孔跨徑相同,均為6米。據(jù)清光緒《沾益州志》卷二“城池附津梁”記載:“新橋,城南十里”。又據(jù)《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三”記載:“初八日……又一里抵新橋,殷雷轟然,大雨忽至!薄笆,主人情篤,候飯而行,已上午矣,十里仍抵新橋,道由歧朔流西南行。”可知徐霞客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先后兩次入交水城(今沾益城)均途經(jīng)新橋,此時新橋已經(jīng)存在。由此可推斷新橋建于明代,對研究曲靖明代橋梁建筑有較高的價值。由于西河河道改變,加之年久失修,河床淤積,新橋……[詳細]
53、巍山文筆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巍山文筆塔
  文筆塔又名白塔,位于大理州巍山縣城南文筆村,相傳建于武侯時,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塔坐南向北,與文廟相對,為九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塔高29米,塔身為正方形,邊長5.1米,第一級至第四級逐漸外擴,第五至九級逐漸收分,使得外觀秀麗挺拔。塔門開于北面,門額有 “岳峙淵渟”大理石匾,塔門兩側(cè)有灰塑楹聯(lián)一對,塔身四面設龕及通風瞭望孔,龕內(nèi)各置佛像一尊,塔頂安鑄銅葫蘆寶頂,通高1.82米,葫蘆四角有凸起的獸面,口中銜鏈直通塔頂?shù)乃膫角,兩個獸面之間各有2個八卦卦爻。文筆塔內(nèi)為空腔,內(nèi)腔與外部的弧度協(xié)調(diào)一致,原先有旋轉(zhuǎn)木樓梯登頂。    文筆塔為風水塔,是巍山現(xiàn)存古塔中建筑年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的古塔,歷經(jīng)230余年數(shù)次地震仍穩(wěn)……[詳細]
虎頭山烈士陵園
  宣威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位于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來賓鎮(zhèn)大坡村,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周圍分布有來賓煤礦,來賓鎮(zhèn)黨委、政府機關,繼紅、長征、虎頭等十余所中小學校,326國道從陵園門前經(jīng)過。1935年11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領下,從湖南桑植出發(fā),開始長征。1936年3月22日,紅二、六軍團挺進宣威來賓鋪一帶,次日晨與前堵后追的敵軍激戰(zhàn),共斃俘敵軍近千人,繳獲0400余支,粉碎了國民黨妄圖圍殲紅二、六軍團于烏蒙山區(qū)的陰謀。戰(zhàn)斗中,紅二軍團四師十二團團長鐘子廷、十一團政委黃文榜,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政委段興壽,十六師組織科長唐輝等300余位紅軍指戰(zhàn)員壯烈犧牲。為緬懷革命先烈,啟迪后人,中共宣威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在虎頭山紅軍戰(zhàn)斗遺址興建紅軍烈士陵園……[詳細]
澡塘坡戰(zhàn)斗遺址
  澡塘坡戰(zhàn)斗遺址位于曲靖市麒麟?yún)^(qū)三寶街道五聯(lián)社區(qū)周家廠村西南800米老虎山上。遺址由戰(zhàn)壕、紀念碑、烈士墓組成,分布面積約3000平方米。戰(zhàn)壕,位于老虎山東南臨近溫泉公路一側(cè)。紀念碑,坐南向北,為磚混實心長方形塔座紀念碑,碑座為3級,塔身成梯形,總高12米,塔尖置1枚紅色五角星。烈士墓,位于紀念碑南部,共22冢。1949年9月11日,為了消滅長期盤踞在曲靖與陸良之間的國民黨地方反動武裝及其惡霸海中鰲,阻擊在沾益玉林山的國民黨滇軍石補天率領的26軍193師的增援。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一支隊16團在澡塘坡同石補天頑敵激戰(zhàn)近7小時?v隊一支隊16團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澡塘坡戰(zhàn)斗,我軍壯烈犧牲20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為了紀念澡塘坡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85年8月原縣級曲靖市民政局資助,……[詳細]
56、陳翼叔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翼叔墓
  陳翼叔墓位于巍山縣廟街鎮(zhèn)盟石村東的蒙舍山中,此處有一塊天然巨石,此石東西長約10米,南北寬約8米,高約3米,石上鑿出一石棺,上覆一整石蓋板,墓立有兩塊碑,前有一天然石桌,墓兩側(cè)各立墓幢。墓主陳佐才,字冀叔,別號睡隱子,俗稱陳仙人,蒙化府(今巍山縣)人,他少時習文,后投在黔國公沐天波下受武職。明末,永歷皇帝入滇,他曾跟隨到緬甸,永歷皇帝死后,回鄉(xiāng)隱居于蒙舍山麓的是何庵中。他外出戴斗笠,身騎毛驢,喝雨水,并發(fā)奮讀書,詠物寫景,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對清朝不滿的思想情緒。著有《寧瘦居集》、《天叫集》、《是何庵集》、《石棺集》等詩集6卷,終年70余歲。石棺四壁有文人墨客鐫刻的詩章10余首。陳翼叔墓屬“奇人奇棺”,反映了特定時期的人文精神,保存完好,墓四壁保存有從古至今憑悼的詩文,它不僅在大理州乃至整個云……[詳細]
翠湖南路65號宅院
  翠湖南路65號宅院建于1940年,為時任云南省財政廳廳長陸崇仁私宅。由陸根營造廠施工建造。宅院由一幢西式二層樓房建筑和一排平房組成,庭院寬闊。樓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745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主體建筑占地577.6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平瓦坡頂,平面布局為不規(guī)則長方形,四面圍合,中設天井。南部西側(cè)凸出半圓形客廳,上為露臺。樓內(nèi)布局大氣而不失精巧,房間眾多,開窗寬大,功能完善,裝修考究。宅院西側(cè)即為翠湖,環(huán)境優(yōu)美。該建筑屬于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吸取了類似“歐陸風格”的一些元素處理手法,但加以簡化或局部適用,配以大面積墻及玻璃或簡單線腳構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積線色為主,裝飾味相對簡化,追求一種輕松、清新、典雅的氣氛。目前國內(nèi)這種建筑風格較多,屬于主導型的建筑風格。1950年3月,該宅院成為中……[詳細]
小田壩營盤遺址
  小田壩營盤遺址位于會澤縣火紅鄉(xiāng)羅布邑村委會小田壩村東南約1000米處的營盤山頂上。遺址坐東向西偏南25°,總面積9252.6平方米。營盤遺址由西向東依山勢分別建有練兵場、哨樓、圍墻、垛口、營房、南北哨樓、指揮中心、儲物坑及營兵頭目住房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射擊孔,用當?shù)厥?灰?guī)r石塊壘砌而成,射擊孔距地面0.5米,呈正方形,內(nèi)孔大外孔小。遺址始建年代無考,據(jù)遺址內(nèi)采集到的3枚“同治通寶”圓形方孔錢幣推斷,遺址年代大約在明代至清代時期。遺址所處區(qū)域為烏蒙山腹地火紅梁子與長江上游支流牛欄江交匯相切的峽谷地帶,喀斯特地貌典型。由于東面約200米處牛欄江江水切割,遺址東南山體形成絕壁。據(jù)調(diào)查,牛欄江東岸600米處的貴州省威寧縣界內(nèi)也保存有此類遺址1處。遺址為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2009年……[詳細]
宏山人民公社舊址
  宏山人民公社舊址位于昆明市宜良縣耿家營鄉(xiāng)民族中學內(nèi)。宜陸路游擊大隊紀念館是在宏山人民公社舊址的基礎上打造出來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宏山公社舊址位于耿家營鄉(xiāng)耿家營民族中學北側(cè),為一正廳三廂房兩進式縱向布局院落,在昆明市現(xiàn)有文物保護建筑中尚未發(fā)現(xiàn)同類型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該建筑由照壁及中間廂房分隔為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南、北兩個四合院。2009年縣文化部門爭取市級財政補助資金10萬元,對該建筑進行了搶險加固,組織專家學者對該建筑進行價值論證。2011年1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至2016年在省、市黨史研究部門的支持下由鄉(xiāng)支付投資80萬元、縣黨史研究室投資42萬元對南院落進行了修繕,打造成宜良縣宜路陸游擊大隊紀念館。2017年鄉(xiāng)政府投資40余萬元對北院……[詳細]
越州古城遺址
  越州古城遺址位于曲靖市麒麟?yún)^(qū)西南約25千米處越州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978米、南北寬約550米,總面積約0.54平方千米。歷史上的越州城選址和布局較為講究。城址西鄰南盤江,北門河從古城北部轉(zhuǎn)西向流匯入南盤江,成為一道天然屏障,凸顯出古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之勢,成為扼守在丘陵與壩子之間的一座軍事重鎮(zhèn)。城內(nèi)布局以十字街為中心,建有鐘鼓樓,直通四門,南北相望,東西相同。北門為永安門,南門為阜財門,東門為鎮(zhèn)夷門,西門為積金門。據(jù)清同治《古越州志》載:“(越州)漢隸夜郎,蜀漢隸興古郡,晉隸同樂縣,梁隸西爨,隋隸恭州,唐置悅州,宋屬南蠻蒙氏,元置普摩千戶,明置越州衛(wèi),本朝康熙五年五月裁衛(wèi)。”現(xiàn)存越州城址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設立越州衛(wèi)時所建,明嘉靖年間、清咸豐年間重修。古城現(xiàn)僅存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