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菽莊花園 A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巖,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1955年獻作公園。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園內(nèi)還有四十四橋和十二洞天等景點。林爾嘉對花園精心設計,力求再現(xiàn)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采,利用不大的一灣坡地,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空間,“每春秋佳日,登高望遠,海天一色,杳乎無極”,把四周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納入花園懷抱。他在園內(nèi)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10景,并把臺北板橋別墅里的小板橋也搬了來,小巧別致,獨具一格![詳細]
2、南安鳳山寺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鳳山寺
  鳳山寺,原名郭山廟,又名將軍廟、威鎮(zhèn)廟,位于泉州南安詩山鎮(zhèn)西北角鳳山麓,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詩山郭山人,生于后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傳說郭忠福長工出身,7歲喪父,牧牛俸母,鄉(xiāng)鄰郭孝子。由于他自小辛勤勞動,身體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四時祈卜吉兇于神,以將軍禮祀之,故郭山廟又稱將軍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敕封為“威鎮(zhèn)廣澤侯”,并賜廟額“威鎮(zhèn)廟”。到了宋寧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鄉(xiāng)鄰增修廟宇,使之殿寢、廊廡、門庭、層階齊全。直至宋理宗開慶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并賜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類鳳盤舞,從此改名為“鳳山寺”。此后三百年,風蕩雨淋,棟宇雖有……[詳細]
3、凈峰寺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凈峰寺
  凈峰寺位于惠安縣凈峰鎮(zhèn),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凈峰寺由觀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寶殿等組成系列建筑群體。弘一法師曾在此研究佛學。門票/開放時間10元鄰近景點洛陽橋崇武古城凈峰寺位于凈峰鎮(zhèn)山透村北100米處的凈峰山上。其山圓豐端秀,上多怪石,如水嚙射狀,并產(chǎn)有紅丹石,而且地處海濱,三面環(huán)水,一面負陸,別具秀麗的山光海色。寺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現(xiàn)存系清光緒三十年(1904)重修及近年依舊貌全面重加修葺。坐西朝東,在同一水平線上,由觀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寶殿一字排列而成冠山寺景,旁側輔有海月樓、禪房、醒園等建筑,面積200余平方米。因山頭圓縮,寺構皆小筑,唯三寶殿為面闊、進深各三間,其余皆一間,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歇山式或懸山式屋頂。山中有清代及民國摩崖石刻4處。地址:……[詳細]
陳文龍紀念館
  陳文龍紀念館位于臺江區(qū)下杭路,總占地1200平方米,恢復了“海神”陳文龍尚書廟原有的親水性特點,保持明清建筑形制和風格;有康熙、嘉慶、道光皇帝的三方御碑和9方總督、巡撫等褒揚陳文龍的牌匾;有乾隆到民國時期的14方石碑刻;有41斤重的乾隆年間鑄制的鎮(zhèn)廟獅鈕鐵印等,形成了集民俗、宗教、旅游活動為一體的新景觀。陳文龍(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龍,字君賁、德剛,福州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狀元,宋度宗賜名文龍。因丞相賈似道愛其文,對其極為賞識器重,但陳文龍并不以為然。后由于陳文龍剛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潔、處處以社稷為重、正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擁立為大汗,此后元軍開始攻宋,從(1267年)元軍主帥阿術開始進攻襄陽直至(1273年)襄陽失守后,陳文龍上 書痛責賈……[詳細]
天云洞風景區(qū)
  天云洞風景區(qū)天云洞風景區(qū)位于秀嶼區(qū)埭頭鎮(zhèn)境內(nèi)的大蚶山東南部。天云洞四周巖群砌迭,虬松遍野,四時山茶爛漫,異草叢生,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徑幽稱奇于興化大地。莆仙的四大祈夢勝地“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鯉”,其中“夏天云”就是指天云洞。春夏之交,云霧繚繞,巖峰隱約,亭榭依稀,山嵐奇幻,人在云幔之中,儼若置身仙境。唐朝詩人羅隱曾來此盡興游玩,贊曰“滿山皆秀”。天云洞共有景點60多處,即九仙洞、觀音亭、羅隱廟、恒山草堂、三十六石碟、第一山、淌水巖、致雨龍池等,還有風動石、駱駝石、覆船石、龜蛇石、雙鰲石等尉為奇觀![詳細]
閩王廟
  閩王廟在今福州市區(qū)中心的慶城路,歷史上曾經(jīng)甲第連云,規(guī)模很大,但在歲月流逝中廟產(chǎn)漸被侵蝕,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只剩下兩路四進建筑。祠前東西有牌樓式跨街宮墻(俗稱東西轅門),紅墻青瓦;墻檐下有彩繪花邊紋飾,均毀于“文革-”期間。祠占地面積1621多平方米,今祠坐北向南,依次有碑院、祠廳、后院。門墻為牌樓式,墻檐有寬幅彩畫博古花邊,紅墻青瓦。辟三門。中門前有1對抱鼓石,是以前的門面裝飾,象征房子的主人有較高的身份和地位。旁有石獅,門上嵌豎碑“奉旨祀典”,黃碑“忠懿閩王祠”。左右邊門石額分別為“崇德”、“報國”。大殿木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構架,歇山頂尾脊,祠廳額掛一塊木匾“功垂閩嶠”,“嶠”指的是山大而高,以此贊譽王審知治閩的功勞。中供閩王塑像。陳列王審知墓志一合及其妻任內(nèi)明墓志1通。殿……[詳細]
福州西禪寺
  西禪寺,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禪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居此“煉丹成藥,點石為丹”。每逢饑歲,便靠賣藥賣金換米救濟窮苦百姓。后來王霸“服藥仙蛻”人們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廢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為“清禪寺”,后改為*延壽寺”、“怡山西禪長慶寺”俗稱“西禪寺”。該古剎十分巍峨壯觀,門坊名冠全國最大。寺內(nèi)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閣、玉佛樓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頃,還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壽禪院故延圣大師塔內(nèi)真身記》碑、五代慧棱禪師舍利塔、清康熙御筆《藥師經(jīng)》、清代壁畫等。西禪寺在海外久負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雙林寺、馬來西亞檳城的雙慶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與西禪寺仍有密切的聯(lián)系。西禪寺又以盛產(chǎn)良種……[詳細]
8、福州林陽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林陽寺
  林陽寺是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位于晉安區(qū)嶺頭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稱“瑞峰林陽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載:“懷安縣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長興二年置”。“長興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幾經(jīng)興廢,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重建時改稱“林洋寺”。清光緒年間,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禪師來寺為方丈,發(fā)愿興復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跡達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將寺名改為“瑞峰林陽寺”。1930年,圓瑛法師曾擔任住持!拔母铩敝校略馄茐,后逐漸修復。林陽寺主要建筑有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藍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師殿、報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禪堂、齋堂及僧寮等。1981年,林陽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重新開放。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詳細]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
  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大洋鄉(xiāng)大洋村洋邊自然村。閩中支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的一部分,是中共閩中地委直接領導下的一支正規(guī)武裝隊伍。閩中支隊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學成立,司令員兼政委黃國璋,副司令員陳亨源,副政委林汝楠。從此,大洋成為閩中地區(qū)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中心。閩中支隊司令部成立后,針對所屬各縣游擊隊沒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隊番號也較混亂的情況,決定一邊開展斗爭,一邊進行集訓、整編。至6月底,整編基本完成,各縣區(qū)游擊武裝統(tǒng)一改編為游擊大隊,大隊之下設中隊,并任命了各縣區(qū)武裝領導人,至此,閩中支隊司令部下轄的部隊總兵力約6000人-,編外武裝力量約2萬人,斗爭區(qū)域北起閩清、福州,南至同安、廈門近20個市縣。通過整編,完善了閩中人民……[詳細]
10、鼓山涌泉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為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寺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之下,海拔455米處,前為香爐峰,后倚白云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的故地原為“華嚴寺”。唐五代后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閩王王審知延請國師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立后賜名“國師館”。因在天王殿前有羅漢泉,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為鼓山白云峰涌泉禪院。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稱涌泉寺。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寺兩次毀于火。萬歷、天啟間相繼修復。清順治初僧元賢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頒賜的御書“涌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于天王殿寺門之上。涌泉寺占地約1.7公頃,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筑風格,F(xiàn)存的主要……[詳細]
于山定光寺
  福州定光寺俗稱白塔寺,是于山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閩王王審知創(chuàng)建,為宮殿式建筑。兩年后,為祝賀朱溫即位,改名為“萬歲寺”(俗名塔寺),是當時福州最輝煌的名寺之一![詳細]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
  陳平山烈士墓和紀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樟腳村。陳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嶺鄉(xiāng)樟腳村犁壁嶺一個窮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廣州投考黃埔軍校,被錄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翌年春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fā),他偕同學破獄而出,參加暴-動-。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頭部負傷,仍英勇殺敵。廣州暴-動-失敗后,起義部隊轉戰(zhàn)到達海陸豐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與中共福建省委接上關系。爾后于漳州、廈門兩地,宣傳、發(fā)動勞苦大眾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賣,被敵逮捕,囚禁于漳州鎮(zhèn)臺街法院監(jiān)獄。在獄中備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過入獄治療醫(yī)師的協(xié)助,與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黨組織派人將他營救出獄。出獄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參……[詳細]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位于莆田市城廂區(qū)龍橋街道田尾新村208號?谷諔(zhàn)爭初期,閩中地區(qū)通過和平談判,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0師獨立大隊,實現(xiàn)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9月,閩中工委在莆田城關西來寺設立抗日辦事處,以便雙方聯(lián)系,負責人方子明。1938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背信棄義,悍然發(fā)動“泉州事變”,謀害了工委和部隊負責人劉突軍,并將獨立大隊包圍繳械。后經(jīng)我方據(jù)理力爭,國民黨方面被迫同意把閩中紅軍游擊隊交還新四軍,開往皖南前線抗日。1939年,國民黨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陸續(xù)頒布所謂“限制異黨活動”的一系列-法令。面臨這種局面,閩中黨組織一邊在莊邊寧里舉辦訓練班培訓抗日干部,一邊派張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開辟新的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2月,閩中抗日辦事處遷移到沿海忠……[詳細]
14、寶湖巖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湖巖
  寶湖巖英都歷史悠久,山川俊秀,地靈人杰,名勝古跡殊多。古有七巖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巖點綴成一首詩:“翁山夜聞滴水聲,古跡巖前獅子亭。云從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內(nèi)濁自清”。詩中詠出七巖的名稱依次是英山巖、滴水巖、古跡巖、獅子巖、云從古室、石佛巖、湖內(nèi)巖。由于年代久遠,世事淪桑,幾經(jīng)興廢,七巖尚保存至今的僅有云從古室和寶湖巖兩處。寶湖巖原名湖內(nèi)巖,座落于英都蕓林村龍湖山西麓,背南朝北.禧座丁山葵向兼午子方,地號為“真人坐禪”。巖內(nèi)供奉如來、菩提祖師諸佛像,由于巖處高山,站在巖前,極目遠眺,可閱盡無限風光,大有“舉首千峰收眼底,回眸萬象入巖前”之佳景。巖后山戀迭翠,萬木爭榮,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畫卷,正謂“深山寂寂藏仙閣,澗水涓涓伴梵音”。湖內(nèi)巖始建于元末明初,后來湮廢了,《明弘治,明崇及清康熙版<南……[詳細]
魏杰故居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樓區(qū)東門塔頭街,坐北朝南,三面圍墻,共四進,第四進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鶴山草廬”面積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圍墻。主座建筑祠廳辟左、中、右三門,大門六扇。入門,三面環(huán)廊,廊下天井,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木構架,雙坡屋頂,斗拱、掛洛、檐、楣雕畫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廳,帝建靜修書屋、壽泉廳、泉石居(花亭)等,分別作為祭祀、課讀、書畫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長住的宅院園林。魏杰故居現(xiàn)移建于金雞山頂,只剩兩進。前圍墻中為石框門,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懸“魏杰故居”匾,下為三步石臺階。門內(nèi)為天井回廊,插屏門額曰“詩農(nóng)債”,對聯(lián)“布衣名士煙霞傲批好,農(nóng)家詩人山水知音”。首進廳堂穿斗式木構架,雙坡屋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中間有插屏門隔為前后廳,前廳正中陳……[詳細]
16、晉江福林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江福林寺
  福林寺坐落在晉江市龍湖鎮(zhèn)檀林村東南,檀林舊稱福林。據(jù)《福林移溪并建福林堂記》碑載:同治甲子年(1864年)興工移溪于鄉(xiāng)外,溪旁舊有福林堂,已廢為墟基,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復建,后改為福林寺。 現(xiàn)寺占地面積3026平方米,建筑面積1380平方米,分前、后兩殿及護厝、園林等設施。前殿為大雄寶殿,古樸莊嚴,中祀三世尊佛,旁祀觀世音、地藏王 菩薩,兩邊墻壁彩繪十八羅漢。后殿祗園樓原為二層樓宇,系1932年鄉(xiāng)賢許經(jīng)梨與開山祖師轉伴和尚倡建,一樓祀千年千眼觀音;二樓祀釋迦文佛、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并設有禪房。后殿樓宇歷經(jīng)六十余載滄桑,屋蓋梁木腐蛀,墻面脫落,有坍塌之危。1994年由福林村老人協(xié)會倡導,向海內(nèi)外賢達募捐資金鼎新擴 建,改建后為三層樓宇,一、二樓依舊祀奉諸金尊,三樓為藏經(jīng)閣,并勒碑紀……[詳細]
林潤故居(含林蘭英故居)
  林潤故居(含林蘭英故居)位于城廂區(qū)霞林街道溝頭村,類別為古建筑。林潤故居也稱為“御史大夫第”,原坐落于莆田城關下務巷,建于明隆慶元年(1567年)。當時宅第規(guī)模宏大,坐北朝南,臨街有大門七個,小門二十一個。大門懸掛“諫臣世第”匾額;其門額枋板上就有楷書“御史大夫第”5個大字。大門聯(lián)為“九牧家聲大,諫臣世澤長”,宅內(nèi)大廳4進,兩旁依次為正房、廂廳、廂房及護厝等,為落檁品架本結構,間有天井,青磚大埕等。每廳形成一個單元,由一個大門出入,整體錯落有致,又主次分明,布局十分嚴謹。采光、通風、排水等設備良好。整個建筑群原占地近6000平方米。400多年來,經(jīng)過幾個年代的修繕,其主體建筑迄今依然保持明代士大夫官宦第的特色。2002年,因舊城改造需要,故居最核心的建筑被整體易地搬遷至現(xiàn)在莆田一中新校園的東……[詳細]
閩中游擊隊珠江中隊舊址
  閩中游擊隊珠江中隊舊址位于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鎮(zhèn)珠江村5組。1927年2月,莆田黨組織在珠江開展活動,成立農(nóng)會,進行抗捐抗稅斗爭。同年10月,建立了中共渚林(珠江)支部。1929年11月,中共莆田縣委委員陳兆芳、吳承斌等在莆田沿海地區(qū)建立一支四五十人-的游擊隊,陳兆芳任隊長、吳承斌任副隊長。在游擊隊活動過程中,陳兆芳采取了“分散從事生產(chǎn)、集中打擊敵人”的斗爭方式,在當?shù)赝恋馗锩鼞?zhàn)爭初期的抗捐反霸斗爭中起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發(fā)動并鍛煉了群眾。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活動,游擊隊在當?shù)亟⒘嗽绿、瀨垞、珠江等10多個革命基點村,從此,珠江村成為莆田革命活動的重要據(jù)點。1946年,莆田黨組織負責人楊杞松在忠門地區(qū)秘密串聯(lián)發(fā)動,重建游擊隊。同年11月,中共閩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協(xié)助楊杞松恢復和擴大沿海地區(qū)的……[詳細]
涌泉寺天王殿
  涌泉寺天王殿位于晉安區(qū)鼓山的涌泉寺內(nèi),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始建于五代后梁開平二年,歷代都有重修,今構基本保持了清代風貌,立面有改動。天王殿門額懸掛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御書“涌泉寺”匾額,門前庭院兩側聳立1972年由福州市郊龍瑞寺遷來的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制作的七層八角千佛陶塔(陶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對。據(jù)《鼓山志》載,天王殿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始建。宋紹興七年(1137年)僧士珪重建,上為羅漢閣,下為金剛殿,當時天王殿結構可參考宋代福州知州程邁《重修涌泉寺碑》記載:“僧士珪修五百羅漢閣,下辟三門,傍通兩廊,翼以隨閣,儼然有飛走之狀!1542年涌泉寺毀于火,數(shù)十年間處于有山無寺的狀態(tài)。1619年郡人曹學佺與僧道東智諦重建大雄寶殿,1629年林宏衍與僧……[詳細]
閩中第一個中共支部——莆田黨團混合支部成立舊址
  閩中第一個中共支部成立舊址哲理鐘樓位于莆田市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倉后路7號。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產(chǎn)黨員陳國柱回莆田進行建立地下黨的工作,哲理鐘樓就成為地下黨的革命活動據(jù)點、中共莆田地方組織的誕生地、閩中革命的搖籃。陳國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應聘在具有光榮斗爭傳統(tǒng)的母校哲理中學任教,住在哲理中學鐘樓二層。1926年2月,陳國柱在鐘樓宿舍內(nèi)召集經(jīng)過培養(yǎng)和考察的進步學生開會,宣布代表黨組織接收他們加入青年團,同時成立莆田黨團混合支部,書記陳國柱,組織委員陳天章,宣傳委員陳德來,直屬黨中央領導,使閩中成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組織的三個地區(qū)之一。同年6月,陳國柱將原發(fā)展的團員全部轉為中-員,發(fā)展為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積極向農(nóng)村發(fā)展黨員,在斗爭中物色發(fā)展對象,吸收骨干分子入黨,建立農(nóng)村黨支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