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41、黃山五福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山五福廟
  五福廟位于黃山區(qū)永豐鄉(xiāng),時代為明清。五福廟為宗教紀念建筑物,位于黃山市黃山區(qū)城西50余公里的永豐鄉(xiāng)嶺下村必吉嶺頭黃山市黃山區(qū)城西50余公里的永豐鄉(xiāng)嶺下村必吉嶺頭(必吉嶺是歷史上涇縣至青陽的交通要道)。廟建于元末,民國14年(1925年)永豐鄉(xiāng)嶺下村蘇建芳重修。據乾隆時《太平縣志》記載:“元末遭兵亂,神有奇驗,蘇氏托庇焉。固建廟奉為土主。”因此,每逢節(jié)日,當地和周圍的善男信女來此燒香敬神。五福廟,上下四旁均用花崗巖石建造,不用寸木片瓦,故稱“石屋”,3間硬山式。廟寬5.55米,深5.2米,檐水高3.25米,脊高4.95米,廟內有圓石柱4根,柱圍1.16米,建有神像基座,高0.75米,寬0.9米、長5米的神像“文革”中拆除,石香爐等保存完好。五福廟為全石結構建筑,這在安徽省是極為少見。五福廟被公……[詳細]
竦口瓷窯址
  竦口瓷窯址位于歙縣竦口村外,東臨揚之水,北襟雙竦水,窯址在兩水匯合處的小山丘上,主要產青瓷,胎色烏黑或深藍,產品主要為碗、盞、盤,亦有壺、盅等,釉色多系青灰,深淺不一,部分有碎裂紋。早期瓷釉呈醬儲色。部分釉浸全身,部分釉不及圈腳。碗、盞多系正疊燒,以大套小,有多達十數個一疊者,用支釘分隔。支釘四至十三個不等。每疊用一匣缽,也有一器用一匣缽者。器式多樣,大小不一。碗口徑小的14厘米,大的19.5厘米;碗口有厚唇、五瓣葵花;碗內底有球面和太平底等多種形式。碟口徑一般11一15厘米,高3.5一4厘米,平底折腹或雙折腹。窯具除匣缽外,還有墊柱、墩子、窯磚等。該窯屬龍窯,約存在于唐朝后期至北宋,以五代時為盛。后期產品壁薄釉勻,晶瑩銀亮,工藝精湛。窯址1985年3月發(fā)現(xiàn),后經安徽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派……[詳細]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屯溪區(qū)老街,時代為清、民國。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布,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橫江、率水河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發(fā)展起來的。明弘治《休寧縣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記載。清康熙《休寧縣志》記載:“屯溪街,縣東三十里,鎮(zhèn)長四里”。可見當時屯溪老街已經有了相當的規(guī)模。屯溪老街古建筑群被公布為黃山……[詳細]
黃土嶺恐龍蛋遺址
  黃土嶺恐龍蛋遺址位于黃山區(qū)太平湖鎮(zhèn),黃山區(qū)城西40公里的廣陽鄉(xiāng)黃土嶺,遺址南面緊靠太平湖。該遺址是1995年初,銅黃公路(銅陵至黃山)黃土嶺路段施工時發(fā)現(xiàn)。出土蛋化石的面積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龍蛋化石,經省考古專業(yè)人員現(xiàn)場發(fā)掘和國家古生物研究專家鑒定,屬于7500萬年以前,恐龍中鴨嘴龍類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圓形、橄欖形兩種,扁圓形直徑為10—12厘米,橄欖形長18厘米,徑6—7厘米。據公路施工人員介紹,總共出土有5—6窩,數十枚,大部分被毀,省、區(qū)二級僅收藏20余枚。恐龍蛋化石遺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黃土嶺恐龍蛋化石的出土,為研究我省皖南地區(qū)的古氣候、古生物、古代地質、水文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黃土嶺恐龍蛋遺址被公布……[詳細]
45、古巖寺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巖寺遺址
  古巖寺遺址位于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時代為唐至明!皷|漢末及兩晉時期,佛教傳入古徽州,最初的活動場所之一就在小巖村,該村東南山坡處有一較大巖洞,峰巒峭立,巖石突兀,清泉涓涓,巖形如覆屋,為佛家修身煉形之所!睆氖禄瘴幕芯康膮窍壬榻B,這就是當年的古巖寺,又稱古巖院。據乾隆刻本《巖鎮(zhèn)志草》記載,豐樂河南五里處的山坡上有前賢開鑿的巖洞10余處,人稱小巖寺、古巖寺。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名僧徑山蘊禪師奉代宗手詔,集四方參學者結廈于此,始創(chuàng)三摩圣地,建有東西兩序寺廟無數,殿堂鱗次櫛比、錯落其間,當時曾駐僧侶500人之多。因寺廟建在石壁巖洞前,故朝廷賜“巖寺”為名。黃山市文物管理部門表示,該遺址文化遺存富集,將為進一步研究這一時期人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形態(tài)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古巖寺遺址被公布為黃山市文……[詳細]
46、云門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門塔
  云門塔位于黟縣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稱三都寶塔,因塔旁先有云門書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層,全高36.4米,系筒形樓閣式磚體木檐結構。塔平面繼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為六角形臺階,每邊長5.2米。塔身六角形每邊長2.4米,墻厚1.2米。磚砌斗拱,飛檐翹角,檐下飾以磚雕,角端懸掛鐵馬、每當微風吹拂,叮當之聲悠揚。塔剎為寶珠頂,下有國光、寶蓋、相輪、承露盤、復體等,共高6.4米,宏偉奇峻。塔內壁龕彩繪,淡雅別致。塔身內部為空心式,有折轉攀登的階梯,梯寬0.5米,可拾級而上。各層均有門窗,既能采光通風,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層,極目黟城,環(huán)城皆山,漳水如練,田野蔥綠,村居鱗比,山清水秀,令人陶醉。該塔結構穩(wěn)固,施工精巧,至今仍巍然屹立.氣勢雄偉。……[詳細]
寶興面粉廠
  寶興面粉廠位于蚌山區(qū)朝陽路公路橋東側淮河南堤邊,始建于1928年。為該年在徐州經營面粉廠的河北省鹽山縣人楊樹誠,投資60萬銀元來蚌興建的第二寶興面粉廠,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9430平方米,動力設備和機械設備采用國外產品,1931年工廠投產。寶興面粉廠的興建、發(fā)展史也是一部蚌埠發(fā)展的歷史。1982年8月,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來蚌講授“統(tǒng)籌法”和“優(yōu)選法”時,專門視察了寶興面粉廠。寶興面粉廠現(xiàn)存建廠之初建造的廠房4間(約4200平方米)、閣樓一處(約100平方米),另有百年古朱藤一棵。廠房及閣樓為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筑,具有典型的時代印記,是全市碩果僅存的民國時期工業(yè)遺址。新時代對寶興面粉廠片區(qū)進行保護性開發(fā),將使工業(yè)遺產文脈得以延續(xù),工業(yè)精神得到弘揚,活化成蚌埠的文化地標![詳細]
仁里下祠堂
  仁里下祠堂坐落在績溪縣瀛洲鄉(xiāng)仁里村村中,建于清代,坐西北朝東南,祠堂名為“敬愛堂”。分前、中、后三進,占地面積687平方米,前進門樓,面闊五間。歇山屋頂,砌封火墻,抬梁式構架,設拱軒頂,中開儀門。斗拱承挑出檐,三合土地坪。門樓后是庭院,條石地坪,東西兩側是廊,享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屋頂,抬梁構架,三合土地坪,寢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屋頂,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前檐及東西稍間有石雕欄板11組,條石踏步登上寢樓,有天井。祠堂內的額枋、雀替、駝峰雕刻非常精美,藝術價值較高。2011年6月21日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縣保單位,批準文號為績政【2011】46號;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6】219號![詳細]
49、胭脂井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胭脂井
  胭脂井位于梅城鎮(zhèn)彰法山居委會王灣組內,建筑座落在潛山縣城東3公里處的喬公故址上!栋矐c府志》、《天柱山志》、《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均有對胭脂井的故事描寫。在東漢末年,喬玄公的二女大喬與小喬,分別被東吳將領孫策、周瑜看中并娶為妾室。因二喬常到井傍梳妝打扮,……胭脂粉落入井中,使井水變成了粉紅色,故后人將此井稱曰為“胭脂井”。該井于1993年發(fā)掘修復,現(xiàn)建在一座方形的臺基上,為一口石質豎向圓形筒井,四周用鐵桿勾圍。井壁純?yōu)槭|、厚2.4米;井口直徑約0.7米,井圈深0.4米,占地面積約16平方米。井內水枯,有許多雜物。鑒于胭脂井被許多歷史典籍記載,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借古抒懷的歷史事實,潛山縣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將其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章恒悰宅
  章恒悰宅位于縣城內西街秦家巷18號,占地面積為357平方米。此宅坐西北朝東南,硬山屋頂,四圍封火墻,抬梁穿斗并用,三進三開間建筑法式。前進明間人字軒頂,大門開在前檐墻中部。設五飛磚門罩,大門內有木板影壁,后為廂房二間與廳堂,有天井。中進明間設人字軒,后部有木板影壁,由其兩側入后進。后進前檐設天井,方磚地坪,明間前檐設拱軒,露面立柱方形,后部原為人字軒,現(xiàn)已改為半閣,后檐設有天井。此宅裝飾木構件有撐拱、雀替、駝峰、平盤斗、木鬲扇、窗門等。此宅為清代早中前期建筑,內飾帶有蘇式風格,是研究蘇州、徽州文化交融的重要依據。200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2000】31號。2017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7】45號![詳細]
天子門水庫
  天子門水庫位于十字鎮(zhèn)天子門村東灣村民組,年代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天子門水庫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南部山區(qū),跨姚村、十字二鄉(xiāng)。因水庫大壩坐落在十字鄉(xiāng)南6公里處的東灣村上方,附近有天子門村,故名。水庫興建于1959年冬,竣工于1966年冬。1976年冬,大壩工程進行了翻修。大壩系粘土心墻砂殼結構,全長180米,最大壩高21.7米,壩頂寬6米。建有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各1條。灌溉渠系建筑物共116座。水庫水源來自姚村鄉(xiāng)山區(qū),匯水面積35.5平方公里,庫容量438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量2140萬立方米。正常水深14米,水面面積3.5平方公里,可養(yǎng)魚4.67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3000公頃。天子門水庫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鞍山三臺閣
  三臺閣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長江名閣,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后毀于戰(zhàn)火。20世紀末得以重建。建成后的三臺閣高五層約3O米,閣體呈方形,琉璃覆項,飛檐翹角,氣勢恢弘。登臨三臺閣,可南望天門中斷,西眺大江奔流,東睹古鎮(zhèn)采石,北看九華風光。三臺閣已成為采石硯風景區(qū)乃至馬鞍山的新亮點。三臺閣,現(xiàn)馬鞍山市人民悉心重建。氣勝當年。此閣居高臨下,俯瞰蒼茫,應該比別處更能讀懂萬里長江。請看我們腳下這默默江流,千百年穿越過戰(zhàn)火和霸業(yè),浸潤過富庶和貧瘠,營造過美景和災象,誰能想到,它最終刻畫在大地上的,竟然是一個偉大民族人格深處的詩性秘藏。三臺閣是采石磯的制高點,采石磯是萬里長江的結穴處。此閣景觀,盡在游人眼底,無須描述;此磯歷史,已有碑聯(lián)如林![詳細]
神山鑄劍遺址
  神山鑄劍遺址位于蕪湖市東北郊,與神山、火爐山、馬鞍山連綿一體,山勢逶迤,充滿歷史古韻,相傳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在此設爐造劍,經三年鑄成雌雄二劍,其劍青光閃爍,鋒利無比,剛柔相濟。《圖經》云:“干將淬劍于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劍池”、“砥劍石”、“鐵門檻”等古遺址,淬劍池位于山顛,池不大,水不深,但終年不枯,水清鑒人。頗為神奇。史載干將死后亦墓葬此山,唐代名將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后人在神山建李衛(wèi)公祠以奉祀;宋時蕪湖縣令沈端節(jié)率民眾在神山祈雨,因為喜得天降大雨,故又建有“志喜亭”,1987年,蕪湖市人民政府重建志喜亭。神山以其特有的古韻和秀色,最近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將“赤鑄青峰”命名為“蕪湖十景”之一。……[詳細]
54、張秉文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秉文墓
  張秉文墓位于黃甲鎮(zhèn)汪河村張家坂組牌坊山,坐西朝東,前臨牯牛背水庫。麻石墓壙,靠山立碑,文曰:“明顯考鐘陽張公、妣張門方氏之墓”。文革中,張秉文墓遭到破壞,墓冢被炸,墓地牌坊被拆,墓區(qū)石獅、供桌等移往他處。2007年11月,桐城市委、市政府為加強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專項資金由市文物管理所主持修復了張秉文墓。張秉文,字含之,號鐘陽,桐城人。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官江西撫州知府、湖廣荊湘道、建寧兵巡道、廣東按察使、山東左布政使。崇禎十二年正月,抗擊清軍殉難濟南城。妻方孟式亦殉節(jié)大明湖。事聞,贈太常寺卿,崇祀忠孝祠,載《明史》。清乾隆四十一年賜謚“忠節(jié)”,妻方氏贈一品夫人。濟南大明湖立有張公祠![詳細]
胡元龍故居
  胡元龍故居,位于平里鎮(zhèn)貴溪村文橋組34號,系祁紅鼻祖胡元龍故居,該建筑為兩層磚木徽派建筑,面積約220平方米。2017年8月列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胡元龍(1836—1924),字仰儒,祁南鄉(xiāng)貴溪人。自幼才能出眾,文武雙全,其祖因功被朝廷封賞三代,但元龍18歲時,認為“書可讀,官不可做”,毅然辭去世襲把總官職,轉而從事實業(yè)。他開墾荒山種植茶樹、毛竹、松杉,創(chuàng)辦茶廠,大膽探索,于光緒元年(1875)請來江西寧州茶師舒基立,改制紅茶獲得成功。他還興辦瓷土廠,發(fā)現(xiàn)了專供御窯使用的太和坑優(yōu)質瓷土。胡元龍為人公道,樂善好施,他一生濟困扶危,造福地方,威望很高。由于在祁紅創(chuàng)制和早期發(fā)展中的突出貢獻,胡元龍被后人尊為“祁紅鼻祖”![詳細]
龍須湖風景區(qū)
  須湖風景區(qū)位于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距南京市、溧陽市天目湖景區(qū)僅1小時路程。龍須湖水庫豐水期水面面積可達266.8萬平方米,水庫總庫容325萬立方米,是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養(yǎng)殖、旅游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中型水庫。龍須湖風景區(qū)是以龍須湖水庫為中心、四周丘嶺環(huán)繞的景區(qū)。遠看景區(qū),煙波浩淼的龍須湖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蜿蜓起伏的峻嶺之中。近看景區(qū),湖邊亭臺樓閣讓人感受分外愜意,特別是湖水蕩漾的浪花、湖面吹起的清風,更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湖中心600平方米飛來島如一葉漂浮湖面小舟。該區(qū)1998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名勝風景區(qū)。具體位置:龍須湖風景區(qū)位于郎溪縣城關東北部5公里咨詢電話:0563---7021002……[詳細]
界首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界首市向陽居委會教門街東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創(chuàng)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富商李和齋重建。全寺占地面積近7畝,磚瓦結構,5層院落,宏偉壯觀。大門上方懸黑底金字大匾,-“清真古寺”4字。入門為一道長廊,兩旁綠樹成蔭。二門內有“迎客松”巨大畫面屏幅。過二門即進入天井院,為全寺主體建筑部分。迎面北屋5間,西面大殿10間,對殿5間,配稱適當;大殿為一座宏偉古典式建筑,上方懸有“無像寶殿”、“浩蕩難銘”、“道源無極”3塊金字大匾。有五脊六獸,殿內抱廈明柱,油漆彩畫絢麗奪目,寬敞明亮,可容200人禮拜。北屋兩旁套房為滿拉室。對殿兩邊套房為“講經室”及“會議室”等。大殿后一小院建有沐浴室等![詳細]
龍?zhí)痘I備倉
  龍?zhí)痘I備倉,中華民國。位于桐城市新渡鎮(zhèn)龍?zhí)洞妩S畈村民組籌倉小學院內。建筑坐東南朝西北,前后兩進,面闊各七開間,兩進之間兩側設廂房,各三開間,兩進與廂房建筑將籌備倉組成四合院。籌備倉大門設在西北前進明間,墻壁上嵌有“保捐碑”1通,“特捐碑”2通,“保捐碑”刻當時各保所捐建倉銀元數額,“特捐碑”刻有“民國十二年歲次癸亥十二月”;I備倉廊檐環(huán)繞,青石柱礎,穿斗構架,小瓦覆頂,風格簡潔大方,寬敞精致。從籌備倉內“特捐碑”和“保捐碑”所記,民國十二年,當地保、鄉(xiāng)紳為籌備稻谷,賑濟災民以及修橋鋪路所需而建該倉。龍?zhí)痘I備倉建筑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好,是研究民國時期桐城經濟、社會等狀況的實物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詳細]
59、休龍古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休龍古道
  休龍古道,由安徽休寧縣城至浙江遂安縣(舊縣名,今屬淳安的一部分)龍山街。從休寧縣城至屯溪,東南行,經歙縣橫關、呈田、石門、嘯天龍(歙縣與遂安縣交界處)至浙江原遂安縣龍山街。穿過浙皖界山白際山脈主峰嘯天龍,北可望黃山市,東可觀千島湖。橫關至嘯天龍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橫關至石門段,路寬6至9尺,石門至嘯天龍段,路寬3至4.5尺。沿途地勢,由北至南,逐漸升高。嘯天龍為白際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傳此道辟于元末明初,為朱元漳由浙入皖,經過此地,率軍民辟成。號稱有六十里石板路,上山二十里(已廢棄),山上二十里(完整),下山二十里(部分中斷)。當地人稱休龍古道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嶺上二十里,下山二十里”。……[詳細]
利辛縣烈士陵園
  利辛縣烈士陵園利辛烈士陵園原名路集烈士紀念碑,位于縣城20公里處的路集。這里埋葬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遺骨。他們在硝煙滾滾的戰(zhàn)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1984年縣人民0出資興建,2003年12月縣人民0出資重修擴建并命名為利辛縣烈士陵園。整個陵園長110米,寬90米,紀念碑高10米,氣勢恢宏,古樸莊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滿園馨香。既有陵園之凝重肅穆,又有園林之秀麗清新,集瞻仰、游覽兩種功能于一體。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為紀念碑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鄭銳為陵園題寫了園名。是利辛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