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位于武義縣桃溪鎮(zhèn)陶村東的福平山旁,為后晉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創(chuàng)建,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1190年一1194年)賜名延福。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觀音堂和兩廊。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多次修茸大殿,并增建天王殿和兩廊廂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觀音堂,現(xiàn)存的建筑群,按中軸線排列為山門、天王殿、大殿和觀音堂。兩側(cè)廂樓,殿間有長生池、觀間堂,后有石澗井。 大殿重建于元延枯四年(1317年),為江南已發(fā)現(xiàn)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殿平面方形,面寬和進深均11.8米,5開間,重檐歇山頂,下檐為明代天順年間(1457年一1464年)修耷時所增建。柱子除外檐檐柱外,其余為梭柱。柱礎(chǔ),一為雕飾寶相花的覆盆柱礎(chǔ),上加石質(zhì);一為質(zhì)形柱礎(chǔ),前檐柱與金柱之間用乳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