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金華市旅游

金華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諸葛八卦村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諸葛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位于蘭溪城西18公里,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諸葛亮嫡傳后裔,為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諸葛村整體結構是諸葛亮第27代裔諸葛大獅按九宮八卦設計布局的,村內弄堂似通非通,似連非連,曲折玄妙。整體布局以村中鐘池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條弄堂,將全村分為八塊形成內八卦,更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環(huán)抱整個村落,構成外八卦。諸葛亮后裔以先祖《誡子書》為祖訓,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并遵守“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的祖訓,識草用藥,學醫(yī)用藥者甚眾,醫(yī)藥世家曾遍及大江南北。諸葛村現(xiàn)有保存完好,建于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點。諸葛村中的民居,均為建于明清的古建筑,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八卦陣式的排列變幻莫測,奧妙無窮,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丞相祠堂是諸……[詳細]
義烏大安寺塔
  大安寺塔位于義烏稠城街道繡湖社區(qū)繡湖公園內,以大安寺得名,建于北宋大觀四年(1110),由吳圭(1068~1121)出資興建。據(jù)遺跡和史料考察,塔的腰檐、平座欄桿、塔剎等在民國時已毀,現(xiàn)僅存塔身5層,殘高23.45米。大安寺塔為六面五級疏檐磚木結構樓閣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其中塔剎為1997年維修時加蓋的覆缽頂。塔座直徑6.82米,高0.55米,用石板疊砌成臺階式。塔身底層內徑2.96米,外面寬3.21米,塔壁厚1.34米。轉角處有倚柱,柱頭卷殺。倚柱間有兼柱,將每面分成3間。明間設壸門或壁龕,底層3面設有壸門,第2至5層錯落設有壸門3座。每層均有腰檐和平座,扶壁拱施重栱。斗拱下面的普拍方用木枋子。內部有磚砌的臺階,各層出挑腰檐和平座的木角梁和斗拱殘件尚存。塔磚模印有“庚寅歲建……[詳細]
太平天國侍王府
  太平天國侍王府,坐落在金華城東鼓樓里酒坊巷52-3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占金華后構建,是全國現(xiàn)存的太平天國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壁畫等藝術品最多的一處。侍王李世賢,太平天國后期的重要將領,1861年攻克金華后,以金華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jù)地。侍王府為當年其在浙江的指揮中心。整個王府由宮殿、住宅、園林、后勤四部分組成,毗連寬廣的練兵場,總占地面積達630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以大殿為主體。門前有太平天國遺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大殿系當年太平軍首領議事廳,所有墻壁、梁柱上均繪有各種壁畫和彩畫,十分壯麗宏偉。1939年抗日關鍵時刻,-總理曾到這里作過重要的抗戰(zhàn)演講。西院以住宅建筑為主,共四進。一二進之間有一長……[詳細]
4、古月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月橋
  宋代單孔石拱橋。位于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zhèn)雅治街西側100米,橫跨龍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橋采用單拱縱聯(lián)分節(jié)列砌置法建造,橋拱呈五邊形。該橋全長31.2米,凈跨15米,橋面寬4.5米,兩側引橋各長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橋身分三層疊砌,底層用條石塊直砌,共五折,呈五邊形。每節(jié)用六塊長2.8米、厚0.55米、寬0.3米的石條直砌,條石之間距離0.55米,搭接處用長4.75米、高0.58米、寬0.3米的橫鎖石承接。全橋共用三十根條石、四根橫鎖石。中間層為條石橫砌,規(guī)格不一,橋面以沙泥和方石鋪成,橋面兩側設有寬0.5米、高0.4米的壓欄石。橋側面中部橫石匾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潤月建造”字樣,為該橋建造年代無疑。此橋雖經(jīng)幾百年風雨侵蝕,石質風化嚴重,但仍保持其古樸風貌與……[詳細]
盧宅建筑群
  東陽盧宅全稱叫盧宅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宅位于浙江東陽縣城東門外,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順六年(1462年),其后又不斷修建而成一區(qū)規(guī)模龐大的住宅群體。全宅占地約5公頃,由十余組按南北軸線布置的宅院所組成。主軸線沿照壁穿過三座石牌坊轉折至肅雍堂、樂壽堂而止于世雍堂。住宅周圍有河流環(huán)繞,通過跨河的九座橋梁而溝通宅內外聯(lián)系。宅前大道西通東陽城東門。從門前眾多牌坊可知,這是一處世代為官的家庭聚居地! ∶C雍堂是全宅的主廳,其布局和曲阜衍圣公府相似,前有門屋兩重,堂前兩側設東、西廂。肅雍堂平面作工字形,以穿堂將前后二堂聯(lián)結成一體。其中前廳原是歇山屋頂,后雖改為兩廈懸山頂,但室內木構架仍保留歇山轉角做法,斗拱式樣也很華麗。按明制規(guī)定,品官住宅不準用歇山頂,因此肅雍堂前廳的屋……[詳細]
東陽土墩墓群
  東陽土墩墓群位于江蘇省東陽市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鎮(zhèn)一帶2006年6月10日以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東陽市文物辦對西周古墓群進行發(fā)掘,1號坑、2號坑、3號坑都許多重量級發(fā)現(xiàn),至7月23日,4號坑的發(fā)掘、清理工作基本結束,共出土三具人類骸骨和包括一尊三腳瓷鼎在內的105件珍貴文物。東陽土墩墓群現(xiàn)有5處保存較好,分別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園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銀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園下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淵頭峋界尖土墩墓。這些墓葬均坐落于小山之巔,作東西向,規(guī)模宏大。石角山、派園、銀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塊構筑而成,選用巨石多為板狀、條狀或方形,有的巨石長及數(shù)米,重達數(shù)噸,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見,F(xiàn)已清楚的墓室平面有“凹”字形、“凸”字形和長條形三種。前山土墩墓20……[詳細]
石楠塘徐氏宗祠
  石楠塘徐氏宗祠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雅畈鎮(zhèn)石楠塘村南的武義江畔,為明代宗祠建筑。照壁前為武義江,有小碼頭可供舟船停泊。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門廳、正廳、后堂組成,五開間,三進兩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積近1047平方米。石楠塘徐氏宗祠,照壁前為武義江,有小碼頭可供舟船停泊。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門廳、正廳、后堂組成,五開間,三進兩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積近1047平方米。照壁的上部和門樓的一部分已經(jīng)被拆,其他基本完整。通面寬20米,通進深52.35米。門廳、正廳面闊五間,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用月梁,梁兩端雕刻龍須紋。單步梁作鴟魚狀。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后堂面闊五間,梁架明間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兩山為穿斗式。兩側過廳,面闊各為三間。門廳、正廳、后堂及廂房均用石梁、方型抹角石柱,礩形柱礎……[詳細]
武義延福寺
  延福寺位于武義縣桃溪鎮(zhèn)陶村東的福平山旁,為后晉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創(chuàng)建,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1190年一1194年)賜名延福。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觀音堂和兩廊。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多次修茸大殿,并增建天王殿和兩廊廂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觀音堂,現(xiàn)存的建筑群,按中軸線排列為山門、天王殿、大殿和觀音堂。兩側廂樓,殿間有長生池、觀間堂,后有石澗井。 大殿重建于元延枯四年(1317年),為江南已發(fā)現(xiàn)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殿平面方形,面寬和進深均11.8米,5開間,重檐歇山頂,下檐為明代天順年間(1457年一1464年)修耷時所增建。柱子除外檐檐柱外,其余為梭柱。柱礎,一為雕飾寶相花的覆盆柱礎,上加石質;一為質形柱礎,前檐柱與金柱之間用乳袱……[詳細]
東陽戶宅
  東陽戶宅坐落于浙江省東陽縣縣城的東郊。從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盧氏族人盧睿成進士及第起,到清代中葉一直是科第不絕、人才輩出,被首推為婺州望族,并在此地相繼興建了許多規(guī)模宏大的宅第,是戶宅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后來又經(jīng)過了三百多年的陸續(xù)興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再加上雅溪緩緩地環(huán)村而流,與古老別致的宅第建筑相映成趣。東陽戶宅是一座由許多軸線組成的建筑群,主體的部分被流經(jīng)的雅溪所環(huán)繞。用鵝卵石鋪成的一條大街貫穿東西,街北的“肅雍堂”軸線是主要的建筑,堂的東側與之平行的有“世德堂”軸線和“大夫第”軸線,西側與之平行的是“世進七第”軸線,靠北與肅雍堂平行的有“五臺堂”軸線,南面臨街有“柱史第”、“五云堂”、“冰玉堂”等軸線,其中有不少是明代的建筑。雅溪以西的主要建筑還有盧氏相堂、善慶堂、嘉……[詳細]
10、玉山古茶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山古茶場
  玉山古茶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磐安產茶歷史悠久。晉代道士許遜傳播道教文化游歷到磐安玉山,研制出具有綠色原質和白毛特色的歷史名茶--“婺州東白”,并派道徒四處施茶游說。從此,四面八方的茶商紛紛慕名前來收購,玉山茶葉供不應求,漸漸地形成了我國最早的茶葉交易市場--玉山古茶場。現(xiàn)存的玉山古茶場始建于宋、重修于清,被文物專家稱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國內現(xiàn)存最早的茶葉交易市場”。玉山古茶場位于玉山鎮(zhèn)馬塘村茶場山下。據(jù)傳,晉時玉山茶農過著“半年種茶,半年挑鹽,無米過年”的困苦生活,若遇-年代,發(fā)生天災兵禍,茶葉銷路受阻,生活就更加艱辛。有許遜者,以傳播道教文化游歷于此,喝到當?shù)靥卮枷愕纳讲瓒暨B忘返,他見茶樹遍布山野,茶農為茶葉堆積成山賣不出去而愁容滿面,就住了下來,為茶農解決困惑。他與茶農座……[詳細]
11、蘭溪通洲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蘭溪通洲橋
  通洲橋位于蘭溪市梅江鎮(zhèn)塔山腳村,跨梅溪。塔山村昔為金衢通往嚴州的咽喉,因苦于梅溪阻隔,村民群起建造了通洲橋。通洲橋原為木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嘉慶五年(1800年)毀于洪水,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易木為石。六墩五孔,圓弧形石拱廊橋。橋身全長84.8米,橋面寬4米,拱券矢高8米,凈跨9米。拱券為縱聯(lián)砌筑。橋面鋪條石,兩側設條石護欄。橋上建廊屋21間,兩端為重檐歇山頂門樓,飛檐翹角,中懸通洲橋匾。橋墩向上游做成分水尖,對分剎洪水起到很好的作用。青山環(huán)抱,阡陌縱橫,溪流蜿蜒,橋端蒼郁的古樟與廊橋交相輝映,“下臨百尺之長波,上建廿椽之水榭”,給山水增添了無限畫意。此橋與武義的熟溪橋、永康的西津橋均為樓閣長廊式木橋,頗具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橋頭有一座小山,名曰“掛鐘尖”。山頂建……[詳細]
塘下方大宗祠
  塘下方大宗祠位于義烏后宅街道塘下村,始建于宋,明代遷建于現(xiàn)址,清末毀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始在原址重建,光緒廿二年(1896)建成。建筑主座坐北朝南,含三進兩院的祠堂和右側的花廳一座。鄉(xiāng)人將整座建筑概括為“七廳七堂九門欄,九級踏步五石橋。”總占地面積約1859平方米。據(jù)《稠巖石川塘方氏宗譜》記載,方氏七世祖榮一府君為郡馬,尚南宋濟陽王郡主趙氏。從建筑布局看,門廳九開間,饗堂七開間,寢堂七開間,祠中設水院,有護祠河、方池和拱橋組成,祠堂的等級是按王侯郡馬的宗廟等級規(guī)制建造的,這在民間祠堂中很罕見;◤d在祠堂西側,為回廊式三合院結構,原用于祭祀時招待年高德邵的族親吃住和看祠人的居所。該祠規(guī)模宏大,取精用弘,格局完整,且傳承有序,周圍環(huán)境保持歷史風貌。建筑還保存了清代木雕、彩畫以及明清石雕藝……[詳細]
天寧寺大殿
  天寧寺大殿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東南角的一個山坡上。天寧寺原名“大藏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間(11l1~1118年)賜名“天寧萬壽禪寺”。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為了崇奉徽宗,賜名“報恩廣寺”,后又改“報恩光孝”。元延祐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并保留了部分宋代的建筑構件,后代又經(jīng)多次修葺。天寧寺大殿保留了中國古建筑從宋代過渡到明代時期的一些特征,是研究中國南方地區(qū)在這一過渡時期中的古代建筑的重要實物例證。大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面臨婺江。殿面闊三間,通面闊和通進深都是12.72米,平面呈正方形,十分符合宋、元時期小型佛殿建筑平面布局的特點;單檐歇山頂,有十六根立柱;縱橫都分都作三間,當心間為6.16米,與兩個次間的比例接近二比一;梁架的結構介于廳堂……[詳細]
上山、塘山背遺址
  浦江“上山遺址”被認為是我國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這里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學文化,今天被正式命名為“上山文化”。它代表了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更為原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這是參加中國第四屆環(huán)境考古學大會暨上山遺址學術研討會的全國150多名考古學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后得出的結論。2001年至200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縣博物館對浦江“上山遺址”進行了三期發(fā)掘,共發(fā)掘遺址面積1600平方米,獲得了豐富的實物資料。11月5日至7日,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等國內50多家研究機構、院校的150多名考古學專家、學者再次會聚浦江。專家們認為:“上山遺址下層,文化內涵新穎獨特,以大口盆、平底盤、雙耳罐為典型代表的陶器群不同于長江下游地區(qū)以往發(fā)現(xiàn)的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代表……[詳細]
雅端村古建筑群
  雅端村古建筑群位于義烏赤岸鎮(zhèn)雅端村,由陳其文和陳松耀祖孫三代建造,時間跨度從清乾隆初年至清嘉道年間,長達百年。整個建筑群由陳氏宗祠(敘倫堂)、容安堂、容安堂南北重廂(蘭翠堂、珠寶堂、榮春堂、明星堂)、遺安堂、居安堂、德星堂、敦禮堂、敦星堂等多個廳堂宅院組成,號稱“七廳八堂”,總占地面積5082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527平方米,整體布局基本保存完整。整個建筑群以容安堂為核心,坐西朝東分布,容安堂居前,前臨廣場,建材取精用弘,由門廳、正廳、堂樓和左右?guī)俊⒛媳敝貛M成五路六院,計59間,總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遺安堂居于容安堂之后,為一座十八間四合院,占地面積717平方米;敦禮堂居遺安堂之左上方,居安堂居右,分別為十六、十三間的四合、三合式宅院。敘倫堂即陳氏宗祠,是陳氏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占地……[詳細]
俞源村古建筑群
  俞源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城西南20公里。俞源村,始建于南宋,至明嘉靖年間文風鼎盛,清乾隆以后因經(jīng)商而致富,曾出進士、舉人六十八名。明代蘇平仲為此村撰文四篇,均收入《四庫全書》。俞源古村落是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布局設計,F(xiàn)存元代石拱橋兩座,明代宗祠及住宅十二座,清代宗祠、廟宇、戲臺、住宅(大型住宅四座,最大的有二百五十八間)、公益建筑(義倉、養(yǎng)老軒、公廳)、文化教育建筑(私塾、書院、書館)、商業(yè)服務業(yè)建筑(日雜商店、藥店、客棧、花紙店、香燭店等)和手工業(yè)作坊(糟坊、染坊、水碓等)等共四十四座。只有一座大宅被日寇焚毀,兩座中型住宅失火,兩處作坊被拆除。俞源古建筑群的建筑類型豐富,個體建筑形制富有創(chuàng)造性,木雕、小木作裝修、壁畫、卵石工藝等俱都精美,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俞……[詳細]
江南第一家
  導 游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南第一家”又稱鄭氏義門,位于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zhèn),占地約六千六百平方米,是飲譽中外的承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 介 紹 : 居住于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始,歷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時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八十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 鄭宅至今尚存有江南第一家鄭氏宗祠等一批重要文物群落,有遺址二十余處,鄭氏家祠為當年族人同居的活動中心,始建于元初,占地約六千六百平方米,結構宏敞,風格古樸。令人驚奇的是祠內鳥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蠅無跡,夏日清涼無比。 宗祠正廳高懸著許多歷代名人題匾和聯(lián)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前廳及拜廳天井內有宋濂手植的古……[詳細]
鄭義門古建筑群
  鄭宅原名“承恩里”,北宋初年鄭氏在此始立宅,南宋時易名三鄭、仁義里。元代因兩次旌表為“孝義門”而改稱鄭義門,明代被旌為“江南第一家”。宅以鄭氏宗祠為中心,宗祠坐東朝西,占地0.5公頃,建筑面積2463平方米。另有十橋九閘、東明書院遺址、文井、圣諭樓、老佛社、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及孝感泉等建筑與元、明古跡五十余處。祠內另有宋濂手植樹齡六百四十八年的龍柏九株。鄭義門位于浙江省浦江縣盆地東北,距縣城14公里。義門以孝義同居聞名于世,歷宋、元、明,事跡載刊三朝正史。同居始于南宋至道年間,衰于明天順三年(1459年),歷十五世三百三十余年,鼎盛期合食人口達三千余人。此后,鄭氏續(xù)立小同居傳承家范延及清末,亦越十三世之多。江南第一家——鄭義門為融古代建筑、儒學思想與傳統(tǒng)民俗于一體的典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詳細]
東陽白坦民宅
  600多年歷史的白坦村現(xiàn)存40余幢明清及民國初期古建筑,福輿堂、務本堂規(guī)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福輿堂建于清嘉慶至咸豐年間,由兩條軸線、四房建筑組成,整體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六個院落,占地一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127平方米。村老年協(xié)會就入駐在第一院落。福輿堂匯聚東陽民居典型的三合院、四合院以及復合三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形式,全宅大量采用東陽木雕裝飾,也采用磚雕、石雕、書法、壁畫、堆塑等技藝。吳持浩說,保護很重要,這里常有人來檢查,房屋設有監(jiān)控、消防栓、煙感器等,電線是用鐵套管套著的,院落四角設置太平缸,有應急用水來源,平時缸里可以養(yǎng)睡蓮。務本堂占地約31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420平方米,建于清嘉慶至民國初。建筑呈橫向布局,由三條軸線組成,務本堂居中,菊莊廳、三立堂分列左右,每條軸線間隔……[詳細]
20、龍德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德寺塔
  時代:宋地址: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城東側龍峰山上該塔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峰之麓,原有龍德寺而得名。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湛。磚砌塔身高36米,七層六面,呈六角形。六面每層都有兩米來高拱形門洞,六門相對、玲瓏秀麗。塔身外原有木構塔檐,平座、斗拱、飛檐翹角、凌空伸張。樓梯穿越塔壁,內外交叉,反復上折,可以登臨。塔身外每面轉角處用六邊形倚柱,柱間施闌額,正中設壺門,門旁有槏柱,平座和腰檐下均施斗栱,補間鋪作各兩朵,圓形櫨斗,出跳木制斗栱無存,泥道栱為磚制。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南宋寶示右二年(1254)兩次重修。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遭雷擊,塔身向東微傾,又重修。明正統(tǒng)年間遭火災,萬歷年間再修。1979年,省文管會撥款重修,所需塔磚全部按原尺寸由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