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城,三國東吳都城。公元221年,孫權自公安來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吳王稱號,同年陰歷八月開始營建吳王城。孫權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縣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公元229年陰歷四月,孫權在此稱帝,又名吳大帝城。同年九月,孫權遷都建業(yè)(今南京),派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留守武昌,成為東吳陪都(即西都)。太元二年四月,孫權卒,大臣諸葛恪挾天子當政,派人重修武昌宮殿,準備還都武昌,后因事變,遷都未果。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孫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zhèn)建業(yè),武昌再度成為孫吳首都,建業(yè)卻成陪都。東吳統(tǒng)治期間,孫吳三建武昌宮,二度建都武昌,共歷時五十余年,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吳王城遺址在今市區(qū)百子畈一帶(即古城路北段)。其城北臨長江,南瀕南湖,東倚虎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