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墩遺址位于海安縣西北部約28公里處。青墩遺址首次發(fā)現(xiàn)于1973年。1976年春,南通博物館在青墩采集、征集了一些出土遺物,其中不少屬于良渚文化的璧、琮、墜、環(huán)等玉器,十分珍貴。次年11月,該館又來青墩作小面積試掘。接著,南通博物院分別于1978年4—5月、1979年的4—5月,對青墩遺址進行了面積達490平方米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在青墩遺址出土的大批陶器中,有一枚堪稱“國寶”的有柄穿孔紅陶斧,按石斧實物仿制而成,分柄和穿孔斧兩部分。此陶斧并非實用之物,但為當時穿孔石斧的裝柄方法提供了實物證據(jù)。陶斧的造型十分別致美觀。此外青墩遺址還出土了用鹿角制的耒和三叉形投擲器,這在江蘇系首次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價值。從青墩遺址的文化遺存分析,盡管青墩遺址地處長江北岸,但總的文化面貌特征基本上與江南新石器時……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