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01、茨中教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這座法國傳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動工,1921年修建完成,氣派的教堂成為了“云南鐸區(qū)”的主教禮堂。人文歷史佛教是內化的生活藝術。迪慶的藏民們大多是虔誠的佛教徒,把它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謂是個奇跡。18世紀中葉,西方天主教士進入迪慶,竭力將其勢力滲透到滇西北并力圖擴展到藏區(qū)腹地。他們建立教堂、發(fā)展信徒,在強大的藏傳佛教勢力中,極艱難的存在著。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傳佛教的百姓所仇視。百姓們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傳教活動,引發(fā)了阿墩子教案和維西教案。在1905年的維西教案中,憤怒的群眾焚毀了瀾滄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殺死了法國傳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當時清政府迫于帝國主義的勢力,派重兵鎮(zhèn)壓僧俗民眾,反洋教的群眾抵抗了三個月,最終被鎮(zhèn)壓下去,教會因……[詳細]
滇緬公路惠通橋
  惠通橋位于施甸縣與龍陵縣分界的怒江上,其地東有形如刀削的等子大山頭,西有聳入云天的臘勐松山。高山峽谷之間,江灘險惡,素有“天塹”之稱。橋倚懸崖修筑,呈東北——西南走向,以兩條巨大的鋼纜懸吊而成。橋身總長123長,橋面寬5.67米,墩高30余米。隨著時代的前進,惠通橋已越來越不適應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需要。1974年6月1日,云南省公路工程處經過四年多的勘察、設計和施工,在惠通橋下游400米處,建成了滇西最大的一座鋼筋混凝土箱型截面拱橋———紅旗橋。橋全長200余米,主孔凈跨116米,兩岸石砌引橋凈跨各27米。橋面平坦寬闊,客貨車輛可數輛對開,大橋造型美觀,結構堅牢,是現代建筑科學與中國民族傳統(tǒng)形式的完美結合。而今,人們每到橋邊,總難抑思今緬昔的萬縷情思,老橋悲歌,新橋壯曲,如江水不息,悠悠常流。2……[詳細]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又成為祿豐臘瑪古猿化石產地,位于距祿豐縣城北9公里上石灰壩村后的廟山坡,東經102°3′22.1″,北緯25°13′12.5″,已劃定的保護范圍面積1.16萬平方米。該地點于1975年5月發(fā)現古脊椎動物化石并采集到一枚疑是“人牙”的化石,經云南省博物館古人類室、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確認是中新世晚期距今800萬年的古猿臼齒,和人類早期的演化歷史有很密切的關系。1975年至1983年云南省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祿豐縣文化館組成聯合發(fā)掘隊,對該地點進行了十次科學發(fā)掘,共獲得古猿的標本顱骨5具,下頜骨10件,上下齒列29件及牙齒600余枚、肩胛骨、鎖骨各一塊。同時,在同一地層還發(fā)掘出三趾馬、嵌齒象、劍齒虎、大唇犀、熊、鹿、豬、河貍、水獺等動物化石10……[詳細]
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袁滋題記摩崖位于云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關崖壁上。摩崖石刻地處左下絕壁,山路陡峭,隔河對岸崖石壁立,像兩扇巨大石門,扼鎖咽喉,儼如一石門,唐代稱“石門關”,是四川進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漢“五尺道”的要隘。唐貞元九年(793年)背逆唐朝四十多年的南詔王,遣使請求歸唐。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節(jié)赴南詔,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歸義王,他經由戎州(今宜賓)入滇,經石門(今豆沙關)時,為紀其行,作此摩崖題名。摩崖石刻長0.44米,寬0.36米,全文八行,每行3~21字,共122字,左行,楷書,末行“袁滋題”三字為篆書,保存完好。其內容與新、舊《唐書》、《蠻書》、《資治通鑒》等文獻的記載相同。摩崖題記是唐王朝與南詔改善關系,重新和好的重要標記,是研究南詔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史稱袁……[詳細]
105、佛圖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圖寺塔
  佛圖寺塔,民間稱為蛇骨塔,位于下關以北3公里,市郊鄉(xiāng)羊坪村原佛圖寺前,因寺得名。佛圖寺塔始建年代約為南詔勸豐祐時期,其造型與千尋塔相同。塔身正中鑲嵌著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重修佛圖塔記》碑。塔通高30.07米,13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有兩層臺基,塔門東向。塔身方4.5米,四壁厚1.4米、中空1.3米。第一層至四層呈直砌,第五層開始逐層收分。雙層東西設佛龕,南、北設券洞,與塔心貫通,逐層交替上升。塔身內空,為筒體結構,直通至十二級,塔門為方形洞門,洞門上用橫木作過梁,這是南詔時古塔的特點之一。1981年5月維修時,在塔剎基座內出土觀音造像等52件文物,在塔門上部出土元代經卷47年,為研究佛教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198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丹桂村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與金沙江皎平渡口
  丹桂村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與金沙江皎平渡口丹桂村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位于尋甸縣柯渡鎮(zhèn)丹桂村195號。原為丹桂村民楊家郎(曾參加北伐并擔任過營長)的宅院,占地面積591.49平方米,建筑面積880.11平方米。1935年4月,中央紅軍第1方面軍軍委縱隊和1、3、5軍團于4月28日由馬龍進入尋甸。4月30日,中央軍委縱隊經可郎河進入柯渡壩子,行程約70公里。中央軍委總部住在丹桂村何本恩家四合院里。周恩來、朱德、劉伯承在這里住宿辦公,毛澤東住在緊靠總部駐地楊明修家的廣式樓房里。周恩來在總部向陳庚和宋任窮傳達了搶渡金沙江的決定,并對搶渡金沙江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這對紅軍巧渡金沙江取得勝利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丹桂村也成為了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名村,1977年10月在丹桂村建立了紅軍長征紀念館。2013年5……[詳細]
107、綺羅文昌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綺羅文昌宮
  綺羅文昌宮地處風景如畫的綺羅河畔,系采用儒教文廟規(guī)制與道教宮觀相融合設計的組群建筑,始建于萬歷年間,后康熙至光緒年間又經數次擴建。文昌宮坐南向北,大門泮池、欞星門、前樓、正殿、啟圣樓、花園等建筑,沿南北縱軸線依次排列。文昌宮大門是一個牌坊式的建筑,門上刻著“玉真慶宮”四個大字,“禮門”“義門”分列大門兩側,墻上有斗大的“忠”、“孝”二字。用時參考0.5-1小時交通【外部交通】1、騰沖縣城至綺羅鎮(zhèn)4公里,有公交車直達,票價3元/人2、縣城乘坐8路公交車可直達古鎮(zhèn),票價1元3、乘坐出租車從騰沖縣城到綺羅古鎮(zhèn),車費10元左右【景區(qū)內交通】綺羅古鎮(zhèn)公交站步行去700米門票無需門票開放時間暫不開放景點位置云南省騰沖市綺羅古鎮(zhèn)內……[詳細]
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
  2009年,祿豐縣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fā)現隱藏于崇山峻嶺中的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2013年,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被楚雄州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被云南省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群位于祿豐縣金山鎮(zhèn)煉象關村委會,由一段保存較好的鐵路路基、五座橋梁和四個隧道組成,是滇緬鐵路工程難度最大,橋梁和隧道最密集的路段,由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時任滇緬鐵路第二總段總段長的龔繼成主持修建。在長約6485米的路段上,從南到北分別為夕陽庵隧道、上箐隧道、下箐隧道、下箐大橋、下箐2號大橋、趙家村隧道、趙家村大橋、田心大橋、劉家村大橋。云南經緬甸至印度的鐵路是孫中山曾規(guī)劃過的一條連接中國與南亞次大陸的重要通道,1937年……[詳細]
元謀猿人遺址
  位于云南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它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元謀人在云南省元謀被發(fā)現了,元謀人大概在170萬年前左右。1965年5月1日,地質工作者錢方、蒲慶余等一行在大那烏村北從事第四紀地質考察時,偶然發(fā)現兩顆呈淺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齒化石,為一左一右的上內側門齒。經研究分析,同屬個男性成年人個體,形態(tài)特征與“北京猿人”相似,但比較粗壯,有明顯的原始性狀。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用古地磁測定,生存年代距今約170萬年,為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它早于“藍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fā)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元謀人遺址還出土了7件石器,在地表采集到10件石器,均為刮削器。在化石層出土了大量的碳屑和兩件燒骨,這表……[詳細]
白羊村新石器遺址
  白羊村新石器遺址位于賓川縣城北4公里的金牛鎮(zhèn)白羊村西500米處,桑園河旁,遺址現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1973年至197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隊對白羊村遺址進行了科學的發(fā)掘,發(fā)現了房屋建筑遺址、窖穴、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和碳化谷等遺物。經科學測定,白羊村遺址的年代為3770±50年。白羊村遺址上的先民早已過著定居生活,建造了原始的房屋,且形成了較小的村落。從事著原始的鋤耕農業(yè),輔之以狩獵、采集與飼養(yǎng)。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由盛而衰,父系氏族社會已經萌芽的變革階段。白羊村遺址是洱海區(qū)域典型的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白羊村遺址出土的古稻谷是云南省出土較早的稻谷之一,在亞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詳細]
天峰山古建筑群
  天峰山玉皇閣老君殿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普淜鎮(zhèn)天峰山。該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歷代曾多次修建,包含玉皇閣、老君殿、靈宮殿、土主廟、觀音殿、藥王殿、功德坊、三天門等八個主要建筑及附屬建筑,高大石墻環(huán)繞成院,占地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玉皇閣為三開間重檐琉璃瓦八角攢尖頂三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老君殿、靈官殿、藥王殿、觀音閣、土主廟均為三開間抬梁式青瓦頂木結構建筑。三天門、功德坊為石結構牌坊式建筑。該建筑群極具彝族特色的石雕、木雕、彩繪藝術構建在建筑上熠熠生輝,建筑砂石構件鑲嵌大理石裝飾,營造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濃郁的地方彝族藝術氣息,構成了建筑本體的傳統(tǒng)地方特色,為滇西彝族地區(qū)道教建筑的優(yōu)秀代表。天峰山有“南來道教第一山”之譽,為滇西著名的道教正一道勝地。每逢農歷二月十五……[詳細]
112、畹町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畹町橋
  畹町橋位于畹町口岸,是中緬兩國的國界橋。畹町橋長21.7米,寬3.8米,高9米,以方木鋪為橋面,兩側有鋼架欄桿。畹町橋是著名的滇緬公路中國段的終點,是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通向中國走向東南亞的第一站,是起于上海的320國道的終點。畹町橋是一座抗戰(zhàn)名橋,抒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戰(zhàn)史詩?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日軍大舉南下,先后占領華東、華北、華南,我國沿海大部分地區(qū)淪陷,港口被日軍封鎖,國際救援通道岌岌可危。為了打--,滇西20萬民眾以血肉之軀歷經9個月筑成了一條起于中國昆明,止于緬甸臘戌的全長1146.4公里的滇緬公路,畹町河上的單孔石拱橋同期建成,這條被稱為“道路史上的奇跡”,為抗戰(zhàn)而修筑的滇緬公路,一經誕生便成為我國與國際聯系的唯一陸路交通要道,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的“輸血線”、“生命線”,擔起了拯……[詳細]
113、企鶴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企鶴樓
  企鶴樓,民國,云南省石屏縣滇南名勝。既是一處景點,也是一棟建筑。景點位于石屏縣異龍鎮(zhèn)珠泉街66號石屏一中內,始建于1923年,坐北朝南,由準堤閣、三佛殿、石拱橋、噴珠池、企鶴樓、二門、大門、廂房、碑亭組成。企鶴樓為石屏人民感戴學校名士陳鶴亭先生對當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而興建。樓為四重檐歇山頂建筑,高21米。檐柱從第一層直通第二層檐檁,柱礎為青石,方形素面。第二層有走廊。第三層八面開窗,窗為圓欞窗,屋頂八角飛翹,青瓦鋪頂,頂部有三臺寶瓶。其建筑規(guī)模獨特,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它同時具有中國傳統(tǒng)古典建筑藝術和西式建筑藝術的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在滇南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詳細]
114、龍氏家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氏家祠
  龍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灣村,系民國時期云南省主席龍云祭祖修建的祠堂。家祠始建于1930年,由龍云的胞妹龍志楨負責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屬工程1935年因龍志楨病故停建,1938年龍云派次子龍繩祖和時任云南省昭宣師管區(qū)副司令的陳純初繼續(xù)修建,最后竣工于1942年,占地26.5畝,祠堂坐南朝北,外設護城河,寬4米,河中的水與黑泥地捧水圍堰塘相連,河水清澈靈動,河內種有荷花。原有城墻用土夯筑,僅留下毛石堆砌的墻垣,F維修后的城墻在原基礎上改為磚砌,高3.8米,寬3.2米,恢復垛口及女兒墻。城墻西北角建有碉堡。高大的門樓歇山頂,蓋青瓦。2013年5月,龍氏家祠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永豐鎮(zhèn)簸箕灣村……[詳細]
農克硝洞遺址
  農克硝洞遺址位于滄源縣勐省鎮(zhèn)農克村民委員會東南面,洞口高15米,寬60米,洞穴深4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農克硝洞遺址的文化堆積層為黑色砂質粘土層和紅色砂質粘土層,每層均夾有碳屑、動物化石、燒骨和打制石器等。與石器共存的動物骨骼化石計有中國犀、黑熊、水鹿和彌猴等種屬。遺址出土石器與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和平文化”相似,經樣品測定,年代在距今24000-43500年之間(甚至更老,未見底),是臨滄范圍內瀾滄江支流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及東亞、東南亞最早的“和平文化”遺址,對研究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舊石器過渡時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19年10月7日,農克硝洞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又稱石城會盟碑。位于曲靖市麒麟區(qū)建設路曲靖市第一中學內。碑為砂石質。高1.25米、寬0.58米、厚0.16米,無碑腳。碑文在同一碑身陽面分刻為上下兩截。上截碑文右行直書,凡11行,每行8~14字不等;下截職官題名,左行直書,凡8行,每行5~16字不等,全文共計212字,僅損半字,其余稍有剝蝕,但均可辨識。碑立于大理國明政三年(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碑額刻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邑人喻懷信題記,敘述此碑出土情況及移置經過。碑文內容大意是說以段氏皇叔布燮(相當于宰相的官職)段子為首領的軍隊,在平定了東方幾個不服從的部落反叛之后,集合了三十七部,在石城會盟立誓,并頒賜職賞。像這樣性質的銘刻,國內現存的已經很少,除此碑外,只有西藏的唐蕃會盟碑和湖南的溪州銅柱。關于大理國和三十七部的史事,文獻……[詳細]
新安所古建筑群
  新安所鎮(zhèn)是一個傳承千年的軍屯文化古鎮(zhèn),因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軍事地位,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立賁古縣,設制于新安所一帶,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在新安所設立守御千戶所,駐扎軍人,屯田戍邊之后,地名一直沿用新安所。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建新安所古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所歸蒙自縣。2000多年的歷史滄桑,1000多年的軍事活動,孕育了新安所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區(qū)域內星羅棋布的文化古跡,現存明清歷史街道5條,軍事遺址3處和土寺廟9座,古民居120余座,古墓葬800多座,古石碑23通和古戲臺、古商鋪、古驛道等眾多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10月7日,新安所古建筑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漢莊城址
  漢莊城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南郊4公里處的諸葛營村東側,是云南省現存規(guī)模最大、布局工整嚴謹、保存完好的一座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古城址。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11.6萬平方米。城墻用紅粘土摻砂石夯筑而成。城址內外發(fā)現大量方格紋、菱形紋磚和五銖錢,朱雀紋、卷云紋瓦當以及板瓦、筒瓦等;在城址附近先后發(fā)現墓葬多處,出土“建武四年”、“元康四年”的銘文磚,以及書有“長樂壽未央”、“益壽未央”的吉語磚,都是漢、晉時代的遺物。漢莊城址是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一處漢代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和了解云南地區(qū)古代文明狀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內地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以及中外交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詳細]
麗江普濟寺
  普濟寺位于麗江縣城西6公里普濟山麓,普濟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濟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個院落,現存3院。普濟寺由山門、大殿、南北廂房等組成。普濟寺大殿重檐歇山頂建筑,以頂覆銅瓦故又名銅瓦殿。面闊5間22.85米,進深5間20.3米,呈長方形,屋頂銅瓦覆蓋面積為46.4平方米,是云南唯一幸存的銅瓦建筑。普濟寺為滇西北13個寺之一。在教儀上有融漢、藏宗教為一爐的特點。普濟寺內尚存兩顆古海棠樹,古樸蒼勁,枝干虬蟠,罩滿整個寺院。普濟寺前草坪如茵,麗江壩區(qū)風光,可以一覽無余。普濟寺周梨樹成林,梨花滿坡,每到春來花放,游人如織。1987年12月,云南省政府公布普濟寺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濟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個院落,現存3院,由山門、大殿、南北廂房等組成。在教儀上有融漢、藏……[詳細]
120、保山玉皇閣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山玉皇閣
  玉皇閣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的右山腰。該閣建于明洪武年間,為3層重檐斗拱建筑,由36根高大的圓柱支撐,頂部全是梁架斗拱,漸次往上收攏成八卦形,至屋頂為太極圖。屋頂系金黃琉璃瓦鋪就,外觀飛檐翹角,看上去端莊大方,氣勢雄偉。樓內有精美的壁畫,泥塑和浮雕,樓前有兩亭一臺,還有3棵枝繁葉茂的大青樹,旁邊有太清仙境、玄帝觀、文昌宮等建筑,為保山的八景之一。玄妙的是,玉皇閣的第二層掛有一塊匾,從正面看是“至誠無息”朱黃色大字;從左邊看是“龍飛鳳舞”紅綠色大字;從右邊看則是“海晏河清”褐紅色大字,實為奇中之奇,至今無人能說得清其中的奧妙,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玉皇閣左右各建八角式鐘亭一座,又名“全真樓”點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保岫西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