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內(nèi)江隆昌石牌坊群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縣金鵝鎮(zhèn)南、北二關,現(xiàn)存清代時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稱中國石牌坊之冠,F(xiàn)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其中13座呈念珠狀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縱貫縣城的巴蜀古驛道南北兩端總長600米路段中央。另有4座分別在縣境響石、石燕、漁箭三鎮(zhèn)。計有德政坊5座、節(jié)孝坊4座、功德坊2座,貞節(jié)坊、孝子坊、百壽坊、山門坊、鎮(zhèn)山坊、嵌瓷玩賞坊各1座。每座牌坊的正門上面分別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兩側(cè)也分別刻有善長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壽”等浮雕。無論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節(jié)孝牌坊還是百壽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寫文筆等方面都極其講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盡顯突出位置!案摺敝概品灰袣鈩,“精”是雕刻工藝精致、用石獨特講究,“理”則是牌坊上刻寫的文字、圖案頗具深刻的思想內(nèi)……[詳細]
22、燊海井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燊海井
  最令鹽都人引以自豪的,是這口被稱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鉆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鉆井技術之上,堪稱世界之最。這口井座落在大安區(qū)阮家壩山下,占地面積3畝,井位海撥341.4米,處在一口叫做長堰塘的堰塘旁邊。該井開鉆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3年,方始鑿成。井深1001.42米,既產(chǎn)鹵,又產(chǎn)氣。當時,鹵水自噴量每日約14立方米,并且能日產(chǎn)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氣,可供14噸鹽的燃燒。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當海井鉆成11年后,俄國的謝苗諾夫都于1846年鉆成了口淺井,采出少量井油。再過13年之后,美國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鉆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而且只從井里采出1.8噸多的井油。由此看來,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而且具有昭著于世界的聰明才智。燊海井的開鑿,不僅揭開了……[詳細]
23、遂寧廣德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遂寧廣德寺
  廣德寺位于遂寧城西1.5公里的臥龍山麓,是川中佛教勝地,系唐開元以來著名古剎,被譽為“西來第一禪林”。全寺占地47666.67平方米,古建筑面積8350平方米。寺依山而建,方向300o,座西北朝東南。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分布,自麓至頂,揭殿九重:圓覺橋、哼哈殿、圣旨坊和碑亭、天王殿、大雄殿、毗盧殿、法堂、三官殿、佛頂閣;中軸線之東有千佛樓、燃燈殿、千手觀音殿等;中軸線之西有觀音殿、輪藏殿、善濟塔、玉佛殿等。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有唐宋建筑布局風格。廣德寺,原名石佛寺。唐代宗大歷二年(767),東川節(jié)度使杜濟禮請克幽(無住)禪師來遂住持,開山闡教。寺大歷年間名保唐寺。代宗大歷十三年(778)六月,敕令大規(guī)模修建廟宇,賜名“禪林寺”,賜無住禪師紫衣,號“克幽禪師”,令顏真卿書寺匾額![詳細]
阿壩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317國道旁,距離馬爾康市城8公里的卓克基鎮(zhèn),地處梭磨河與西索河交匯處的高地上,也是馬爾康至成都、小金兩條公路的交叉點,距離成都354公里。土司官寨,亦稱土司署或土司官邸,為土司管轄境內(nèi)的政治中心,是土司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官寨座東北向西南,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絨藏族建筑物,其布局仿漢式四合院結(jié)構(gòu),北部正屋為假六層,東西廂房為五層,中為天井,共有大小房間63間。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經(jīng)典旅游景區(qū)之一。地理位置: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317國道旁,距離馬爾康8公里的卓克基鎮(zhèn),地處梭磨河與西索河交匯處的高地上,也是馬爾康至成都、小金兩條公路的交叉點,距離成都354公里![詳細]
樂山郭沫若故居
  樂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地方。位于沙灣城區(qū)文豪街315號,背負綏山,面向沫水,故居名由啟功先生題寫。距成都150公里,樂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年間,是一座中式穿斗結(jié)構(gòu)平房,由四進三井和一個后院組成,有大小房間36間,建筑面積1108平方米,占地面積2148平方米,至今保留古樸風貌。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8月被國家旅游局批準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樂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qū)沫水街中段,這里是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學習的地方。2006年05月25日,“樂山郭沫若故居”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沙灣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誕生地,郭老在這里度過童年時代,留下了不少珍貴文物……[詳細]
金沙遺址博物館
  博物館由陳列館、遺跡館、金沙劇場等建筑組成。從南大門進入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中國文化遺產(chǎn)紀念雕塑”,雕塑外形就是源于出土的那件“太陽神鳥”黃金飾品。陳列館分為五個展廳和一個4D電影院。集中展示了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器、銅器、石器等精美文物,通過這些器物,展現(xiàn)出古蜀文明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展品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陽神鳥金箔,金箔呈圓形,由內(nèi)圈的太陽和外圈的神鳥構(gòu)成,是古蜀國黃金工藝的代表,F(xiàn)在,太陽神鳥圖案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陳列館地下1樓的4D影院,每天循環(huán)播放4D影片《夢回金沙》,帶領你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國。遺跡館內(nèi)是金沙遺址大型祭祀場所的發(fā)掘地,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商周時期的大型祭祀遺跡場所。游客在這里,可以近距離觀看考古發(fā)掘的過程。參觀完精美的文物后,可以……[詳細]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北4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千佛崖造像是四川境內(nèi)規(guī)模最宏偉的石窟群,在長約420米、高約40米的崖面上,龕窟密布,重重疊疊,多達13層。根據(jù)清咸豐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記載,全巖的造像有一萬七千余座。但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炸崖開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毀。現(xiàn)存大小龕窟四百多個,造像七千余尊。根據(jù)《廣元縣志》的統(tǒng)計,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無年號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文字題記和摩崖碑刻一百多通。千佛崖造像以大云洞為中心,分為南北兩段。南段著名的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洞、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窟、如意輪觀音等;北段著名的有三世佛窟、無憂花樹佛、彌勒佛窟、三身佛龕、菩提像窟、盧舍那佛龕和清代的藏……[詳細]
28、都江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fā)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杰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兩千多年前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gòu)成,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nèi)江,外江排洪,內(nèi)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作用![詳細]
29、孔雀洞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雀洞
  在安岳縣樂陽鎮(zhèn)南55公里的雙龍街附近孔雀山。原有清建寺廟,現(xiàn)僅存部分房舍。寺后巖壁間,鑿有大小佛像10龕,現(xiàn)存摩崖造像70余軀。其中宋代孔雀明王造像龕高4.7米,寬4.3米,深2.7米。正中雕刻立體全身孔雀,高2.3米,羽翼豐滿,形象逼真?兹副绸W八葉蓮花,上坐孔雀明王菩薩,頭戴寶冠,身穿白輕衣,左手執(zhí)開蓮,右手握雀羽,雕工精細,秀麗大方。左右臂間有兩組孔雀明王經(jīng)變像。正壁上方兩側(cè)刻10禮佛人,眉清目秀,文靜雅致,雙手合十,呈虔誠禮佛之態(tài)。整個龕窟造型巧妙,布局合理,雕技精湛。洞后半山有唐代“報國寺”遺址,其中建于公元1570年的轉(zhuǎn)輪經(jīng)藏塔共刻有佛經(jīng)名144部,極其珍貴![詳細]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位于四川省通江縣城和沙溪王坪村。舊址包括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和紅四方面軍烈士墓。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由鄂豫皖革0據(jù)地進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開辟了川陜革0據(jù)地,之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和總政治部就設在通江縣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原來是文廟,始建于明代末年,有前廳、大廳(啟圣殿)、左右?guī)俊粜情T等多處建筑,占地約1000平方米,當年-、王樹生等在此辦公和居住,總指揮部在這里召開軍事會議,指揮紅四方面軍在川陜蘇區(qū)的軍事斗爭,F(xiàn)在在這里建立了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與總指揮部舊址相鄰,原來是建于清朝中期的學宮,分左右兩院、前后兩院,相互連通,建筑全是木質(zhì),保存也較完好。紅四方面軍烈士墓位于通江縣沙溪王坪村,距縣城20多公里,建……[詳細]
31、犍為文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犍為文廟
  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間(公元1008至1016年)的犍為文廟,原址位于清溪鎮(zhèn)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歷史。其間經(jīng)歷了南宋遷址城南、元末毀于戰(zhàn)亂、明初重建、明萬歷39年遷址羅盤壩、萬歷46年遷還舊址、明末焚毀、清代康熙年間重建等“三遷三建”,中間12次大型維修,直到清咸豐年間最后一次維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廟。犍為文廟在建筑結(jié)構(gòu)和藝術風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門屋面“天七文運”下泊飛角三重檐在國內(nèi)獨一無二,曾為意大利古建筑師卡卡拉拍手叫絕;大成殿全龍木雕撐弓在四川絕無僅有;九臺上160只形態(tài)各異的蝙蝠護欄雕飾為石雕一絕;圣域、賢關旁各加一便門與禮門、義路相通,把祭祀大典與平時瞻仰分開,構(gòu)思巧妙;照壁書“萬仞宮墻”區(qū)別于其它文廟的“數(shù)仞宮墻”,相傳該文字由一在押犯所書后由此獲釋,一時傳為佳話。保護范圍:……[詳細]
32、千佛寨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寨
   千佛寨位于安岳縣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頂四周天然形成的巖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寨第24號西方三圣窟千佛寨,唐代名“棲巖寺”,清代康熙年間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滄桑,幾經(jīng)興廢,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將僅存的大雄寶殿付之一炬。現(xiàn)在這里沒有了寺廟,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幾千尊造像,故群眾又稱它為千佛寨!∏Х鹫氖淘煜瘢(guī);趾陦延^,共有造像105龕,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兩巖,整個造像區(qū)竟長達705米。據(jù)《安岳縣志》記載,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從石刻題記看,有“開元”、“天寶”,最晚題記為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歷時600余載。現(xiàn)在的主要造像多為盛……[詳細]
33、長青春科爾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青春科爾寺
  長青春科爾寺又稱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0喇嘛索南嘉措創(chuàng)建,是康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黃教寺廟。長青春科爾為藏語譯音,“長青”意為彌勒佛(即未來佛)“春科爾”意為0,“長青春科爾”意為彌勒佛0(標志著0常轉(zhuǎn)、妙諦永存)。寺廟占地500余畝,坐北朝南,背靠崩熱神山和多聞正神山。相傳三世0索南嘉措在安多地區(qū)(青海)傳經(jīng)返藏經(jīng)過理塘時,按途中巧遇的諸多吉祥征兆,在這里看到一處奇境——背面(北面)山勢特高,像一尊財神盤腿而坐,手持珍寶;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壯觀,像一只巨鵬展翅欲飛;左面(東面)山岳非常奇妙,像一頭巨象曲身而臥,從北向南伸直長鼻,兩腮處的清泉像兩條潔白的哈達,從象鼻兩側(cè)潺潺流過,左側(cè)是無量壽甘露,右側(cè)為蓮花生甘露;對面(南面)山巒起伏,奇峰聳立,主峰山腰自然形成一幅十相自……[詳細]
夾江千佛巖石窟
  千佛巖石窟興建于唐代,主要龕窟建造于盛唐時期,清代和民國時期開鑿少量龕。1956年夾江千佛巖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經(jīng)四川省文物局復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巖石窟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千佛巖石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夾江千佛巖石窟位于夾江縣漹城鎮(zhèn)西2.5公里的大觀山下,位置在東經(jīng)103°32′26″,北緯29°45′12″,海拔420米。濱青衣江北岸,東起聚賢街小牌坊、西至紙博館圍墻、北至大觀山頂、南至青衣江北岸、長約1.2公里、寬約0.7公里,海拔高度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于沿江石壁之上,濱青衣江東岸,石龕造像集中區(qū)延亙600余米。造象最高者離地面約20米,紅砂石質(zhì),深浮雕,現(xiàn)尚存162龕,佛像2470尊。主要內(nèi)容有:凈土變、……[詳細]
35、井研雷氏民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研雷氏民居
  雷氏民居,俗稱“雷家大院”,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雷暢,清乾隆年間內(nèi)閣侍讀學士,是官居四品的“天子近臣”。雷家為書香門第,“九子十翰林”,顯赫一時。故居建于乾隆三十四年,為川西南規(guī)模最大、最為典型、保存最完整的民居,有著川西南民居建筑“活化石”之稱。故居垣內(nèi)占地面積為1366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733平方米,為四進四合院,有大小天井12個、房舍120余間,建筑主要為穿斗式結(jié)構(gòu)。故居整體居高臨下,層層遞升,融南方之雋秀、優(yōu)雅、古樸和北方之雄偉、厚重、粗獷為一體,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建筑風格。雷氏民居景區(qū)包括雷暢故居、隨春園、雷氏宗祠等景點,故居內(nèi)分布有雷氏家族文化展示區(qū)、作坊-區(qū)、老酒坊、知青-體驗區(qū)、農(nóng)耕文化展示廳、碑林、古圍垣和荊棘林、臺柚林等。清內(nèi)閣侍讀學士雷暢故……[詳細]
36、張瀾紀念館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瀾紀念館
  張瀾紀念館原名“三圣宮”廟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年),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作了第三次恢復性維修。1938年秋,周恩來同志在重慶約見張瀾先生,建議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在家鄉(xiāng)辦一所“富有革命朝氣,具有民主氣息”的學校,為國家和民族培養(yǎng)有用的人。為此張瀾選址于該處,創(chuàng)辦了南充私立建華中學,這里后來成為川北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場所,并培養(yǎng)了大批的地下黨員和革命志士。為了紀念和緬懷先生的歷史功績,1985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今順慶區(qū))在建華中學舊居內(nèi)設立張瀾紀念室,由-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并于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4月張瀾紀念室更名為張瀾紀念館。舊居為清代四合院式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總占地1200余平方米,幽靜而典雅,舊居內(nèi)以大量珍貴史料、圖片、實物,系統(tǒng)的展示和反映了張瀾先生杰出的民主……[詳細]
37、安岳石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岳石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擴并后單位),由原III-50臥佛院摩崖造像和后并入的VI-并50安岳石窟組成,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四川省安岳縣。目前已發(fā)現(xiàn)歷代石窟造像200處,造像10余尊。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9處,分別是臥佛院、玄妙觀、千佛寨、園覺洞、華嚴洞、毗盧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門寺。題材多為佛教和道教造像。它多是我國石刻藝術成熟和鼎盛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造像風格除少數(shù)具有淳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tài)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安岳是目前中國已知的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目前已發(fā)現(xiàn)歷代石窟造像200處,造像10萬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稱于世,安岳石窟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具有上承云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詳細]
38、罨畫池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罨畫池
  罨畫池是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園之稱。罨畫,意為彩色的畫。此園始建于唐代,成勝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煙柳為勝。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蜀州任官時,留下不少吟詠罨畫池美景的詩篇。公園占地近50畝,其中池面22畝。池周樓橋亭閣古樸典雅,山石墻曲徑通幽,名貴花木千姿百態(tài),盆景藝術享譽川西;池中游船往來,風荷左右,倒影如畫,五彩繽紛。罨畫池與另兩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陸游祠、崇州文廟毗鄰,三位一體,相得益彰。崇州罨畫池景觀為西蜀名勝,分為罨畫池、陸游祠和州文廟,占地85畝,因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此為官而聞名。陸游祠為一江南園林風格四合院式建筑,祠內(nèi)有梅園、梅閣、花徑、放翁堂、風雨樓等建筑。放翁堂內(nèi)有陸游像,氣宇軒昂。祠內(nèi)陳列有陸游的詩、畫及《懷成都十韻》、《游近村》等草書……[詳細]
白塔風景區(qū)
  位于南充市東高坪區(qū)鶴鳴山頭的白塔,雄踞嘉陵江岸,高聳入云,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四川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在白塔周圍的白塔公園,地勢開闊,風景幽奇,是市郊一顆璀燦明珠,旅游勝地。白塔晨鐘,為南充八大景之一。聲名遠播,古人曾留下不少膾炙人口,廣為傳頌的詩篇。白塔、白塔晨鐘、白塔公園,這三位一體的鶴鳴山,已成為南充乃至川東北的著名風景區(qū)。從南充北郊的火車客站到江東鶴鳴山的白塔公園。有專門的旅游車穿城而過,不斷地將游人迎來送往。于是,這白塔、白塔公園、白塔晨鐘無意中為古老而又年輕的南充增了光,添了彩。……[詳細]
皇澤寺摩崖造像
  皇澤寺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晚期,歷經(jīng)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斷雕鑿,至中唐時期趨于衰落,持續(xù)時間300多年,F(xiàn)存造像57窟龕、大小造像1200多軀。現(xiàn)存重要洞窟除前述的12號、13號外,還有15號、28號、38號、45號、51號、55號、56號等洞窟。這些石刻造像對研究四川地區(qū)佛教的傳播路線、造像題材和風格、人們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1961年,國務院將皇澤寺摩崖造像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蕽伤履ρ略煜裨谒略旱暮竺妫澰煊谂R江的絕壁之上,共有自南北朝至宋、明時期的造像一千多尊,主要的石刻龕窟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石龕、則天殿石龕等。除部分分布在寫《心經(jīng)》洞區(qū)、五佛亭區(qū)外,大都集中在大佛樓區(qū)。大佛樓又叫大佛石窟,原本無樓,是則天殿背后依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