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旅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靈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渠
  興安靈渠,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河之一。靈渠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溝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長江與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國兩千余年來,成了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靈渠全長34公里,分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全長33.15公里,分四段,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利用的是天然河道,人工只開挖了5公里;北渠的長度雖然只有4公里,但它卻是連通湘江和漓江的航道。如今靈渠景區(qū)有俗稱分水臺,可謂是中流砥柱的鏵嘴;用來攔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將水通過渠道引向漓江的靈渠的樞紐工程-大小天平;三將軍墓、秦堤、飛來石、四賢祠等景致。整個景區(qū)古樸典雅,能充分體會“行盡靈渠路,興安別有天”的意境。秦堤在興安靈渠的南渠與湘江故道之間,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護南渠不受洪水沖擊。堤自分水塘至大……[詳細]
2、玉林謝魯山莊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林謝魯山莊
  謝魯山莊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陸川縣城南部26公里烏石鎮(zhèn)謝魯村,占地400畝,莊內亭臺樓閣,回廊曲徑,依山構筑。所有房屋建筑均為磚墻瓦頂,保持著濃郁的鄉(xiāng)風民俗。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園林文化著作《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中,對“謝魯山莊”有詳盡記述。全莊貫以“一至九”的數(shù)字,取“天長地久”之意。山莊奇花異木有200多種,尤以五色茶花、胭脂樹、四季繡球、百年金(銀)桂花、四季玉蘭、百年羅漢不老松等為珍貴。在山莊數(shù)百畝荔枝林中,點綴著古雅的亭臺樓閣,令人流連忘返。山上有一般終年不息的礦泉流經(jīng)山莊,山下附近還有一處可供治病健身的溫泉。山莊招待所,是旅游的好地方。謝魯山莊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名莊之一。謝魯山莊原名“樹人名屋”,始建于1916年,占地480多畝,周長5公里,是一座保留完好的……[詳細]
3、金田起義地址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田起義地址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俗稱金田營盤),位于廣西桂平市北部金田鎮(zhèn)金田村西側的犀牛嶺上,距市區(qū)28公里,有二級公路直達。1851年1月11日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就爆發(fā)在在這里。1961年國務院公布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廣西區(qū)黨委、區(qū)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暗刂贰毕螺犿f昌輝故居、新圩三界廟、傅家寨、古林社、風門坳共五處文物點。犀牛嶺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土丘,后枕荊山,前列金田平原,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zhàn)略要地。該嶺北端為古營盤,相傳是明代瑤民起義領袖侯大狗所筑,墻體長65米,寬23米,高3米,后為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所沿用。中間有太平天國起義時的“拜旗石”。古營盤前的草坪,是當年太平軍練兵場。太平軍在這里列隊布陣,苦練殺敵本領。嶺的西北坡緊靠犀牛潭,是太平……[詳細]
湘江戰(zhàn)役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
  湘江戰(zhàn)役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位于灌陽縣新圩鎮(zhèn)北約8千米處是新圩阻擊戰(zhàn)一百多名紅軍戰(zhàn)士殉難之處。2003年開始,縣委、政府籌資修建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及護欄,2004年10月竣工并向社會開放。有紅軍烈士陵園、紀念廣場、紀念塔、烈士英名錄等。是許多到灌陽縣從事紅-旅必去之地之一。新圩阻擊戰(zhàn)是湘江戰(zhàn)役打得最艱苦、最悲壯的一次戰(zhàn)斗,歷時三天三夜。桂林市灌陽縣是中央紅軍進入廣西的首站之地,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灌陽新圩阻擊戰(zhàn)紀念園修建了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下立灣戰(zhàn)地救護所等紅色景點,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廣西灌陽縣是湘江戰(zhàn)役三大阻擊戰(zhàn)之一——新圩阻擊戰(zhàn)發(fā)生地。2014年9月,灌陽縣對酒海井原有的紅軍紀念園進行規(guī)劃擴建,修建了湘江戰(zhàn)役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并將散葬于民間的烈士遺……[詳細]
梧州李濟深故居
  李濟深故居位于龍圩區(qū)大坡鎮(zhèn)料神村,1885年李濟深誕生于此。故居為青磚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筑藝術,院后有蒼翠古鐵力木林,風景幽雅。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屈武親筆題寫的“李濟深故居”5個大字。順扶梯登上二樓,四周是李的臥室和會客室,三樓有電報室,大體仍保持著當年的擺設。李濟深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積為3342平方米,建筑面積2010平方米,李濟深曾在這里接待過不少-要員和大批愛國文化人士。故居里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與故居四角上的炮樓相通,是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1996年,李濟深故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列為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國家、區(qū)、縣三級投入逾200萬元,先后完成了三期維修,故居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故居陳列內容不斷充實。慕名……[詳細]
6、憑祥友誼關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憑祥友誼關
  憑祥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墻,右側是右輔山城墻,尤如巨蟒分聯(lián)兩山之麓,氣勢磅礴。友誼關位于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qū)18公里。早在漢朝這里就已經(jīng)設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初叫雍雞關,后改名界首關、友誼關,大南關,明朝設鎮(zhèn)南關。1953年1月,經(jīng)當時的政務院批準,改稱睦南關。1965年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改名為友誼關。1995年2月,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連城要塞遺址和友誼關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樓閣兩部分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積為365.7平方米,長23米,底寬1……[詳細]
7、龍州小連城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州小連城
  小連城,又名將山炮臺,位于龍州縣彬橋鄉(xiāng),距縣城龍州鎮(zhèn)3公里。其山脈綿長,最高海拔310米,占地14平方公里。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為抗法名將、廣西提督兼對汛督辦蘇元春為抵御法國軍隊入侵所建,時為桂越千里邊防線上的指揮中樞兼提督行轅。依山勢共筑有炮臺十五座,裝備德國克魯伯大炮,扼守龍州的水陸門戶,是一處重要的國防要塞,有“南疆長城”之稱。小連城,為清代邊防督辦蘇元春所建。蘇元春是廣西永安(今蒙山縣)人。據(jù)說他曾參加過張高友的農(nóng)民軍,后投入湘軍席寶田部。因鎮(zhèn)壓貴州苗民起義有功,被提拔為總兵。中法戰(zhàn)爭期間,署理廣西提督,1885年隨馮子材在鎮(zhèn)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軍。1885一1903年間任廣西提督,并督辦邊防,守御南疆。他“取連城險塞,屯兵積糧”,“建行臺其上”,“筑炮臺百三十所”,屹然成……[詳細]
8、莫土司衙署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莫土司衙署
  莫土司衙署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忻城縣城關鎮(zhèn)西寧街翠屏山北麓。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朝萬歷十年,莫土司在忻城世襲時間長達470多年,曾先后四次遷移衙門,原建于古尚村,后遷于板縣村,再遷到古堯村,后來搬到翠屏山腳下。衙署所轄總面積38.9萬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整座衙署由中軸線(衙署)、東軸線(祠堂)、西軸線(代理土司官邸)及大夫第、參軍第、禮房、卡房等建筑組成。主體建筑由照壁、大門、牢房、兵舍、正堂(即頭堂)、長廊(亦稱花郎)、東花廳、西花廳、二堂、東廂房、西廂房、三堂、后苑(即-)等組成。莫土司衙署大門廊上立兩根格木柱子,柱上懸掛一副雕刻楹聯(lián)。大門即儀門,儀門平時不開,走兩邊過道,唯逢喜慶節(jié)日或上峰頭面人物到來方開。儀門后是院落,中有一條龜背青磚路直通正堂。東面是牢房,分前……[詳細]
9、大連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連城
  大連城位于憑祥市北面1.5公里處,又名大壘城,簡稱連城。這里風光旖旎,洞奇石秀,是廣西別具特色的旅游勝地,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法戰(zhàn)爭結束后,朝廷任命蘇元春為廣西邊防提督,蘇元春考慮到鞏固邊防的需要,將提督府從柳州遷到龍州。因龍州離鎮(zhèn)南關太遠,為便于指揮和調動軍隊,便在憑祥開辟大連城,建立提督行署并親自坐鎮(zhèn)防守。大連城就這樣成為了當時的廣西邊防軍事指揮中心,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西軍區(qū)司令部。大連城的風光,大致可歸納為“營、宮、井、洞”四個字。“營”是指遍布山頂和山谷的炮臺、石壘、古營盤和衙門等古軍事設施;“宮”指的是武圣宮;“井”是指福、祿、壽、喜四口古井;“洞”是指白玉洞。蘇元春曾經(jīng)寫下一首贊美大連城的詩篇:“群山聚秀辟連城,此地潛藏百萬兵;備械儲糧根本固,從來險要自天成!边@首詩既贊美了……[詳細]
程陽永濟橋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于柳州三江縣城古宜鎮(zhèn)的北面20公里處。是廣西壯族地區(qū)眾多風雨橋中最出名的一個。柳州又名龍城,位于廣西中部,距桂林一百多公里,這是一座有著21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到廣西不能不看民族風情,看民族風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節(jié)日、壯族的對歌、瑤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譽為柳州民族風情“四絕”。程陽風雨橋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它的建筑驚人之處在于,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奪天工的技藝。橋上有欄桿和屋頂,還有5個多角亭,具有獨特的侗族韻味。程陽橋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三江侗鄉(xiāng),像程陽橋這類的風雨橋還……[詳細]
左江歸龍斜塔
  左江歸龍斜塔位于崇左市江州區(qū)太平鎮(zhèn)大村附近左江河道中一座叫鰲頭山的小島上。斜塔斜而不倒,堪稱奇觀。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廣西唯一的斜塔。世界八大斜塔是意大利比薩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中國遼寧綏中斜塔、江蘇虎丘斜塔、上海松江斜塔、湖北當陽斜塔以及左江歸龍斜塔。左江歸龍斜塔相傳是為了鎮(zhèn)妖辟邪而建。鰲頭山位于左江急轉彎處,波濤洶涌,漩渦翻卷,常吞沒過往船只。有“十船過彎九船翻”之說。人們認為江中有妖魔作怪,所以建塔以鎮(zhèn)之。還有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左江里的妖龍,常常興風作浪,掀翻拖沉過往船只。后來,有個叫水寶的后生,憑著一身的本領,斬殺了妖龍。當?shù)卮迕駷榱思o念他為民除害的功績,建了此塔,取名歸龍塔(又名水寶塔)。歸龍斜塔共5層。始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至崇禎二年(1629年),建……[詳細]
右江工農(nóng)民主政府舊址
  右江工農(nóng)民主政府舊址:位于廣西田東縣平馬鎮(zhèn)。舊址原是經(jīng)正書院,始建于清代,是當時平馬人士捐資興辦的一所學堂,整座建筑古香古色,占地7336.25平方米。百色起義前夕,當時領導右江地區(qū)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張云逸、雷經(jīng)天等曾工作、生活在這里。1977年8月17日,-為舊址題寫址名:“右江工農(nóng)民主政府舊址”。1995年12月被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F(xiàn)在,此舊址內布置著有關當時革命運動的展覽分兩部分:一為右江工農(nóng)民主政府部分(陳列面積6843平方米),包括右江蘇維埃政府和0右江特委的會議廳、政府主席雷經(jīng)天、肅反委員陳洪濤的住處和赤衛(wèi)隊的營房等;二為輔助陳列部分(陳列面積140平方米),按時間順序分別以繪畫、照片、文字、實物等形式介紹田東各個歷史時期……[詳細]
13、李宗仁故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里的臨桂縣兩江鎮(zhèn)浪頭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為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分布有7個院落、13個天井,共有大小廳房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筑。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家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并接待蔣介石等大批-要人、桂系將領。游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歷史生涯和回歸祖國的征程。李宗仁官邸介紹官邪位于市文明路16號。建干1943—1948年,占地4321平方米。為民國年間大式磚木結構中西結合建筑。以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有家眷樓、附樓、副官樓、門樓、門房、茶園等。1948年下半年1949年11月李宗仁曾居此辦公。已辟為陳列館。交通:桂林汽車總站乘往永福壽城方……[詳細]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路莫村物資轉運站舊址
  在桂林市北郊,我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設在靈川縣定江鎮(zhèn)的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路莫村物資轉運站,作為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過極為顯著的歷史作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做出過重大貢獻,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和巨大的社會影響,蘊藏著豐富的社會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設立于1938年11月,它由位于原桂北路138號(現(xiàn)桂林市中山北路14號)“萬祥醩坊”的辦事處為對外辦事機構和距此8公里的靈川縣定江鎮(zhèn)路莫村(現(xiàn)名路西村)的辦事處大本營——路莫村物資轉運站兩部分組成,中共中央長江局秘書長、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李克農(nóng)任辦事處處長。辦事處是我黨設于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一個公開合法的軍事機關,對內它又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個派出機構。周恩來曾三次親臨指導工作,傳達中共中央指示,聽取工作匯報,布置任務。八路軍……[詳細]
15、永安大士閣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大士閣
  大士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城東80公里的山口鄉(xiāng)永安古城遺址中。永安城濱臨北部灣海邊,是中國古代沿海地區(qū)抵御外來侵略的重要哨防之一。大士閣俗稱“四牌樓”,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是永安城中的佛教建筑,原有許多佛像,因為供奉著觀音大士,故而得名。大士閣由兩座敞開式的亭閣相連,以后座的四柱廳為中心,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無廊、無天井相隔。閣的立面為上、下兩層,上層作0式,用木板圍護,設有門窗,地面鋪設木板;下層是無圍護的敞開式,整個的構架用榫卯連接,柱頭斜向上作出三跳華拱,承托著閣的外檐。閣重檐歇山式頂,每頂九脊,脊上施有精致的花紋裝飾,有鳳凰、二龍戲珠、鳥、樹、奇花異草等浮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大士閣雖然建造于明代,但多采用早期的建筑手法,如:柱頭有的分成梭形柱,柱礎雕刻古樸的寶相蓮……[詳細]
經(jīng)略臺真武閣
  容縣真武閣位于容州古城內。真武閣全閣為木質結構的建筑,被譽為“天南杰構”,舉世無雙。真武閣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合稱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閣),1982年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0多年來,真武閣經(jīng)歷了5次地震,4次大臺風,仍安然無恙,是四大名樓(閣)中唯一沒有進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真武閣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經(jīng)略臺真武閣始建于唐大歷三年(768年),根據(jù)文獻記載,當時著名的詩人元結任容管經(jīng)略使時,為了操練軍士和欣賞風景,修筑了經(jīng)略臺。臺長約50米,寬約15米,高4米左右,中間夯土,四周用磚石砌筑,堅實穩(wěn)固。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玄武宮于其上”,奉祀真武大帝以鎮(zhèn)火神。明萬歷元……[詳細]
三宣堂(劉永福故居)
  三宣堂是劉永福以其在越南抗法屢立戰(zhàn)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而命名的,位于欽州城南板桂街,主建筑為晚清風格廂房,內有圣賢豪杰、文臣武將、彩鳳仙鶴等一百多幅圖畫,四周有高墻炮樓,正屋前有廣場照壁,與四周花草樹木交相映襯,美觀典雅。劉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欽州市板桂街10號(古稱下南關)。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欽州市現(xiàn)存最宏偉、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積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600多平方米,大小樓房119間。除主座外,有頭門、二門、倉庫、書房、伙房、傭人房、馬房等一批附屬建筑以及戲臺、花園、菜圃、魚塘、曬場等設施。頭門臨江向東,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額。劉永福當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軍事!叭谩钡拿菫榱思o念這段光榮……[詳細]
馮子材故居
  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的故居位于欽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圍有墻垣,院內有碑林,字跡清秀,筆勢勁遒,整個居所古意盎然,滄桑古樸,別具一格。馮子材故居又名宮保第,在欽州市欽州鎮(zhèn)白水塘村,是馮子材退居時住所。馮宮保第總占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20平方米。包括三個狀如伏虎的小山丘,當?shù)厝罕姺Q為“臥虎地”。四周環(huán)以高墻,圍墻內有主建筑三進,每進分為三大間,每大間又分為3小間,共9間,27小間,構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時用料講究,室內梁、柱、門窗、匾聯(lián)多為珍貴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畫色艷,造型端莊,樸實嚴謹。故居總占地面積15.22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面積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間,均為抬梁式磚木結構。建筑注重牢……[詳細]
花山巖畫(花山壁畫)
  巖畫刻畫在上述諸縣境內的左江、明江兩岸的花山、珠山、高山、龍峽等地臨江的石灰?guī)r峭壁上,共保留有六十幅古代壯族人民的藝術杰作,繪有人像1770余個。因為寧明縣的花山壁畫發(fā)現(xiàn)得最早,圖像最多,畫幅最大,故統(tǒng)稱為“花山巖畫”;ㄉ轿挥趯幟骺h馱龍鎮(zhèn)的左江岸邊,在它臨江的那面高260米的山崖上畫滿了各種呈土紅色的圖畫。據(jù)考證,繪畫年代在東漢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了。在這組規(guī)模宏大的圖畫中,人物形象雖然線條粗獷卻又栩栩如生,有佩刀劍的,有戴桂冠的,是頭人或指揮者,周圍都有一群“小人物”朝著他,組成了一幅幅情境各異的畫面。這些畫的象征意義現(xiàn)在已無從得知,古代的人們是怎么在這絕壁上作畫的,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不知道,只是學者們和游客們仍在絡繹不絕地前去觀賞、研究,目睹祖先留下的痕跡。相關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詳細]
昆侖關戰(zhàn)役舊址
  昆侖關位于廣西南寧市興寧區(qū)與賓陽縣交界處即昆侖鎮(zhèn)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寧市59公里。昆侖關為大明山余脈,海拔約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軍派出其第五師團、臺灣混成旅團等大批步、騎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在欽州灣防城縣附近強行登陸。昆侖關戰(zhàn)役舊址,除古關樓、昆侖古道等古代遺跡之外,主要包括“陸軍第五軍昆侖關戰(zhàn)役陣亡將士墓園”中的南、北門牌坊、陸軍第五軍昆侖關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念塔、抗日將士公墓、抗戰(zhàn)碑亭等紀念建筑物,以及昆侖關地區(qū)如賓陽縣境內的“昆侖關戰(zhàn)役指揮部”、邕寧區(qū)昆侖鎮(zhèn)境內的“昆侖關戰(zhàn)役日軍第十二旅團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處”和金龍山、仙女山、-嶺、羅塘南、同興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處昆侖關戰(zhàn)爭中的陣地、工事遺跡點等。2017年1月,昆侖關戰(zhàn)役舊址景區(qū)被列入《全國紅色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