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平海天后宮
  平海天后宮位于平海鎮(zhèn)平海村東至自然村平海天后宮(國家級文保)創(chuàng)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宮殿式原構媽祖行宮,是世界第一座媽祖分靈廟。平海天后宮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頂、承、拉、純土木結構的古建筑,俗稱“百柱宮”!肮ぷ中汀辈季郑鞍酝跞睒嬙,更體現(xiàn)出她的獨特和原構造型,經(jīng)中國高級古建專家鑒定,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宮內完整地保留著宋、元、明、清時期的相關材料。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師提督、總督姚啟圣率三萬水師、223只戰(zhàn)船、集結平海衛(wèi)、平海澳訓師待機進剿臺灣。因干旱缺水,水師將士士氣低落,軍心不振。之后,施瑯將軍誠心祈求媽祖顯靈庇佑,掘枯井“涌泉濟師”!芭旌畱(zhàn)”,媽祖顯靈調遣“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率天兵天將參戰(zhàn)。危難時,媽祖顯靈,“漲水助……[詳細]
永春福興堂
  福興堂位于永春縣岵山鎮(zhèn)塘溪村,年代為1943年。簡介:1943年建,1947年落成,為近代愛國商人李武庸、李武宗兄弟所建。坐西南朝東北,由大門、門廳、兩側廂房、正廳和左右護厝等組成,磚石木混合結構,占地面積1570平方米。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五柱,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建筑突出的價值是建筑裝飾藝術價值。建筑立面、門窗、梁枋、屋脊上的木雕、石雕、剪瓷雕、灰塑、彩繪等裝飾精美、工藝精湛,建筑風格中西結合,堪稱建筑裝飾藝術大觀園,是民國時期閩南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技藝的典型代表。2013年,福興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堂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福建戍守臺灣將士墓群
  福州戍守臺灣將士墓群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馬尾區(qū)亭江鎮(zhèn)閩安村清軍墓群。同治甲戌年(1874),日軍借“牡丹社”事件侵略臺灣時,隨沈葆楨援臺御敵陣亡或染癉疫病死的清軍,歸葬于此。墓群坐西南向東北,其右側和前后兩邊用花崗石砌造,墓埕用三合土夯筑。墓群面寬13米,縱深11.5米。墓群內埋有135位清兵遺骸,各墓距離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頂。封土前各立一小墓碑,花崗石質,碑面鐫刻死者的籍貫及姓名。墓群前立一石碑,碑文陰刻楷書“義冢,同治歲次甲戌冬十月吉祥日立!北Wo范圍:墓區(qū)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2009年,福州戍守臺灣將士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福建戍守臺灣將士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4、南安中憲第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中憲第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zhèn)延平東路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批鄭家軍留居寶島墾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間,石井海商鄭運錦建船隊于臺灣開設“勃興行”,發(fā)跡后用銀兩買到“中憲大夫”官銜時,在臺灣采購優(yōu)秀杉木運回石井興建“中憲第”。因其子鄭汝成由貢監(jiān)生授州司馬加五級并誥封中憲大夫,蔭及三代,故稱“中憲第”。南安中憲第總面積7780平方米,白石紅磚圍墻,主體建筑為五進宮殿,附設書院,演武廳,梳妝樓及花園,至今整體結構保存完整。南安中憲第,又名“九十九間”(實際為112間),2013年5月入選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崇福寺應庚塔
  崇福寺應庚塔位于泉州市鯉城區(qū)崇福寺大門右側,大雄寶殿東側,北宋熙寧元年建造。應庚塔建造之初,略有傾斜,傳說此塔有“應利欹斜”之靈,斜向某方,主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故稱“應庚”。應庚塔為石質實心,為花崗巖八角形七層仿木構樓閣式建筑,每面雕刻佛像,高10.9米,占地面積5平方米。應庚塔以及塔身中發(fā)現(xiàn)的大量古錢幣、銅鏡、玻璃器、金銀、舍利盒、舍利等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宋元時期,泉州佛教盛行,應庚塔不僅是當時佛教盛行的象征,同時也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的標志。2019年10月7日,崇福寺應庚塔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奇和洞遺址
  奇和洞遺址位于龍巖市漳平象湖鎮(zhèn)灶頭村。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遺址處在村中相對獨立的石灰?guī)r山體西側。洞口坐東朝西,寬17米,高4.5米,洞內面積300平方米,有多個支洞。發(fā)掘有距今約17000~7000年前的舊、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和宋元明清房屋基址;出土大量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陶器、石器、骨器,以及新石器時代人類牙齒、遺骨和完整的晚期智人頭蓋骨。奇和洞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不僅填補了福建乃至中國東南區(qū)域史前文化舊、新石器過渡階段的空白,而且對探討舊、新石器時代過渡期間人類生存環(huán)境,技術發(fā)展與生計模式的轉化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巖仔洞遺址
  巖仔洞遺址年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將樂縣古鏞鎮(zhèn)梅花井村簡介:1988年進行小規(guī)模試掘,獲取一批動物化石。2003年對巖仔洞遺址山頂區(qū)域進行小規(guī)模試掘,獲取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2014年對巖仔洞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400平方米,共發(fā)現(xiàn)墓葬2座,溝1條,房址2座,十余個灰坑、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和大量木炭樣品等。經(jīng)碳十四測定,遺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保護范圍:東至巖仔關溪,南至水田,西至車碓溪,北至公路。2018年,巖仔洞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巖仔洞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8、光榮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榮亭
  在土地革命時期,才溪區(qū)人民在擴大紅軍、生產支前、根據(jù)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33年6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授予才溪區(qū)“第一模范區(qū)”的光榮稱號,獎勵“我們是第一模范區(qū)”的石碑一塊。7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為表彰才溪人民的突出貢獻,在才溪老圩上興建“光榮亭”一座,省蘇維埃政府獎的石碑豎立在亭的中間。紅軍長征后,-反動派在才溪復辟,才溪人民遭受嚴重的摧殘和-,光榮亭也被敵人徹底毀壞,但是省蘇維埃獎給他們的那塊光榮的石碑,仍被才溪人民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了下來。全國解放后,重建了光榮亭,請毛澤東同志題寫“光榮亭”三個大字,據(jù)說這是毛澤東一生題寫的兩處亭名之一。光榮亭位于龍巖市上杭縣才溪鎮(zhèn)下才村。1933年建,1934年毀,1955年重建。占地面積580平方米,仿歐式建筑,磚木結構。設七孔拱門,……[詳細]
169、五塔巖石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塔巖石塔
  時代:宋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zhèn)竹口村龍水山五塔巖寺前。五塔巖石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zhèn)竹口村龍水山上,建于宋朝,主體建筑為五塔巖寺,不過最有歷史價值的當屬造型優(yōu)美、雕工精致的五座石塔。石塔依山就勢,前面是懸崖,后面是高山,遠遠望去,猶如一座空中樓閣。今年3月份,其入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座石塔一字排開,兩側山峰環(huán)抱,底臨深壑,頗為壯觀開闊!拔遄鶠樗未ā!蔽逅䦷r寺的主持陳惜姑說,各塔之間距離2米,中間一座高5.5米,兩邊的均高5.3米。五座塔都建于條石砌成的四邊形基座上;现昧切雾殢涀晒缃、下枋、下梟、束腰、上梟等五層構成,高1米。塔身由近似圓柱狀的石頭砌成,上方有一個六角飛檐狀的塔蓋。塔蓋上為塔剎,最上端為葫蘆塔尖。整座塔造型古樸輕巧,雕刻亦拙樸。陳惜……[詳細]
170、無塵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無塵塔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于仙游縣城西北約40公里的鳳山鄉(xiāng)鳳頂村,始建于唐代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覺禪師(法名智廣)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無塵塔位于九座寺西面,創(chuàng)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為該寺歷代寺僧圓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載,該寺舍院九座相連,規(guī)模宏偉,占地達1.5萬平方米,鼎盛時僧眾有五百余人,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禪林寶剎。據(jù)說宋代端明殿學士蔡襄曾到這里賞景,親手書寫“太平院”三個字。宋代名人余象和劉后村,也曾來到這里題過詩。九座寺現(xiàn)僅存大雄寶殿、祖師殿、僧舍齋堂和放生池。大雄寶殿內存有6對大石柱,高9.40米,直徑60厘米。寺中一對經(jīng)幢塔據(jù)考為五代時所建。寺東面有尼舍利塔和“銀缸”,西面有無塵塔和“米缸”,南面有舍利塔和“酒缸……[詳細]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草庵石刻位于中國東南部福建省的晉江市,石刻主要雕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好的摩尼教遺址。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時進行了改建,它面闊3間,單檐歇山頂。庵內依崖壁鑿成圓形佛龕,并利用巖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約1.5米,寬約0.8米,結跏趺坐于蓮花座上,相貌莊嚴,身體四周還鐫刻有佛光四身的紋飾,雕工精致,風格獨特。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國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摩尼雕像。草庵石刻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發(fā)展及其在中國的流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家文物局)作為摩尼教(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晉江草庵至今還保留著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遺址——晉江草庵。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實證。1991年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詳細]
172、汀州試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汀州試院
  汀州試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結構,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后廳、廂房和數(shù)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wèi)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qū)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yè)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長汀革命歷史陳列館”。……[詳細]
173、陳化成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化成墓
  陳化成墓,在廈門市梧村金榜山麓,坐北朝南,平面呈“風”字形,三合土磚石構筑,龜形墳丘,兩翼置石欄板和欄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獅。墳前置石供桌,正面浮雕麒麟、鹿、鶴等,邊飾以卷草紋。墓碑刻:“皇清誥授振威將軍,賜謚忠愍陳公,誥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塋。”墓前豎八角形望柱1對,上刻對聯(lián):“俎豆馨香薦忠良而易名兩字;粵閩江浙垂功烈而炳節(jié)千秋”。近年整修后,墓園面積擴大至700平方米。1992年6月,廈門各界隆重紀念陳化成殉國150周年時,在墓園中央豎立陳化成半身戎裝銅像。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4、亭江炮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亭江炮臺
  亭江炮臺,位于福州市馬尾區(qū)亭江鎮(zhèn)亭頭南般村,與長樂的象嶼炮臺相互呼應、扼守閩江,形成閩江口第二道防線。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重修,光緒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兩次復修。由山巔主炮臺、山邊突出部前沿炮臺、臨江岸炮臺群及山后彈藥庫組成。主炮臺在高約20米的小山包頂,三合土結構,半圓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內徑18.3米,墻厚3.3米);前沿炮臺在主炮臺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彈藥庫在主炮臺后的山坳里,呈長方形,長7.2米,寬6.6米,高3.1米。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亭江炮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巖彌勒造像
  瑞巖彌勒造像位于中國東南部福建省的福清市,它始鑿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成,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彌勒造像。瑞巖彌勒造像按照花崗巖的自然形態(tài)雕鑿而成,高9米,寬8.9米。造像為圓臉、扁鼻、高顴骨,兩眼平視,開口大笑,雙耳垂肩,雙腿盤曲,胸腹袒露,右手置于腹部,左手握有佛珠。此外,在造像的腰部和腿部還雕有3尊小羅漢。整座造像形態(tài)生動,線條流暢,刻工精細,堪稱元代石雕藝術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瑞巖彌勒造像對于研究元代雕刻工藝以及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景點位置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zhèn),……[詳細]
176、汀州城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汀州城墻
  汀州城墻—(汀州古城墻、朝天門城樓、三元閣城樓、寶珠門城樓)位于龍巖市長汀縣汀州鎮(zhèn)。始建于唐大歷四年(769)。汀州刺史陳劍將汀州治從東坊口遷此筑土為城,唐大中初年刺史劉峻始創(chuàng)敵樓179間,筑子城,稱為“雄鎮(zhèn)”。宋治平三年(1066)首次對汀州城墻進行大規(guī)模擴建,城墻周長“五里二百五十步”,開辟六道城門。明洪武四年(1371)土城全部包以磚石,建女墻六百七十五丈。現(xiàn)存1500米城墻及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成為長汀悠久歷史的見證。汀州古城墻始建于唐大歷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墻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F(xiàn)在保存完好的……[詳細]
安溪文廟(安溪縣博物館)
  安溪文廟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存格局為清康熙年間重建。主體建筑貫穿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左右對稱,自外至內有泮宮、“騰蛟”“起鳳”石坊及泮池、照墻、欞星門、戟門、廡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諭衙等,南北164米,東西寬36.5米,加上明倫堂,建筑面積達5986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合理,層次分明,規(guī)模宏大,藝術精湛,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閩”之美譽,其建筑法式曾傳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例證。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軍政干部訓練班舊址安溪文廟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zhèn)大同路東側?谷諔(zhàn)爭時期,集美中學內遷安溪,在安溪文廟辦校,黨組織在此建立中共集美學校支部,開展黨的活動。1949年5月10日安溪縣城解放后,中共安溪中心縣委決定開辦軍政干部訓練班,培養(yǎng)軍政干部。5……[詳細]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里。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chuàng)中央革0據(jù)地的偉大戰(zhàn)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暨周恩來舊居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暨周恩來舊居位于建寧縣濉溪鎮(zhèn)新生社區(qū)民主街12號建寧縣政府大院北側與中山北路9號荷花大酒店南側的結合部。1932年10月,紅一方面軍在朱德、周恩來的指揮下,趁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部署未完成之際,發(fā)起建黎泰戰(zhàn)役,于18、19兩日連克建寧、黎川、泰寧三座縣城,恢復和鞏固了建黎泰蘇區(qū)。18日攻克建寧后,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率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總司令部、中革軍委進駐建寧,將總政治部設于舊縣衙后院,周恩來也住在這里從事革命實踐活動長達一年多。樓上大廳為會議室,樓上東側前部大間為周恩來辦公室兼臥室。在1932年10月到1933年底的一年多時間里,周恩來雖不時到前方指揮紅軍作戰(zhàn),但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基本都設在這里。周恩來在這里指揮紅一方面軍恢復、鞏固了以建寧為中心的建黎泰蘇區(qū),在……[詳細]
土坑村古建筑群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后龍鎮(zhèn)土坑村,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土坑村古建筑--叉錯落排列,布局規(guī)整有序,大致形成了四橫五縱的街巷格局。主要古建筑有:百萬大厝、中厝布店、傳盛居(應麟第)、博鶴府第、見龍府第、家駒糧鋪、施布當鋪、肇元進士第、長春堂藥鋪(建連府第)、萬捷十三行、祠堂井、建節(jié)海貨商行、禮貢書院、順裕大厝(端山府第)、建珍大厝、來鋪當鋪、繡花樓、開泰進士第、端瑜大厝(大峰進士第)、三孔井、廈門口市碼頭、白石宮、施布口街及祠堂口街等。均建立清朝中期,由當?shù)睾I虅⑹霞易暹B續(xù)修建。土坑劉氏家族起家于海耕,發(fā)展于海貿。前門為店,后門為倉,商住兩用。排列交叉錯落,布局規(guī)整有序。建筑裝飾的內容題材和手法工藝除閩南傳統(tǒng)做法外,還融合了西方、南洋等多種外來文化因素,與建筑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