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紅色旅游景點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中國惟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8年抗戰(zhàn)歷史的大型專題紀念館,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傳播諸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紀念館地理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利,距太(原)長(治)高速公路武鄉(xiāng)出口1公里,太(原)焦(作)鐵路縱貫武鄉(xiāng)縣城,二○八國道、沁溫紅色旅游公路與周邊景區(qū)襟帶相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坐落于太行山區(qū)、八路軍的故鄉(xiāng)——風景秀麗的山西省武鄉(xiāng)縣城西,1988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43周年之際,正式建成并對公眾開放,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2005年8月15日,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勝利竣工,《八路軍抗戰(zhàn)史陳列》大型主題展覽正式開幕。從1988年建館迄今,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幾經(jīng)發(fā)展,特別是歷經(jīng)2002年、2005年兩次較大規(guī)模擴建改陳,面貌渙然一新。本館平面布置采用中國建……[詳細]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景區(qū)位于革命老區(qū)左權縣麻田鎮(zhèn),距左權縣城45公里,距山西省會太原195公里。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目前,景區(qū)分八路軍總部舊址和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兩部分?偛颗f址占地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于1980年對外開放。2011年以來,投資2000余萬元,本著“修舊如舊、以期恢復四十年代抗戰(zhàn)時期舊貌”的理念,對總部大院、鄧小平舊居、左權舊居進行了修繕,并對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戰(zhàn)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黨校、魯藝學校、《新華日報》報社等舊址進行了恢復,讓游客真切體驗和感受到當時八路軍的真實抗戰(zhàn)生活。2007開工建設,2012年9月竣工的紀念館總投資1.2億元,是山西省紅色旅游景點中展覽路線最長、文物實物最多、內容最全的……[詳細]
八路軍文化園
  八路軍文化園位于武鄉(xiāng)縣城內,整個景區(qū)由前廣場、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勝利大道、軍藝社、勝利壇、實景劇場、八路村等七部分組成。園內三場常態(tài)演出:實景劇“反掃蕩”,影視蒙太奇體驗劇“太行游擊隊”,軍民同慶“《歡慶勝利》大巡游”,通過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幽默詼諧的表現(xiàn)形式,喜慶熱鬧的民俗風情,生動再現(xiàn)了八路軍將士與當?shù)乩习傩哲娒裢、共?日寇的歷史場景。地址:長治市武鄉(xiāng)縣太行西街類型:文化旅游區(qū)等級:AAAA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電話:0355-6456666開放時間:9:00-18:00門票:八路軍文化園成人票90元……[詳細]
劉胡蘭紀念館
  劉胡蘭紀念館坐落在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村南,東瀕汾河,西接太汾公路。紀念館始建于1956年,建筑總面積8400平方米,1957年劉胡蘭烈士就義10周年時落成并對外開放,成為向全國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課堂。紀念館建筑總面積6萬平方米,以紀念碑和陵墓為中軸對稱分布。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廣場,花壇中央聳立著高大的漢白玉紀念碑,碑的正面,有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碑的背面,鐫刻著《中央晉綏分局關于追認劉胡蘭同志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黨員的決定》。碑后是近3000平方米的槽形建筑,正面欄柱中央懸掛著郭沫若所題館匾“劉胡蘭紀念館”。周圍的火炬象征著中華兒女“發(fā)揚胡蘭精神,獻身四化大業(yè)”的信心和決心。紀念館大廳內陳列著烈士的74件遺物和反映劉胡蘭生平事跡的繪畫、雕塑、照片文獻資……[詳細]
黎城黃崖洞革命紀念地
  這里是八路軍兵工廠舊址,也是“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場遺址。四周奇峰絕崖,巍峨雄渾,集太行雄奇、壯美于一體,是一處新開辟的旅游勝地,還開辟“當一天八路軍”等旅游項目。黃崖洞在黎城縣北東崖底鎮(zhèn)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嶺下,占地約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的指示,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主要生產(chǎn)步槍、手榴彈、馬尾彈、五零炮等,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兵工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軍井關三十六師團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眾,陸空聯(lián)合,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九百余名指戰(zhàn)員奉命保衛(wèi),憑借天險與敵血戰(zhàn)八晝夜,殲敵千余人,贏得了敵我傷亡六比一的輝煌戰(zhàn)績,“開中日戰(zhàn)爭史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記錄……[詳細]
6、高君宇故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君宇故居
  高君宇故居時代:清末高君宇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56名黨員之一。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京漢鐵路工人大-,發(fā)起成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山西共產(chǎn)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生于1896年農(nóng)歷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農(nóng)歷三月五日。他用29個春秋,譜寫了一曲燦爛的人生篇章,為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婁煩縣峰嶺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窯為主,皆為青磚灰瓦,清末同治年間開始修建,被當?shù)厝朔Q為“高家大院”。整個大院分為東上院、東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園共6座院落,占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紀念館主要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上院窯洞從西往東分別為高……[詳細]
7、徐向前故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南20公里的東冶鎮(zhèn)永安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01年,徐向前元帥就出生在這里。這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干活和學習的地方。在故居內,有徐向前元帥童年時學習用的小木桌,1955年毛澤東向徐向前授勛時的元帥禮服,還有徐帥的羊毛衫、軍裝等衣物。徐帥親筆書寫的他生前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石灰吟》和《龜雖壽》原件也存放在這里。一件件實物和圖片資料,反映了這位老一輩革命家生前清廉簡樸,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終生的精神。故居坐北向南,一進四合院,占地面積856平方米。正房兩層木樓,面寬三間,硬山頂木結構,左右耳房二間。東西配房各六間,垂花院門。1991年,修復故居木樓和大門。1995年,建展覽室,成列有徐向前元帥的被服、補……[詳細]
8、孫文龍紀念館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文龍紀念館
  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陽城縣寺頭鄉(xiāng)這片土地上開創(chuàng)了種植蘋果的先河,給當?shù)厝嗣裨陨狭藫u錢樹;他樹旗標帆,栽桑養(yǎng)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他敢為人先、大膽創(chuàng)新,高寒山區(qū)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接見與贊揚。他就是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zhèn)孤堆底村人--孫文龍。他,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參加了人民解放軍,1957年響應黨的號召,主動申請返回陽城支援農(nóng)村建設,先后任鄉(xiāng)長、公社書記、縣革委會主任,連任陽城、武鄉(xiāng)、屯留三縣縣委書記。1982年因公殉職,當?shù)厝藗優(yōu)榱思o念他,修建了孫文龍紀念館。景區(qū)地址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zhèn)孤堆底村最佳旅游時間3月——10月開放時間8:00——18:00景區(qū)門票門票:免票交通信息自駕: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廣高速(晉城口)--晉陽高速(陽城口)--陽楊線(向……[詳細]
黑茶山四八烈士紀念館
  “四.八”烈士紀念館位于興縣城南50公里的莊上村,亦稱王若飛紀念館。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鄧發(fā)、葉挺、黃齊生等13人乘飛機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方向失事遇難。飛機失事當天,當?shù)匕傩赵牭斤w機聲,由于黑茶山山高林深,方圓15里內無人煙,第二天村民上山打柴才發(fā)現(xiàn)。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筆為烈士題詞撰文,毛澤東題寫:“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榮!睍x綏各界15000人參加了追悼會。“四.八”烈士遇難原址有王若飛、葉挺、秦邦憲等5位烈士及隨員的石刻靈位13塊,石碑2通,記載烈士簡歷和遇難經(jīng)過。山下建有“四.八”烈士紀念館,院內正北大廳五間,東西各有配房三間,南為牌樓型大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茶山林木茂盛,植被良好,是進行傳統(tǒng)教育和登山觀光,攬勝的好場所![詳細]
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
  紅軍東征紀念館位于山西省石樓縣城,1991年中央批準建館,1992年省計委批準立項,1993年8月正式動工修建,1996年5月5日建成開館,總投資115萬元,是一座全面反映紅軍東征歷史的紀念館,直屬于山西省文物局。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同志題寫?zhàn)^名。主展館分為序廳和四個展廳,布置有“紅軍東征”基本陳列,展出歷史照片197幅,珍貴文物75件/套,文字圖表70余份,全面再現(xiàn)1936年2月20日,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下,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渡河東征,在山西境內轉戰(zhàn)50余縣,同蔣閻軍隊展開激戰(zhàn),歷時75天,于5月5日回師陜北的歷程。主展館前有小號兵雕塑,主展館后依山而建帆形紀念碑,-同志題寫碑名“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紀念碑”。紀念館館藏文物804件……[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qū)臨時參議會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qū)臨時參議會舊址位于晉中市左權縣桐峪鎮(zhèn)桐峪村。1941年7周7日至8月15日,晉冀魯豫邊區(qū)臨時參議會在遼縣(今左權縣)桐峪村隆重召開,歷時40天。這次盛會確定成立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并選舉出以楊秀峰為主席的邊區(qū)政府領導人員。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正式成立。晉冀魯豫邊區(qū)臨時參議會的召開,適應了華北抗戰(zhàn)形勢的發(fā)展和鞏同抗日根據(jù)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邊區(qū)政府領導機構。這次會議結束后,邊區(qū)政府抓緊在各級政權中貫徹落實“三三制”建政原則,參議員返回各縣并大力宣傳“三三制”,動員了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基層政權民主建設。各地經(jīng)過村選,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則的村級抗日政權。這種普遍“三三制”政權,從政治上調整各階級的關系,使根據(jù)地的民主政權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該舊址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建筑面……[詳細]
臨汾戰(zhàn)役紀念館
  臨汾戰(zhàn)役紀念館,又名臨汾烈士陵園,位于臨汾市區(qū)城南堯廟北面,始建于1958年,是為紀念臨汾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們而建造的。紀念館坐北向南,亭臺廳堂錯落有致、松柏花卉隨風飄香門前有徐向前元帥的全身站像,革命烈士紀念碑居園內中心。紀念碑正面是朱德元帥的親筆題詞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園內還有圓頂公墓群等多處建筑。經(jīng)過多年的修葺補建,臨汾戰(zhàn)役紀念館已成為一座亭臺廳堂錯落有致、松柏花卉隨風飄香的園林式紀念館。臨汾戰(zhàn)役臨汾素有“臥牛城”之稱,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這座古城,內高外低,城墻堅厚,易守難攻。臨汾戰(zhàn)役發(fā)起時,城內駐有國民黨閻錫山部第66師、胡宗南部第30旅及6個保安團和2個補訓團,共2.5萬人,由國民黨軍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晉南武裝總指揮梁培璜指揮。為解放晉南全境,配合西北、中原人民解放軍春季……[詳細]
武鄉(xiāng)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武鄉(xiāng)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武鄉(xiāng)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第一批國保)時代:1938年地址:武鄉(xiāng)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王家峪村距武鄉(xiāng)縣城45公里,在磚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條狹谷中,舊址設在村北三座相連的民居中。磚壁村在王家峪村之東。兩村皆位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環(huán)繞,地勢險要,舊址在村東玉皇廟內及周圍的佛爺廟、奶奶廟、李家祠堂的一組建筑群中。1937年8月,八路軍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偹玖畈肯群篑v扎在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的五臺縣南茹村、潞城北村等地。武鄉(xiāng)縣磚壁村和王家峪村是駐扎時間最長的一處,彭德懷等領導人在此曾指揮華北地區(qū)的抗日游擊斗爭。1939年7月,由-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總參謀長率領的八路軍總部各機關從潞城北村經(jīng)黎城霞莊,進駐磚壁村。10月,八路軍總部遷到王家峪村,部分留守磚壁村。194……[詳細]
大同煤礦“萬人坑”紀念館
  大同煤礦“萬人坑”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戰(zhàn)期間,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后,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在“以人換煤”的血腥統(tǒng)治下,大批被摧殘致死和奄奄一息的礦工被扔到荒山野灘和廢棄井洞中,在大同礦區(qū)形成了20多處白骨累累的“萬人坑”。其中,座落在煤峪口南溝的“萬人坑”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和規(guī)模較大的一處。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占地33.7萬平方米,分為苦難展示區(qū)、文物保護區(qū)、煤炭歷史展覽區(qū)等不同的部分。主要建筑有展覽廳、折板式廊道、多媒體演示廳、“萬人坑”悼念廳、無字碑林等。紀念館從門口到展館的緩坡地面上“1937-1945”字樣的8塊鑄字鐵板深深嵌入周圍的地磚,警示人們牢記大同礦工抗戰(zhàn)8年經(jīng)歷的深重苦難。紀念館門廳下方,設計有遺骨巨幅浮雕,“14000000”……[詳細]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xiàn)代(1941-1943年)重要史跡。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位于山西省左權縣城東南麻田鎮(zhèn),地當晉冀豫三省間山谷,瀕臨清漳河,奇峰林立,關隘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舊址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jù)地腹心地域之一,又是華北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中心。八路軍總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此駐扎五年之久。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左權、滕代遠、羅瑞卿、楊尚昆等曾在此辦公,領導華北軍民英勇抗戰(zhàn)。舊址占地2200余平方米,分四院,現(xiàn)有房屋106間。山西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zhèn)地處晉、冀、豫三省要隘,易守難攻,有“晉疆鎖鑰,山西屏障”之稱。1937年11月,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率領八路軍進駐遼縣(今左權縣)西河頭村,麻田鎮(zhèn)就成為根據(jù)……[詳細]
臨縣中央后委機關舊址
  中共中央后委機關舊址位于臨縣南25公里的雙塔村,東靠呂梁山脈,湫水河繞村而過。這里交通方便,東連晉綏邊區(qū)和晉察冀邊區(qū),西與陜甘寧邊區(qū)隔黃河相望,是一處十分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轉站。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后委機關在這里駐扎。舊址于2009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背景鏈接1947年2月,蔣介石在全面進攻解放區(qū)的計劃破產(chǎn)之后,在軍事上被迫改為重點進攻,將進攻的重點置于山東解放區(qū)和陜甘寧解放區(qū),妄圖消滅西北人民解放軍及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或迫使其東渡黃河。2月底,蔣介石親抵西安,部署進攻延安。延安正彌漫在戰(zhàn)火硝煙中。此時,國民黨軍有24萬余人,美式裝備,從三面包圍陜甘寧邊區(qū),又有近百架飛機狂轟濫炸,而駐守陜北的部隊不過2萬多人,加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總共有5萬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詳細]
老爺山革命戰(zhàn)斗遺址
  老爺山革命戰(zhàn)斗遺址老爺山革命戰(zhàn)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點:屯留縣上蓮鄉(xiāng)老爺山1945年,聞名中外的“上黨戰(zhàn)役”主戰(zhàn)場就發(fā)生在這里。共殲俘敵援部隊2.2萬余人。為上黨戰(zhàn)役的最后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從而揭開了解放戰(zhàn)爭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廟8處,137間,盡毀于戰(zhàn)爭中,現(xiàn)除部分基礎遺存外,(斷垣殘壁改作它用),僅剩一座蓮花舍利塔,滿身彈痕累累,是“上黨戰(zhàn)役”的一個重要標志。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山因是上黨戰(zhàn)役的主要戰(zhàn)場而享譽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話傳說及歷代寺廟道觀之佳而聞名古今。老爺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縣城西北25千米處,為上蓮鄉(xiāng)屬地。跨于北緯36.27度,東經(jīng)113.46度之間,東依白晉鐵路和晉太公路,可直達并州;南瞰余吾古鎮(zhèn),乃三晉通衢之變地;北與襄垣縣……[詳細]
太行太岳烈士陵園
  太行太岳烈士陵園位于長治市內的梅輝坡。它是根據(jù)1946年3月晉冀魯豫邊區(qū)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會議的決議,為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于太行太岳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而建立的。1951年落成。占地總面積為9460萬平方米。陵園開南、東兩個門,南門為正門。大門兩壁是戎子和同志親筆題寫的對聯(lián):英雄功勞換來民族幸福,烈士血汗奠定-。進入園內,青松郁郁,鮮花遍地,顯得十分莊嚴肅穆。陵園的中心聳立著太行太岳烈士紀念碑,碑高23米,是陵園內最突出的建筑物。碑身內部全是大青石,表面貼5厘米厚的白色大理石。通身潔白的紀念碑象征著先烈們純潔無形的高尚品質。碑的正面是晉冀魯豫邊區(qū)人民政府主席程子華題寫的太行太岳烈士紀念碑九個丹漆大字。背面是-同志的題詞:人民水運紀念著你們。碑的底部四面分別德刻著-、-、楊秀峰、李達、戌子……[詳細]
百團大戰(zhàn)總指揮部磚壁舊址
  百團大戰(zhàn)總指揮部磚壁舊址,位于距縣城94華里的東部山區(qū)。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9年7月15日,正當日寇對晉東南抗日根據(jù)地發(fā)起第二次九路圍攻之際,總部機關由潞城北村經(jīng)黎城霞莊進駐磚壁村?偛吭诖u壁指揮八路軍粉碎日寇對晉東南的圍攻和掃蕩后,除少數(shù)人員留守磚壁外,總部機關對于1939年10月11日遷至西南10公里處的王家峪。1940年6月敵占段村后,總部于6月27日又返遷磚壁,并由彭副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zhàn)。1940年11月4日,總部轉移至遼縣(今左權縣)的武軍寺。1942年5月反掃蕩后,彭副總司令又率領總部機關于農(nóng)歷初六第三次進駐磚壁村,并在此召開了左權烈士追悼會,不久即赴太岳區(qū),后又返麻田、武軍寺。八路軍總部在磚壁駐扎期間……[詳細]
晉綏邊區(qū)革命紀念館
  晉綏邊區(qū)革命紀念館位于興縣蔡家崖,地處晉西高原,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里曾是0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qū)政府、晉綏軍區(qū)司令部所在地。晉綏地區(qū)是我國最早的根據(jù)地之一。它包括山西省同蒲鐵路以西的大部。原綏遠省黃河以東及平綏鐵路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是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qū)與陜甘寧邊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和唯一通道。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賀龍與關向應遵照黨中央指示,率一二0師從陜北挺進抗日前線,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zhàn)爭。一二0師在給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廣泛發(fā)動武裝群眾,開展兵民結合的武裝斗爭。1938年,一二0師在太原以北展開了游擊戰(zhàn),切斷同蒲交通線,襲擊太原飛機廠,并成功地阻擊了大同敵寇26師團的進犯,奠定了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的基礎。11月,一二0師奉黨中央之命開赴冀中,與冀中軍民并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