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寧德市 > 壽寧縣旅游

壽寧縣旅游景點介紹

  九嶺古道位于壽寧縣芹洋鄉(xiāng)九嶺村、官路洋村、山頭村,年代為宋至清。始筑于宋代,歷代有修。古道沿九嶺山腰蜿蜒而行,始于九嶺溪橋頭,終于石馬洋,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5440米,寬約1.2~1.8米,以碎石塊沿山形地貌鋪設而成。九嶺古道是古時壽寧縣通往平溪、政和的重要通道。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2、大寶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寶橋,福建省壽寧縣廊橋名,俗稱小東橋,位于福建省壽寧縣坑底鄉(xiāng)小東村東南1公里,始建于明。楊梅州風景名勝區(qū)木拱橋群所屬的重要廊橋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長44.3米,寬4.6米,孔跨33.1米。東南與西北走向,19開間,80柱,橋面弧度較大。上覆懸山頂加兩坡,鵲尾脊。兩端橋頭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墻,有彩繪。橋中視神龕,祀臨水夫人。橋中有兩處用木板鋪民床狀,供行人躺臥歇息。橋中梁上墨書豐富的人文資料保存尚好。由于浩溪、坑底溪、西宅溪在小東村頭交匯后水流變大,始建于明朝的大寶橋曾被洪水沖垮,光緒年間重建時,建設者在將拱橋整體提升的同時,在較寬闊的一側橋墩巧妙設計了倒“V”字型的分流石砌橋墩,并在該橋頭設計了“U”字型的泄洪口,每逢發(fā)大水時,洪水便從低處泄流,確保廊橋安然無恙![詳細]
3、鸞峰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鸞峰橋,是壽寧木拱廊橋中最為壯觀的一座。位于壽寧下黨鄉(xiāng)下黨村南,清嘉慶五年造,也稱下黨橋。1964年修繕。北面橋堍建在巖石上,南面橋堍用塊石砌筑。長47.6米,寬4.9米,孔跨37.6米,南北走向,17開間,72柱。橋中心間用如意斗拱疊梁成八角藻井,上覆雙坡頂。鸞峰橋威嚴挺撥,橋中神龕祀臨水夫人,神靈顯赫,四方信眾,虔誠叩拜,傳說有求必應,預示吉兇,庇佑黎民,深得百姓敬拜。鸞峰橋又高又險跨度又長,但橋本身卻是細膩的,絕美無比又有一種遺世獨立的風韻。橋下溪流很寬,很多奇怪的巨石。鸞峰橋是全國單拱跨最長的貫木拱廊橋,單孔跨度37.6米,超過了曾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古建筑中凈跨最大的石拱趙州橋0.7米,堪稱中國虹橋之最,橋下去看那底部巨大的長木條,才真正感受到這木拱跨度有多么驚人,那么長的木條,中間……[詳細]
  蟾溪貫木橋群由架設于蟾溪上的飛云橋、升平橋、仙宮橋、登云橋組成,2006年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壽寧城關,蟾溪穿城而過,帶來了四座古老的廊橋:飛云橋、升平橋、仙宮橋和登云橋。這些橋不僅是交通的紐帶,更是歷史的見證者,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沿著蟾溪下游,你會首先看到登云橋,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古橋,又稱楊梅橋。全長33.8米,寬4.2米,它的拱跨30.8米,巧妙地橫跨在南北兩岸。走進廊屋,你會被其四柱九檁穿斗式結構所吸引,17開間,72柱,雙坡頂設計,條石砌筑的橋臺都顯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檐下柱旁的木板椅凳,仿佛在訴說著古今旅人的故事。壽寧的山高水寒使得晝夜溫差大,因此廊屋兩側都雕琢了精美的窗花。這些窗花不僅是為了通風采光,更是為了增添古橋的韻味。每……[詳細]
報祖祠大殿
  報祖祠大殿,位于福建省壽寧縣南陽鎮(zhèn)南陽村。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十年(1531)重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修葺。原建有門樓、鐘鼓樓、祠堂,后均毀,F(xiàn)僅存大殿,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構架,用材較大。面闊三間,進深四柱,平身科出五跳,角科出六跳。前廊軒頂,后廊及左右廊徹上明造,正間置八角藻井,用如意斗拱層層迭澀而成。清道光五年(1825)鑄鐘一口,高1米。前金柱礎雕刻覆蓮紋飾。2001年1月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高謙陵園,壽寧縣武曲鎮(zhèn)的大韓村是個山清水秀、茶香飄溢的靜美山村。在大韓溪畔、村口大橋的西側,濃濃綠蔭簇擁著占地面積4.5畝的張高謙烈士陵園。張高謙陵園于1990年動工,1991年1月竣工,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張高謙(1947—1961年),壽寧縣武曲鎮(zhèn)大韓村人,就讀于大韓小學(現(xiàn)為高謙小學),先后任過班長、少先隊中隊長。1961年2月為保護集體羊群,與偷羊的壞分子搏斗,英勇犧牲,年僅14歲。陵園中建有先鋒亭、張高謙塑像、領導題詞壁、烈士紀念碑等,先后被省教委、團省委命名為“福建省學;亍锩鼈鹘y(tǒng)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團中央命名為第三批“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公布……[詳細]
壽寧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壽寧縣夢龍街,是壽寧縣標志性建筑之一,東區(qū)文昌閣始建于2010年。文昌閣不需要門票,站在文昌閣前,可俯視壽寧東區(qū)全貌,風景秀麗,但閣內(nèi)是禁止進入,僅限于觀賞作用,有想要去打卡拍照的,適合于晚上前往,一到晚上文昌閣的燈光就會亮起,伴隨燈光拍攝遠景也是無比壯觀。文昌閣前廣場適合家人朋友一同前往互動,可以進行羽毛球,踢毽子等戶外運動![詳細]
犀溪葉氏宗祠
  犀溪葉氏宗祠位于壽寧縣犀溪鄉(xiāng)犀溪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坐西北朝東南,由門樓、戲臺、先慎堂(中軍府)、亨堂、報本堂等組成,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牌樓式門樓,面闊三間,懸山頂;戲臺設八角藻井,歇山頂;先慎堂進深五柱,享堂進深六柱,均面闊五間,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頂。2013年,犀溪葉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福壽橋位于壽寧縣犀溪鄉(xiāng)犀溪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壩頭溪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1930年重修。南北走向,木拱廊橋,南面橋堍建在巖石上,北面橋堍用條石砌筑。橋身長40.7米,寬4.7米,拱跨32.8米。廊屋四柱九檁抬梁式梁架,計18間,用76柱,雙坡頂。廊屋中間設神龕,中祀觀音,左祀大帝,右祀臨水夫人。北面橋頭建有守橋亭。2013年,福壽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兩端各外延20米,上下游各外延50米![詳細]
  閩浙邊臨時省委甲坑舊址群位于壽寧縣犀溪鎮(zhèn)甲坑村,年代為1935年。簡介:包括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也紀念碑、閩東特委后方辦事處舊址、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閩東特委福壽辦事處舊址及紀念碑、中共壽泰縣革命委員會舊址等七處。1933年6月,崗壟地區(qū)各鄉(xiāng)村紛紛成立蘇維埃政府,甲坑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設在鄭家坑的洋頭厝,主席為葉江幟。1935年夏,中共福壽縣委在甲坑擴建中心縣委,同時恢復福壽蘇維埃政府。1935年5月,福壽辦事處成立后,直接指導促進崗壟地區(qū)的各項工作,使黨組織在崗壟得到迅速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批積極分子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形成崗壟斗爭的核心。1935年8月,中共壽泰縣委員會在壽寧縣的鄭家坑成立,壽泰縣委先后隸屬于閩東特委福泰辦事處、福壽中心縣委,縣委下轄泰東、泰城、泰南三個區(qū)委,四個黨支部,共61名……[詳細]
  壽寧紅帶會舊址位于壽寧縣大安鄉(xiāng)大安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原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門廳、戲臺、天井及兩側看樓、祠廳等組成,占地面積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壽寧特支在此創(chuàng)建群眾武裝紅帶會,1933年全縣上萬名紅帶會員相繼舉行武裝暴-動-,攻打南陽、坑底等地駐敵,推動了土地革命的發(fā)展。紅帶會紀念碑為附屬文物。2018年,壽寧紅帶會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紀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
車嶺古道
  車嶺古道位于壽寧縣斜灘鎮(zhèn)斜灘村、清源鄉(xiāng)陽尾村,年代為明至清。簡介:明中葉形成,由明迄清歷代維修,是壽寧通往福寧府的重要古官道。古道自斜灘蜿蜒而上,相對高差658米,全長約10公里。山路用石塊隨地形鋪就,寬1到2米,沿途分布多處路亭、摩崖石刻、關隘,主要有車嶺關、一亭、“嶺峻云深”石刻、二亭、三亭、四亭遺址、五亭遺址、“去思碑”石刻、平氛關、龍鳳亭等。保護范圍: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車嶺古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3、黃陽隘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陽隘位于壽寧縣坑底鄉(xiāng)長嶺村,年代為明至清。簡介:始建于明弘治中期(1490-150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設閩浙界碑。隘墻東西走向,兩邊接小山;隘門下半部亂毛石壘砌基礎,上半部塊石錯縫交錯發(fā)券。拱門寬3米,拱高2.9米,進深6.3米;過道兩旁設有石凳,北面石墻中砌有一龕。隘碑現(xiàn)收藏于縣博物館,碑高1.4米,寬0.68米,厚0.15米,青石素面,正面刻“壽寧縣界”,背面刻“黃陽隘”。保護范圍:隘口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黃陽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閩東特委含溪舊址
  中共閩東特委含溪舊址年代:1935年座落地點:壽寧縣南陽鎮(zhèn)含溪村簡介:包括含溪閩東特委舊址、瓦窯坪紅軍標語、瓦窯坪紅軍洞等。中央紅軍長征后,閩東蘇區(qū)與黨中央失去了聯(lián)系,局勢十分嚴峻。1935年5月,中共閩東臨時特委委員葉飛在含溪召開緊急會議,重新建立中共閩東特委,下轄霞鼎等4個中心縣委和14個縣委,領導閩東地區(qū)堅持了三年游擊斗爭。含溪閩東特委舊址:以紀念碑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50米。保護范圍:紅軍標語:瓦窯坪村2號、3號厝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紅軍洞: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中共閩東特委含溪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托水庫水利風景區(qū)
  小托水庫,又名韶托水庫。位于福建省壽寧縣清源鄉(xiāng)小托村,始建于1958年?値烊萘426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77萬立方米。小托水庫為壽寧縣游泳協(xié)會健身基地小托水庫中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屬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記錄11種。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階段組成。棲于淡水,故又名淡水水母。直徑約2厘米,鐘形身體的邊緣有數(shù)百根短觸手。螅形體高約2公釐,無觸手,借出芽方式產(chǎn)生水母體。為世界級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桃花水母是一種原始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最早誕生于約5.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于大熊貓。桃花水母特有的基因對……[詳細]
犀溪漂流
  犀溪文化生態(tài)旅游是以犀溪流域為紐帶,以文化和生態(tài)為基礎,以廊橋和古建筑為特色,北起犀溪鄉(xiāng)外山村及牛當山,南至仙峰村,西至筆架山,東到長崗頭山脊一線,并包括甲坑、石竹州一帶,面積約17.8平方公里。旅游資源分布呈現(xiàn)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包括西浦文化園林村、犀溪古建筑群、犀溪水域風光帶、甲坑紅色旅游地、筆架山山地風光帶、石竹州峽谷等。犀溪漂流位于犀溪溪頭六公里處,是暑假旅游的好去處。漂流行程5公里,落差170米,漂流全程兩個多小時,漂流道具為皮筏艇。漂流所經(jīng)漂床經(jīng)過專家精心設計,在漂流中的皮艇有時騰空有時潛水,時而又要經(jīng)過上百米長的隧道,漂流線路被安排得精彩刺激。犀溪漂流的起、終點還連串起平坑戶外拓展區(qū)、橫石(龍井峽)景點、下坪景點、百丈漈景點、龍?zhí)毒包c、月亮灣景點、犀溪古村景點和福壽廊橋等八個景……[詳細]
17、下黨村
下黨村
  下黨村是壽寧縣2014年唯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村莊,村落面朝下黨修竹溪依山而建,村落呈梯形分布,房子層層疊疊,交錯有序。青山巍峨綠水纏綿,山水之間,木拱廊橋橫跨其間,形成了“廊橋、流水、人家”的美景。鸞峰橋是下黨的名片,也是古時下黨村民勤勞智慧的結晶。鸞峰橋始建于明代,清嘉慶五年(1800)重建,是世界已知單拱跨度最大的貫木拱廊屋橋,“從形式到內(nèi)涵,都極具感人的藝術魅力和實用價值”。而下黨溪如一串明麗的項鏈將鸞峰橋周邊散落的散發(fā)著珍寶般氣息的下黨古村落及文昌閣、王氏宗祠、龍坑溪石拱橋、福山觀音堂、馬仙宮等歷史文化建筑一一串聯(lián),置于幽深的溝壑、繁茂的山林、青翠的溪澗中,無限風光旖旎。文昌閣是下黨村的文教建筑,舊時村里王氏子弟就在此苦守寒窗。閣高三層,坐南朝北,建于清道光年間,八角形重檐攢……[詳細]
壽寧西浦景區(qū)
  西浦村是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犀溪鎮(zhèn)下轄的一個村,位于壽寧縣東北部,地處閩浙交界,省道雙湖二級公路途經(jīng)本村,東靠渡家洋村,南接仙峰翁坑,西與大安鎮(zhèn)泮洋村為鄰,北與犀溪村接壤,距壽寧縣24公里,離鎮(zhèn)所在地0.5公里,是一個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西埔村舊名下犀溪。全村土地面積12.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9畝。現(xiàn)有539戶2161人,下轄彭太洋自然村,共16個村民小組。西浦村被評為“省級園林式村莊”和“省級文明村”稱號。西浦村四周高山環(huán)抱,秀峰林立,海拔338米,本村糧食作物以水稻、蕃薯為主,經(jīng)濟作物茶葉、榛籽;水果類:板粟、楊梅、桃子、雪李、葡萄、柚。本村茶廠生產(chǎn)的無公害綠茶“宮山仙蕾”譽滿省內(nèi)外,暢銷全國;本地盛產(chǎn)板粟粒大,易脆,味甜深受青瞇。……[詳細]
19、犀溪
犀溪
  犀溪,因在其西浦村的河灘上發(fā)現(xiàn)有印有犀牛腳印的溪石而得名,一個有著江浙風情的閩東小鎮(zhèn)。犀溪位于福建寧德市壽寧縣的犀溪鄉(xiāng),和浙江的泰順相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風淳樸,風景怡人。作為集浙南鄉(xiāng)村靈秀于一身的犀溪,絕對能讓遠行的你得到所要尋找的美好和寧靜。犀溪名字的由來,據(jù)說就是因為在其西浦村的河灘上發(fā)現(xiàn)有印有犀牛腳印的溪石,現(xiàn)在傳說中的犀牛腳印早已無處尋覓,而讓遠方來客陶醉的景色,就在西浦村上流的河灘處。犀溪文化生態(tài)旅游是以犀溪流域為紐帶,以文化和生態(tài)為基礎,以廊橋和古建筑為特色,北起犀溪鄉(xiāng)外山村及牛當山,南至仙峰村,西至筆架山,東到長崗頭山脊一線,并包括甲坑、石竹州一帶,面積約17.8平方公里。旅游資源分布呈現(xiàn)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包括西浦文化園林村、犀溪古建筑群、犀溪水域風光帶、甲坑紅色旅……[詳細]
壽寧南山風景區(qū)
  南山風景區(qū)位于壽寧南陽,由金雞山、南山頂、赤陵洋、紫云山、龜湖五個風景區(qū)組成,擁有明代古剎龍巖寺,明代文學家、壽寧知縣馮夢龍塑像,壽寧革命圣地赤陵洋,閩東第一鐵索橋----龜嶺索橋.千年古剎----三峰寺座落在鰲陽鎮(zhèn)西南部,四面峰岫起伏,它首枕后山,狀如荷花倒懸,面對峰岳,勢成三足鼎立,故得名。該寺系宋初欽命少宗伯陳洪軫捐產(chǎn)創(chuàng)建,經(jīng)歷代重修,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jīng)殿、念佛堂、山門亭、鐘鼓樓等,整個建筑面積達3500多平方米,現(xiàn)保存著千年歷史的宋代大清石香爐、純銅觀音座像珍貴文物,香火旺盛,游人絡繹不絕。位于城冶縣衙舊址的馮夢龍宦壽舊址碑、戴清亭,及馮夢龍在壽寧為官時修復的東門城墻、東壩、升平橋等是研究馮夢龍的重要古跡,F(xiàn)正在建設的三峰公園是縣鎮(zhèn)兩級為民辦實事項目,本著新、綠、雅、趣的標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