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五臺縣旅游

五臺縣旅游景點介紹

121、望海峰
望海峰
   介 紹: 五臺山東臺名為望海峰,位于臺懷鎮(zhèn)東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積100余畝,臺頂曾建有望海樓。 夏日天氣晴好時,黎明登臨其上,可見云海盡頭的紅日噴薄而出。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詩人趙樸初,1981年登臨東臺時曾即景詠詞:“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云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山西忻州市……[詳細]
五臺山壽寧寺
  五臺山壽寧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新坊村西溝自然村西北約3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62.8米,南北寬71.56米,占地面積為4493.97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清涼山志》載,建于北齊,宋景德年間(1004-1007)改建,始稱壽寧寺。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建筑。三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獻殿(文殊殿)、大雄寶殿和三大士殿(觀音殿),兩側(cè)為便門、鐘樓、鼓樓及配殿。大雄寶殿石砌臺基,寬19.3米,深12.4米,高0.83米,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七檁前后廊式構(gòu)架,前檐明、次間均設(shè)四扇六抹斜方格扇門,后檐明間施六扇六抹格子門。殿內(nèi)佛臺新塑三世佛及十八羅漢21尊。寺內(nèi)存元碑1通,清碑3通,碑文字跡多已漫漶。1988年7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臺山觀音洞(棲賢寺)
  通道終極,是山崖中腰的大巖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間,出檐翹揚。殿內(nèi)主供八臂十一面觀音,觀音面部著白、紅、綠、藍等色,表示種種變化的法像。兩側(cè)還供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教祖師宗喀巴。殿后左側(cè)有一小洞,傳說這里是清康熙年間六世0-倉央嘉措避難-的地方。此外還有傳說該寺中部巖畔的建筑是十三世0-的-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臺山,觀音洞是必到之地。棲賢寺又稱觀音洞,位于南山寺北側(cè)的棲賢谷口,距臺懷鎮(zhèn)約5公里。寺院建造在懸崖上,從崖底的下院開始,鑿石為階,在凸出的石壁上蓋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間殿堂,當中一間為穿堂,接著便是巖壁下的短窄石階通道,通道中段,外側(cè)凸起的巖石上建有六角亭,稱為觀音亭,亭檐下的橫枋上有三幅畫,表現(xiàn)的都是觀音顯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獸威脅的凡人。中段傍巖壁筑7間殿堂……[詳細]
五臺山普化寺
  五臺山普化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臺懷村南約700米。坐東朝西,東西長137米,南北寬141米,占地面積為1.92萬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進行了維修,F(xiàn)存建筑為清代建筑。中軸線依次建有磚雕影壁、天王殿、大雄寶殿、三佛殿和臥佛殿,其中臥佛殿為新建。兩側(cè)為便門,鐘、鼓樓,客房,僧舍及禪房。南北兩側(cè)又新建偏院,南院內(nèi)新建五觀堂等,北院新建韋馱殿、禪堂、僧舍等。前院軸線上對稱設(shè)石旗桿1對,石獅2只。寺內(nèi)存清代壁畫62平方米,民國壁畫8.4平方米。1988年7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軍總部離開五臺山區(qū),開赴太行山。八路軍總部走后,聶榮臻留下建立晉察冀軍區(qū),F(xiàn)在臺懷以南15公里的金崗庫還保留著晉察冀軍區(qū)總司令部舊址。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位于五臺縣南茹村。1937年“七七”事變后,八路軍總部在-總司令率領(lǐng)下于9月22日到達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翌日,到達五臺縣城。五臺縣舉行了歡迎大會。-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闡述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lǐng)。當日下午,總部駐南茹村。-和彭德懷等同志在這里戰(zhàn)斗40余天,他們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創(chuàng)建了五臺游擊隊。一二九師曾路居五臺東冶鎮(zhèn),一二九師副師長-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在東冶沱陽學(xué)堂作了抗日救國的演講。后來,就在南茹村指揮了著名的平型關(guān)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等戰(zhàn)役。2013年5月,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6、秘密寺
秘密寺
   導(dǎo) 游: 秘密寺始建于唐代,現(xiàn)僅存前院、中院、后院、西庵、中庵等處。前院有天王殿,東西兩廂及正殿5間,南北藏經(jīng)樓等;中院有配殿及正殿5間;后院部分殿堂殘壞;中庵包括三圣庵、觀音洞、金佛樓三處。觀音洞三層分奉彌勒、三大士、關(guān)羽等石雕像、摩崖造像18尊。金佛樓三層8間,內(nèi)奉石雕貼金接引佛一尊! 看 點: 寺前山坡有墓塔3座:祖師塔、建玄大師磚墓塔以及建于明萬歷年間的普同塔。這3座磚墓塔為后人研究五臺山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介 紹: 位于臺懷鎮(zhèn)西南38公里處、維屏山秘密巖,秘密巖又稱秘魔巖,所以秘密寺又稱秘魔寺。相傳這里是文殊大士受記五百神龍潛修之地,后來永泰禪師曾在此居住修行,時人稱為秘魔巖和尚,因其手持木叉,所以又稱木叉和尚。這里松柏蒼翠,山巖險峻,野趣橫生。山西忻州市……[詳細]
毛澤東故居陳列館
  位于五臺山塔院寺方丈院內(nèi)。1948年春天,毛澤東率領(lǐng)0中央機關(guān)離開延安,路經(jīng)晉西北,開赴河北省西柏坡,期間曾居住在這里。后院正房的左間,就是毛澤東當年的住室。室內(nèi)按原樣陳設(shè),炕上鋪一床軍被,地上擺一張木桌,放有硯臺和插著毛筆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間的方臺上放火盆,上架一只銅茶壺。后院東房三間,中間是堂屋,左右兩間分別是-和任弼時當年居室。山西忻州市……[詳細]
西關(guān)靈應(yīng)寺
  西關(guān)靈應(yīng)寺,位于五臺縣臺城鎮(zhèn)西關(guān)村西米市街。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408平方米。現(xiàn)僅存路北的一座小型四合院落式小廟。靈應(yīng)寺,現(xiàn)稱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北殿為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內(nèi)供關(guān)帝。東西配殿各三間,深四椽,硬山頂。還有禪房各二間。小山門一間,F(xiàn)寺內(nèi)存有清代各種碑記共記11通,分別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慶三年(1798)、嘉慶十一年(1806)、嘉慶二十一年(1816)、道光十八年(1892)、光緒二十年(1894)、光緒十四年(1888)所立。(《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129、錦繡峰
錦繡峰
   介 紹: 五臺山南臺名為錦繡峰,位于臺懷鎮(zhèn)南12公里,海拔2485米,面積200余畝。臺頂象倒立的藻瓶,周圍1里,細花雜草布滿了整個山巒,猶如綠色的地毯。這里有罕見的“金蓮”、“日菊”和名貴的“銀盤蘑菇”。每年芒種過后,盛夏來臨,來自各地的騾馬牛羊聚集山上,牧民們的歌聲回蕩在山谷中,動人心弦。山西忻州市……[詳細]
130、集福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福寺
  五臺山集福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東莊村東北約6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153.72米,南北寬105.10米,占地面積為1.62萬平方米。據(jù)清《五臺縣志》記載,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F(xiàn)存建筑除天王殿、大殿、文殊殿、鐘鼓樓、配殿為清代遺構(gòu),余皆為新建。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和藏經(jīng)樓,其中藏經(jīng)樓為2001年新建。兩側(cè)建有鐘、鼓樓及配殿等,主院兩側(cè)新建一偏院,為閉關(guān)房、居士樓等,東院也新建一偏院,為僧舍、五觀堂等。大雄寶殿石砌臺基,寬14.3米,深9.9米,高1.4米,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七檁前后廊式構(gòu)架,頂設(shè)方格平棊,前后檐明間施四扇六抹隔扇門,隔扇裙板上浮雕團龍。殿內(nèi)中央佛臺上新塑一佛二弟子像,兩山供奉十八羅漢,殿內(nèi)共有新佛像24尊。兩側(cè)為……[詳細]
131、五臺山廣宗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山廣宗寺
  廣宗寺位于臺懷鎮(zhèn)營坊村山腰、菩薩頂?shù)南逻叄冀ㄓ诿髡露,清代重修。廣宗寺依山而建,規(guī)模雖小,但布局嚴謹,是五臺山十大青廟之一。銅瓦殿是寺院的主殿,共有3間,殿頂覆以銅瓦,在五臺山的寺院中別具一格。殿內(nèi)供有華嚴三圣:文殊菩薩、毗盧佛、普賢菩薩,兩側(cè)鑄有十八羅漢像神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該寺高大雄偉,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風(fēng)格。廣宗寺內(nèi)東北角還建有一座墓塔,高6米,塔身潔白,這是原中國佛學(xué)院院長法尊法師的靈骨塔。法尊法師精通藏文,他把長達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論》譯成藏文,對佛教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廣宗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在他80歲圓寂后,就選擇這里作為他安放靈骨的地方。……[詳細]
132、觀海寺
觀海寺
  導(dǎo) 游: 該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現(xiàn)存有大雄寶殿、金剛菩薩殿兩大殿,其中金剛菩薩殿正面3間,原殿額高懸康熙帝親筆手書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塊。殿內(nèi)的金剛菩薩造型奇特,是五臺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薩,他黑臉黑身、表情堅毅、身形偉岸,右腳登地,左腿屈起,腳踩風(fēng)火輪,臂上纏繞長蛇,手中執(zhí)法器,所以此像又稱“九頭十八臂黑金剛菩薩”。這也是文殊菩薩的“三十二相”之一! 看 點: 觀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長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見底。池邊砌成圓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滲出。相傳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見池內(nèi)有明月。人們以為菩薩顯靈,觀海寺因此逐漸被改稱為明月池。每年的六月0會期間,會有一些虔誠的禮佛者來到池邊飲“佛水”,走時,還會帶些回去以求消災(zāi)。 金剛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無量佛法;弓……[詳細]
133、掛月峰
掛月峰
   介 紹: 五臺山西臺名為掛月峰,位于臺懷鎮(zhèn)西13公里,海拔2773米,臺頂平如掌,面積300余畝。每當明月高照,山泉潺潺,頗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月墜峰巔之際,恰如懸鏡。在西臺頂上賞月,別具一格。臺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寺北有個天然水池,直徑約10米。池北有泉,長、寬各約1.5米。山西忻州市……[詳細]
134、佛母洞
佛母洞
  五臺山佛母洞,又稱五臺山千佛洞,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白云寺村西南約18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172.56米,南北寬63.67米,占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據(jù)明《清涼山志》載,明嘉靖年間(1522-1566)創(chuàng)建。據(jù)碑載,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除大殿(佛母洞)為清代建筑外,其余建筑均為新建。大雄寶殿,也稱佛母洞,臺基寬10.05米,深5.86米,高1.08米,面寬三間,進深二椽,單檐硬山頂,四檁前后廊式構(gòu)架,斗栱三踩單翹,明間設(shè)隔扇門,次間為隔扇窗。殿后依山存自然溶洞1孔,寬5米,高4米,分內(nèi)、外洞,內(nèi)洞供石佛1尊,外洞供石雕毗盧佛及四方佛4尊,為明代雕造。殿前存明重修碑2通。1988年7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臺縣豆村鎮(zhèn)佛光村東南。據(jù)《清涼山志》記載,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寺院除幾座墓塔外,全部被毀。唐大中十一年(857)由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和高僧愿誠主持重建。金天會年間(1123-1137)于寺內(nèi)前院兩側(cè)建文殊、普賢殿。元代補修殿頂、脊獸。明、清重建山門(天王殿)、伽藍殿、香-雨樓、關(guān)帝殿和萬善堂。清末普賢殿被火焚毀,民國初增筑窯洞及南北廂房。占地面積1.56萬平方米。做東向西,依山而形成三層院落,中軸線建有影壁、山門(天王殿)和東大殿。前院北側(cè)為文殊殿,南為伽藍殿;中院兩側(cè)為南北廂房各七間,北有藏經(jīng)樓;上院大佛殿左右建有關(guān)公殿、萬善堂等。現(xiàn)存建筑東大殿為唐代遺構(gòu),文殊殿為金代所建,余皆為明、清建筑。寺內(nèi)保存有北朝祖師塔1座,唐代經(jīng)幢2……[詳細]
136、梵仙山
梵仙山
   看 點: 梵仙山,又名飯仙山。飯仙二字據(jù)說是康熙皇帝金口御封的。   介 紹: 梵仙山位于臺懷鎮(zhèn)南,距大白塔1公里左右。風(fēng)光秀麗,號稱“小南臺”。夏秋之季,站在山腳仰望,只見漫山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林木茂密,姹紫嫣紅,爛漫錦繡,萬綠叢中一點紅,寺廟就建立在山巔,隱藏在郁郁蔥蔥的林木中間。山西忻州市……[詳細]
五臺山黛螺頂
  在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zhèn)中心寺廟集群區(qū),有臺內(nèi)五峰”緊緊環(huán)抱:黛螺頂、菩薩頂、壽寧寺、靈應(yīng)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頂上坐落,與腹地巍然高聳的大白塔相呼應(yīng),確實象雄偉壯闊的生座會預(yù)下面秀麗挺拔的“臺內(nèi)五峰”。簡介黛螺頂,在臺懷中心寺廟集群區(qū)東,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從山下仰望,只見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間又聳起一座小山。山頂寺宇的山門和牌樓圍在樹木之中,常有云霧繚繞。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又稱黛螺頂。黛螺頂亦名大螺頂,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頂庵。這處寺廟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萬歷年間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頂,寺內(nèi)還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頂碑記。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為黛螺頂。登黛螺頂?shù)纳铰酚袃蓷l,一條沿北端的山……[詳細]
138、翠巖峰
翠巖峰
   介 紹: 五臺山中臺名翠巖峰,位于臺懷鎮(zhèn)西北10公里,海拔2894米,臺頂平廣,面積200余畝。臺頂巨石累累,即所謂“龍翻石”。中臺頂氣候嚴寒,變化多端,一年有8個月降雪,最低氣溫常常降至-45℃。夏季時晴時雨,經(jīng)常出現(xiàn)山下傾盆大雨,山上紅日當頭的奇景。五臺氣象站就建在中臺頂上。山西忻州市……[詳細]
139、五臺山寶華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山寶華寺
  五臺山寶華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陽坡道村東北約400米。據(jù)《清涼山志》記載,該寺創(chuàng)建于明代,由僧人正參修建,原名雜花庵,為叢林靜室。清康熙五十年(1711),由僧人清修重建。清光緒年間(1875-1908)改稱寶華寺。現(xiàn)在的寶華寺是演林老和尚于1986年重建的,保存清代風(fēng)格。該寺布局規(guī)整,建筑宏偉。坐北朝南,東西長50.38米,南北寬85.27米,占地面積4296平方米。中軸線上建三重大殿,依次為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寶殿。天王殿后有一座很有名氣的佛塔——燃燈佛木塔,又名西藏飛來塔。2007年12月,五臺山風(fēng)景區(qū)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天王殿和文殊殿間的院中,高高矗立著一座燃燈佛母塔。這就是乾隆年間格隆尊追仿照尼泊爾“掐榮卡笑塔”興建的塔。該塔通高十米,是一金剛寶座式的白塔。在大塔的須彌座……[詳細]
140、般若泉
般若泉
   : 般若是梵文音譯,意為智慧。般若泉,就是說飲了泉水能增加智慧! 看 點: 般若泉,亦稱萬歲泉。傳說,康熙皇帝上五臺山,煮飯喝茶用的都是般若泉水,故名。歷代班禪、0朝五臺山,都要派專人到般若泉取水飲用。歷史上,五臺山各寺院來了貴客,都要派小和尚專程取水沏茶。五臺山傳言,般若泉三九嚴寒天不凍,冷泉水也能沏起茶來,在五臺山用其它水沏茶,喝得多了會感到肚脹,用般若泉水沏茶,喝得越多越舒服。 有關(guān)部門對泉水進行了化驗,確認屬于優(yōu)質(zhì)礦泉。一些專家還認為可治許多疑難疾病。 : 般若泉位于梵仙山北麓,殊像寺東側(cè),風(fēng)林谷出口處,緊挨石涼公路,周圍有一片楊樹風(fēng)景林山西忻州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