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株洲市 > 炎陵縣旅游

炎陵縣旅游景點介紹

中共酃縣縣委機關舊址——石洲鍋廠下
  縣委機關舊址——石洲鍋廠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三年,中共炎陵縣縣委機關設在石洲鍋廠下。縣委在這里領導全縣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壯大地方武裝,建設群團組織,開展土地革命,擴大紅色區(qū)域。一九三二年,王震率部來到炎陵,曾在這里辦公和開展調查研究工作,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余永紅)……[詳細]
紅軍醫(yī)院——廖家祠
  紅軍醫(yī)院——廖家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遂川紅軍醫(yī)院搬來這里,與炎陵紅色醫(yī)院合并,改名為紅軍醫(yī)院,先后有200多名紅軍官兵在這里養(yǎng)傷治病。該醫(yī)院位于縣城南的策源鄉(xiāng)上洞村上彎組,當時紅軍醫(yī)院共有醫(yī)務人員16人,院長由羅金蓮兼任。在當時戰(zhàn)斗頻繁,敵人--嚴密,經(jīng)濟困難的情況下,醫(yī)院仍一直堅持到1934年。(余永紅)……[詳細]
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會師舊址——萬家大屋
  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會師舊址----萬家大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系晚清江南民居建筑,坐北朝南,面積為100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封火山墻。1931年3月,張云逸率紅七軍進入酃縣蘇區(qū),于3月14日,在這里與王震率領的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勝利會師。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的會師進一步推動了湘東南革命形勢的向前發(fā)展,擴大了革命根據(jù)地。同時舊址墻壁上還保存了許多1930年—1933年紅軍書寫的宣傳標語。201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余永紅)……[詳細]
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舊址——張家祠
  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舊址——張家祠1928年7月12日,朱德率部攻克酃縣城后,回師永新。來自宜章的二十九團官兵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不愿返回永新。15日,紅四軍軍委在沔渡張家祠召開團以上干部參加的軍委擴大會議。會議由朱德、陳毅主持,何長工、王爾琢、龔楚、胡少海、杜修經(jīng)等參加。會上對部隊去留問題爭執(zhí)不休,沒有結果,同時,會議決定取消軍委,成立前委,陳毅為書記。17日,部隊執(zhí)意往湘南開拔。紅軍主力遠離根據(jù)地后,敵軍瘋狂進攻,造成邊界“八月失敗”。系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期革命遺址。(余永紅)……[詳細]
大院匡神宮
  縣第一屆工農(nóng)兵政府舊址——大院匡神宮一九二八年六月,縣委在大院匡神宮召開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成立縣工農(nóng)兵政府,選舉徐鼎燕為主席、周道隆為秘書長、何國誠為軍事部長、周亞水為婦女部長。系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期革命遺址。(余永紅)……[詳細]
龍溪南岸段家垅
  第一屆縣委機關舊址——龍溪南岸段家垅一九二八年五月,中共炎陵縣第一屆縣委機關由七都茅坪搬到南岸段家垅。五月二十三日,因叛徒告密,縣委機關被敵包圍,縣委委員周里、秘書黃元吉突圍脫險,書記劉寅生、委員劉平章在突圍中不幸犧牲。系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期革命遺址。(余永紅)……[詳細]
27、沔渡圩
沔渡圩
  南昌起義部隊、湘南農(nóng)軍和工農(nóng)革命軍第二團會合舊址——沔渡圩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率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到達沔渡,唐天際率安仁農(nóng)軍到沔渡趕上主力部隊,陳毅、鄧允庭、黃義藻、鄧宗海、黃克誠率部和何長工、袁文才率領的工農(nóng)革命軍第二團在資興匯集后,經(jīng)中村、水口、縣城到達沔渡,三支部隊在沔渡圩會合。系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期革命遺址。(余永紅)……[詳細]
軍民訴苦大會舊址——中村圩頭
  1928年3月中旬,工農(nóng)革命軍來到中村。為了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部隊和炎陵縣縣委在中村圩頭召開有三千多人參加的軍民訴苦大會。會議由縣委書記劉寅生主持。毛澤東在會上列舉當?shù)赝梁懒蛹潉兿鬓r(nóng)民的事實,通俗地講解革命道理,號召大家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十幾個窮苦農(nóng)民爭相上臺控訴土豪劣紳的罪惡。大會根據(jù)群眾要求當場處決了兩個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訴苦大會激發(fā)了廣大軍民的階級覺悟。會后,道任、聯(lián)西、龍?zhí)兜仁畮讉村莊普遍開展插牌分田運動。1997年,軍民訴苦臺修復一新。軍民訴苦大會是中村“插牌分田”運動的前奏,它啟發(fā)了農(nóng)民群眾的階級覺悟,激發(fā)了農(nóng)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促進了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詳細]
接龍橋戰(zhàn)斗舊址
  接龍橋位于炎陵縣城西大門之處,橫跨坂溪水,南北走向,南連湘山,北接106國道,是炎陵縣城西連南北的交通要道。接龍橋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年),系一座雙孔石拱橋,麻石結構,全橋兩拱一墩,歷史悠久,建筑工藝獨特。1928年4月,毛澤東率工農(nóng)革命軍在此橋擊潰湘敵一團,有力掩護了朱德、陳毅部隊向井岡山轉移,為朱毛第一次會面和兩軍勝利會師創(chuàng)造了條件。系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期革命遺址![詳細]
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據(jù)史書記載,從唐代以來,封建王朝逐步形成了皇帝詔命官員祭祀炎帝陵的“御祭”軌制。炎陵縣委宣傳部介紹,文物普查部分近期在炎陵縣三河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炎帝陵御祭古道遺址。其中,橋頭嶺段古道保存最為完整,寬約1.9米,以鵝卵石展砌,斜坡處以石壘級,牢固堅實。古道北側石壁上,有“邑有圣陵”摩崖石刻,為清代乾隆年間遺跡,專家考證這也是古代御祭官的指路標識!坝拦诺馈鄙系钠盒未澹卸煽诤托叙^遺址。山林小鎮(zhèn)“霍家老圩”鵝卵石展就的古道旁,很多兩層磚木結構店展仍有清代建筑風格,令人流連忘返。新華網(wǎng)長沙3月17日電(記者蘇曉洲)17日,湖南省炎陵縣對外界公布,文物考古專家?guī)捉?jīng)周合,終于發(fā)現(xiàn)了被湮沒于蒼山林海之中的古代炎帝陵御祭古道。15.5公里的古道上,鵝卵石路、摩崖路標、御祭官墓園等遺跡猶存。炎陵縣文物專家考證,古……[詳細]
31、湘山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湘山塔
  湘山塔 時代為明。位于湖南省炎陵縣城關鎮(zhèn),此為湘東地區(qū)明代磚塔之一。 湘山塔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6),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咸豐元年(1851)曾數(shù)次重修,塔下原建有湘山寺,已不存。 塔系樓閣式空心磚塔,六角七級,鑄鐵葫蘆頂,高約13米,底邊長兩米,圓形底座,塔身一、二、三層各有半圓形拱門,門側有“八仙飄!钡雀〉瘢粚娱T楣上有陰刻楷書“湘山寶塔”四字。塔俊俏挺秀。清代工部主事尹榮祖至此,題有“殘霞飛殿角,落日掛林端,塔形連天碧,山光入水寒”的詩句。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51-10![詳細]
紅軍標語樓——江家試館
  年代不詳。位于湖南省炎陵縣霞陽鎮(zhèn)。此為湖南省內紅軍標語最集中的紀念建筑。江家試館始建年代不詳。此屋坐北朝南,系江南晚清民居建筑形式,土木結構,陰陽合瓦頂,硬山頂屋面,兩層0式。占地256平方米,建筑面積413平方米。面闊3間,進深3間。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前廳、后廳。前廳左右有兩廂房,后廳左右有梢間,前廳有板式木梯通往0。1932年,李天柱、王震先后率工農(nóng)紅軍湘東獨立第一師在酃縣城區(qū)進行革命活動時,在江家試館內外和樓房的墻壁上寫下了大量革命標語。1970年,將石灰、黃泥清除后,30余條(組)紅軍標語即顯露出來。標語內容主要為:1、請看國民黨十大罪惡一、勾結帝國主義,出賣民族利益。二、背叛中國革命,-工農(nóng)群眾。三、幫助資產(chǎn)階級,禁止工人罷工。四、庇護土豪劣紳,加重租息剝削。五、克扣士兵軍餉,……[詳細]
33、酃峰
酃峰
  酃峰海拔2115.2米,是湖南省第一高峰。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曾在這一帶高山上采藥,后人為紀念炎帝神農(nóng)氏便將此山稱為神農(nóng)峰。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2%,被稱為“中南綠都”。山中生長著自然植物1500多種,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峰頂獨秀,群山競黛,云海茫茫,煙霧繚繞,春觀杜鵑花海,夏臨壯麗山河,秋看勝火紅葉,冬見群峰傲骨,風光無限。天馬寨似一條彩帶貫穿景區(qū),全長5公里,溯溪而上,景色各異,有馬槽灘、冰臼群、南方鐵杉群落、黃龍灘、臥虎灘等10余處景觀。白水寨與天馬寨平行,全長5公里。這里有激流、險灘、深谷、淺灣,窄道、急彎,集原始、神秘、雄偉、險峻于一體。這里也是很多戶外登山愛好者喜歡來的地方。登山主要線路有兩條:一條是中洲-上洲-原始森林-曾子坳-神農(nóng)峰-猴牯塘-白水瀑-中洲,全程約30公里,完全徒步;另一……[詳細]
何孟雄故居
  何孟雄故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龍?zhí)洞。故居系晚清時期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何孟雄于1898年6月出生,1914年夏考入岳云中學。1917年春改名何純,考入湖南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常與長沙學聯(lián)和本校學生毛澤東、蔡和森、張昆弟、李維漢等一起參加-。1918年,在楊昌濟先生的幫助下,與蔡和森等人離開長沙到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何孟雄是全國最早的50余名黨員之一;同年秋,任黨領導工人運動的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成員;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任地委書記兼組織委員;1925年5月1日,任剛剛成立的京綏鐵路總工會秘……[詳細]
中村軍民訴苦大會舊址
  中村軍民訴苦大會舊址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小鋪頭組。1928年3月下旬,毛澤東率領工農(nóng)革命軍策應湘南起義,在酃縣中村集結。一天上午,毛澤東帶領幾名戰(zhàn)士,挑著從土豪家沒收的糧食、衣物,來到聯(lián)西村窮得揭不開鍋的葉老漢家。幾名戰(zhàn)士走進破舊不堪、黑咕隆咚的矮屋,對葉老漢說:“我們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工農(nóng)革命軍,是專門幫助窮人鬧翻身的部隊。聽農(nóng)民兄弟說,你家早就斷糧了。所以,毛委員今天特意送來一點糧食和衣服,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打土豪沒收過來的,請您老人家收下吧!比~老漢忙說:“不要,不要!”毛澤東知道老人家有顧慮,便親切地對他說:“老人家,你別害怕,糧食是窮人種的,布是窮人織的,今天,我們從土豪劣紳家奪回來分給窮苦農(nóng)民,叫物歸原主!比~老漢還是不敢收。毛澤東深知其中原因,他叫一名戰(zhàn)士找來一把筷子,先取出……[詳細]
八擔丘(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
  八擔丘——毛澤東給部隊上政治課舊址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為策應湘南起義,1928年3月18日,毛澤東率工農(nóng)革命軍第1師第1團、第2團全部到達中村集結,并隨后在這里開展了10天的革命活動。為訓練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從3月19日開始,毛澤東采用上午給這個營講課,下午給那個營講課,分別留半天討論的方式,集中一個星期的時間,對部隊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政治教育。課堂就設在小鋪頭的八擔丘稻田里。田邊擺著一張小方桌,一條小板凳,一塊小黑板。戰(zhàn)士們就著禾蔸席地而坐。毛澤東時而坐著講,時而站起來比劃著手勢講,時而在黑板上寫著,戰(zhàn)士們聽得聚精會神。講課的主要內容是:中國革命的性質問題;中國革命的特點問題;中國革命的道路、戰(zhàn)略問題。毛澤東深刻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形勢和革命性質,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建立井岡山革……[詳細]
橋頭江家——毛澤東水口舊居
  橋頭江家——毛澤東水口舊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zhèn)水口村橋頭江家組。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三灣,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1個師3個團縮編為一個團,在軍隊內部成立士兵委員會,并提出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營以上建立黨委,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tǒng)一指揮,從而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接著于10月3日,在寧岡左城召開前委擴大會議,總結秋收起義的經(jīng)驗教訓,討論了爭取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等問題。隨后在袁文才的幫助下,在茅坪建立留守處和后方醫(yī)院,將傷病員妥善安置,又繼續(xù)往湘南進軍。1927年10月中旬,部隊抵達酃縣水口,毛澤東居住在水口橋頭江先欽家里。在水口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毛澤東考慮在三灣改編時只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議題,但還沒來得及實施,于……[詳細]
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駐酃縣水口團部舊址(朱家祠)
  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駐酃縣水口團部舊址(朱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zhèn)水口村。1927年10月中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酃縣水口,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團部設在朱家祠。毛澤東在這里接見了酃縣第一個黨支部——涼橋黨支部書記周禮。周禮向毛澤東匯報了中共酃縣特別支部和農(nóng)民協(xié)會在大革命失敗后遭敵人破壞的情況和涼橋臨時黨支部的工作情況。毛澤東對臨時黨支部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隨后,問周禮酃縣有沒有國民黨駐軍。周禮告知到現(xiàn)在為止,酃縣還沒有國民黨的正規(guī)部隊,只有南鄉(xiāng)和東鄉(xiāng)兩個挨戶團。南鄉(xiāng)挨戶團頭子叫陳大觀,有30支槍,東鄉(xiāng)挨戶團頭子是賈威,有七八十支槍。為了解酃縣及周邊的地形和敵情,毛澤東交待周禮辦3件事:一是畫一張詳細的酃縣地形圖;二是為部隊找一名向導;三是去茶陵偵察一下敵情。部隊……[詳細]
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部舊址(周家祠)
  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部舊址(周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中村村。1928年3月初,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湘南特委的軍事部周魯來到井岡山,指責毛澤東躲在井岡山,沒有一點發(fā)展前途,并傳達了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決定:給毛澤東以“開除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和“撤消現(xiàn)任省委委員”的處分,撤消前委,改組為師委,由何挺穎任書記,毛澤東任師長,并命令立即開往湘南,策應湘南起義。1928年3月18日,毛澤東率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第1師到達中村,師部設周家祠。工農(nóng)革命軍到達中村前后,軍內和黨內不少同志對湘南特委的指責和強令部隊開往湘南,對撤消前委和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務,甚至傳說,毛澤東開除了黨籍,而心存不滿和怨氣,并議論紛紛。為了讓部隊了解事實-,統(tǒng)一部隊的思想和行動。3月19日晚,毛澤東、何挺穎在周南學校主持召……[詳細]
炎陵烈士陵園
  炎陵烈士陵園位于炎陵縣霞陽鎮(zhèn)湘山公園。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炎陵縣是湖南省農(nóng)民運動開展較早的地區(qū)。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炎陵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核心縣,也是湘贛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來炎陵縣開展革命活動,指導該縣工農(nóng)革命斗爭!爸烀钡谝淮螘妗⑺谌~家祠連隊支部建黨活動、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等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炎陵。炎陵縣經(jīng)歷了井岡山根據(jù)地、贛西南根據(jù)地、湘贛根據(jù)地以及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zhàn)等多個時期的斗爭,紅4軍、紅5軍、紅7軍、湘東南獨立師、湘贛紅軍獨立第4團、湘粵贛邊游擊大隊等多支部隊在這里進行過武裝斗爭。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陵園于1978年始建,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區(qū)、烈士英名長廊、烈士紀念館以及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