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 > 登封市旅游

登封市旅游景點介紹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于北京時間2010年8月1日7時43分,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34屆大會上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chǎn)!疤斓刂小睔v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嵩岳寺塔、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岳廟、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yōu)秀歷史建筑。登封“天地之中”經(jīng)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構(gòu)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qū)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nèi)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xiàn)。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筑。測景臺創(chuàng)立于西周(約公元前1037年),周公為測日影定地中……[詳細]
102、登封中靈山
登封中靈山
  中靈山地處鄭州、洛陽兩市交界地帶,位于登封城西25公里處穎陽鎮(zhèn)境內(nèi);位于洛陽龍門和登封少林寺兩大著名景區(qū)銜接點上,各距40公里。此山自然景觀獨特,形似鞍馬,故又稱鞍坡山;夏季山上經(jīng)常云霧繚繞、紫氣東來,又稱紫云山,山上有地方中空,踩上去咚咚作響,又名石堂山,山頂東有萬丈溝,西有千仞澗,海拔1300多米,和嵩山相當。 中靈山景區(qū)擁有縣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因傳說中人類始祖女媧在此煉石補天、挖土造人,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山”。中靈山海拔1318米,奇洞飛瀑,秀色天成,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唐代詩人李白、岑參,宋代宰相歐陽修、范仲淹等都曾到此尋根祭祖,旅游觀光,消閑避暑。并留下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和“洛城三月亂鶯飛,潁陽山中花發(fā)時,往來車馬游山客,貪看山花踏山石”的千古絕……[詳細]
登封清涼寺
  清涼寺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登封市西南10公里的嵩山少室山清涼峰下,寺因山而得名。寺院現(xiàn)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山門、東掖門、東順山房等金清時期殿宇19間。其中大殿梁架特點保留了金代建筑特征,是河南省現(xiàn)存最早的木構(gòu)建 筑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值![詳細]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為大型文化演出項目,項目選址在距登封市西十公里的待仙溝,距少林寺7公里。由曾獲得奧斯卡原創(chuàng)音樂獎的譚盾提綱藝術(shù)總監(jiān)和音樂原創(chuàng);由成功策劃《印象·劉三姐》的著名策劃人梅元帥制作;廈門大學(xué)教授易中天任禪學(xué)顧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任少林寺文化顧問;著名舞蹈學(xué)家黃豆豆任舞蹈編導(dǎo)!抖U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規(guī)模宏大,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少林僧侶的現(xiàn)場唱誦,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合成了中岳嵩山輝煌的交響。每天晚上8:00的定時演出,成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亮點!抖U宗少林·音樂大典》由《水樂•禪境》、《木樂•禪定》、《風(fēng)樂•禪武》、《光樂•禪悟》、《石樂•禪頌》五個樂章組成。水樂,溪山坐禪、踏水行……[詳細]
嵩山少林寺武術(shù)館
  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shù)館位于千年古剎——嵩山少林寺東側(cè)700m處,北依五乳峰,南臨少溪河,東距省會鄭州87Km,西距九朝古都洛陽74Km,207國道從其東側(cè)600m穿越而過。周圍群峰薈萃,怪石嶙峋,溪水環(huán)流,古樹參天。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shù)館是由國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資興建我國第一所面向海內(nèi)外招生、培養(yǎng)武術(shù)專業(yè)人才、傳播少林武術(shù),集武術(shù)、旅游、接待為一體的綜合性涉外武術(shù)培訓(xùn)基地,隸屬于河南省旅游局。占地面積50000㎡,建筑面積20000㎡,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風(fēng)格獨特。內(nèi)有560余座位的現(xiàn)代化表演廳一個;建筑面積400㎡東西練功房各一個;建筑面積7000㎡,可容納5000余看臺的室外表演場---少林寺演武場一座;600㎡室外練功場(傳統(tǒng))一個;綜合服務(wù)區(qū)少林武術(shù)賓館是融商務(wù)、購物、……[詳細]
106、南洼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洼遺址
  時代:夏商至唐宋南洼遺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南約40公里的嵩山南麓,是夏商至唐宋時期的古遺址,是一處以二里頭文化為主,兼有殷墟、東周等時期的文化遺存2004~2006年,鄭州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考古系先后五次對其發(fā)掘,出土了較為豐富的文化遺物。南洼遺址南臨鄭洛公路,向北約1千米即為君召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該遺址北依少室山,南望伏牛山余脈,東部為一道南北向丘陵,向西地勢開闊,有水自東北向西南穿過,后西折匯入伊河支流白降河。遺址地勢較為平坦,中部稍高,地表現(xiàn)為農(nóng)田。該遺址東南與仰韶時期的后孟村遺址相接,向西南5千多米為仰韶時期的潁陽遺址。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洼村民為修建水庫及建房取土,將遺址中部破壞部分,其余保存較好。從取土形成的斷面上,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較為豐富的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灰坑、墓……[詳細]
崇唐觀石刻造像
  崇唐觀,原名隆唐觀,因避諱唐玄宗李隆基而改名崇唐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北老君洞前的逍遙谷中。觀內(nèi)老君石造像,青石質(zhì),通高2.8米,飾發(fā)髻,面部豐滿,神態(tài)沉靜,安祥自若,呈說法狀端座于蓮花須彌座上,須彌座上浮雕有伎樂,座上方刻有隸書銘文“大周隆唐觀敬造元始天尊像并左右二真人,長壽二年十月十五日畢功謹記”。長壽為武則天年號,即造像的年代為69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老君石造像,由于有確切記年,使其更加珍貴。2006年5月,崇唐觀造像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8、永泰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泰寺塔
  永泰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西北11公里永泰寺,建造于唐代。該塔為單層十三級密檐疊澀式磚塔,平面呈方形,塔體高通24米,壁厚4.8米。青磚黃泥壘徹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層薄薄的白灰,塔身高聳,南面辟有高2.6米,寬1.74米的券門,由門要至塔室,塔室內(nèi)部仍為方形空筒狀,各檐外輪廓的連線呈柔和的拋物線狀,塔剎由仰蓮、五重相輪組成,其精美的造型,是我國現(xiàn)存唐塔中的佼佼者。據(jù)碑文記載,永泰寺塔是因供奉舍利而敕建的。塔西南50米處有金大安元年(1029年)建造的方形雙層磚塔,高3米余,塔剎已毀。塔東北約150米處,有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造的磚砌-塔1座,高約6.18米。永泰寺位于塔的西南方,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12年),以后屢有修建,F(xiàn)存多為清代建筑,建筑面積989平方米。2001年6月……[詳細]
109、會善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善寺
  會善寺位于河南登封縣嵩山太室之西南麓積翠峰下,屬曹洞宗,與少室山少林寺、嵩岳寺等并稱為嵩山之名剎。會善寺為魏孝文帝(471~499年)離宮,正光元年(520年)復(fù)建閑居寺。隋開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賜名會善寺。唐武則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禪師為國師,賜名安國寺。唐代增建殿宇、戒壇、塔,規(guī)模宏大,高僧輩出,如元同、凈藏及天文學(xué)家一行等皆出于該寺。五代時于嵩山琉璃戒壇納法,又名“封禪寺”,后梁時廢。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賜名“嵩岳琉璃戒壇”、“大會善寺”。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5年)又賜名“萬壽禪寺”。會善寺坐北向南,山門面闊5間,進深3間,硬山小灰瓦頂,中3間砌券門,明間門券上嵌長方形橫匾書“會善寺”3字,內(nèi)供白玉阿彌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贈。山門東西兩側(cè)各建單間硬山造掖門……[詳細]
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北5公里嵩山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的山坡臺地上,始建于東漢永平十四年(71年),后歷代均有修建。現(xiàn)建筑多為清代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順山房、廂房等。塔呈方形,底層面寬約7米,高35米余,空心,全塔用灰磚黃泥壘砌而成。塔為密檐式,第一層塔身砌成平直壁面,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層,總高40米余。第一層正面有圓券門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層四面各開一小圓券。法王寺塔的輪廓線中部微微鼓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體呈梭形,檐端連成極柔和的弧線,為現(xiàn)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體現(xiàn)了唐代藝術(shù)家高度的審美能力。塔檐以磚疊澀層層挑出,挑檐之外輪廓又層層收分,至上部幾層急殺向內(nèi),最上以短短的塔剎封頂。法王寺塔群共有唐代磚塔四座及元“月庵海公圓靜之塔”、清“彌壑澧公和尚之塔”。登封法王寺……[詳細]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yīng)之頌碑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yīng)之頌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極峰下的書院村,F(xiàn)立于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大門外西側(cè)10米處,唐天寶三年(744年)刻立。該碑由基座、碑身、碑額、云盤、碑首五層雕石組成。通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nèi)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zhuǎn)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書丹。字態(tài)端正,剛?cè)徇m度,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2001年6月,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yīng)之頌碑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城崗古城址
  王城崗及陽城遺址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的登封縣,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城址,年代為距今3550~4450年。王城崗及陽城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75年,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是一處以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存為主,兼有裴李崗文化、二里頭文化以及商、周時期文化遺存的遺址。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有龍山文化晚期的小城堡2座以及奠基坑、窖穴、灰坑等遺跡。遺址內(nèi)還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銅器等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具。陶器多為砂質(zhì)或泥質(zhì),灰陶較多,此外還有棕陶和黑陶等。城址內(nèi)已發(fā)掘的供水設(shè)施,設(shè)計科學(xué)、系統(tǒng)復(fù)雜,是研究古代城市供水的珍貴資料。王城崗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中國龍山時代的城市及當時的社會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家文物局)……[詳細]
凈藏禪師塔
  凈藏禪師塔坐落于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會善寺山門的西坡之上。唐天寶五年(746年),凈藏禪師逝于會善寺,之后建塔埋葬,這是中國最早的八角形磚塔。塔為磚砌,平面呈八角形,單層重檐,高約9米。塔身立于高大的臺基之上,下層為須彌座,其上塔身各角均立有凸出壁面呈五角形的倚柱,柱頭承托一斗三升斗拱,兩柱之間用人字極。塔的正南開券門,內(nèi)辟八角形塔心室。塔身背面嵌有塔銘一方,其余各面鑲嵌有假門窗。塔身之上為疊澀檐一層,其上置須彌座和仰蓮各一層,以火焰寶珠收頂。此塔的斗拱只在天龍山北齊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石窟與其它繪畫0現(xiàn)過,實物則屬罕見。凈藏禪師塔為研究唐代的木構(gòu)建筑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114、登封龍泉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龍泉寺
  龍泉寺位于登封市區(qū)西南20公里石道鄉(xiāng)西南2.5公里處的龍泉寺村,因寺西一眼四季不涸的“龍泉”而名。該寺始建于北朝,坐北面南,占地面積1720.4平方米,現(xiàn)僅中軸線建筑山門、千佛殿和西配房六祖殿、東配房大成緊那羅王殿等明清以后建筑4座347.89平方米。山門,清代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硬山式灰筒板瓦覆頂,出前廊。大成緊那羅王殿位于山門后東側(cè),坐東面西,1999年復(fù)建,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硬山式小灰瓦覆頂。千佛殿,又名大佛殿,位于寺院最后,坐北面南,因殿內(nèi)東西南三壁嵌有443尊磚雕佛像而得名,是寺院的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頂為懸山式灰筒板瓦覆頂。另外,寺院有碑碣6品,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是龍泉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詳細]
登封大法王寺
  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區(qū)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北依嵩嶺,含抱如椅。俯瞰二熊諸山,排列如拱,山峰羅列,溪水潺流,蒼松翠柏,景色秀麗。寺東有峽,形若豐園形大門,位嵩山頂端為“嵩門”,是登封八大景之一。明朝洪武年間,上黨鄭大原游覽中岳,觀罷此景,曾揮筆贊曰:嵩門勝跡冠中州,幸此登臨值中秋。皓魄初懸蒼谷口,清光滿射碧山頭。祗園暫息塵勞夢,民社寧忘國計憂。徒倚欲歸情不厭,松濤鐘韻兩悠悠。古人詩頌法王寺為“嵩山第一勝地”,至為確切。法王寺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三國位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更名護國寺。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291年)在護國寺左建法華寺,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建舍利塔,更名舍利寺。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更名功德寺。玄宗開元時(公元714——779年)更名御容……[詳細]
登封南岳廟
  南岳廟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大金店街中心,始建于金,明、清兩朝重修。院落坐北朝南,原有三進院落,現(xiàn)存府君殿(正殿)、財神殿、三官殿、火神殿、龍王殿、三星殿等。府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灰筒瓦頂,頂脊兩端置大吻,正脊上端置獅子馱寶瓶,脊兩側(cè)飾磚雕龍鳳戲牡丹等圖案。檐下一周施三踩斗拱。前墻辟舊式欞門檻窗,木柱石礎(chǔ)。殿內(nèi)墻壁原有壁畫。中央神龕上部繪飛鳥、花卉,梁上飾以游龍為主的彩繪。殿內(nèi)正中懸一匾額,楷書“位配南岳”四個大字。殿前有高大的月臺,東西長18米,南北寬8米。此殿梁架與殿頂木架為金代構(gòu)筑,是河南省境內(nèi)現(xiàn)存較早的木構(gòu)建筑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7、測景臺
測景臺
  測景臺是測量出日影,驗證時令季節(jié)和計年的儀器。這個臺建在嵩山之南十多公里處,離禹都陽城遺址一公里多。臺分兩部分,一部分周公測景臺,這個臺用青石制作,有臺座、石柱兩部分。石柱為“表”,臺座為“圭”,石表南面刻:“周公測景臺”五字!吨芏Y》載測景臺、周跡也!巴凉缰ǎ瑴y土深,日景以求地中”。土圭系泥土制作,與表成直留,日中測量日景。測景臺因系文王的次子周公姬旦營東都洛陽時在這里開始研究的,所以這個臺的后面建有“周公廟”、內(nèi)祀周公。這里距東徑113.55度,北緯34.40度,當時正是地中。歷史上的天文學(xué)家、歷法家都在這里作過研究,制定了實用的農(nóng)用歷法![詳細]
許由故里
  箕山,又名許由山,位于嵩山之南15公里處,潁河從中穿過,與古陽城隔河相望,是一處極好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古人有云:箕山高大四絕,平頂截壁,若城垣四周,若箕宿四勝,離之距方,晴霽開朗!』椒屙斊教,土地肥沃,呈東北西南向,形如簸箕,故名箕山,長約2000米,寬約500米,呈長方形,又名方山,遠望如枕,俗名枕頭山,東北部有許由冢、劉秀寨,西南端有王莽寨,中西部為鄉(xiāng)辦林場,綠林蔥郁;礁箖(nèi)為一大溶洞,山陰多處外通!≡S由廟許由廟亦稱徵君廟,位于箕山北的山愿之上。左有虎頭崖,右有饅頭坡。廟建何時不詳。據(jù)傳原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廟祠,廟門有石闕一對,名許由闕!逗幽细尽份d:“許由闕系朱寵所建,至明有知縣侯太、付梅重建。”朱寵乃漢代潁川郡太守。今闕不存,唯廟在焉!≡S由廟現(xiàn)存廟堂一所,正殿三間硬山式出前檐……[詳細]
119、石淙河
石淙河
  石淙河在登封市告成鎮(zhèn)東約3公里處。石淙河匯聚成潭,兩岸崖石陡峭形如刀切,崖下潭水洞黑,深不可測,以其形狀取名車箱潭。嵩山東南,玉女臺下的石淙澗,就是石淙會飲之處。兩崖石壁高聳,險峻如削,怪古嶙峋多姿,大小別致。澗中有巨石,兩崖多洞穴,水擊石響,淙淙有聲,故名石淙。石上青苔滿布,澗水清澈見底,上空鶯歌燕舞,水中群魚戲游。碧水潭中有個大石頭,獨出水面,平整如案。登上石頂眺望,周圍是水,四面環(huán)山,紅日映染河水,微風(fēng)徐徐撲面,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大有人在畫中之感。古時稱石淙澗為水營山陣、天中勝景,每逢九月九日重陽佳節(jié),人們捎帶酒菜,登水中石上,猜拳行令,飽覽勝景。史載大唐天后武則天多次來石淙河尋歡作樂。周久視元年(700年),她領(lǐng)皇太子穎(唐中宗)、相王旦(唐睿宗)梁王武三思等許多貴族顯臣,到石淙河……[詳細]
120、登封永泰寺
登封永泰寺
  永泰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西北約11公里處的太室山西麓,坐東朝西,面對少林寺,背依氣勢巍巍的望都峰(因站立峰頂可眺望九朝古都洛陽而得名),北臨秀麗多姿的子晉峰(因周靈王太子晉在此居住修道而取名),南有知崖萬壑的少室山和碧波蕩漾的少林水庫。這里群山環(huán)繞,峰巒疊翠,林木蔥郁,溪水縈回,寶塔點綴,景色清幽。寺前的登偃旅游公路南行1公里與207國道相連,交通方便。永泰寺是佛教禪宗傳入中原后營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還是我國現(xiàn)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泰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明練寺,唐代易名永泰寺,金代更名永禪寺,元朝以后又復(fù)名永泰寺,變稱永泰禪寺。也有人稱永泰寺為永泰庵或永泰院的。那么,永泰寺名是怎么演變得來的呢?寺與庵與院的區(qū)別又是什么呢?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