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麗水市 > 慶元縣旅游

慶元縣旅游景點介紹

慶元縣香菇博物館
  中國慶元香菇博物館成立于1997年,是全國最早創(chuàng)建的香菇專題博物館。為深入挖掘、弘揚香菇文化,2010年慶元縣委縣政府將香菇博物館遷建新址,并于12月11日第八屆中國慶元香菇文化節(jié)期間正式開館。新館坐落于縣城生態(tài)公園內(nèi),總建筑面積2380平方米,是一家以展示香菇歷史文化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為主題的專業(yè)性和綜合性相結(jié)合的博物館,館藏內(nèi)容豐富,陳列形式新穎,集收藏、展陳、宣傳、科普、教育以及研究于一體,共設香菇之源、香菇之路、香菇之韻、香菇之問、香菇之歌五個單元和一個臨時展廳。通過珍貴的歷史文物、菇山生產(chǎn)場景復原及多媒體互動、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香菇文化的源遠流長,香菇產(chǎn)業(yè)的絢麗輝煌,成為國內(nèi)菌類博物館中的一朵奇葩。多年來,該館通過舉辦優(yōu)秀學生志愿者培訓、專題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愛國主……[詳細]
慶元縣廊橋博物館
  慶元縣素有“古廊橋天然博物館”和“廊橋之鄉(xiāng)”的美稱。全國現(xiàn)存壽命最長的如龍橋,單孔廊屋最長的黃水長橋,單孔跨度最大的蘭溪橋,有史料記載時間最早的雙門橋、甫田橋和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濛洲橋均在慶元縣內(nèi)。為更好的展示慶元的廊橋文化。慶元縣廊橋博物館,于2011年12月2日正式開館。該館以廊橋為主題,從歷史、技藝、自然、人文、保護等方面來解讀廊橋文化,采用“橋館合一”的建筑理念來詮釋廊橋文化,外形古樸典雅,總面積3300平方米。廊橋博物館分為序廳、歷史篇——夢回廊橋、技藝篇——巧奪天工、自然篇——人間彩虹、人文篇——情有獨鐘、保護篇——牽手廊橋和結(jié)語等七個部分。陳列面積2250平方米;娟惲幸浴叭碎g彩虹,夢幻廊橋”為主題,以慶元及周邊地區(qū)廊橋遺存與廊橋文化為切入點,系統(tǒng)展現(xiàn)中國廊橋的技術(shù)特色與文化……[詳細]
龍湫靈液
  詩曰:名山靈窟有龍湫,天際飛來噴瀑流, 萬點明珠光濺月,一條素練冷涵秋;虹霓貫日驚神鬼,蜃氣騰空射斗牛。為旁朗星胡侍講,封來三井壯南州。 這首詩是古人對位于銀屏山腳下的舉溪八景“龍湫靈液”的贊美。經(jīng)白云橋去云泉寺,游客至此必詢龍湫,順著山澗溯溪而上,過小橋,攀峰巒,只見峭壁奇巖,鬼斧神工。若是春天,還盛開各種山花:粉紅的櫻桃,清幽的蘭花,各色的杜鵑,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在山崖、在路邊開放得那么鮮艷;花叢里的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林中的小鳥歡快地唱歌,幽涼的山谷之中夾著一股花香撲面而來,讓人氣爽神清。走過了曲折回旋的石砌羊腸小道,空谷中傳來隆隆的水聲,抬頭仰望,只見山花搖曳、藤籮遮蔽的山谷中,有一簾瀑布一波三折地似從云宵中垂掛下來,從四、五十米的石崖上騰空飛躍,噴薄出輕霧裊裊,龍?zhí)独镢y珠濺躍……[詳細]
24、復旦亭
復旦亭
  復旦亭系本村先祖,明兵部司務吳懋修隱歸故里倡建的,踞舉溪與云泉澗水交匯處。因村形如月,需佐之以日,一日為旦,取日月長明之義,故名復旦。吳懋修當年事于明弘光帝與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反清復明,后因兵敗隱歸故里,仍念念不忘大明江山社稷,在家鄉(xiāng)構(gòu)建“復旦”、“尊光”二亭,寓意雙關,“復旦”即復明,“尊光”即尊明。2001年村民在原址上籌資重建。該亭雙重檐結(jié)構(gòu),六角飛翹,亭內(nèi)五面有亭凳,外有回廊,設一門,門檐上懸掛“復旦亭”匾額,亭內(nèi)正上方掛“樂助琴鳴”的匾額,其余各面均有字畫和建亭小記,頂部為龍鳳呈祥的彩繪,亭之西側(cè)上方懸掛一“壬水鐘靈”的匾額。有一回文楹聯(lián):“月轉(zhuǎn)山移山轉(zhuǎn)月,亭浮水面水浮亭”。亭上側(cè)有一橋名“步月”,對面又一橋名“白云”,有詩贊云:“六角重檐立溪前,雙欄對映步云間,白首青童詳舊……[詳細]
25、馬氏行宮
馬氏行宮
  馬氏行宮,又稱湖山圣殿,位于如龍橋東側(cè)橋頭,座東朝西,始建于明代,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建,擴建兩廊,形成現(xiàn)在規(guī)模。布局分前后二堂。前堂為戲臺,后堂內(nèi)供奉馬氏夫人、廟祝大王等七位仙主。馬氏行宮依山傍水,古木蔭翳,飛檐翹角,正面為三間進,中辟一正,兩側(cè)有一站,頂部為三重檐歇山頂,重檐三間為木刻雕花窗裝拼。從正門而入即為戲臺,兩側(cè)各辟一廂房,為戲客居所,柱枋角處精雕細琢,采用鏤空制作工藝,戲臺頂部繪龍鳳、八仙等彩繪,四周白粉墻上有古壁畫,惟妙惟肖,整體建筑富麗堂皇。據(jù)村中老人回憶,在其年少時,曾見本村有名雕刻師吳陳器在其修理佛轎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佛轎的柱子不是用木質(zhì)制作而是用竹簽參差不齊用麻繩捆扎而成,外用油漆漆上,竹簽上有“金××捐銀×兩×錢”等字樣。這與《舉溪記》“金姓頗繁”相吻合,惜在文……[詳細]
26、鴛鴦井
鴛鴦井
  鴛鴦井位于銀屏山北側(cè)林海氤氳的大山上,海拔1000多米,距村莊有十余里的山路。該井面積有50余平方米,略呈三角形狀,井壁光滑,井深不可測,井水常年不干,相傳為古代采礦留下,山內(nèi)還有多處礦坑被樹藤遮蔽,人跡罕至。這些古礦坑如今淹沒在崇山之中,四周層戀疊障,群峰連綿,古樹參天,是攬勝探險的好去處。該山場內(nèi)盛產(chǎn)牛肝菌,這牛肝被稱為“山珍之首”、“食用菌之王”。如果時令巧合,在探險攬勝之余還可收獲鮮美的山中之寶——“美味牛肝菌”![詳細]
銀屏西峙
  銀屏山,亦稱云屏山、巖斗山,主峰海拔1300余米,其巖巍屹,山中危巖峭壁,壑谷幽深,霧藹繚繞,四面陡峭,但頂部卻很平坦。攀援其頂,“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油然而生,可觀日出,可聽松濤。環(huán)顧四周,群山景色盡收眼底,極目遠眺,一面可見本縣巾子峰,一面可見福安木場庵,一面可見峰崗,一面可鳥瞰舉水全圖。置身于茲,夏不知暑,綠樹蒼翠,花香鳥語,令人流連忘返。早在民國時期,慶元縣第一位農(nóng)民企業(yè)家季觀遠先生便以雄偉陡峭的銀屏峰作為茶葉商標圖案,利用銀屏山獨特的自然條件所生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茶葉制作出的銀屏茶,進行對外貿(mào)易。使舉水產(chǎn)的茶葉走出國門,漂洋過海而聲名遠播。如今游客可在崖壁之上看到有稱之“仙草”的鐵皮石斛和靈芝。清代王恒游覽至此題詩一首:“西山峭壁獨嶄然,屹似銀屏翠色鮮。春草生時圖有畫,秋云靄處淡含煙……[詳細]
28、文奎高閣
文奎高閣
  文奎高閣,又稱逢源書院,建于康熙元年(1662),由里人吳如公倡建,嘉慶十一年吳念祖捐修。由文昌閣和奎樓組成,文昌閣曲水回廊,奎樓供奉文曲星像,整體建筑端莊、典雅,飛檐翹角,有詩為贊:“杰構(gòu)巍峨一壯觀,逢源書院偶憑欄。云飛嶂岫連天碧,閣聚星光帶月寒。壁詔遙通膠序水,藜光遠映紫徽壇。文纏牛斗奎還拱,秀毓英賢佩玉珊” 。據(jù)《吳氏家譜》記載,清監(jiān)生吳懷德(1841-1916)于1911廢除科舉制度后捐資改辦為逢源鎮(zhèn)高等小學,學校由鄉(xiāng)賢吳師竹任校長。吳師竹早年畢業(yè)于麗水國語學校,所設的課程有修身、國語、算術(shù)、歷史、地理、格致、體操、圖畫等。據(jù)吳師竹的后人吳慶生介紹,該校曾是我縣最早開展國文教育(普通話)的學校。學校還設立女子教學班,現(xiàn)本村尚有數(shù)位老人為當年該校的女子班畢業(yè)生![詳細]
29、龍鳳兩橋
龍鳳兩橋
  月山的先人們是把月山村作為仙鄉(xiāng)靈地來設計的,有龍翔鳳翥的祥和景象,故在村莊的布局中精心設計了“龍鳳兩橋”。從此,如龍橋和來鳳橋便成為舉溪八景中很具特色的景點。如龍橋系木拱廊橋,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橫跨于舉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態(tài)勢與后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故名,始建于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橋內(nèi)由數(shù)根粗大圓木縱橫組合鉚接而成,形成架設廊屋的拱骨平面。橋長28.20米,拱跨14.10米,橋?qū)?.09米,拱高6.80米,上蓋廡廊11間,以木板鋪墊,兩次間設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橋北端建鐘樓一座,南端設橋亭,當心間設神龕,舊時為祀奉大禹神之所,兩端置0,橋中置“如龍橋”匾額一塊,“如龍橋”三字遒勁有力,相傳卻為七歲幼童所書,當心間隨脊枋上有“明天啟五年歲在乙丑四月十二月乙丑……[詳細]
云泉曉鐘
  云泉寺由大雄寶殿、華光廟和觀音閣及鐘鼓樓聯(lián)構(gòu)而成,占地三畝多,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它的來歷還是一個謎,相傳云泉寺是明末清初由吳懋修首倡修建的,寺內(nèi)大雄寶殿右側(cè)菩薩廳的梁上也有“建于大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等字樣,這與吳懋修兵敗歸隱故里的年代亦相吻合。但目前寺內(nèi)的鐵鐘上鑄有“明萬歷三十二年” (1604)的字樣,比順治十七年早了半個世紀。再從舉水村《吳氏宗譜》記載看,在吳氏宗族第九代傳人吳延岳(約出生于1205年)的事跡中有“公舍落嶺東源尾等田,入云泉寺出家,法名如山”云云。因此,假如譜上所指的“云泉寺”就是指該寺的話,歷史已有七百多年了。此后經(jīng)過多次的修建或擴建,規(guī)模不斷擴大,內(nèi)容不斷增加,直到解放前夕,它是我縣東鄉(xiāng)規(guī)模最為宏大、氣勢最為雄偉、保護最為完好的一座大寺廟。走進云泉寺……[詳細]
月山晚翠
  月山村背靠一片半圓狀的竹林,村莊民居也為半月形,溪水環(huán)繞,兩個半月組成半翠半蒼的圓月。黃昏時分,半月形的村莊已是炊煙裊裊,半月形的竹山顯得格外寧靜,山上那蒼老的古松群和茂密的修竹,緊圍著村莊,后山上的林木在淡淡的晚霞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明凈,如水的月光灑在樹葉上,還透出鮮翠斑駁的景子,那些漂亮的樓臺像是在月山這面金鏡里,蒼松翠竹像是栽在這美麗的畫圖中,附近的如龍橋、來鳳橋,似乎讓人們對這仙鄉(xiāng)月境更近了,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色,借一縷銀光,登上后山的嶺上,觀賞月山村全景,真有說不出的閑情逸趣。如此“漁舟遂逐桃花去,莫向他人道此城”的桃花源,對于終日忙碌的都市人來說,這份恬然與靜謐是難得享受得到的。這“月山晚翠”之所以能名滿天下,還得歸功于“八老爺”吳懋修。當年“八老爺”追隨魯王反清復明,兵敗后隱居故……[詳細]
32、寶塔東聳
寶塔東聳
  兀突玲瓏寶塔高,凌云文輦聳江皋;前臨舉水遙岑府,后控敖陽爽氣豪。恰是星躔羅巽位,排來秀曜峙東曹;知君定是擎天柱,宿雨餐風勢不撓。這首詩是贊美“舉溪八景”之一——寶塔東聳的“薦元塔”,它是慶元縣境內(nèi)唯一的古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先人建塔藉此激勵后人行善勤學,取“自古文章出狀元”而名為薦元塔,又名“文明塔”。塔高18米,六面七層,內(nèi)有回廊可上,占地36平方米。座落在月山村南部水尾的梅花嶺上,與步蟾橋遙遙相對。橋側(cè)有一石嶺,蜿蜒崎嶇通往薦元塔,嶺中有一亭,名曰“聽鹿亭”(現(xiàn)僅存遺址)。相傳古時村里有一老者喂養(yǎng)一只梅花鹿,鹿居此亭中,人驅(qū)不懼。老人以哨子引鹿,梅花鹿便知主人送食來,就會下山來,亭即得名于此。該塔六面,轉(zhuǎn)角處都有一木柱豎在塔身塔磚內(nèi),塔內(nèi)心有一巨柱,各層片都有木枋橫貫塔身內(nèi)……[詳細]
33、虎勝奇巖
虎勝奇巖
  虎勝奇巖位于村首數(shù)百米。峭峻兀峙,形如斑虎伏山中,其四周有欲騰空而起的“天燈巖”、惟妙惟俏的“船巖”、鋒利無比的“刀鋒巖”、聳人聽聞的“棺材巖”,怪石嶙峋,景象各異。云霧起時,忽隱忽現(xiàn),恍如逢萊仙境。巖縫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溢出,壁崖上有酷似甲骨文的“天書”,“天書”是古人雕刻還是天然形成的,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察研究。但民間相傳“誰人識得此天書,寶藏洞門自然開”。崖壁上還真有看似一道門的石洞。最為奇特的是,“天燈巖”石壁底部有一石洞,石洞頂壁上有酷似龍鱗的七色石,強光一照,五彩斑瀾,像是彩龍附身,令人不禁贊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壁下有一條狹長的一線天可望到山頂,可容一人匍匐前進,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山上有珍貴的野生鐵皮石斛。山中綠樹成蔭,翠竹環(huán)生,尤其是到了春季,滿山遍野的迎春花開,一片紅火,尤……[詳細]
龍泉大峽谷
  龍泉山位于浙江省龍泉市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其主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浙第一高峰。這里的海拔和氣溫都于與云貴高原相類似,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霧松等眾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觀。目前已開放龍泉大峽谷、荒野山莊、絕壁奇松、七星潭、黃茅尖、甌江源等六大景區(qū)。那奇松異石、深潭飛瀑、云頂佛光和上千米高的自然天成的龍泉大佛無不給人以震撼。景區(qū)內(nèi)有著環(huán)形游步道,漫步山間,若是在春夏季節(jié),60多種的百年杜鵑花競相爭艷,美不勝收,宛如走進了仙境。地址:麗水市慶元縣百山祖鄉(xiāng)境內(nèi)類型:峽谷山游玩時間: 建議2-3小時開放時間:8:00-17:00門票信息:門市價:80.0元……[詳細]
冰臼奇觀
  2005年1月6日,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韓同林教授來電說根據(jù)筆者郵寄去的相關資料和拍攝的圖片分析,肯定了這些罕見的“坑洞”就是第四紀冰川運動的遺跡,科學名稱叫“冰臼”。與月山村相鄰的后坑村溪谷地帶,分布著造型奇特的、形如舂米用的石臼的石洞,“口小、肚大、底平”,有的大小和模樣就如澡盆一樣,有一個有1米多深,有村民曾在此洗澡;有的口徑只有40多厘米,但“肚子”比口大;還有的如碗口粗,但有30多厘米深。村民說是古時就有,但可以肯定不是人為的。村民還發(fā)現(xiàn)在河谷附近還有不少這樣洞。冰臼研究權(quán)威韓同林教授斷言是冰臼無疑。據(jù)韓教授介紹,這些屬于河谷冰臼,冰臼屬于罕見的地質(zhì)遺跡,距今已有約200萬至300萬年,是第四紀古冰川作用的直接產(chǎn)物和古冰川作用的重要遺跡,也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見證。是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裂……[詳細]
36、吳文簡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文簡祠
  名稱:吳文簡祠地址: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年代: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家族/來歷:月山村吳氏家族吳文簡祠位于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村口,與來鳳橋相對,依山傍水。“文簡”是因吳姓之祖吳翥曾受唐宣宗謚封為文簡先生,后人為追緬先賢,建祠紀念。祠堂三進五開間,由大門牌樓、正堂、后堂組成。整體布局呈長方形,長33.4米,寬17.4米,整個建筑造型莊重古樸、美觀大方。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因遭兵燹,后由族人募建,于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立柱,康熙五年(1666年)。坐東南朝西北,面積約660平方米。前臨溪,后依山,前后三進建筑,包括門樓、正堂、后堂,各進之間設天井、走道。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后雙步用三柱,重檐歇山頂。檐下四周通施斗。正堂面闊五間……[詳細]
后坑橋(紅軍橋)
  后坑橋又名紅軍橋,位于慶元縣竹口鎮(zhèn)大澤村與楓堂村之間,東西走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長36.2米,凈跨28.5米,矢高6.05米,面闊5.45米,有廊屋15間,后坑橋不但在型制上有著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還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意義,經(jīng)第一次文物普查確定為革命遺址,1982年9月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麗水市慶元縣竹口鎮(zhèn)大澤村與楓堂村之間類型: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 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38、詠歸橋
詠歸橋
  詠歸橋,位于慶元縣,是當?shù)赜忻奈宕蠊艠蛑,橋名出自《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聽上去還真的很詩情畫意呢。這座橋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元朝,是典型的木拱廊橋外觀,歷經(jīng)火災、洪水,只留下了架在石龜上的左半邊橋梁是原貌,隨后屢次重修,有了今天的樣子。如今的橋東設有設二重檐二層樓,西橋臺設橋亭,集亭、臺、樓、閣于一體,廊屋8間,為重歇山頂,造型典雅有氣質(zhì)。地址:麗水市慶元縣松源鎮(zhèn)詠歸路游玩時間: 建議10-2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大濟雙門橋
  雙門橋坐落在慶元松源鎮(zhèn)大濟村濟溪上,系木拱廊橋,長11.15米,寬4.5米,始建于1049年。大濟肇基始祖吳崇煦的兩個兒子吳榖和吳轂分別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和宋景佑元年(1034年)同登進士,十年內(nèi)伯仲雙雙雁塔題名,時稱“一門雙進士”。蒙皇上恩準,里人建廊橋以紀盛事,因橋屋有雙重門樓,橋連芳坊,雙坊護橋,又稱“雙桂聯(lián)坊”。 景點位置浙江省慶元縣松源鎮(zhèn)大濟村濟溪上……[詳細]
40、杉樹王
杉樹王
  在景寧大漈鄉(xiāng)景區(qū),樹齡有1500多年,為全國柳杉之最,號稱柳杉王。樹徑4米多,周長13米多。大杉樹被雷擊過,上半部給削去,大樹樹干中空,人可以進去,從中間看到天空。至今還生長著。景點位置麗水市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