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張掖市旅游

張掖市旅游景點介紹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位于祁連山北麓腹地生態(tài)大環(huán)線,毗鄰213省道線,距離張掖市僅60公里,西臨酒泉、嘉峪關,南鄰青海省,區(qū)域距離312國道和蘭新鐵路較近,交通優(yōu)勢比較突出,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以康樂鄉(xiāng)旅游特色小集鎮(zhèn)商業(yè)水街為起點,沿榆康公路經萬佛峽、馬場灘、牛心墩、柏楊河、孔崗木、海牙溝至縣城,全長近70公里,沿途皚皚閃爍的祁連雪峰,碧草如茵的廣闊草原,松濤澎湃的原始森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異彩紛呈的裕固風情構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是自駕游理想的探險、探秘必選之路。景區(qū)景觀復合型較強,各類景觀比較集中,中國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和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都匯聚在這里。地址: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樂鄉(xiāng)榆木莊村等級:AAAA電話:0936-6280039官方網站:h……[詳細]
82、紅灣寺
紅灣寺
  紅灣寺是裕固族乃曼部落(西八個家)的寺院,當?shù)厝罕姺Q之為西八個家寺院,又因最初的寺院背靠一座紅色大山,所以又被稱之為紅灣寺。紅灣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0),距今260多年,該寺院曾遭受多次遭受毀壞,幾移其址。最早始建于縣城南一公里處。后因部族紛爭被焚毀,后人稱這個地方為“火燒房底子”。寺院被毀后,部落首領又發(fā)動群眾多方籌資,在西柳溝樓兒山下復建寺院(舊紅灣寺)。到了清末時期,該寺院又在與外界的沖突中遭到破壞。第三次移址紅灣寺建于1909年,由青海省互助縣卻藏-親自選定,并遷寺至隆場河西畔的紅灣,因所處山呈紅色,當?shù)厝朔Q為紅灣寺。寺院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大殿底座面積2133平方米,上下分兩層,建筑面積470.46平方米,高24.6米,紅灣寺大經堂分為兩個部分,下面是底座部分……[詳細]
文殊寺石窟群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區(qū)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藏族鄉(xiāng)境內,距酒泉、嘉峪關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極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建于東晉明帝太寧時期,經過魏、晉時期的建設修繕,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聲名遠揚。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文殊寺石窟群始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據(jù)傳說和《安多政教史》載,文殊菩薩曾顯靈于此,故名為“文殊寺”。隨著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這個千年古剎又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地址: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藏族鄉(xiāng)電話:0936-6164852開放時間:旺季(4月1日-10月31號)8:00-18: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30。門票: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區(qū)門票(……[詳細]
肅南縣裕固族民俗度假區(qū)
  裕固族民俗度假區(qū)位于肅南縣紅灣寺鎮(zhèn),景區(qū)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以裕固風情苑、裕固族特色村寨兩個節(jié)點為核心,由隆暢河風情線將景區(qū)內各個景觀節(jié)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內主要景觀有:裕固風情苑、紅色記憶主題公園、裕固族特色村寨、中國裕固族博物館、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游牧文化中心、裕固族歌舞保護中心、紅灣寺、索朗格國際賽馬場等。景區(qū)有機融入自然生態(tài)、裕固文化等元素,做足做活山水文章,充分彰顯民族特色,形成自然景觀與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山水、濕地、林木渾然一體的獨特景致。裕固族民俗度假區(qū)作為“山水肅南·裕固家園”旅游戰(zhàn)略品牌的重點景區(qū),核心區(qū)面積3平方公里。景區(qū)通過向國家、省上爭取項目資金、縣財政自籌、招……[詳細]
甘州特色風味美食廣場
  甘州市場是張掖最有名的小吃街,這里各類餐館云集,面食、炒菜、飲料等等一應俱全,而且非常熱鬧,很有氣氛。在這里,你能嘗到張掖最地道的灰豆湯、搓魚、炒撥拉、炒炮,還有杏皮水,感受西北人的豪爽和熱情![詳細]
86、二壩湖 AAA
二壩湖
  張掖市二壩湖旅游風景區(qū)位于甘州區(qū)堿灘鎮(zhèn)二壩村境內 ,又名二壩水庫,山丹河中游。是在始建于1958年的二壩水庫基礎上建設而成,水庫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0.3—0.6公里,水深0.5—6米,總面積2700畝(包括水庫、魚塘、蘆葦濕地),其中水域控制面積1400畝,設計庫容400萬m3,正常蓄水296萬m3,是融防洪、水產養(yǎng)殖、補充地下水為一體的綜合型水庫,2006年8月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景區(qū)北距蘭新鐵路0.5公里,南距連霍高速公路1公里,國道312線和旅游專線相互交錯貫通,距張掖市區(qū)15公里,交通便捷。景區(qū)內亭臺樓閣,曲徑長廊,蘆葦濕地相互映照,別具一格,現(xiàn)已成為區(qū)內外游客休閑、旅游、渡假、娛樂的旅游景點游覽勝地。……[詳細]
87、平山湖大峽谷 AAAA
平山湖大峽谷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qū)約25公里,是迄今為止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觀、峽谷探險、地質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于一體的復合性旅游景區(qū),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被《中國地理雜志》及中外知名地質專家和游客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克羅拉多大峽谷”、絲綢之路新發(fā)現(xiàn)!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這里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chuàng)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質構造屬于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征,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色彩……[詳細]
山丹南湖生態(tài)植物園
  山丹南湖生態(tài)植物園景區(qū)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南湖公園又名南湖生態(tài)植物園,位于縣城南,是山丹實驗推廣花卉樹種新品種的林業(yè)示范園,同時又是集歷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游覽之地。由喇嘛缸泉改擴建而成,1982年始建,至今已形成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觀賞景點近20處,游樂項目10多項,融觀光旅游、休閑娛樂、餐飲聚會為一體的新型綜合型公園。園內有發(fā)塔寺、常青苑、常青苑、轉輪亭、昭文堂等建筑。發(fā)塔寺,相傳發(fā)塔原為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之一(中國有19塔)。經千年風雨,蕩然無存,明代在發(fā)現(xiàn)的塔基上復建發(fā)塔,后毀于地震、人為,2004年又多方籌資在公園南側重建。發(fā)塔高五丈多,呈瓶狀,塔座高近兩丈,三層,塔身高兩丈多,呈瓶肚狀,塔頂高約丈許,呈傘狀。頂有風鈴,隨風搖曳,聲徹城郭,氣勢壯觀。“昭文堂”,寓……[詳細]
89、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AAAA國家級濕地公園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張掖市甘州區(qū)城郊北部,與市區(qū)緊密相連。濕地面積6.2萬畝,主體位于城區(qū)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帶,與城區(qū)毗鄰,是國內離城市最近的濕地公園。規(guī)劃區(qū)內多樣化的濕地類型,是張掖綠洲這一內陸干旱區(qū)脆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著水源涵養(yǎng)和水資源調蓄、凈化水質、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區(qū)域外氣候等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作為區(qū)域關鍵生態(tài)支撐體系,對于維護張掖綠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態(tài)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門票免費公園免費開放,園內娛樂項目單獨收費。開放時間公園全天開放;園內旅游觀光車及娛樂項目運營時間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7:30,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30-17:00。公交巴士:1.乘坐4路公交車到收割機廠站下車后向北步行約1公里可至。2.乘坐8路公交車到直……[詳細]
大野口水利風景區(qū)
  甘州區(qū)大野口水庫水利風景區(qū)距張掖市區(qū)50公里,交通、通訊便利,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水庫流域面積80km2,其中庫區(qū)水域面積30公頃。風景區(qū)植被豐富,草場茂密,是黑河和大野口河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風景區(qū)內有深峽幽谷、蒼翠欲滴的自然景觀,有綠草如茵、牧歌飄揚的全國獨有的裕固族草原風情,有以香噴噴的手抓肉、酥油茶為特色的民族飲食文化。……[詳細]
草溝井城址
  時代:漢至明草溝井城址位于中國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xiāng)南溝村西10千米處,南距甘新公路18千米。城址由南、北兩城組成,兩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較好,平面近方形,東西長130米,南北寬120米,面積15600平方米。南垣正中設門,筑有方形甕城,城四角筑圓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馬面,南垣有馬道,城垣底寬7米,頂寬3米,高10米,夯土版筑,夯層厚0.18米。城西50米處有圍墻一道,圍墻外分布有1米見方的窯坑。城內外地表遺存有殘磚、瓦、黑白釉瓷片、青花瓷片、灰陶片及明代錢幣。北城平面呈方形,東西長165米,南北寬158米,面積26544平方米。城墻坍塌嚴重,殘高1.5米左右。該城四角原有角墩,現(xiàn)存殘跡。南垣正中開門,有甕城遺跡。城內東北角有一組建筑遺址,呈內外兩進院落。……[詳細]
東灰山遺址
  時代:夏、商東灰山遺址位于民樂縣六壩鎮(zhèn)東北約2.5千米處,遺址是由灰土與沙土堆積而成的一座呈東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約5~6米,面積24萬平方米。屬四壩文化。1958年發(fā)現(xiàn)。1987年,吉林大學考古系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發(fā)掘,出土文物1003件,其中有彩陶、青銅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在遺址的文化堆積中發(fā)現(xiàn)小麥、大麥、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沙丘東北部為墓葬區(qū),墓葬分布密集,多作西北—東南向排列,與沙丘走向一致。共清理墓葬249座,均為豎穴土坑墓,部分有龕,極個別有腰坑。僅兩座墓發(fā)現(xiàn)有木質葬具,盛行尸骨不全的亂骨葬,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各墓隨葬品數(shù)量差異較大,約三分之一的墓葬無隨葬品。東灰山遺址是繼玉門火燒溝遺址之后,又一處較大規(guī)模且經科學發(fā)掘的四壩文化遺址,為全面認識……[詳細]
93、八卦營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卦營城址
  八卦營城址位于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永固鄉(xiāng)八卦營村西北,以漢初名將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陣擊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廣達42萬平方米。城垣殘高4米,夯土建筑。東、南各開一門,內有宮城、內城、紫營臺。內、外兩重護城河,各寬8米、10米。遺址有大量漢磚瓦殘片、灰陶片。城址東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臺,俗稱為“點將臺”。2006年5月,八卦營城址作為漢至晉時期的古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2年2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對民樂縣八卦營境內近百座漢墓的搶救性發(fā)掘,出土陶器、青銅器、木器等重要文物300多件,對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民俗習慣和這一地區(qū)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等具有較高的價值。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無開放時間全天景點位置張掖市……[詳細]
94、張掖鼓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掖鼓樓
  張掖鼓樓,又名鎮(zhèn)遠樓、靖遠樓,位于甘肅省張掖市城中心。據(jù)《重修甘州吊橋及靖遠樓》碑刻記載,鼓樓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焚毀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肅提督張勇重建,乾隆、光緒年間兩次修繕。鼓樓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磚包砌,基部襯砌石條,臺頂砌有一米高的女墻,下部四面中軸線開券形門洞。門洞平面呈十字型,與四條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門洞頂部砌五層磚券,上面嵌刻磚匾額,東為“旭升”、西為“賓晟”、南為“迎薰”、北為“鎮(zhèn)遠”。樓閣上下兩層,重檐四面懸掛匾額,東“金城春雨”、西“玉關曉月”、南“祁連望雪”、北“居延古牧”?滴跗吣辏1668年)重建后,改為東“九重在望”、西“萬國咸賓”、南“聲教四達”、北“湖山一覽”。鐘鼓樓東南角有唐鐘一口,鑄有圖案,每層6格,上層其中……[詳細]
張掖丹霞地貌
  數(shù)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xiàn)出鮮艷的丹紅色和紅褐色,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張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這里的丹霞地貌發(fā)育于距今約200萬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數(shù)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xiàn)出鮮艷的丹紅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把祁連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嶺橫生,五彩斑斕,當?shù)厣贁?shù)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詳細]
96、仙估廟
仙估廟
  仙估廟坐落在臨澤縣板橋鎮(zhèn)東柳村一隅的大漠綠洲中,始建于公元前約一世紀,修茸重建于二十世紀末。其規(guī)模、布局、建筑風格、雕塑彩繪、供奉神位,融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基調,充分展示了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殊民族心態(tài)和河西走廊東西文化相交融的色。仙估廟由一門(山門)三院一偏殿組成。前院主建筑為“天王殿”。中院大雄寶殿為全廟主殿,建筑結構為五轉七殿式。后門正中,為倒坐觀音殿,大雄寶殿后面是全廟最為高大建筑物,名為“鳩摩羅什舍利牙塔”。塔內藏有該法師牙舍利子一顆,為今日仙估廟鎮(zhèn)廟之寶,該塔建有四層,高36米。廟內氣勢恢宏,一派仙境,吸引了眾多游客游玩![詳細]
臨澤紅西路軍烈士陵園
  西路軍烈士陵園坐落在臨澤縣東郊大少河南岸,總占地面積600畝。園內綠數(shù)成蔭,花香彌漫,主要建筑物有紀念碑,烈士陵墓、將軍亭、博物館、雙擁館、烈士紀念館等。園名由-題寫。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烈士紀念碑,正面是-元帥書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烈士永垂不朽”的題字,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部及所屬五軍、九軍、三十軍萬余人進入臨澤縣境內遭-馬步芳部隊圍截,在蓼泉、倪家營、西柳溝、梨園口等地浴血奮戰(zhàn)七十余天,數(shù)千烈士壯烈犧牲。為緬懷英烈、慰籍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后代,特樹此碑。”烈士紀念館內陳烈西路軍在臨澤的戰(zhàn)斗史跡簡介及烈士的遺物--槍管、大刀、馬尾手、飯桶、飯罐、照片,一幅幅大型畫面,一張張史跡文字,展現(xiàn)出西路軍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壯戰(zhàn)斗場面和歷程。1991年5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詳細]
98、東大山
東大山
  東大山名勝風景區(qū)位于甘州城區(qū)東北32公里處。這里山巒起伏、氛雄偉、山秀峰奇、溝壑縱橫、巖峻石怪,松柏蒼翠、花草飄香,飛禽走獸繁多,一路山谷幽幽,雜樹叢生,游人來此如入仙境,心曠神怡,留巒忘返。山門前有一巨大石矗立,獨守山門,稱為女媧石,傳說是女媧補天時剩下的一塊,擲拋于此,若仔細觀賞,女媧手印依稀可見。陡峭的奇峰異石還造就了“棋盤綠蔭、神仙賜福、接駕神泉”等自然景觀。棋盤山中間有一條界線分明的“楚河”,兩邊各一營盤,棋局對奕,傳說是道家祖師袁天罡和張?zhí)鞄熢朴沃链藢,布下棋局的真實反映。棋盤山后有泉水涓涓,盤山而下,遠望九曲長河,近則龍飛鳳舞,充滿活力,如同接駕之勢,故名曰:“接駕神泉”。更有以形取名的“天河飛渡、樺林佛鐘,通天棧道,登天云梯、大漠逐鹿、無限風光”等自然景觀琪神兼?zhèn),栩栩如生…?a href=/landscape/39/dongdashan.html class=blue >[詳細]
張掖西來寺
  西來寺座落在張掖城內西南隅,今西來寺巷。據(jù)《甘州府志》載: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為慈云精舍,是普覺靜修國師阿扎木蘇(西土人)所創(chuàng)。國師念甘郡自育無番藏經,奏請當朝康熙皇帝準頒紅字藏經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將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為寺。建樓五楹,以作藏經之所。清雍正年間定邊大將軍平郡王福彭,公務之暇,臨幸此寺,賜金賜額,令-劉勞藏重修,命名為西來寺。上有彌勒佛像并貯藏經,下有寶貝佛像并存國師真容。南陪殿有護國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護國尊天0一堂,大殿有如來佛像,過殿出門有韋馱、天王像。神態(tài)各異,雍容大觀。觀音殿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殿內頂部中心有藻井,圍以繪有各種圖案的天花板。藏經樓為單檐硬山頂,兩邊加卷棚頂,面闊五間,進深五架梁八架椽。陪殿南闊三間(11.4米)進深6.2米。佛……[詳細]
張掖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位于張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趙世貴、趙繼禹、張朝樞等建。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貿云集的重鎮(zhèn),從山西、陜西等地來的客商,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家大商號,他們?yōu)榱遂柟毯蛿U大自已經營的實力范圍,于是結幫會、設會館,將始建于雍正二年的關帝廟改建為山西會館,修建費用都由客商募捐。會館將宮廷建筑與民間建筑融為一體,形成起伏開闔,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院落群體。沿一條軸線依次排列著,如山門,戲臺(上下兩層,上為臺,下為通道),看臺(上為臺,下為廊),牌樓,鐘鼓樓,大殿,后樓等。造型奇特,威嚴凝重。殿宇樓閣,庭院花木,使整個建筑絢麗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繪、泥塑,遍布全館,交相輝映,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所有建筑除陪殿已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解放前,曾設私立三晉小學。解放后,得到妥善保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