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寶雞市旅游

寶雞市旅游景點介紹

蘇文忠公祠
  蘇文忠公祠坐落在鳳翔東湖北區(qū),創(chuàng)建于明代,之后皆有修茸。祠內(nèi)陳設(shè)蘇軾雕像和詩文繪畫等文物,藏有蘇軾梅、蘭、竹、菊手跡石刻,展示出蘇軾在鳳翔政績文事![詳細]
青蓮山公園
  青蓮山公園位于陜西省麟游縣縣城以南,總面積977畝。歷史悠久,景觀優(yōu)美。因主峰恰似一朵盛開的覆蓮而得名。修建亭閣、山門、垂釣中心,和大型游樂廣場,娛樂健身設(shè)施齊全,是集生態(tài)旅游、避暑休閑、文化娛樂、運動休閑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園。青蓮山古稱堡子城山,早在隋唐時為皇帝衛(wèi)戍部隊的駐地,并且山上修有城堡,因其得名。這里群山結(jié)秀,林茂草密,南端諸峰,恰似一朵盛開的覆蓮,故名青蓮山。一年四季,景色變化莫測。當年唐高宗李治登上此山,曾贊美道“東望剪華,千林結(jié)影;南俯荼原,風云交映;西瞻隴坂,派水分流;北臨石柱,川原朝宗”。唐代大詩人王維對此山”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的佳句更令人神往。青蓮山因其歷史悠久,景觀優(yōu)美。目前已完成投資400余萬元,修建亭閣8座,修筑盤山公路2公里,砌筑上山石階路4條,修建……[詳細]
  東方大佛宮在位于寶雞扶風縣,在法門寺的對面。東方大佛宮是新建的,被譽為“東方第一“的四面五方露天大佛高48米,是東方大佛宮的主體,其他佛像分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東方大佛宮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外形宏偉壯觀,與寶塔相對。內(nèi)部有教義廳,釋迦牟尼廳,玄奘西域廳,善惡因果廳,朝拜廳、百歲宮,萬歲殿、舍利頂?shù)仁鍌展廳。沿扶梯通過大佛腹內(nèi)直登寶頂,舉目四望,千里周原風光盡收眼底![詳細]
304、古大散關(guān) AAA
古大散關(guān)
  大散關(guān)位于寶雞市西南川陜公路秦嶺北麓,為中國八大關(guān)之一,大散關(guān)橫鎖陳倉道,相傳為大散仙人-之地,故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親臨時,曾留下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的千古絕唱。大散關(guān)遺址從益門故道口至大散嶺,綿延達20公里。1996年,經(jīng)市區(qū)政府和神農(nóng)鎮(zhèn)二里關(guān)村共同努力,斥資80余萬元開發(fā)建設(shè)大散關(guān),整修山門一座,恢復古棧道,建敵樓一座,建“二吳”塑像一座。2008年通過招商引資700萬元,對大散關(guān)進行了改造和擴建,修建了營寨式山門、游客服務中心、大宋食府、陸游塑像、博覽館、上山步道、敵樓、烽火臺、斯飛閣、龍井等設(shè)施,形成了七大展區(qū),即大宋石雕文化展區(qū)、老子道德文化展區(qū)、大散關(guān)歷史文化展區(qū)、關(guān)公財神文化展區(qū)、古戰(zhàn)場抗金大捷展區(qū)、觀音閣佛教文化展區(qū)、斯飛閣文化展區(qū),豐富了大散關(guān)的文化內(nèi)涵,……[詳細]
305、張載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載祠
  張載祠位于寶雞眉縣橫渠鄉(xiāng)橫渠村。張載祠又稱張子祠,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關(guān)學”創(chuàng)始人張載的講學之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載祠座北向南,建筑以中軸線對稱,始建于元代,明清年間重修,現(xiàn)存建筑主要是清道光年間所建。現(xiàn)有獻殿、東西廂房、山門、后殿、學堂四幢。后殿及學堂因坍塌而拆除重建。清代著名的橫渠書院,曾設(shè)在這里。祠內(nèi)文物有清康熙皇帝御賜匾額一面、明萬歷及清乾隆等代重修及拜竭祠廟碑石八通、木刻《橫渠志·卷之六》“第十八代裔哀祠”原版等![詳細]
太白山湯浴溫泉
  太白山湯浴溫泉位于寶雞眉縣太白山北麓的湯浴口,在太白山森林公園的入口處,距西安100公里左右。眉縣湯浴溫泉又名“鳳凰泉”、“西湯浴”,這里山環(huán)水繞,古木叢郁、景色如畫,因地處龍鳳、鳳凰兩山環(huán)抱之中,故名鳳凰泉。據(jù)記載,隋文帝楊堅曾在此建“鳳泉宮”作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臨其地,賜名“鳳泉湯”。眉縣湯浴溫泉現(xiàn)有大泉3口,水溫經(jīng)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鉀、鈉、鎂、鐵、鈣、碘等多種元素,其中硫酸鈉含量較多,對皮膚病、關(guān)節(jié)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目前這里建有數(shù)家賓館,以便游客洗浴、住宿。……[詳細]
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位于寶雞市麟游縣新城區(qū),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臺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光。這里屬于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九成宮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隋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后又恢復原名。隋唐時期的宏偉建筑九成宮,周垣有1800多步,曾建成延福、排云、御容、咸亨、大全、永安、丹霄等大型宮殿,F(xiàn)在留有鳳臺、唐王點將臺、梳妝臺、醴泉、唐井、官坪等遺址。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戰(zhàn)而積勞成疾,群臣建議修筑離宮,以避炎暑。太宗決定以隋仁壽宮為基礎(chǔ),加以……[詳細]
308、箭括嶺
箭括嶺
  箭括嶺位于寶雞岐山縣城西北30公里處,海拔1600多米。山嶺兩岐,雙峰對峙,形如箭括,因之得名。嶺上草木蔥籠,懸崖掛柏,鳥雀啼鳴,別有一番幽靜的野趣。嶺崖刻有“北有玉女潭奇觀,浮休過”等文字。岐山名揚中外,早在16世紀,日本著名武將織田信長就十分傾慕中國周代的文王、武王據(jù)岐山而統(tǒng)一天下的偉業(yè),于是將所占領(lǐng)的“井口”改名為“岐阜”。1987年以來,日本國岐阜市市長及其他-曾多次專程前來探尋這段歷史淵源,同時也為箭括嶺云霧繚繞、神秘瑰麗的景象所吸引![詳細]
309、紅河谷森林公園 AAAA
紅河谷森林公園
  紅河谷森林公園地處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紅河流域,東臨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南接太白山自然保護區(qū)。公園設(shè)計2341公頃,園內(nèi)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91.7%以上,最高海拔3666.6米。紅河谷森林公園地處動植物區(qū)系交會地帶,具有南北過渡,東西兼有,生物多樣性的特點,是天然的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據(jù)調(diào)查有種子植物1500多種,苔蘚植物300多種,野生動物260多種,森林鳥類和昆蟲14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太白紅杉、連香樹、水青樹、星葉草等26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絲猴、羚羊、云豹、大鯢、青羊、金雞等10余種。森林植物隨氣候、土壤的變化呈明顯垂直分布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觀賞和研究價值。自然景觀奇特峻秀。低山區(qū)路隨山轉(zhuǎn),景隨山變,流水潺潺,林木蔥蔥。中山區(qū)山勢陡峭,奇峰對峙,峰巒壘嶂,怪石嶙峋,……[詳細]
扶風城隍廟
  扶風縣博物館設(shè)于扶風縣老城區(qū)東大街5號的扶風城隍廟內(nèi),占地面積6668平方米,現(xiàn)隸屬扶風縣文化文物局。創(chuàng)建于1981年5月1日,1994年被扶風縣委、縣政府確立為扶風縣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國家文物局評估公布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09年10月被國家四部一委公布為第二批免費開放單位;扶風城隍廟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評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扶風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上萬余件(套),舉辦有扶風出土西周青銅器精品陳列、扶風出土歷代銅鏡陳列、西周農(nóng)業(yè)科技史陳列、扶風碑碣石刻陳列等。除了文物陳列展覽,還利用戲曲、民間工藝、壁畫、宣傳牌匾等形式向廣大游人介紹科學、法律、歷史、環(huán)境保護等各種文化知識、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為了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博物館利用一年兩次古廟會……[詳細]
吳山旅游風景名勝區(qū)
  吳山旅游風景名勝區(qū)是一處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qū)域。坐落于寶雞市陳倉區(qū)境內(nèi),雄峙于隴山山脈的南部,總規(guī)劃面積3340公頃。始建于2000年,于當年投入運營,旅游區(qū)內(nèi)設(shè)有五峰景區(qū)(會仙峰、靈應峰、鎮(zhèn)西峰、大賢峰、望輦峰)、滴水觀音、影視基地、吳山老廟、千年毛栗林、真人洞、黑虎殿、靈官殿、棲霞島等三十多個旅游觀光項目,已累計投資1200萬元。早在周朝時,秦靈公就在吳山之陽設(shè)上疇祭黃帝,設(shè)下疇祭炎帝。秦并天下后,秦始皇在此封禪;漢代以吳山為神,先后有6位皇帝共23次來此祭祀封禪,漢武帝13次來此祭祀。隋文帝于開皇十四年(594)詔立西鎮(zhèn)祠,十六年(596)敕造吳山神廟。唐代之后更以吳山“興云致雨,普濟群方”而累有褒封。據(jù)史載描寫吳山的詩歌達200余首,有唐至清碑碣130余……[詳細]
先秦陵園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
  先秦陵園博物館位于鳳翔縣南指揮鎮(zhèn)南指揮村。該館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8月的我國首家農(nóng)民創(chuàng)建的大型遺址性博物館——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2007年9月經(jīng)寶雞市政府同意改制為國有博物館,并對外開放,隸屬于寶雞市文物事業(yè)管理局。先秦陵園博物館所在地雍城秦公陵園是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294年間,雍城一直是秦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中心,秦國在這里不僅完善了奴隸制度,并通過一系列社會改革逐步進入了封建社會,經(jīng)過19位秦公的苦心經(jīng)營,為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雄厚了基礎(chǔ)。雍城秦公陵園位于秦都雍城以南的三畤原(春秋早期稱北原)上,是秦公帝王諸陵園中,維持時間最長,陵墓數(shù)量最多,規(guī)![詳細]
313、龍門洞森林公園 AAAA
龍門洞森林公園
  龍門洞森林公園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公園,是寶雞市北線旅游的重點景區(qū),是獨具特色的融道教名勝、原始森林、喀斯特巖溶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龍門洞古稱靈仙巖,因元代丘處機在此修行七載,創(chuàng)立道教龍門派而譽滿神州,為我國五大懸空道觀之一,也被譽為“關(guān)中山水奇觀”。龍門洞風景區(qū)位于寶雞隴縣西北陜甘交界處的景福山麓,距隴縣縣城22公里,古名靈仙巖,龍門洞是六盤山南段景福山的一部分。景福山主峰海拔1924米,龍門洞在景福山主峰西北面約1公里處的山腰上,海拔1800米。龍門洞景色優(yōu)美,山勢險峻,峭壁上懸空建有殿、臺、亭、閣等多處,有飛索吊橋棧道,游客可攀援而上。龍門洞是陜甘地區(qū)聞名的風景勝地,共有36洞及眾多的古建筑名勝。龍門洞無限風光,為關(guān)中山水奇觀,是歷代賢人隱土修養(yǎng)之地。周大夫尹喜,……[詳細]
314、寶雞炎帝陵 AAA
寶雞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寶雞市渭濱區(qū)神龍鎮(zhèn)境內(nèi)的常羊山之上,為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之一。寶雞為炎帝故里,據(jù)說炎帝生于寶雞天臺山的蒙峪溝。寶雞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以炎帝為首領(lǐng)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這里。炎帝陵座落在寶雞市南郊七公里處的常羊山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內(nèi)外同胞多次來寶雞姜水流域?qū)じ澜M。當?shù)卦谘椎鄣某錾、?chuàng)業(yè)與喪葬之處重修神龍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園,為炎黃子孫拜祖謁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場所。炎帝陵分為陵前區(qū)、祭祀?yún)^(qū)、墓冢區(qū)3部分。這里雄偉、神圣、肅穆、古雅、幽靜,成為炎黃子孫的謁陵拜祖的圣地。每年農(nóng)歷7月7日及清明節(jié)的炎帝祭日,海內(nèi)外各界民眾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進行盛大的公祭儀式,共同拜祭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景區(qū)地址:寶雞市南七公里常羊山票價:30元/張咨詢電話……[詳細]
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位于陜西省麟游縣城東6公里處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開鑿于隋仁壽年間(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規(guī)模續(xù)建,F(xiàn)存造像大部分為隋唐時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為隋唐兩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F(xiàn)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龕較多。兩處共有12個洞窟,6座佛龕,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馬蹄形,窟內(nèi)佛像體量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宮所刻,高5.5米,極為珍貴。南崖上有9個摩崖造像龕,內(nèi)鑿佛像,體量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內(nèi)外還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題記、刻經(jīng)5處。慈善寺石窟的佛像豐滿圓潤,刀法冼煉,代表了隋唐時期佛造像的最高藝術(shù)水平,是隋唐時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樣式曾是當時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來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貴。2001……[詳細]
嘉陵江源頭風景區(qū)
  嘉陵江源頭景區(qū)是天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四大景區(qū)之一,位于秦嶺主梁兩側(cè),距寶雞市區(qū)33公里,經(jīng)營面積4196公頃。海拔1465--2597.8米,因長江的一級大支流嘉陵江發(fā)源地而得名。景區(qū)地跨秦嶺南北兩坡,特殊的地理位置給嘉陵江源頭景區(qū)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風景資源,這里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有蒼翠秀麗的七女峰,氣勢雄偉的嘉陵江第一瀑,幽深莫測的黑龍?zhí),還有罕見的霧凇,冰掛和云海等天象景觀。景區(qū)內(nèi)的人文古跡更是神秘莫測,有漢劉邦入關(guān)的煎茶坪,諸葛亮北上伐魏時的點將臺,宋朝吳玠、吳璘兄弟抗擊金兵的和尚塬古戰(zhàn)場以及大王嶺、大散關(guān)、秦嶺界碑、源頭碑刻等。便利的交通、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秀麗的景色、熱忱的服務,已使嘉陵江源頭景區(qū)成為一處集避暑、觀光、旅游、度假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景區(qū)地址:寶雞市川陜路……[詳細]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建于寶雞市石鼓山風景區(qū)內(nèi),項目選址西靠石鼓山,東接茵湘河,背山面水,南臨301國道,地勢西高東低?傆玫孛娣e約50800平方米,基地面積1415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4788平方米,為風格獨特的“平臺五鼎”造型,氣勢雄偉,新穎別致,濃縮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內(nèi)涵。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體建筑分為五層,建筑形象運用了高臺門闕、青銅后土的建筑語言,寓意著寶雞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時也完美地結(jié)合了石鼓文化與青銅文化。建筑形體采用對稱的手法,平面布局集中而又有分散變化,以現(xiàn)代展覽空間需求為主,包括文物展覽廳、學術(shù)報告廳、游客接待中心、文物庫房、辦公樓等五大部分。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主陳列“周秦文明之光”,分為西周王朝在寶雞發(fā)祥和秦國從寶雞崛起、“盛世吉金--中國21世紀……[詳細]
318、金臺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臺觀
  金臺觀位于寶雞市區(qū)北部的陵源上,距火車站僅1公里左右,始建于元末明初,為著名道士張三豐修道處。《明史·方伎》記曰:“太祖敬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2)遣使覓之不得,后居寶雞之金臺觀”。古時民間曾有“寶雞有個金臺觀,離天只有五尺半”的說法,言其觀之高,若置身于金臺觀玉皇閣前平臺上,居高遠望,景象絕佳。金臺觀建筑總體布局依山就勢,主要建筑沿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現(xiàn)有玉皇閣、三清殿、八角亭、三豐洞等。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十月初十為金臺觀廟會,有秦腔等地方戲表演活動。建國后政府多次撥款維修金臺觀古建筑,后又將此建為寶雞市博物館。寶雞市博物館屬于地方性歷史博物館。歷年來共收藏文物14100件(組),以周、秦、漢、唐文物居多。景區(qū)地址:寶雞市北坡公園票價:30元/張咨詢電話:0917-3512861……[詳細]
319、姜太公釣魚臺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姜太公釣魚臺
  中國釣魚始祖之鄉(xiāng)——姜太公釣魚臺位于寶雞市陳倉區(qū)天王鎮(zhèn)境內(nèi),南依秦嶺,北望渭水,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距西安150公里,寶雞市30公里。二級旅游專線與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南線相連,交通十分便利。景區(qū)內(nèi)人文古跡聞名海內(nèi)外,名貫古今的“姜子牙釣魚、周文王訪賢”的歷史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漢代立祠,興盛唐時的殿堂祠廟隨山就勢,氣勢宏偉;巨大如丘的“釣磺靈磯”石,跪痕猶存、被稱為中國第一釣臺的姜子牙“跪石”及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唐柏”更為這內(nèi)涵深厚的人文古跡錦上添花,給人以知識的熏陶和歷史的感悟。釣魚臺景區(qū)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河光山色相映爭輝。區(qū)內(nèi)峰巒疊嶂,飛流激柱,柏山做屏,芳草為毯,森林茂密,紅葉盡染。尤為獨特的是綿延10余公里的?溪峽谷,奇石云集,碧潭相連,小橋幽徑,棧道懸空,竹林蔥郁,瀑布如練,鳥……[詳細]
320、鳳翔東湖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翔東湖
  鳳翔東湖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縣城東關(guān)。是我國宋代大文學家蘇軾任鳳翔簽書判官時修建,已經(jīng)有近千年歷史,集古代建筑精華于一處,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歷史性園林。因蘇軾之緣,與杭州西湖并稱“姊妹湖”。東湖占地近20萬平方米,其中水面8萬平方米,形成內(nèi)、外湖。湖內(nèi)亭、臺、樓、閣、橋、堂、軒、榭等古建筑別具一格、精巧雅致;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蓮池碧翠、水光瀲滟,宛若人間仙境。湖兩岸柳樹成蔭、松柏常青、鮮花點綴,自然風光十分獨特。東湖集歷史、文物、科學、藝術(shù)、風景、旅游于一體,堪稱我國北方古典園林的優(yōu)秀代表,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區(qū)。景區(qū)地址:寶雞市鳳翔縣城東關(guān)電話:0917-721294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