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咸陽市旅游

咸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241、董家坪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董家坪遺址
  董家坪遺址董家坪遺址,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150公里處長武縣洪家鄉(xiāng)公主村。龍山文化聚落遺址。1958年發(fā)現(xiàn),遺址地勢西高東低,為緩坡臺階地,東西橫距100米,南北縱距150米,面積1.5萬平方米。遺址中心區(qū)發(fā)現(xiàn)3處大型袋狀灰坑,長約2~5米,深約2米。另外在該遺址區(qū)北部斷崖上亦發(fā)現(xiàn)條狀文化層。出土器物有泥質(zhì)紅、灰陶罐,夾砂紅陶盆和灰陶罐以及帶流刻槽碗等。董家坪遺址,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150公里處長武縣洪家鄉(xiāng)公主村。龍山文化聚落遺址。1958年發(fā)現(xiàn),遺址地勢西高東低,為緩坡臺階地,東西橫距100米,南北縱距150米,面積1.5萬平方米。遺址中心區(qū)發(fā)現(xiàn)3處大型袋狀灰坑,長約2~5米,深約2米。另外在該遺址區(qū)北部斷崖上亦發(fā)現(xiàn)條狀文化層。出土器物有泥質(zhì)紅、灰陶罐……[詳細]
  碾子坡遺址位于長武縣冉店鄉(xiāng)碾子坡村的黑河(涇水支流)北岸,為先周文化遺址?偯娣e約0.5平方公里(不含墓地)。1958年發(fā)現(xiàn),1980年以后連續(xù)發(fā)掘,發(fā)掘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古墓葬200多座。碾子坡遺址的文化層,是由仰韶居址和墓葬、先周居址和墓葬、西周居址和墓葬、東周居址和墓葬等多種不同的古文化堆積構(gòu)成的,但主要內(nèi)涵是先周文化遺存。先周文化的遺跡有房基址、窖穴、灰坑和燒陶窯址等數(shù)十座。其中房基址約有10多座,分為土窯式和半豎穴式兩類。土窯式房子均屬坑徑5—9米的橢圓形深土坑,穴里一壁向外掏,利用窯頂作掩蔽。穴底有條出入的土坡道將住室分為兩部分。半豎穴式房子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房子出入口是斜坡道。出土的遺物數(shù)量和種類均甚多。生產(chǎn)工具有斧、錛、鑿、錘、棒、鏟、刀、鐮、陶拍、紡輪、針、錐和磨石……[詳細]
243、石龍窩
石龍窩
  石龍窩位于彬縣城北5公里處的瑤池頭村龍王溝內(nèi)。相傳周代有石龍飛臥于此,故得名。其景色以清幽著稱,夏季,“瀑布落自崖端,晴雨飛于四壁”,隆冬,懸崖峭壁上綴滿冰乳,晶瑩剔透。舊時每逢天旱,士民多于此處祈雨,據(jù)傳屢有靈驗,故又稱“龍窩靈雨”,為古邠十二景之一![詳細]
244、彬縣公劉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彬縣公劉墓
  彬縣公劉墓 公劉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距彬縣縣城45公里處的龍高鎮(zhèn)土陵村,系周族先祖公劉陵墓。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長三里許,北枕山谷,南控涇水,草色浮動,勢如伏龍,故名“周墓蟠龍”,為古邠十二景之一。……[詳細]
245、邠州十二景
邠州十二景
  邠州十二景邠地歷史悠久,賢哲輩出;山川靈秀,風光旖旎。古時為周族發(fā)祥之地,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姜嫄、后稷在此生息,中間經(jīng)夏末商初公劉居豳,至商朝后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國。據(jù)地方志載,邠地原有八景,首推廟宇道觀,其次林木山麓,八景中雖然列有寺廟庵觀、山河形勝等風景名勝,但對先哲芳蹤略而不記,后世達人君子、明哲之士,認為八景不足為古邠風物、文明之象征。為修飾郡邑,寓佳境于古跡,將“古邠八景”重新修定為“邠州十二景”,譽為“豳之勝概”而載入方志,遂稱為一州之偉觀流傳于今。“邠州十二景”依次為:豳山儀鳳、周墓蟠龍、履坪春草、隘巷朝煙、皇澗流云、漆溪映月、薇山武幕、蒲谷書齋、西湖晚照、龍窩靈雨、山泉鳴玉、明岨翬金。【豳山儀鳳】古“邠州十二景”之一。在今彬縣城東南0.5公里處的……[詳細]
彬縣陶谷墓
  彬縣陶谷墓陶谷墓位于縣城西劉家灣東臺地。墓高3米,周長36米。墓前有碑樓,-“宋代文人陶谷墓”。1957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谷(902——970),字秀實,邠州(今彬縣)人,北宋時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頻繁交替的五代時代先后擔任了后晉、后漢、后周的許多重要官職,位至侍郎。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以禪讓形式奪取后周政權(quán),陶谷當場從袖中取出他早已準備好的禪位詔書,使禪位儀式得以順利進行。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先任禮部尚書,不久又兼任刑部、戶部二尚書。陶谷精通法律,執(zhí)法嚴明,對-惡徒毫不留情。一次,他在家鄉(xiāng)邠州城內(nèi)巡視,得知一官吏縱子行兇,欺壓百姓,便立即查清事實,不但嚴懲了罪犯,還將其父削職為民。陶谷年少即好學,入仕后留心采錄了許多五代時期的新穎語匯,成《清異錄》一書![詳細]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彬縣縣城西南十公里水口鎮(zhèn)九田村。墓冢坐南向北,至今留塋域360平方米,殘存封土長24米,寬10米,高2米。墓前有陜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立“前秦國王苻堅墓”碑一通。世祖,名苻堅(公元338—385年),字永固,又名文玉,前秦高祖苻健侄,厲王苻生堂兄弟,他殺苻生后,被擁立為王,在位29年,淝水之戰(zhàn)失敗后,為姚萇所俘,縊死。在位29年,終年48歲,葬于彬縣南塬水口鄉(xiāng)九田村。苻堅,曾-為東海王,他與苻法協(xié)力攻殺苻生后,被部下推為國君,取消帝號,稱秦天王,改年號為永興。苻堅即位后,立志要有所作為,到處搜羅人才,他聽說北方有一個很有謀略的貧寒之士叫王猛,尚流落在民間,就派人將他請來,委以重任,一年內(nèi)連升他五級,在王猛的輔佐下,苻堅打擊豪強,強化王權(quán),提倡儒學……[詳細]
248、長孫無忌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孫無忌墓
  長孫無忌墓長孫無忌墓位于永壽縣渠子鄉(xiāng)永壽坊村北約半公里處。1986年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豎立署名永壽縣人民政府文物保護標志碑一塊,建立了文物保護組織和科學記錄檔案。長孫無忌字輔機,唐初人,祖籍河南洛陽,世代為官,幼好學,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太宗文德皇后即其妹也。無忌與太宗友善,玄武門之變中,先發(fā)誅建成、元吉等,天下初平。貞觀元年由吏部尚書進封齊國公,十七年畫無忌等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煙閣。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晉王,猶豫不決,經(jīng)無忌、房玄令等周旋晉王乃立,加授無忌為太子太師,太宗病危,封無忌、褚遂良二人為輔政大臣。李治繼位后,欲立武昭儀為皇后,無忌屢言不可,高宗偏聽許敬宗誣陷,逐去其舅父長孫無忌的官爵,流放黔州,后令自縊,籍沒其家,天下至今哀之。永壽坊村民皆姓長孫,自稱無忌……[詳細]
槐樹林風情度假山莊
  槐樹林風情度假山莊永壽縣槐樹林風情度假山莊座落于永平鄉(xiāng)清幽山麓,距永壽縣城15公里,距西安116公里。1998年由陜西正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7000萬元興建。度假村坐擁10萬畝濃密槐林。春日碧草凝露,槐花綻放,清香四溢;盛夏綠樹成蔭,蒼翠欲滴,蝶舞鳥鳴,涼爽宜人;金秋雜果累累,菊黃葉紅,層林盡染,珍禽異獸,此出彼伏;寒冬玉樹瓊花,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主要旅游項目有滑草場、狩獵場、風情酒吧、豪華別墅、鄉(xiāng)情窯洞、皇家馬車、野外宿營燒烤等。有窯洞62孔、歐式別墅36幢、風情別墅40幢。配有會議室、商務(wù)中心,可接待200人住宿,400人同時用餐![詳細]
250、古豹榆木樹
古豹榆木樹
  古豹榆木樹永壽縣甘井境內(nèi)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寺院云寂寺。該寺院創(chuàng)建何時,代遠年深,無從考證。傳說香火鼎盛時期寺院占地百畝,僧人千計。南北山門朝暮由一僧人騎快馬關(guān)啟。明洪武年間,寺內(nèi)出了一位高僧釋寶金,朱元璋召見于金陵,賜袈裟、封為碧峰?U師。傳說當年寺院殿宇嵯峨,古木森森,有一景觀名曰“槐抱碑”,古槐歷經(jīng)滄桑,桿粗心空,半邊雷殛后中間豎一石碑,匠心獨運,堪稱一絕。寺院山門高聳,兩邊有鐘樓、鼓樓對峙,寺院屢遭兵焚,現(xiàn)存金大定十九年所鑄大鐵鐘一口,古豹榆木樹一棵。樹齡壹仟陸佰余年,全國范圍內(nèi)僅有四棵,實屬古樹名木。該樹冠占地一畝,高近20米,桿粗六、七人方可合抱。皮呈豹斑,四季色變被專家喻為林木中活的化石。永壽縣甘井境內(nèi)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寺院云寂寺。該寺院創(chuàng)建何時,代遠年深,無從考證。傳說香火鼎盛時期……[詳細]
黃土地綠色生態(tài)風情園
  黃土地綠色生態(tài)風情園黃土綠色生態(tài)度假莊園位于縣城北3公里處,園內(nèi)有千年永壽神泉,300余畝的泉水湖面,百年古柿子樹,白堊紀峽谷溝壑以及供游人采摘的萬畝果園。莊園以特有的千年地凹式窯洞居住形式為特色,是一個集生態(tài)旅游、休閑度假、文史物考、綜藝博覽、綠色農(nóng)業(yè)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綠色生態(tài)園![詳細]
頤和槐樹林生態(tài)森林公園
  槐樹林生態(tài)森林公園位于陜西永壽縣城北15公里處,處在乾陵與彬縣大佛寺中間,距西安116公里,312國道穿梭而過,交通方便。旅游區(qū)內(nèi)有10萬余畝槐樹林,每當槐花盛開時節(jié),漫野飄香,姹紫嫣紅,F(xiàn)有占地3萬余畝的翠屏山森林公園,林木繁茂,動植物種類豐富,水體面積200多畝。整個旅游區(qū)生態(tài)資源豐富,環(huán)境優(yōu)美,有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清新感受。目前已建成滑草、峽谷探險、垂釣、乒乓球、臺球、沙湖球、歌廳等娛樂項目。以槐樹林度假山莊為主體,開發(fā)槐樹林一日游項目。建設(shè)燒烤園、滑雪場、狩獵場、攀巖、徒步探險等項目,恢復樊梨花練兵臺舊址。開發(fā)水上游樂及休閑度假項目,改造窯洞及水、電等基礎(chǔ)設(shè)施![詳細]
253、禮泉李思摩墓
禮泉李思摩墓
  禮泉李思摩墓李思摩(?—公元649年)即阿史那思摩,唐時突厥貴族,歷事啟民、始畢、處羅、頡利四可汗。武德時,數(shù)奉使入朝,受封為和順都王。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靖大破突厥于陰山,他與頡利同被擒,議封懷化部王。十三年,立為乙彌泥孰俟利蕊可汗,賜姓李,命率部居河南地,旋復命徙河北,居故定襄城(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不久,因受薛延陀逼。部落棄之南遷,居勝、夏二州間(在今河套內(nèi))。他因失眾,還長安供宿衛(wèi),授右武將軍。從征遼東,中流矢,后卒陪葬于昭陵。……[詳細]
254、禮泉李靖墓
禮泉李靖墓
  禮泉李靖墓李靖(公元571年—公元649年)字藥師,唐初著名軍事家,京兆三原(今陜西三原縣)人。隋大業(yè)十二年(公元616年),他初任長安功曹,后任殿內(nèi)直長。次年,李淵父子由太原發(fā)兵南下,他奉命守長安。李淵大軍攻破長安,李靖被俘。李淵欲斬,李世民為之求情,得釋,成為李世民的部屬。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領(lǐng)兵東征洛陽王世充,李靖隨軍作戰(zhàn),以功授開府。四年秋,李淵命他統(tǒng)兵擊蕭銑。因他指揮果斷,出兵神速,一舉擊敗長江上游蕭銑的部隊,兵圍江陵。此役勝利,使唐據(jù)有江漢流域96郡,李靖以功遷上柱國,封永康縣公。貞觀三年底(公元629年)太宗命李靖為帥,統(tǒng)領(lǐng)十萬大軍攻突厥,一舉消滅突厥的軍隊,使北疆歸唐所有。太宗以功授李靖光祿大夫、尚書左仆射。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靖退休居家,遇吐谷渾犯邊,他聞聽……[詳細]
禮泉尉遲敬德墓
  禮泉尉遲敬德墓在陜西禮泉縣城東北煙霞新村,有唐初大將尉遲敬德與夫人蘇氏的合葬墓。墓封土堆高11米許,墓碑高4.45米。敬德墓志龐大,為唐代墓志最大者之一。尉遲敬德(公元585年—公元658年)名恭,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隋大業(yè)末,從軍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累授朝散大夫。劉武周割據(jù)馬邑后,引為右一府統(tǒng)軍。后因累有戰(zhàn)功,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靶溟T之變”中參與謀劃,并親手射殺李元吉。事定,授太子左庶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拜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貞觀八年,遷同州刺史,后又改封鄂國公。貞觀十七年,授開府儀同三司,致仕,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形于凌煙閣。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尉遲敬德卒,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太宗陵墓)![詳細]
256、禮泉魏征墓
禮泉魏征墓
  禮泉魏征墓魏征墓在陜西禮泉縣昭陵西南的鳳凰山巔,墓依山鑿石而筑,為昭陵陪葬墓之一。墓垣僅有蟠桃紋碑首的豐碑一通,據(jù)史書載,“帝親制碑文,并為書石”,F(xiàn)碑身通體磨光,已無書寫鐫刻痕跡。魏征(公元580年—公元643年)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人。隋末參加李密領(lǐng)導的瓦崗起義軍,敗后降唐。后又被竇建德俘虜,任起居舍人。竇失敗后,入唐為太子洗馬。唐太宗重其才,擢任諫議大夫,歷官秘書監(jiān)、侍中等職,封鄭國公。魏征死后,贈司空,按一品官的禮儀發(fā)喪。將要下葬的時候,其妻裴氏說:“征平生儉素,今以一品禮葬,羽儀甚盛,非死者之志。”便辭去一品羽儀,而以布車載柩,也無文彩裝飾。唐太宗曾嘆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歿,朕亡一鏡矣!”……[詳細]
禮泉李勣墓
  禮泉李勣墓李勣墓在禮泉縣東北約18公里的煙霞新村,昭陵南側(cè)。墓為三個相并有一通高約7.5米,寬1.3米,厚0.7米的巨大碑石,居昭陵陪葬墓碑之冠,碑文為唐高宗撰文、書寫。李勣原名為徐世勣,字懋功,因戰(zhàn)功賜姓李,又因避李世民諱,改單名。此墓被盜掘多次,經(jīng)近年發(fā)掘、清理,出土文物雖不甚多,但李勣佩帶的鎏金劍鞘,進德冠以及殘壁畫的飛天舞人等,都極其珍貴,F(xiàn)已將昭陵陪葬墓所有石碑、墓志(共50多件)集中于此,建立了昭陵博物館。……[詳細]
禮泉金龜寺塔
  禮泉金龜寺塔金龜寺塔位于陜西省禮泉縣阡東鎮(zhèn)底照關(guān)村西門外。塔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磚結(jié)構(gòu),平面八角形,十層,高45米,樓閣式。底層每邊寬3.85米,塔壁厚3米。每面有長寬各0.57米的石方一塊,浮雕仙人一尊,八個仙人之上又有同等的石方,刻一大字,按方位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南門開一門可進入塔內(nèi),門楣上有“金龜寺”三個金字。每層出檐,為單抄三跳斗栱,塔下刻有佛、菩薩像,共26尊。第八、第九、第十層每角尚有鐵馬一枚。全塔共有窗24孔,呈不規(guī)則分布。塔頂為八角攢尖。塔內(nèi)呈圓柱形,沿柱拾級攀登塔頂,遠眺四周景色,一覽無遺。……[詳細]
乾縣隋恭帝楊侑陵
  乾縣隋恭帝楊侑陵楊侑(公元605年—公元619年)公元617年—公元618年在位,是隋煬帝孫,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立為陳王,過數(shù)年,徙為代王。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隋煬帝親征遼東,令于京師總留事。大業(yè)十一年(公元615年)從隋煬帝去晉陽,被任為太原留守,后又調(diào)守京師。大業(yè)七年(公元611年)后,各地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隋朝的貴族官吏也在各地紛紛割據(jù)自立。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太原,進占長安,楊侑被立為傀儡皇帝,即位于大興殿,時年13歲,改年號為義寧,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義寧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揚州)縊死隋煬帝,隨行諸王及大臣多數(shù)遇害,宇文化及立王誥為帝。同年,恭帝楊侑-讓位于李淵,徙居代邸,封為酅國公。唐高宗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卒,時年1……[詳細]
乾縣唐僖宗李儇靖陵
  乾縣唐僖宗李儇靖陵李儇(公元862年—公元888年),懿宗第五子,母王氏。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12歲,在位14年(公元874一公元888年)。病死,葬靖陵。年號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公元873年,李儇的父親唐懿宗病死,宦官田令孜、劉行深、韓文約在懿宗的8個兒子中,選擇了年僅12歲的第五子普王李儇為皇帝繼承人,他就是唐僖宗。他沉湎聲色,斗雞走狗,揮霍浪費,昏庸腐朽,把政事交給宦官處理,稱田令孜為“阿父”。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終因天災(zāi)-爆發(fā)了王仙芝、黃巢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大起義,公元880年攻克長安,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陪同下,匆匆忙忙逃往四川,一直到光啟元年(公元885年)正月,他才回到長安。離開京城整整5個春秋,唐王朝在農(nóng)民起義的沖擊下分崩離析,藩鎮(zhèn)跋扈,廢立白擅,常賦殆絕,名存實亡。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