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綿陽市旅游

綿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蔣德鈞德政坊
  蔣德鈞德政坊 蔣德鈞德政坊建于光緒十七年(1891),蔣德鈞系光緒年間龍安知府。原址在青蓮鎮(zhèn)五家坡,1984年遷于太白公園。坊高8.4米,寬7.3米。中門高4.25米,寬3.2米,正樓匾額書“愷悌同思”,邊樓右額書“除暴”,左額書“安良”。柱下前后立夾柱石。蔣德均德政坊為我市僅存的兩處清代大型石質(zhì)牌坊之一,為研究四川牌坊類建筑文化提供了實物![詳細]
極樂寺萬佛樓
  極樂寺萬佛樓 萬佛樓在江油市武都鎮(zhèn)觀霧山,建于清光緒年間,僅存萬佛樓及兩側小院,以萬佛樓保存較為完好。萬佛樓為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筑,坐西向東。面闊六間,進深三間,共分兩層。第一層為大殿,高6米,內(nèi)供奉三身佛及羅漢多尊,為香客進香和佛教徒從事佛事活動之用。第二層為禪房,高4米,一層外有樓梯通二層,內(nèi)壁上有不少壁畫和僧人、游客的題記。整座建筑高12米,長30米,寬10余米,蔚為壯觀。殿內(nèi)外柱頭均以石獅為礎,雕工精細。觀霧山鐵鐘為生鐵鑄造,鐘面為鑄造陽文,上有鑄造題款捐資鑄鐘名單及鑄造工匠名單,鐘為敞口,下口直徑1.5米,腰部直徑1.1米。鐘紐為獸紐,通高1.7米,F(xiàn)腰部有殘口1處,破口面積25.4平方厘米。題記“大清光緒二十年”。極樂寺萬佛樓是江油市清代寺院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詳細]
83、告成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告成寺
  告成寺位于小溪壩鎮(zhèn)。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時重修,原名太平寺,后取“大功告成”之意而名,F(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至中華民國時期修建。告成寺為一進三個院落,坐北向南。由山門、地藏殿、財神殿、觀音殿、大雄殿、左右?guī)考翱头拷M成,建筑面積1768平方米,占地面積8畝。寺內(nèi)“木本水源碑”為圓帽矩形石碑,黃砂石質(zhì),高1.2米,寬0.65米,厚0.13米,碑首陰刻楷字“木本水源”四字,碑文主要記載了當?shù)鼐栀Y興修水利的歷史過程。告成寺是我市現(xiàn)存較完整的一處清代穿斗式三進四合院寺廟建筑群,其布局緊湊、結構嚴謹,具有十分明顯的時代特色及地域特色,對研究清代寺廟建筑及地方民居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王右木故居
  王右木(1887-1924年)江油市武都鎮(zhèn)人。17歲東渡日本求學,與李大釗等人組織神州學會,傳播馬克思主義。回國后在成都高師任教,組織馬克思主義讀書會。創(chuàng)辦《新四川旬刊》、《人聲報》等,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支部,中共四川支部,任黨的書記。1924年赴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返川途中在貴州犧牲。王右木故居位于江油市武都鎮(zhèn)。故居原來是一座典型的穿斗式木結構民居建筑。房屋坐南朝北,一進三幢。前面臨街是一重檐樓房,下面前裝六合門,四周裝木板,內(nèi)放柜臺作店鋪,上面架樓板,安推窗作茶園,中間是一個敞式的客廳,后面是單檐的堂屋、居室、廚房等,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F(xiàn)存的堂屋、客廳、居室等為穿斗式懸山建筑,木質(zhì)梁柱承重,建筑面積為500余平方米。客廳2005年重建作為展廳使用。王右木故居……[詳細]
中壩紅軍勝利紀念碑
  紅軍勝利紀念碑位于江油市中壩鎮(zhèn),保護面積707平方米,建筑面積51.26平方米。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紀念碑坐北向南,分為碑臺、碑座,碑身三部分。碑臺石砌,呈亞字形,高1.63米,寬7.16米。正面鋪十級臺階,呈八字形。碑座高2.85米,為八棱八方形,每方內(nèi)框平面,南、北兩面有3處題記。碑身磚砌,高17米,頂冠五角星,碑身四棱飾園柱,四面為長方形平面,上為紅底金箔字陰刻碑文,楷書字體。南面:“百戰(zhàn)百勝的工農(nóng)紅四方面軍光榮勝利紀念碑!”;北面:“為爭取獨立自由與領土完整的蘇維埃新中國而戰(zhàn)!”;東面:“鏟除封建勢力,消滅-賊蔣介石,堅決赤化全川!”;西面:“徹底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平分給貧苦農(nóng)民,堅決做好擴大紅軍的工作!”。紅軍勝利紀念碑原是“中國革命軍第十九軍一路司令董宋珩德政碑!薄[詳細]
太白故居
  唐代大詩人太白故居(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南15千米的青蓮鎮(zhèn)。該鎮(zhèn)地處江彰平原中部,南距綿陽40千米。青蓮古稱清廉,取其境內(nèi)盤江及支流的古號“廉泉”、“清溪”而得名。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后,便改“清廉”為“青蓮”,自宋沿用至今。有史志可考李白生于唐綿州昌隆縣,在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前的25年定居于此。宋淳化五年《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載:“先生舊宅在青蓮鄉(xiāng),后往縣北戴天山讀書。今舊宅已為浮屠者居之!钡剿卧觊g彰明縣令揚天惠為丕振宗風,揚詩仙之遺德,在舊址上重修茸新建了太白故居。后經(jīng)過明清幾興廢,現(xiàn)太白故居為清代建筑,僅存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讀書臺、名賢祠,洗墨池等。1.隴西院保護范圍:東、南、西以現(xiàn)有圍墻為界,北至圍墻向天寶山方向外延30米。面積1.1公頃。2.粉竹樓保護范圍:東……[詳細]
牛雪樵德政坊
  牛雪樵德政坊位于青蓮鎮(zhèn)。占地面積3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為四柱、三門、三級歇山式飛檐組成的牌樓式建筑,青砂石壘砌而成,坐西北向東南。面闊三間7.8米,明間寬3.6米,盡間寬1.8米,通高11米。施雕花雀替。柱下四對夾柱石,柱上刻聯(lián)“滿腔春意,化作飛鸮作好音,兩袖清風,騎來齋馬留芳躅”。此坊造型優(yōu)美,有氣勢,對聯(lián)及匾額均為正楷,書寫工整有力。其內(nèi)容是頌揚牛雪樵“勸學務農(nóng),簡政愛民”的德政。牛雪樵德政坊整座牌坊巍峨挺拔,氣勢雄偉,構圖豐滿,周鏤精細。枋上刻文及史料記載對研究清代的吏治沿革以及獎懲制度是有力的佐證,具備一定的歷史價值。保護范圍:以牌坊基座外緣為基線,東至綿江公路,北、西、南外延10米![詳細]
江油蜚英塔
  蜚英塔又名東塔,位于江油市武都鎮(zhèn)。光緒十八年(1892年)龍安知府蔣德均興建。塔為六方形九級樓閣式磚塔,通高28.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直徑9米,共六方,每方寬5.9米,高0.7米,塔基周長28米多,由十三層大條石砌成。塔身共八層,由三萬余塊青磚壘砌,每層間距3米左右,有仿木結構的門、窗、柱子等。塔內(nèi)有螺旋狀石蹬,盤旋而上,可達塔頂。塔為攢尖頂,剎呈寶珠狀。蜚英塔外形優(yōu)美流暢,結構科學合理,是江油清代磚結構建筑的代表。保護范圍:以蜚英塔塔基外緣為基線,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89、南雁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雁塔
  南雁塔位于武都鎮(zhèn),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筑風格屬喇嘛塔。以“南宮甲第,雁塔題名”之意,取名“南雁塔”。該塔坐南朝北,通高25米,空腹,石砌。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直徑7米,呈六邊形,每邊寬2.8米,高4.5米。塔身呈寶瓶狀,自基座以上3米直徑漸大,至塔腰處又逐漸縮小。塔腰四方各有一個梅花形小龕,塔頂有六角形飛檐石頂覆蓋,系攢尖頂,F(xiàn)飛檐上還存少量鐵鑄風鈴。該塔除具備喇嘛塔特點外,還融合了南方塔的工藝及技術,如大量使用當?shù)厥,塔頂采用南方翼角起翹形式。此種類型的塔在江油乃至南方地區(qū)極為罕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南雁塔受到巨大破壞,塔身垮塌,F(xiàn)已完成搶救性維修。保護范圍:以南雁塔塔基外緣為基線,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河西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江油市太平鎮(zhèn)。坐西向東,面積300平方米。大雄殿面闊進深俱為三間,當心間寬7.3米,次間寬2.7米,總開間13.5米,總進深22米,單檐歇山頂,其梁架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的廳堂結構,外檐下為單拱雙抄五鋪作里外偷心造,材寬11.5、材廣17.5、只字7.7至8.5厘米。光緒版《龍安府志》:普照寺在縣(原彰明縣,今彰明鎮(zhèn)所在地)西十里,元至正(1341-1367年)年間建,明天順元年重建,順治元年僧照愷補修。前廊的木椽上有“大明正德八年翻修”字跡。2007年6月河西普照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汶川地震對河西普照寺造成了巨大破壞,江油市文管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保護范圍:東至大雄殿前10米,南至普照村村民住房,西至大雄殿后墻外10米,北至大雄殿外10米![詳細]
大水洞遺址
  大水洞遺址考古年代距今約5000年左右。海拔高程為1505米,這一帶為石灰?guī)r山地,巖溶發(fā)育良好,大水洞為一水平狀洞穴,洞口方向205°,洞頂大部分平緩,直壁。2005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匯同綿陽市文物局、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00平方米。清理出2處用火遺跡,發(fā)現(xiàn)陶片、石器、礪石、石坯、骨器、蚌飾等遺物。大水洞遺址與茂縣下關子遺址、綿陽市邊堆山遺址、新津縣寶墩遺址所出的陶片相類似。以上遺址反映出一條始自茂縣,東向經(jīng)岷山斷層谷,順涪江支流土門河、通口河、再沿涪江而下,經(jīng)綿陽,進入成都平原的古文化傳播路線,對研究古羌人進入成都平原的路線以及古蜀文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護范圍:以洞口為基點,向東外延70米,向南外延30米,向西外延40米,向北外延6……[詳細]
文勝普照寺
  文勝普照寺位于文勝鄉(xiāng)長坪村。據(jù)記載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后經(jīng)明朝正德八年、大清同治四年、十四年的維修再建,成為一座遠近聞名的寺院。1992年被公布為江油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被四川省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文勝普照寺坐東朝西,現(xiàn)存一座四合院,建筑面積約為240平方米。除大雄殿為明代遺構外,其余建筑均為清乃至現(xiàn)代所建。大雄殿梁架保存完好,大雄殿為面闊進深各三間,當心間寬7米、次間3.2米、總開間13.4米、總進深17.5米。單檐懸山造,布瓦頂,舉折較為陡峻,現(xiàn)存部分鴟尾等黑色脊飾,梁架為抬梁式柱梁,用材較為碩大。柱徑達0.57米,有明代后期風格,系明正德八年修建,是我市早期木構建筑之一。保護范圍:東至圍墻外小路,南至圍墻——長坪村4組道路,西至長坪村4組道路——文勝東街口一線,北至山……[詳細]
圣水寺摩崖造像
  圣水寺是2009年7月公布的綿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公布的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寺坐東向西,背靠山崖,前臨高坎。前石墻砌12層條石,每層尺厚,計一丈二尺高。中劵拱石門,寬2.1米,高約2.5米,額陰刻“青石流輝”四字,有聯(lián):“密密石叢盤古徑;涓涓云竇瀉寒流!鳖~意境足,聯(lián)出北宋張士遜《題西庵寺》,張早年曾為射洪縣令。門外5階石梯,內(nèi)22階平分兩段。門洞上為三大士前殿,塑像周圍有黃畫匠的精描壁畫。廟內(nèi)青石鋪地,正殿為大雄寶殿,殿兩側各一泉池,右側蓮花井,約2.5米寬窄。殿左玉皇殿,內(nèi)塑玉皇、觀音文昌,藥王等,有巨石入殿內(nèi)。兩殿之間普陀巖有泉井,內(nèi)石雕水觀音,井壁有石刻畫,舊時色彩未脫盡,當為古井。井右有長1.18米,寬0.36米的摩崖題刻:楊泥水即皆/水清水見夜/央?yún)s本來人/此心已……[詳細]
石堂院石刻題記及摩崖造像
  石堂觀,又名石堂院,位于魏城鎮(zhèn)繡山村3組,坐北向南,七石懸空,崢嶸雄奇,唐宋清各代題刻分布其間,觀之奇,賞之雅,是魏城八景之一。同治《直隸綿州志》載:“石堂觀,治東六十里岷峨嶺下,創(chuàng)自李唐,明末毀于兵燹,康熙中里民任作斌重修,乾隆五十一年僧源明培修!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石堂院,又名石堂觀,位于綿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南五里原趙渠溝,現(xiàn)繡山村境內(nèi),岷峨山麓。唐初因石而建堂院,故名石堂院。其地貌酷似江油竇圌山之形,其修建的殿堂,供奉的菩薩也與江油竇圌山相同;有南海觀音殿、三霄娘娘殿、魯班殿,石崖下有正殿,所以又有“魏城小竇圌山”之美稱。前代賢士之遺跡,有唐大周久視元年石刻、唐高涼泉記、靈泉記石刻、宋太平興國題記石刻、宋綿州州判冉木的放糧記及清代石刻多處,摩……[詳細]
北山院摩崖造像及刻經(jīng)
  北山院建筑相當宏偉,殿內(nèi)有就山勢開鑿的石刻大佛一尊,大佛為半身,僅頭部就高4米、寬4.5米,兩側有十八羅漢。殿后石壁摩崖造像也極為壯觀。北山院所在地魏城,歷史悠久,西魏建縣,唐屬綿州,處在四川通往北方的重要驛道金牛道中段。因此,北山院自建成后,成為當時一個重要的佛教圣地。到宋神宗時期,當朝政府曾撥專款對北山院及唐代摩崖造像進行維護,清朝政府也曾對此進行維修。到上世紀60年代,為避免風雨對摩崖造像的影響,綿陽地區(qū)曾專門撥款在石壁上修建房屋。1985年,北山院摩崖造像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外延300米至頂北山玉珠村與先鋒村交界處,向南外延300米至北山魚柳嘴,向西外延300米至北山山腳,向北外延300米至金華村小路。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150米至后山(玉珠村六……[詳細]
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
  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qū),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1913年。2012年7月16日公布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qū)柏林鎮(zhèn)洛水村王家灣,由法國傳教士柏立山主持修建,坐東向西,由禮拜堂、神父樓和經(jīng)書學院組成,呈凹字形布置,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為中西合璧哥特式建筑,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位于教堂南側,正面兩側各有一座塔樓,中間開門3扇,門上置尖頂高窗3扇和銅質(zhì)VENITEADMEOMNES拉丁銘牌,頂立十字架。堂內(nèi)呈拉丁十字,從正門兩側到東端的祭臺,有兩排共18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長32.96米,寬12.56米,通高14.25米。室內(nèi)兩側對稱有10扇拱形花窗枝,窗板上部嵌梅花形裝飾窗。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保存完整,在西洋古典建筑風格中融入眾多……[詳細]
白蟬朱家梁子崖墓
  白蟬朱家梁子崖墓(游仙區(qū))保護范圍:崖墓分布范圍向東外延50米至一碗水村四社朱孝先堰塘坡,向南外延30米至一碗水村四社朱俊平林地小梁子,向西外延20米至一碗水村四社大梁頂,向北外延50米至一碗水村四社朱玉藻林地松樹梁。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150米至朱孝先林地小梁子坡,向南外延150米至朱俊平林地小梁子中心,向西外延150米至朱先永林地大梁頂坡,向北外延150米至一碗水村四社朱玉凱林地松樹梁坡。……[詳細]
98、魏城文風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魏城文風塔
  文風塔位于綿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東約1公里的塔子梁。此塔系魏城驛丞李番為倡導文風于清光緒五年(1879年)而建,故名。塔為六面體密檐式建筑,形如筆穎,通高13層25米,是風雄偉壯觀。塔身置于條石建成的基座之上,基石的地宮落入土中。該塔1層4.53米,邊長4.65米,壁厚1.36米,南面有一塔門進入塔室。塔內(nèi)1-3層塔壁上嵌有地方名流題詠此塔的石刻28方;1-2層內(nèi)原供奉有文昌帝君和魁星二神,在“文革”中被毀。保護范圍:占地范圍為基線向東外延50米至趙興貴農(nóng)田下坎坡外,向南外延50米至趙德夢民房,向西外延50米至趙德成民房,向北外延50米至趙德喜農(nóng)田處崖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100米至趙德春、趙兵民房西邊,向外延南100米至松林破與塔子梁田溝分界處,向西外延100米至紅包梁山下堰塘邊,……[詳細]
玉女泉及子云亭道教造像
  玉女泉位于綿陽市涪城區(qū)西山山麓,造像鑿于高2.5米,寬8米,距水0.8米高的青灰砂崖壁上。坐北向南。原有道教造像50余龕,1953年取石毀掉一半,現(xiàn)存25龕。龕均為圓拱形,每龕造像3、5尊不等,共計50余尊,分別為天尊、老君、仙人、女真、力士等。其中有高發(fā)髻,后有頭光,身著圓領衫,手執(zhí)羽扇,倚于茶幾上者;有結跏趺坐者;有著通肩道衣站立者;有獅座,蓮臺對稱出卷云紋承托者。此外還有唐咸亨元年(670)、乾元二年(759)等題記。為四川鑿造較早、規(guī)模較大且雕刻精美的一處道教造像,是研究唐代宗教、雕刻藝術的珍貴的實物資料。與玉女泉相距約100米的便是傳說中的揚雄的讀書臺,臺畔建有紀念揚雄的“子云亭”!白釉仆ぁ币蛱拼笤娙藙⒂礤a《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西山公園西山公園”而久負盛名。早年湮……[詳細]
五世同堂坊
  在涪城區(qū)龍門鎮(zhèn)小橋村,有一座五世同堂坊——張仲奇五世同堂坊。這也是我市五世同堂坊中,保存最為完好,雕刻工藝最為精湛的清代雕刻,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如今,這座牌坊已成為當?shù)噩F(xiàn)代農(nóng)業(yè)旅游觀光區(qū)一個獨特的文化標志。獨特的文化符號從綿陽城區(qū)經(jīng)綿江公路進入涪城龍門鎮(zhèn)小橋村,往紅桔林村委會方向前行,穿過道路兩邊的各種大棚蔬菜,前行500米左右,張仲奇五世同堂坊便出現(xiàn)在記者面前。張仲奇五世同堂坊掩映在幾株大樹中,牌坊四周昔日的農(nóng)田,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產(chǎn)業(yè)帶,木柵欄將牌坊圍了起來,站在牌坊下遠觀,有種穿越歷史的感覺。眼前的張仲奇五世同堂坊,雖然經(jīng)歷了近兩百年的風雨侵蝕,但牌坊的結構完好,威儀不減,上面的浮雕、鏤空雕刻線條依然清晰,僅有局部因風雨侵蝕被風化、破損或長滿綠苔。當?shù)鼐用窀嬖V記者,牌坊所在的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