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平頂山市旅游

平頂山市旅游景點介紹

181、妙水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妙水寺
  妙水寺清河南省汝州市西部臨汝鎮(zhèn)關廟村南白云山下妙水寺的泉水宛若玉帶,飛馳南下,灌溉良田萬畝。這里土地肥沃,從古至今是汝州的糧棉主產地!堆a修妙水寺碑記》中稱贊她南襟汝水,霧露之所涌濡。北負邛陵,斗牛之所磅礴。東望汝城,百雉-羅。西瞻伊闕,千峰屏列。松竹外環(huán),泉流內涌。史稱洛南之勝景。2006年,妙水寺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前后戶遺址
  前后戶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鎮(zhèn)前、后戶村西側,荊河東岸臺地上前后戶遺址東西300米,南北800米,面積240000平方米。1974年臨汝縣文化館、1984年汝瓷博物館先后對該遺址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遺址北部為裴李崗文化,南部為仰韶文化。根據(jù)采集到的標本,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遺址是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及仰韶文化并存的遺址,有些典型的器物屬于新鄭裴李崗文化和黃河中下游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由于汝州地層不屬于黃河流域,而是淮河流域的二級水系,說明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具有較強的滲透能力。根據(jù)調查,汝州地區(qū)還發(fā)現(xiàn)有長江流域的屈家?guī)X文化因素,據(jù)此推斷,南北兩種不同文化在汝州出現(xiàn),對研究該地區(qū)原始社會時期文化變異提供了珍貴的地下實物史料。前后戶遺址中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三疊延續(xù)為研究……[詳細]
183、望娘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娘樓
  望娘樓位于葉縣龔店鄉(xiāng)常李村。當?shù)赜幸粋傳說:常李村清朝舉人李上林與當朝高官孫其昌家聯(lián)姻,娶孫家女兒為妻。因李家富有,婚后建此高樓,供孫家女兒登高遙望娘家(常李村東十多公里的孫寨村),故名望娘樓。望娘樓在常李村鶴立雞群。該樓為三間五層,南北長7米半,東西寬5米多,高20多米,從下到上略有收縮,幾乎呈塔形,3層往上,每一層都有窗口。專家發(fā)現(xiàn),在望娘樓的墻體中有漢磚甚至其他年代的磚,由此可以推測,望娘樓并不是一座奢華的建筑,建造時用了很多舊材料。根據(jù)其臨近的“步運樓”墻體上的時間標注,望娘樓群是在乾隆年間(具體年份分辨不清)建造的。望娘樓不是主樓,在其西北側,有正堂五間,大門上 書“步云樓”三字,在其西南側,則有門樓、客廳、配房及穿堂。明清民居的結構是有一定范式的,但像望娘樓這種突破一般概念(如廂……[詳細]
184、洛崗戲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崗戲樓
  洛崗戲樓位于洛崗村正中,磚木結構,戲臺距地面約兩米多,有3間房的寬度,以房脊為界,分前后場。整體而言,這是一座規(guī)模雖小但功能齊全的戲樓。據(jù)專家介紹,洛崗戲樓具備中國戲樓獨特的建筑特征:戲樓面北而建,三面敞開,一面留作后臺,空間處理空靈通透。這個特點看上去簡單,其實功能復雜,蘇軾在詩中說“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門道。”“鬼門道”就是兩邊的“上下場門”。上下場門有時間和空間的意義,隨劇情的展開而變化。上下場門上掛錦緞繡花門簾,與大帳呼應,稱“門簾臺帳”。上場門繡“出將”,下場門繡“入相”。洛崗戲樓的細部裝飾也很有特點,屋脊、梁枋等部位運用雕刻和彩繪。彩繪多運用青綠彩、土朱單彩,雕刻則和彩繪結合。由此可以想象,當年裝飾一新的洛崗戲樓再融入戲曲的舞美效果,應是相當?shù)孽r艷燦爛。洛崗戲樓的建造者和建造年代目……[詳細]
185、東溝窯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溝窯遺址
  東溝窯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鎮(zhèn)東溝村東。南距縣城30公里。這里依山近水,地勢北高南低,面積約8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1986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瓷窯在東部,排列有序。由于常年燒制,大量殘渣堆積于此,地表上瓷片比比皆是。從遺物的造型和釉色上看,屬宋、元遺存。瓷胎多為灰色,有深淺厚薄之分,質地有的緊密,有的疏松。釉色有天青、天蘭、蔥綠、茶葉沫、魚肚白等,以天青居多。施釉均勻,釉面瑩潤、細膩,開細小冰裂紋,釉下氣泡較多,個別器物施釉不到底。器物大致有直口盂,小茶托,圈足淺腹盤,敞口碗之類。造型古樸、大方,制作規(guī)整精細。2019年,東溝窯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以河溝轉彎處為起點,向西120米至東溝村定家山墻,向北50米至山坡。長120米,寬50米。一般保護范圍:……[詳細]
186、慶陽故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慶陽故城
  慶陽故城位于汝州市西約9公里楊樓鄉(xiāng)東的樊古城、葉古城、王古城村四周,座落在汝河南岸和蘆溝河所夾的二級階地上。城址為長方形,東西長2600米,南北1300米,總面積338萬平方米,F(xiàn)存東、南、西三面城垣,北城垣可能被汝河沖毀。城垣寬34米,東西護城河寬20米,南北以汝河,蘆溝為天然屏障。在城內北部中間區(qū)域為高臺地。在城西部發(fā)現(xiàn)有冶鐵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有礦渣、爐渣、灰層厚1.5米,還有鐵錐、球、矛等遺物,從其遺物看與城址同時,此城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漢代仍使用。相傳這里是東周赧王的行宮,東周滅亡后,周赧王從洛陽逃到此,遂命為慶陽城,史有周赧王“坐慶陽”之說。與史實相符。慶陽古城址保存基本完好。對研究東周末期的城市建制、布局、冶鐵技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1999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詳細]
187、太仆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仆遺址
  太仆遺址位于郟縣城西北太仆寨。面積約6萬平方米,包括太仆寨全部及其四鄰。 遺址灰層內含豐富,有新石器時代的仰韶和龍山文化以至商周文化,1963年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的陶器有:鼎、罐、甗、陶紡輪。陶質為:紅陶、灰陶、夾砂陶、蛋殼陶。石器有石鑿、石鐮、石斧。紋飾有繩紋、網(wǎng)紋。另外還出土有獸骨、鹿角、蚌殼等。出土的器物還有銅鼎、罍、方壺、鏃、車馬飾、玉壁等190余件。器物造型精美,且多有銘文。經(jīng)考古學家唐蘭鑒定為西周末期鄭器。遺址的東北部灰層中,還殘存著兩處石灰層。石灰層厚2~10厘米不等,長10余米。它為研究我國使用石灰的時間提供了依據(jù)。 重點保護范圍:以2號公路與廣闊渠北沿交匯處為起點,向北200米,向南20米,向東680米;東端有120米長的一段,南北寬為250米。 ……[詳細]
汝州大張遺址
  位于汝州城西北7。5公里處大張村的黃土臺地上。北依山坡,西近荊水,地勢北高南低,遺址高出河床近3米,總面積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斷崖上灰坑時隱時現(xiàn),地表灰層相連,遺物頗為豐富。遺址內陶、石器并存。石器均系河卵石精磨而成,有石斧、石鑿、石刀、石鏟等;陶器以泥制紅陶為主,夾砂陶次之,還散存著部分泥質黑陶及灰陶。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為紅陶,但器內多為灰色,質地緊密,器形趨于靈巧。有些陶器有彩繪,但紋理簡單。龍山文化晚期的陶器以磨光黑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大多為蘭紋、細繩紋,間有少量的方格紋。器形有高領罐、斂口缽、大口缸、鬲、鼎、深腹缸等。其文化性質屬于母系氏族社會晚期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一種獨特文化,是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發(fā)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1963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點保護……[詳細]
豫陜鄂軍政大學舊址(魯山文廟)
  豫陜鄂軍政大學舊址現(xiàn)存文廟大成殿和崇圣祠兩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貞觀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興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攜徒像,F(xiàn)存建筑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闊七間。1948年1月至3月,豫西軍政干部學校和在寶豐建立的五分區(qū)軍政干部學校以及由戈果率領的鄂豫皖干部訓練班,先后遷到魯山縣城,3個學校合并改組,在魯山文廟建立豫陜鄂軍政大學,校長由陳賡司令員兼任。此后劉伯承、賀龍、--、劉華清等人先后擔任學校的領導,學校先后改稱中原軍政大學、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西南軍區(qū)軍政大學、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豫陜鄂軍政大學即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前身,為國防事業(yè)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突出貢獻。豫陜鄂軍政大學舊址……[詳細]
葉縣孫家崗遺址
  該遺址位于葉縣昆陽鎮(zhèn)西菜園村李莊北約1000米的昆水北岸的二級臺地上。遺址南北長650米,東西寬260米,總面積1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3。6米,其中有裴李崗時期的三足缽、侈沿罐、弧刃石鏟。仰韶時期的鼎、罐、盆、缽、紅頂碗、龍山時期盂、鼎、罐、甕、戰(zhàn)國兩漢時期的陶豆、罐、鼎、空心磚等,遺址還出土有石斧、鏟、鑿、鐮和蚌鐮等生產工具。 該遺址面積較大,遺物豐富且跨越的時間較長,目前保存較好。對研究我國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1999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以崗四周邊沿為界,禁止挖土,禁止任何工程施工。 一般保護范圍:崗北至葉魯公路邊,東、西、南從崗邊外擴100米![詳細]
舞鋼冶鐵遺址群
  舞鋼市冶鐵遺址群,包括許溝、溝頭趙、翟莊、圪鐺趙、石門郭冶鐵遺址和尖山古采礦遺址六處。許溝位于舞鋼市尹集鎮(zhèn)梁崗村許溝自然村南,面積1萬平方米。是從戰(zhàn)國到西漢年間的綜合治鐵鑄造場地。溝頭趙位于舞鋼市武功鄉(xiāng)田崗村溝頭趙自然村內。翟莊位于舞鋼市楊莊鄉(xiāng)陡溝村翟莊自然村南,面積8000平方米,龍泉河經(jīng)遺址南部,是利用龍泉水淬火的冶鐵遺址。圪鐺趙位于崗店鎮(zhèn)馬莊村圪鐺自然村西50米,面積6000平方米。在石門郭遺址位于市埡口街辦事處,石門趙北,面積2500平方米。尖山古采礦遺址位于楊莊鄉(xiāng)柏莊村西范莊自然村尖山腳下,現(xiàn)有坑礦一處,呈圓形,直徑15米,深4米,礦坑周圍礦石散布,并有戰(zhàn)國、漢的陶片。舞鋼冶鐵遺址群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礦石、煉渣、爐壁、鐵塊等,還有從戰(zhàn)國到漢代的遺物,甚至有晉代遺物,說明冶鐵業(yè)始于戰(zhàn)國直到……[詳細]
莊科洞穴遺址
  莊科洞穴遺址,舊石器時代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觀音堂林業(yè)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莊科村村南石河北岸。洞穴遺址所在地為淺山區(qū),地勢西高東低,成三山三川一道溝狀,海拔高約300米,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莊科洞穴遺址位于莊科村南石河北岸崖壁上,1977年修建提灌站時發(fā)現(xiàn)。洞穴一內當時有大量動物化石,均有打砸、火燒痕跡,部分骨片有初步加工痕跡,為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活遺跡。洞穴一深7米,高1.7米;洞穴二位于西部,東距洞穴一約200米,因后期坍塌,深度不詳。經(jīng)過歷年風雨沖刷,洞穴內堆積較厚,地層保存完好。該遺址為研究舊石器時代中原地區(qū)古人類的人居環(huán)境和生產模式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據(jù),對舊石器時代文化發(fā)展脈絡具有重大意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詳細]
193、閻村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閻村遺址
  閻村遺址位于汝州城東紙坊鎮(zhèn)北500米閻村東。距縣城12.5公里,總面積7。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3米左右,內涵豐富。1986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部落遺墟。分布有居住、墓葬、手工業(yè)地帶。遺物多為石器、陶器。石器均采用質地堅硬的河卵石精細磨制,有石斧、石鏟、石鑿。陶器多泥質紅陶、夾砂紅陶,均采用泥條盤筑法,后經(jīng)慢輪修整打磨。器表多采用紅、褐、黑、白間施進行彩繪;y有勾葉、垂弧、三角、網(wǎng)狀、圓點、幾、S、條形等幾何圖案。器形有尖底瓶、斂口缽、直壁缸、尖底器、釜形鼎、罐形鼎等。陶缸、尖底器均為葬具,底部中間都城有一個小孔。1978年出土一陶缸,器表繪有鸛魚石斧圖,屬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最原始的一幅陶畫。2019年,閻村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qū)范圍重……[詳細]
大營村傳統(tǒng)民居
  大營鎮(zhèn)大營村是省級傳統(tǒng)村落。作為寶豐西部重鎮(zhèn),古時可是異常繁華,現(xiàn)在也很熱鬧。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商鋪冠以雙城各號,這是因為以前大營出過兩個名人,先后在此修建府第,當?shù)亟型跽钦。王寨又叫兵部府,主人叫王之晉,明朝天啟五年(1625)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吳寨又叫御書樓,位于東邊,主人叫吳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進士,翰林待講學士。真是一明一清,一武一文呀?上КF(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多了。王寨遺址就是大營影劇院,現(xiàn)改為購物廣場,吳寨改為糧所倉庫,2008年后,又改為基督教堂,F(xiàn)存其它民居古建筑還有一部分,但保存狀況均不佳。在大營南關,河邊上還有一座關帝廟,曾經(jīng)當作過兵工廠、學校,后來還于宗教,倒是加以了修繕,但尚未對外開放![詳細]
中山寨遺址
  中山寨遺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區(qū)東7.5公里的紙坊鎮(zhèn)中山寨村及周圍,遺址依山傍水,地勢北高南低,面積75萬平方米。遺址依山傍水,地勢北高南低,地貌呈丘形,中心部分高出地面約5米。紙坊鄉(xiāng)中山寨村就位于遺址中心。村旁渠邊斷崖上的袋形灰坑,夾雜著大量紅陶片、黑陶片、石器等,連綿不斷,地表還散存有數(shù)量頗多的彩陶片,紅色的夾砂、泥質陶片,殘斷石器及西周、漢代陶片,內涵豐富。遺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500米,遺址內文化層厚處約7米,內容豐富。遺址南部耕地層呈黑色,地面有不少夾砂紅陶、灰陶片。斷崖上暴露有很厚的灰層和互連不斷的灰坑,多呈袋形。遺址的東北部,暴露不少墓葬,很淺,一般在0.3米左右就見墓口。墓葬形式一般為兩種。一種是成人墓,單身、豎穴,一種是小孩墓。均有葬具,深腹罐和尖底瓶,為直立放置。中山……[詳細]
香山寺大悲觀音大士塔及碑刻
  觀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東十五公里周莊鎮(zhèn)大張莊村南香山寺,該寺最后毀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東漢,初為土塔,現(xiàn)塔重建于北宋熙寧元年(1068),為八角形九級樓閣式磚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層有數(shù)百個磚雕佛龕。第二、五層外壁辟拱券門,第三層辟壺門。每層用疊澀磚砌出塔檐。塔頂有覆盆、寶珠和相輪組成的塔剎。根據(jù)文獻記載考證,塔下地宮存放有觀音真身舍利法物,因此被譽為“真塔”、觀音“圣塔”。一層塔心內有元至大元年(1308)翻刻宋代蔣子奇撰文、蔡京書丹的《香山大悲菩薩傳》碑,在國內外佛學界及書法界很有影響。一九七六年曾應英國牛津大學特邀展出了該碑拓片。附近還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一九五七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零一三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朗故居和墓地
  白朗墓位于石龍區(qū)大劉村西、關莊北山之陽。白朗(1873~1914),字明心,農民出身。1911年10月率眾起義。1912年4月攻克禹縣,提出“打富濟貧”口號,義軍發(fā)展6000余人。為配合孫中山討袁,義軍打起“扶漢討袁”旗號,轉戰(zhàn)5省,歷時4年。1914年8月回師河南,被官軍包圍,白朗突圍時犧牲。其部下將白朗遺體掩埋于虎狼嶺下亂石堆中,因叛徒出賣,被毅軍營長掘出割去首級。為保護遺體,其部下又冒險秘密將白朗移葬于起義地點大劉村西關莊北。1986年6月白朗墓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自墓冢邊沿向東、西、南、北各50米。一般保護范圍:自重點保護區(qū)邊線外擴50米![詳細]
198、葉縣巖畫
葉縣巖畫
  葉縣巖畫主要分布在葉縣常村鎮(zhèn)下馬莊村的老青山(包括好漢坡、對面坡、子摩嶺等山頭)及保安鎮(zhèn)楊令莊村的高樓山(包括小尖山、老南溝東山等)上,海拔高度在200米到500米之間。這里山勢比較平緩,植被較為稀疏,以低矮灌木為主,少有高大喬木,周邊的幾座小山共同圍成一個大的山谷,山谷出口處為水庫。巖畫多分布在面向山谷、朝向水庫、向陽背風的山坡之上。葉縣巖畫石刻有100余處,多為凹穴巖畫,也有陰刻圖騰,動物、人物和其他人類活動場景等尚未發(fā)現(xiàn)。大的有十多平方米,小的有零點幾平方米。有凹穴分布的石塊多是紅色和灰白色的沙巖,這些巖石表面都比較平整,圖形有的已經(jīng)風化,但仍可辨認其原來的形狀。凹穴的直徑有大有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深度約1厘米,較大的直徑5厘米左右,深約3厘米。凹穴數(shù)量從十多個到幾百個不等,既有十二……[詳細]
澧河石橋
  澧河石橋始建于明代,距今約有600年歷史。但也有人認為該橋始建于南宋,擁有千年歷史。該橋南北走向,石板平鋪結構,長59米,寬5米,共35孔。每孔橋面為5塊石板并排鋪就,每塊石板長1.72米,寬0.64米,厚0.7米,石板與石橋之間用鐵抓釘連固。第1、3、5塊人行道上的石板為石灰?guī)r(青石)鋪設,第2、4塊專門行車的石板,用堅硬的花崗巖條石作梁。在行車用的花崗巖石板之上,正反兩面均有車輪碾軋的數(shù)厘米深的凹陷,足以證明其歷史的久遠。橋墩石塊體積龐大,并有龍頭雕刻,工藝精美,可惜絕大部分毀于“文革”期間。橋墩與石板之間亦用鐵條上下連固,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激流沖擊,但仍十分堅固。由于澧河為流沙河底,為防止橋梁在流沙中下沉,該橋的支撐部分系將碗口粗的柳木樁以梅花形布局嵌入沙中,再將橋墩石橫放于木樁之上。橋墩……[詳細]
保安古城遺址
  前古城遺址位于葉縣保安鎮(zhèn)前古城村,甘江河(古稱潕水)南岸,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江河從前古城遺址北由西向東流過,河北岸為后古城村。該遺址地勢與周圍相比明顯較高,主要由古城和城外的古墓葬組成,古城由東、西、南、北四面的城墻、城壕和南、北、東三個城門組成。墓葬區(qū)主要分布在前古城村東南方向,以戰(zhàn)國和漢代墓葬為主。前古城遺址在1985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調查發(fā)現(xiàn),結合清朝縣志記載和周圍漢代墓葬的分布,當時定名為漢代霸王城遺址。隨著考古調查的深入和出土遺物的增加,認為該城址的時代應該在戰(zhàn)國中晚期。2001年12月,葉縣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古城遺址名列其中。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前古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fā)掘2007年4月至8月,為配合燕山水庫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