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旅游景點介紹

下梅鄒氏家祠
  下梅鄒氏家祠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年代為清。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單進合院式磚木結構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總面積328平方米。由門樓、天井、正廳、太師壁、后天井等組成。牌樓式門樓,開三門,磚雕裝飾精美,浮雕龍紋、花卉、人物等圖案。家祠系鄒氏清初遷徙下梅后,因經營茶業(yè)致富后建造。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至當溪,東、西、北從圍墻各向外延伸10米。……[詳細]
  馬伏祝夫人墓位于南平市建陽區(qū)莒口鎮(zhèn)馬伏村,年代為宋。朱熹生母祝夫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卒,次年正月葬于后山天湖之陽。1992年韓國新安朱氏中央宗親會捐資修繕。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龜背形墓丘為鵝卵石壘砌。朱熹在墓旁筑寒泉精舍守墓,其間先后完成了《論語精義》《太極圖說解》《大學或問》《中庸或問》等著作。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園向東、西、北各延伸20米,向南延伸60米![詳細]
  茶洋窯遺址位于南平市延平區(qū)太平鎮(zhèn)葫蘆山村茶洋自然村,年代為宋至元。主要燒造于北宋中晚期至元代,延續(xù)至清代,分布面積約7萬~8萬平方米。2017年進行考古勘探,發(fā)現(xiàn)了2座龍窯窯爐和相關的作坊、生活遺跡。創(chuàng)燒出了豐富的青釉、青白釉、黑釉、褐彩、綠釉等產品,涵蓋了碗、盤、盞、碟、杯、壺、瓶、罐、水注、爐、盆等日常生活器具,其產品吸收了周鄰的建窯等眾多窯業(yè)技術風格。在韓國新安海底沉船、日本博多灣遺址及東南亞各國均有發(fā)現(xiàn)茶洋窯的產品,其獨具特色的黑釉深腹碗產品更是深刻影響了日本著名的“瀨戶燒”黑釉碗的燒造。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茶洋礦業(yè)有限公司作業(yè)區(qū),南、西至延平區(qū)通往赤門鄉(xiāng)的鄉(xiāng)道,北至茶洋內安后山和上水洋山……[詳細]
  浦城龍頭山遺址位于浦城縣南浦街道解放村,年代為新石器晚期至清。分布面積約4.2萬平方米。1987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2018—2019年進行考古發(fā)掘,揭露新石器晚期墓葬16座、閩越國墓葬3座、元明清近代墓葬34座,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晚期窯址及作坊區(qū)1處、商周時期房址3座及成組柱洞若干,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瓷器等文物近400件(套)及大量硬陶、黑衣陶、夾砂陶、泥質陶及晚期瓷片等。遺址時代連續(xù)性強、具有比較完整的文化序列。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西向以南浦溪為界,北向以龍頭山路頂端凹口為界,面積約80181平方米……[詳細]
  北苑御茶園鑿字巖摩崖石刻和作坊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苑御茶園“鑿字巖”摩巖石刻在城東東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巖高約3米,長約4米,寬約2.5米,巖石下面刻有楷書八十字,每字約20×30厘米,為北苑茶園紀事文;左側面刻有七十余字,每字約10×15厘米,因長期受風雨沖蝕,漸已風化,字跡模柵,難以辨認完整內容。其正面楷書石刻為:“建州東鳳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興國初,始為御焙。歲貢龍風,上柬東宮,西幽、湖南、新會、北溪,屬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口堂,堂后坎泉口口口口泉。前引二泉曰龍鳳池。慶歷戊子仲春朔柯適記。”根據石刻落款,慶歷戊子仲春朔,已明確表明石刻為宋仁宗趙禎慶歷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園最盛之時所刻!拌徸謳r”石刻為考查北苑貢茶(龍鳳團茶)的歷史提供……[詳細]
將口唐窯窯址
  將口唐窯窯址,位于福建省建陽市將口鎮(zhèn)將口村。分布在郭垅山和仙奶崗兩座山崗的東南坡,暴露窯具托座和青瓷殘器等,堆積層厚1至2米,范圍約1200平方米。該窯于1977年調查時發(fā)現(xiàn)。1985年,福建省博物館進行發(fā)掘,發(fā)現(xiàn)唐代龍窯基一座,出土遺物數百件。瓷器胎骨絕大多數細膩、純凈,少量夾砂或羼細砂。產品均為青瓷,施石灰釉,釉色以青綠、青黃色為主,也有少量青灰色。釉層普遍較厚,均勻溫潤。釉面流行細小而密集的冰裂紋。器表多數素面,少量裝飾花紋。制作方法普遍采用快輪成型,形制規(guī)范,品種比較豐富,器形有碗、盤、碟、盆、缽、執(zhí)壺、甕、罐、燈盞、盤口壺等。不少產品形體碩大穩(wěn)重,反映其嫻熟的造型工藝水平。裝燒方法采用托座疊燒。產品是在龍窯中焙燒。發(fā)掘的仙奶崗窯基,依山坡傾斜地勢建筑,殘長達52米,是目前國內已知唐……[詳細]
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
  南劍州州學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間(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擴建。建炎四年毀于戰(zhàn)火,紹興二年(1132)郡守劉子翼徙建于郡西龍津館,紹興十五年郡守路采遷回舊所重建,于紹興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劍州重建州學記》,張致遠撰文,張致遠,沙縣人,宣和三年進士,歷任殿中侍御史,戶部侍郎,給事中等職。羅薦可書寫,陳師孟(南劍州州學教授)立石!赌蟿χ葜亟ㄖ輰W記》碑為石龜馱青石雕碑,今存于南平二中校園內,該碑高3.125米,寬1.64米。碑額雙行豎寫篆書“南劍州重建州學記”8個大字,全碑連額共1121字。碑文論述了南平是個山川秀麗人才輩出的地方。記載重建州學過程,盛贊舊州學培養(yǎng)眾多人才,縱談儒學發(fā)展歷史,抨擊當時社會輕浮淺薄、追逐勢利的風氣,希望復興學校,推行教化,以匡時……[詳細]
濱溪街區(qū)
  濱溪街區(qū)與著名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一溪之隔,距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40公里,毗鄰機場、火車站,距武夷山市區(qū)11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該區(qū)以發(fā)展國際旅游休閑度假為目標,在總體布局上劃分為旅游接待區(qū)、休閑度假區(qū)、高爾夫度假區(qū)、綜合娛樂區(qū)和特色游覽區(qū)五大功能區(qū)以及綜合服務區(qū)、民俗風情區(qū)、水上活動區(qū)等十五個功能小區(qū)。……[詳細]
69、劍州大橋
劍州大橋
  劍州大橋起于福建省南平市濱江路與鼓樓街交叉口,設置平面交叉連接濱江路與鼓樓街,橫穿江濱公園、西溪,終位于九峰山麓朱熹路的南平跨江大橋。橋體共包括主線橋梁及南平案引橋和九峰立交主線橋。通過互通立交,橋面與規(guī)劃的九峰路相交。主線橋梁全長449米,包括42.5米南平岸引橋、240米主橋及166.5米九峰立交主線橋,九峰岸A匝道橋長91米。橋梁遠期按八車道設計,兩側各設3米寬人行道,橋面總寬35米。為自錨式獨塔懸索斜拉協(xié)作體系橋?缃髽虮幻麨椤皠χ荽髽颉薄3浞煮w現(xiàn)了南平的歷史文化。南平是與福州、泉州等齊名的文化古城,由于多次火災和舊城改造,歷史文化遺址越來越少,許多以南平歷史文化命名的地名也消失了。南平在南唐和宋朝初用劍州這個名字有33年(公元946年至979年),使用“劍州大橋”這個名字可以![詳細]
南平市博物館
  南平市博物館現(xiàn)為地區(qū)級國立綜合性博物館,1984年開始籌建,1986年10月正式開館,1994年南平撤地改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qū),南平市博物館同時升格為地級館。原址位于南平市新華路4號,館舍面積600平方米。南平市博物館新館位于南平市馬坑路266號,占地面積4171平方米,建筑面積6368平方米。2005年開工建設,2011年11月28日新館開館并免費開放。區(qū)域劃分及功能:博物館新館共七層,其中:負一樓為臨時綜合展廳,其中展廳面積約1200平方米;一層為精品文物臨展廳,其中展廳面積550平方米;二至四樓為基本陳列展廳,合計展廳面積2200平方米,用于《閩北五千年》基本陳列展覽;五樓為文物庫房及業(yè)務用房;六樓為學術報告廳。南平市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6326件/套,其中珍貴文物數量為2105件/套(一……[詳細]
廖俊波先進事跡紀念館
  廖俊波先進事跡紀念館,位于南平市政和縣石圳村。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qū)黨工委書記,曾任政和縣縣委書記,2015年6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稱號。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在趕往武夷新區(qū)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fā)生車禍,因公殉職。……[詳細]
邵武市博物館
  1983年,為了弘揚邵武悠久的歷史文化,邵武市人民政府建立了邵武市博物館,館址面積約1200平方米。邵武市博物館是以寶嚴寺為館址的。寶嚴寺始建于唐大順元年(公元890年),幾經滄桑后于1980年重新修繕,基本上保存了唐、宋、元、明四個朝代的建筑風格,現(xiàn)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嚴寺既是古建筑,又是革命舊址,1932年10月,中央工農紅軍一軍團22軍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率部解放邵武,邵武縣蘇維埃政府就設地寶嚴寺。2006年6月,第六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邵武市博物館共收--史文物近3000件,其中館藏一、二級珍貴文物數量在我省縣、市級中居第一位。為了宣傳邵武歷史上的“一世偉人”——李綱(邵武水北一都人),于1984年,我們建立李綱紀念館。當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為李綱紀念館題寫?zhàn)^名。1987……[詳細]
迪口西坑游章華、游仲銘、游嚇生烈士合葬墓
  迪口西坑游章華、游仲銘、游嚇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鎮(zhèn)西坑村,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迪口鎮(zhèn)西坑村西北側300米處,坐東北向西南,長6.8米,寬7米,面積47.6平方米。整體呈“鳳”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個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陰刻游章華烈士、游仲銘烈士及游嚇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約0.87米,寬約0.4米,立碑單位建甌縣人民政府第六區(qū)公所,立碑時間1953年12月。該烈士墓對開展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弘揚革命傳統(tǒng)精神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4月28日,建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建甌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葬坐東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體為保護范圍呈不規(guī)則梯形;保護范圍西南邊長4.1米,西北邊長5.4米,東北邊長7.4米,東南邊長計7.0米。建設控制地帶:建控地帶以保……[詳細]
迪口徐坑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烈士合葬墓
  迪口徐坑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鎮(zhèn)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迪口鎮(zhèn)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約2千米遠的建甌至迪口鎮(zhèn)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東北,長7.5米,寬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側,從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頂刷水泥,墓用片石壘砌,左側二級墓坪旁山腰種植數十年的楓樹。三位烈士為土地改革時期被當地土匪殺害的國家土改干部。該烈士墓對開展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積極意義。2020年4月28日,建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建甌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葬坐偏西南朝偏東北,以63.92平方米的墓葬本體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偏東北邊長7.4米,偏東南邊長9.7米,偏西南邊長6.1米,偏西北邊長9.2米。建設控制地……[詳細]
迪口梅嶺江老魏烈士墓
  迪口梅嶺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鎮(zhèn)下房村梅嶺自然村,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迪口鎮(zhèn)下房村梅嶺自然村平路下山西側山腰,坐東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為0.6米,寬0.4米,墓兩側壁以方磚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豎式楷書“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時間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單位建甌縣人民政府第六區(qū)公所。據當地老人介紹,江老魏生于1916年,1933年參加紅軍,曾轉戰(zhàn)古田等地,由于病重,1941年犧牲于梅嶺自然村,1953年被追認為烈士。該墓對青少年進行革命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2020年4月28日,建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建甌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葬坐東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體(包括已水泥硬化為墓坪一部分的山路)為保護范圍呈不規(guī)則梯形;保護范圍西南邊長8.5米,西北邊……[詳細]
水源錢團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
  水源錢團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鄉(xiāng)錢團村,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水源鄉(xiāng)錢團村北側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東南,長8.5米,寬8米,面積68平方米。平面呈“鳳字形”,墓緣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緣呈六柱五間五層式,正中嵌砂質巖石碑一塊,行書陰刻“三野十兵團戰(zhàn)士山東籍于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九日光榮犧牲,中國人民解軍烈士王仁臣、王守仁之墓,建甌縣人民委員會,團結大隊管理委員會,公元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碑前砌半月形供臺。該墓對加強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積極意義。2020年4月28日,建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建甌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葬坐西北朝東南,以172.15平方米的墓葬本體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東南邊長15.0米,西南邊長14.3米,西北邊長12.5米,東北邊長11.4……[詳細]
云上大富景區(qū)
  大富村距順昌縣城70公里,距高陽鄉(xiāng)約14公里,海拔700多。以竹為多,常年青翠,空氣清新,民風淳樸,一副天然樣,,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大富四季皆勝景,惟有云海數最佳。大富一年有200多天可觀云海,最佳觀云點有四處,一是村口的觀云閣。觀云閣是村里為方便游人觀賞拍攝云海于去年修建的二層六角亭。由于地理和山勢的關系,形成了一條南北走向的云帶。云起時,隨氣流在山巒間穿行,云圍霧繞,高低沉浮,白茫茫的鋪滿了村前的山谷溝壑,飄渺變幻。流動的云海,時常隨風撲面而來,圍罩著你,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二是村中的觀景臺。俺友數了數,從村里的小街登上觀景臺,共有172個臺階,一口氣上去,小喘幾下。站上了觀景臺,眼前豁然開朗,遠山近樹,群峰疊障,盡收眼底。憑欄而立,山風拂面,心曠神怡。這里看云海,大勢。三是村部三樓露天……[詳細]
水美富石景區(qū)
  仁壽鎮(zhèn)富石村是順昌縣最為偏遠的小村。位于仁壽鎮(zhèn)北部,地勢峻嶺重迷,與建陽市徐市鎮(zhèn)南槎村交界,為順昌與建陽交界村![詳細]
七彩洪地景區(qū)
  順昌縣利用當地自然生態(tài)資源,通過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閑、科普養(yǎng)生、創(chuàng)意農業(yè)、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生態(tài)宜居、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旅游小鎮(zhèn)和特色山村,助力當地鄉(xiāng)村振興。洋墩鄉(xiāng)的七彩山村——洪地村就是一個典范,呈現(xiàn)美麗鄉(xiāng)村新風貌。洪地村位于順昌縣洋墩鄉(xiāng)連墩村北部,是連墩村的一個自然村,東鄰仁壽桂溪村,南接本鄉(xiāng)連墩村,西靠埔上苦竹際,向北經葫蘆廠可進入筆架山。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11公里,距順昌縣城區(qū)57公里,距建陽區(qū)64公里,距武夷山機場117公里。洪地自然村北距浦南高速公路徐市開口僅35公里,南距沙縣高速路口69公里,武夷新區(qū)至沙縣高速計劃在洋墩鄉(xiāng)開口。徐大線公路工程已完成改造,路基路面拓寬至12米(全路幅)。這些便捷的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將會推動我鄉(xiāng)區(qū)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也為洪地發(fā)展提……[詳細]
順昌天臺山景區(qū)
  天臺山風景區(qū)位于福建省順昌縣洋口鎮(zhèn)上坪頭,距鎮(zhèn)區(qū)10公里的田坪村上坪頭自然村,海拔1078米,峰巒峻奇、風光秀麗。其原始森林、竹海、寺廟、溶洞、怪石、峭壁、石階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的相結合。這里有一大片銀杏群,近百株樹齡在數百年的銀杏散落在上坪頭四周。到仲秋時,從天臺山頂看下來,那跳動著金黃色的音符,就是豐收著的銀杏,煞是好看。半山上坪頭自然村至今還生長著千年“活化石”銀杏樹。這里有古銀杏樹200余顆,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銀杏群,其中位于箭坑的“銀杏樹王”胸徑1.2米、高17米,樹齡達到1208年。2015年上坪頭古銀杏群景觀被評為“閩北十大美麗鄉(xiāng)村景觀林”之一。這里每年吸引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驢友、攝影愛好者等。同時也是攝影繪畫、科普寫生、休閑度假的首選之地。天臺山除了修竹茂林外,看到了許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