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鎮(zhèn)江市 > 潤州區(qū)旅游

潤州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火星廟戲臺在山巷位于今穆源小學內。戲臺座北朝南,東西兩側有形有狀相同的看廊,中間為天井場地,占地近900平方米。前臺長4.3、寬3.75米,東、西、南、三面檐櫞、交疊伸出1米,東、西兩角高翹,上有如意云紋綬帶纏蝙蝠、銀錠及“文王求賢”、琴、棋、書、畫,福祿壽三星及雙童子掌大扇,招財進寶等七仙像圖案、浮雕,栩栩如生,后臺與前臺相連。后臺與前臺相連,后臺房屋三間,面闊19.4,高7.6米,進深5.4米,兩側與看臺相通,有“壽”字和牡丹流水紋飾浮雕磚。兩側看廊各為五架梁房屋,面闊9間,長24.8,進深五檀4.57,高6.20米?蠢葹檠抛啵盏貫槠胀ㄓ^眾席。戲臺及看廊為清代建筑。當時,每年農歷6月23日舉行廟會,演戲、致祭,十分熱鬧。平時于此聚會者甚多,演戲經常不斷;鹦菑R供奉祆神,出自西域,……[詳細]
162、鶴林寺大殿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座落在南郊磨笄山西,黃鶴山東北,原名竹林寺,現(xiàn)水泥廠區(qū)內。它始建于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據(jù)《太平寰宇記》載:“南朝劉宋武帝劉裕游息竹林寺,黃鶴飛舞其上”。劉裕當皇帝后于永初年間改名為鶴林寺。后屢有興廢現(xiàn)大雄寶殿為清同治年間復建,面闊五間,硬山式。1991年始市文管會進行了整修。鶴林寺唐時最盛,后逐漸衰落,此處山明水秀,風景迷人,歷代文人雅士來此吟詩作畫,留下了許多佳作。唐代詩人許渾的《鶴林寺中秋夜玩月》是當時情景的寫照:待月東林月正圓,廣庭無樹草無煙。中秋云盡出滄海,半夜露寒當碧天。輪彩漸移金殿外,鏡光猶掛玉樓前。莫辭達曙殷勤望,一墮西巖又隔年。該殿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詳細]
  福音堂位于市區(qū)大西路343號。始建于1884年,由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郎登所建,教堂磚木結構,青磚疊砌,尖拱門窗,雙坡瓦楞鐵皮頂,正立面山墻脊頂高懸一十字架,教堂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墻角有碑一方,刻“耶穌誕生一千八百八十九年”、“美以美會立”等字樣。教堂之南有紅、青磚疊砌的三層樓房,門額石刻“崇德學!眽怯幸槐獭1918年”字樣(建筑年代)。該建筑座南朝北,面闊11進深5間19米,正位上是掛十字架,堂前居中有尖型照壁,壁和有過廊。東面設門由門折入向南,正面入口處兩側各豎木柱一根,與兩壁柱形成八字支托樓座。南頭向外披出進深2.8米,披出處兩側各一間住房,中間建成半拱園形,向前凸出成講壇。1982年公布為鎮(zhèn)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4、杜鵑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鵑樓
  杜鵑樓位于鶴林寺大殿后側,在現(xiàn)鶴林小學內,現(xiàn)樓為二層,硬山式,面闊五間,樓東面上下兩層各有窗戶四扇,F(xiàn)樓由僧人福登于光緒二十二年復建。杜鵑樓因杜鵑花而建并得名,據(jù)載現(xiàn)樓東側盛開杜鵑花,建樓后可在此賞花詠詩。此處杜鵑有“千年杜鵑”之稱,唐代最為馳名。在《鶴林寺志》中有這方面的記載,志中云:“鶴林寺杜鵑花高丈余,春月開花,傾城游賞。”相傳唐德宗貞元中,有番僧自天臺缽盂中以藥養(yǎng)根來種之,每當春天花開之時,有兩位女子至此,傳是花神。一天在潤州作官的周寶問好友殷七七:“鶴林之花,天下奇絕,嘗聞能開非時花。今重九將近,能開此以副佳節(jié)乎?”七七于前二日至花所,夜半聞女子來曰:“妾為上帝司此花,今為道者開之!然此花不久當歸閬苑矣!”次日,花漸開,九日盛開如春,周寶驚訝,宴賞數(shù)日,后遭兵火,此花根株不存。宋咸……[詳細]
165、超岸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超岸寺
  超岸寺位于市區(qū)新河路。舊名玉山報恩寺,始建于元至大三年(1310),晚清更名為超岸寺,咸豐三年毀于戰(zhàn)火,自光緒十七年(1891)陸續(xù)復建歷經二十余年始復舊觀。寺前有山門墻,建于咸豐年間,有拱形門,門下兩旁有依門石鼓,上有雕飾,門上有磨磚浮雕等。天王殿建于宣統(tǒng)二年,門額石刻“大總持門”系陸潤庠書。大雄寶殿建于光緒十八年,樓下有卷棚,上有月梁,雕飾山水、人物等,為硬山式頂。偏殿在大殿與天王殿北側,硬山式,原為水路堂、五觀堂、客堂等,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超岸寺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房屋24間,該寺當水路要沖,成為金山寺下院,故在叢林中一時稱盛。1982年公布為鎮(zhèn)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大門在布業(yè)所巷26號(現(xiàn)已毀),磨磚雕花門樓座北朝南,存“布業(yè)公所”石額,門口有戶對一對,有兩進,面闊三間兩廂,樓上下房屋共兩套,每進面闊10.5米,進深6.4米![詳細]
鎮(zhèn)江商會舊址
  鎮(zhèn)江商會舊址位于城西伯先路73號。1929年由陸小波先生用北伐軍歸還鎮(zhèn)江商會20萬借款中的4萬元建造而成。該建筑占地面積約1891平方米,為磚木結構,青磚疊砌,有房屋78.5間,為三層樓式,整個建筑呈長方形。正門朝南,迎街面東另造一大門樓,南面門樓為西式墻面,砌8個方形磚柱,中部大門上凸出,磚砌券形門洞上有逐層向內凹的圈帶狀裝飾,券底落在圓白石柱上,門上嵌白石橫額,上鐫刻“鎮(zhèn)江商會”四個大字,落款為“于右任題”。其內部為中式三進。第一進為走廊、天井。中為大廳,面闊三間,迎面朝南采用中式隔扇,兩旁為廂房,內部多為木立柱式,水磨石子地面,平頂天花。第二進前為平房,后為二層樓。第三進由東大門通道進入,設有樓梯,進入天井為一座三層樓房,有走廊與第二進相通,屋頂為平瓦,坡度較緩,整幢建筑為中西結合形制……[詳細]
陸小波故居及墓
  陸小波故居位于市區(qū)打索街68號。故居為清代傳統(tǒng)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進,沿中軸線排列,最北附生活廂房。一、二進為平房,第一進東為大門。第二進門上為八仙上壽磨磚雕花圖案,較為精致。第三進設有卷棚,為對合大廳,天井內有過廊式半亭。第四進為雕欄二層小樓,為陸小波起居室,上下皆為三間兩廂,呈“凹”字形。東部有小巷一條,內有水井一眼。2007年,故居公布為鎮(zhèn)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2月,陸小波后人將故居捐贈給鎮(zhèn)江市人民政府。2008年,鎮(zhèn)江市人民政府出資,鎮(zhèn)江市文化局和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按照“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對故居進行了落架式修繕,恢復了其原有風貌。2011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鎮(zhèn)江合作蠶種場舊址
  鎮(zhèn)江合作蠶種場舊址位于城西四擺渡蠶種場和江蘇科技大學西校區(qū)內。清末民初鎮(zhèn)江開始發(fā)展蠶桑業(yè)。民國間中國合眾蠶桑改良會為繁育優(yōu)良蠶種,推廣新法養(yǎng)蠶,以提高絲綢產品的質量,促進全國蠶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于民國十五年(1926)在鎮(zhèn)江四擺渡創(chuàng)建了鎮(zhèn)江蠶種制造場。該場創(chuàng)辦伊始,成績斐然,其繁育的優(yōu)良蠶種深受江浙一帶蠶農歡迎,并深得其益。在其影響下地方賢達相繼辦了民營的裕民、明明、益民、瑞昌、均益、永泰、三益、永安、女職等10多個蠶種場,后來為擴大優(yōu)良蠶種的供應范圍,大力推廣和普及科學養(yǎng)蠶,又將鎮(zhèn)江民營的10多個蠶種場和蘇州、南京的部分蠶種場聯(lián)合起來,以鎮(zhèn)江蠶種制造場為核心,成立了合作蠶種場,成為全國優(yōu)良蠶種生產中心基地,蠶種行銷從江浙擴至皖、魯、晉、陜、鄂、川、粵等地并遠銷國外,F(xiàn)存的蠶種場建筑共計21幢建……[詳細]
170、廣肇公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肇公所
  廣肇公所,是江蘇省鎮(zhèn)江市著名的近代歷史建筑物,位于鎮(zhèn)江市城西伯先路,對面便是鎮(zhèn)江市歷史博物館,為江蘇省文保單位。廣肇公所,是古時廣東廣州、肇慶兩府商旅來鎮(zhèn)江經商的同鄉(xiāng)會建筑。它原在中華路菜場南面有其基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現(xiàn)址。公所面積約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門,用磨磚砌成,上有挑檐,飾“五福盤壽”雕磚,白石橫額鐫刻“廣肇公所”四大字,落款為“前護川督陳燏書”。并有浮雕磚飾的“福祿壽”三星、“琴、棋、書、畫(四樂圖)”及“漁、樵、耕、讀”等民間習俗裝潢,大門兩側磨磚倚柱底部為石刻蝙蝠等。進入大門另有向北的二道門,亦有磚雕紋飾。公所大廳面闊三間。廳南側廂房內壁嵌一“廣肇公所記”碑,記載公所歷史及重建始末。孫中山先生于民國初年曾由上海專程來鎮(zhèn)江考察,在公所居住一宿,與地方人士商討整治長……[詳細]
171、山巷清真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巷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城西山巷路東今清真寺街,又名西大寺,初創(chuàng)于康熙年間,迭經興廢,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1982年又重新整修。寺四周為青磚圍墻,條石基礎,有門樓,上置斗拱,對門有照壁。大門內有門廊明間、過廳、走廊,大殿面闊五間,硬山式,前有廊檐,梁上繪彩畫,迎面為大槅扇,兩側設券拱門。殿內用為宗教儀式。清真寺正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門樓兩側為磨磚壁八字門墻。門上額書“清真寺”正揩大字。殿前有庭院,東設對廳,會客之用。清真寺大殿為寺之主體建筑,穆斯林禮拜場所,規(guī)模之大為全省之冠。整個建筑群布局,既具有中國宮殿式建筑特征,又具有阿拉伯建筑藝術色彩。建筑內以阿拉伯文和幾何紋樣組成,有近800多種文飾,1000多個圖案。寺內設有窟殿、望月樓,是重要的禮拜之處。2011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2、龍脈團山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脈團山遺址
  龍脈團山遺址位于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的團山路,就在“君臨南山”的樓盤附近,是鎮(zhèn)江市區(qū)保存較少的商周時期臺形遺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對寧鎮(zhèn)山脈及秦淮河地區(qū)“湖熟文化”遺址普查時發(fā)現(xiàn)后,龍脈團山遺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鎮(zhèn)江保存較好的“湖熟文化”遺址。龍脈團山長60米,寬50米,高出地面5米,頂部平坦,整個遺址呈橢圓形臺地。山頂就是一塊平地,當年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湖熟文化的碎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還有少量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地里各種形狀的陶片很多,三種有代表性的碎片:一塊是普通的夾砂紅陶,陶片很薄,紅色的陶片里面有白砂點點;一塊是土陶罐的罐口邊緣部分,應該是黑陶或者灰陶罐破碎后殘留的部分;還有一塊是當時房屋建筑中的紅土塊,土塊很厚,有一面呈奇怪的連續(xù)圓弧狀。這個土塊的邊緣形成與當時的房屋建造結構有關系。這……[詳細]
蓮花洞遺址
  蓮花洞,在白龍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龍石灰?guī)r的裂隙溶蝕而形成的一個石洞。蓮花洞,四山環(huán)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龍骨數(shù)斛,號白龍洞。洞前一石,狀若蓮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詩人汪懋麟有“探奇訪古洞,玲瓏若天辟”之句。洞內頗寬敞,其主洞有12米長,最寬處6米左右,最窄處不到3米。洞內曲折深邃,漸深漸窄。另有三個支洞,分別向東、西和中間的方向延伸,深不可測。蓮花洞有雙竇,日夜乳泉,蓮花石佛皆天然自成,乃經數(shù)萬年滴水凝聚而成。蓮花之奇,不止洞內。而蓮花之洞口非常奇特,坐落在一塊巨大的飛巖峭壁上面。舊有梵宇,咸豐年間毀為平地,洞旁及山腳下大片碎磚瓦礫,即是明證。《鎮(zhèn)江市志》記載,蓮萼石南面,居中刻“云峰”兩大字,行書,落款為“敬度王為”和“竹隱上人題”。大家仔細辨認“云峰”二字還是清晰可見……[詳細]
174、柳詒徵墓
柳詒徵墓
  柳詒徵墓在鎮(zhèn)江市官塘鄉(xiāng)朱家崗。柳詒徵,字翼謀,鎮(zhèn)江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和愛國主義者,曾歷任東南大學、東北大學、浙江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長期任江蘇省國學圖書館館長。著有《歷代史略》、《中國文化史》、《東亞各國史》、《中國版本概說》等專著和學術論文130余篇?箲(zhàn)期間,他將南京圖書館宋、元、明、清善本書悉數(shù)運藏,使祖國文化珍品免落敵手。解放前夕,他不顧國民黨政府“指令”,把八千卷貴重善本書全部裝箱悉心保護,為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1956年逝世。柳墓為一圓形土墩,直徑約為3米,高1.5米,其內為一家族葬地,保存完好,近年其孫柳曾符在墓前樹碑一方,上刻“先祖柳公翼謀之墓”等字![詳細]
175、章岷墓
  章岷墓,位于鎮(zhèn)江市南郊的黃鶴山麓、林隱路東側。1974年7月發(fā)現(xiàn),由鎮(zhèn)江市博物館發(fā)掘整理,為一長方形豎穴磚石墓,墓四壁均以29.5×14×3.8厘米的青磚錯縫砌成,墓頂用6塊長1.55米、厚O.16米,寬O.61~O.77米的長條石板橫蓋而成。墓室長3.5米,寬1~1.04米,高1.25米,墓向250度。墓底無鋪地磚,在墓的兩頭均各橫置一凸出墓底的長條石,系供停棺之用。惜葬具、尸骨均腐朽無存,僅殘存鐵棺釘數(shù)枚。共出土文物瓷器11件、漆盤1件、石墓志1方。瓷器中有:醬色釉瓷瓶,影青瓷盞、盞托、碗、碟,青瓷瓶、盒,有的口沿鑲金或銀。據(jù)墓志蓋篆文:“宋故光祿卿致仕章公墓志銘”,墓主為北宋天圣五年(1027)進士、太常少卿章岷![詳細]
晉陵城城址
  晉陵古城墻遺址,在鎮(zhèn)江東北郊五里之花山灣,1984年發(fā)現(xiàn)。鎮(zhèn)江博物館進行勘查和試掘。古城利用自然山丘,取土夯實建成,F(xiàn)尚可見夯土層剖面及圓木夯打的柱窩痕跡,夯層厚約6~10厘米、夯窩徑約4~5厘米。殘存的城墻呈門字型,東城墻全長約700米,北城墻全長約1400米,南城墻全長約1200米,西城墻全長約1400米,總長約4700米,現(xiàn)斷續(xù)殘長1700米,城墻頂寬8~15米。底寬30~70米,高10~25米不等。古城海拔高度約30米,在其東北側城外還殘存一段護城河,約長150多米。古城處出土多種銘文的城磚有“東郭門”、“南郭門”等門名,有“小里窯”、“十里碑”等窯名。有“晉陵羅城”、“羅城”等地名,有“晉陵盂勝”、“晉陵何強”、“無錫李欽”、“江陰王”等人名連地名的銘磚。還出土了東晉陶質大甕及六朝……[詳細]
  世界紅卍字會江蘇省會舊址為中國江蘇省鎮(zhèn)江市的一處歷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潤州區(qū)京畿路82號。1923年,世界紅卍字會成立鎮(zhèn)江道院,又名紅卍字會江蘇分會,1934年擴建,中西合璧風格,共有52間。2019年3月,世界紅卍字會江蘇省會舊址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鎮(zhèn)江江邊自來水廠舊址
  鎮(zhèn)江江邊自來水廠舊址原在龍窩口江岸,1924年6月建,初名鎮(zhèn)江第一救火會自來水廠。水廠設備簡陋,設于江邊的取水口,僅搭設一間蘆席工棚。2019年3月,鎮(zhèn)江江邊自來水廠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世界紅十字會江蘇省會舊址
  世界紅十字會江蘇省會舊址1929年,江蘇省會遷至鎮(zhèn)江。鎮(zhèn)江的伯先路——京畿路原名南馬路,始建于清光緒末年,臨街建有浸禮會教堂、內地會教堂、內地會醫(yī)院等教會建筑,蔣懷仁醫(yī)院、屠家驊公館等仿歐洲古典建筑,鎮(zhèn)江商會、世界紅十字會、江蘇省會等中西結合型制建筑,,仿西方門樓式公用建筑,廣肇公所這樣頗具客家風格的建筑以及中國古典民族風格建筑![詳細]
崇實女中舊址
  鎮(zhèn)江崇實女中始建于1884年,系美國衛(wèi)理公會創(chuàng)辦,是長江流域最早的女塾,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曾在此就讀和執(zhí)教。這里是賽珍珠念念不忘的故園,曾被譽為“南國女宗”“女學前鋒”。1952年收歸公辦,更名“鎮(zhèn)江市第二中學”,男女兼收,2004年增掛“茅以升中學”校牌。2013年復辦女中,定名“鎮(zhèn)江崇實女子中學”,是鎮(zhèn)江市教育局直屬全日制完全中學。女中的復辦,使得學校再次站立在新世紀教育改革的潮頭,探索著屬于自己的發(fā)展之路。2019年3月,崇實女中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