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鄂州市旅游

鄂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七窯山遺址
  七窯山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周代遺址,位于鄂州市燕磯鎮(zhèn)沙塘村,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5米左右,內(nèi)涵豐富,地面采集到許多石器、陶器(片)。該城址對于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保護范圍:東面至北緯30°22′01.83″、東經(jīng)114°55′58.17″;西面至北緯30°22′02.22″、東經(jīng)114°55′51.04″;南面至北緯30°21′58.87″、東經(jīng)114°55′55″;北面至北緯30°22′03.91″、東經(jīng)114°55′56.19″。建設(shè)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東面向外20米至水塘西,西面至武鋼球團礦鐵路專用線,東南面至官塘灣,北面向外20米![詳細]
42、城塘城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塘城遺址
  城塘城遺址位于鄂州市葛店鎮(zhèn)白滸鎮(zhèn)村東南700米,隋代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80米,東西寬約315米。東、南、西三面夯筑城垣,北面以觀音山為屏障。城垣寬2-4·2米,殘高0·5-2·5米。城內(nèi)東南部曾暴露出土井和隋代磚室墓。據(jù)清《武昌縣志》載,隋初縣令羲士暄奉命修筑此城,開皇九年(613年)城廢。(第三批)……[詳細]
43、金盆垴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盆垴遺址
  金盆垴遺址位于鄂州市太和鎮(zhèn)謝埠村,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面積約4800平方米,文化層厚4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鉞、錛、鑿、鏟和陶片。新石器時代陶片以泥質(zhì)紅陶為主,泥質(zhì)灰陶次之,紋飾有弦紋、戳印紋,器形有鼎、杯及紡輪等;屬石家河文化。商周陶片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紋飾有繩紋、網(wǎng)格紋,器形有鬲、罐、甕、豆等。(第三批)……[詳細]
44、梁子湖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子湖窯址
  梁子湖窯址位于鄂州市梁子鎮(zhèn)公山北麓20米,唐-五代窯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曾試掘1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1座窯爐,窯依山而筑,平面呈馬蹄形,窯床、壁均經(jīng)夯筑,爐內(nèi)有經(jīng)高溫后形成的深色玻璃釉。采集有瓷壺、碗、盤、罐等殘片。窯具有匣缽、帶支釘墊圈和泥條墊圈。瓷片施青黃或灰黃色釉,有少量黑褐釉;露胎處可見灰白護胎釉。紋飾多飾于執(zhí)壺柄上,先在胎上壓印紋樣,然后施釉;種類有斜方格紋、纓穗紋及執(zhí)壺、團菊等圖案。有的瓷碗底部刻有“全”、“吳”字樣。(第二批)……[詳細]
45、瓦窯咀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窯咀窯址
  瓦窯咀窯址位于鄂州市鳳凰辦事處司徒村瓦窯咀,東漢、六朝窯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4-1·1米。發(fā)現(xiàn)2座圓形窯爐,底徑約2·1米,爐壁厚5-8厘米。窯爐內(nèi)采集有施黃褐色釉瓷碗和匣缽。窯爐周圍采集有陶片;陶片以泥質(zhì)灰陶為主,泥質(zhì)紅褐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布紋、銅錢紋、棱形紋和劃紋,器形有罐、缽、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二批)……[詳細]
46、和尚山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尚山遺址
  和尚山遺址位于鄂州市華容鎮(zhèn)熊嘴村高老屋南50米,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2·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5米。采集有石斧、鏟、錛、鑿和陶片。陶片以泥質(zhì)紅陶為主,夾砂紅陶、灰陶、黑陶亦占一定比例,有少量蛋殼彩陶;紋飾有弦紋、戳印紋;器形有高圈足杯、斂口盆、斂口缽、罐、折沿罐、鼎及器座、紡輪等。屬屈家?guī)X文化。(第二批)……[詳細]
彭楚藩烈士墓
  彭楚藩烈士墓位于鄂州市鄂城區(qū)西山街道辦事處西山靈泉寺后。彭楚藩(1884-1911),湖北鄂城人,近代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首義“三烈士”之一。曾參加日知會、共進會、文學社等革命團體。1911年9月被推為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軍事籌備員之一。1911年10月9日晚,與蔣翊武等商量起義時被捕,翌日犧牲。1934年遷葬于此。封土底徑6.3米,高1.6米。墓前立碑及石柱架,墓后擋土墻嵌紀念碑。(第一批)……[詳細]
  鳳凰臺塔位于鄂州市鄂城區(qū)鳳凰街道辦事處鳳凰路東側(cè)。據(jù)《一統(tǒng)志》載,鳳凰臺在武昌(今鄂州)東虎頭山,得名于三國時期。明萬歷初年,知縣李有朋建塔于其上。八角五層樓閣式磚塔。塔前原有清乾隆年間修建的鳳臺書院,咸豐初年毀于戰(zhàn)火,民國重建,改城古鳳鳴寺,面闊三間,進深二間。1970年拆毀。(第一批)……[詳細]
吳家大灣遺址
  吳家大灣遺址位于鄂州市-鄉(xiāng)何橋村吳家大灣西北50米,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鏟、錛和陶片。陶片以夾砂紅褐陶為主,泥質(zhì)灰陶次之,紋飾有弦紋,器形有盆、罐、鼎等。屬石家河文化。(第一批)……[詳細]
50、庾亮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庾亮樓在鄂州市城區(qū)古樓街北段,是古武昌十景之一。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是孫權(quán)稱帝時皇城中的安樂宮之端門。西晉時刺史庾亮曾在樓上賞月。故名“庾亮樓”,簡稱“庾樓”,亦稱“玩月樓”、“南樓”、“譙樓”。當時樓上有胡床一座,并置有響應環(huán)城之鼓。每天晨昏以鼓點敲更報時,故又稱“鼓樓”、“古樓”。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知縣戚元禮、謝叔賓修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知縣熊登、邵遐齡兩度重修。民國年間曾維修一次,有邑人閔孝荃題“鄂州南樓天下無”七字匾。庾樓南向,分上下二層。樓下石砌圓拱門,跨街而立。內(nèi)拱高十二米,寬十一米,長十六米,兩輛大車可并行通過。樓上為閣狀,磚木結(jié)構(gòu),白墻紅欄、青布瓦蓋。登樓遠眺,古都景色盡收眼底。值得一提的……[詳細]
鄂州鳳凰廣場
  鳳凰廣場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區(qū)東南隅巽宮,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洋瀾湖畔,大樓高高矗立,拾級而上的大門門廳內(nèi),荷槍實彈的武警戰(zhàn)士,忙碌的工作人員,井然有序,高高的旗桿五星紅旗隨風飄揚,莊嚴肅穆。俯視廣場,左伏龍,右臥鳳。青龍崗蜒,黃龍蟠臥,草木蔥綠,繁花似錦。前方人工音樂噴泉,外伴人工半月池,連著洋瀾湖,水天一色,遠山如黛,云水渺渺,亭臺樓閣,游人織錦,好一幅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天人合一”的優(yōu)美圖景。讓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鳳凰廣場,鄂州古城東門護城河外的鳳凰廣場占地12萬平方米,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城市休閑游樂廣場。廣場中央有一處醒目的標志性建筑,這就是鄂州城城標——金鳳騰飛。城標主體為一耀眼的金鳳在光焰萬丈的朝陽之上欲展翅騰飛的壯美造型。鄂州是楚人的故土,楚人崇鳳,視鳳為至尊、至善、至美的神鳥,慣以……[詳細]
銀山生態(tài)園
  銀山生態(tài)園位于鄂州市東南近郊的銀山谷地之中,這里交通便利,風光秀美,林茂水碧,空氣清新,是天然的綠色氧吧,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休閑養(yǎng)身之地,也是歷史名人楚國愛國忠臣申包胥當年隱居、禪悟的桃源圣地。整個園區(qū)占地面積1800多畝,水面、森林約占園區(qū)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其間,溪塘密布,庫水開闊,山水相環(huán),大路通暢,小路縱橫,曲徑通幽。漫步其中可達山之巔,可入居之庭,可往返于田園之間。在保護自然、利用資源的基礎(chǔ)上,參照國家AAAA級景區(qū)標準,總體規(guī)劃,分期開發(fā)。前期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將園區(qū)開發(fā)有:林木種植區(qū)(外國專家友誼林,湖北省青少年植樹基地);會所、別墅休閑度假區(qū);水生生態(tài)養(yǎng)殖垂釣區(qū);農(nóng)家綠色食品產(chǎn)業(yè)區(qū);野生動植物保護區(qū)。其中會所、別墅休閑度假區(qū)嚴格按照國家旅游涉外酒店三星級的硬件標準建造而成,其建筑……[詳細]
恒通山莊
  恒通山莊是一家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nóng)家特色酒店,面積約1200平方米。客房部可容納60人住宿,餐廳部可以同時容納300人進餐,環(huán)境優(yōu)雅,設(shè)備一流,是您休閑、娛樂、游玩、住宿的好去處。酒店位于梁子島建設(shè)新街12號,酒店內(nèi)部設(shè)有包括干鮮魚產(chǎn)品、系列蟹產(chǎn)品、精品品牌的螃蟹等產(chǎn)品的綜合批發(fā)部。恒通山莊是目前梁子島唯一一家專門研制針對清蒸螃蟹的特殊制作方法的酒店。.特別之處在于擁有梁子島第一品牌的“橫行公子”紅膏生態(tài)清水蟹。其螃蟹制作精良、獨特,不僅能讓您吃得放心,吃得盡興,而且還融入了有關(guān)螃蟹的一系列飲食文化,在品蟹過程中,讓您了解到如何挑選螃蟹,螃蟹該怎么吃,以及吃螃蟹有何講究?螃蟹制作方法繁多,有蒸蟹、炒蟹肉、醉蟹、炒蟹粉、面拖蟹、芙蓉蟹、蟹粉豆腐等等,舉不勝舉,而最安全而味美的食法……[詳細]
東正休閑山莊
  東正休閑山莊地處山水園林旅游城市湖北省鄂州市區(qū)的南郊,距市中心6公里,距黃岡市10公里,距黃石市25公里,距武漢市55公里。市公交8路車直達山莊。東正休閑山莊是一個令人夢寐以求的綠色生態(tài)莊園,創(chuàng)辦于1997年,現(xiàn)有員工180余人,山莊面積800余畝,內(nèi)有水果380畝、魚塘30多畝、自然生態(tài)林300余畝。山莊以生態(tài)文化為主題,集園林建筑、自然生態(tài)、生態(tài)產(chǎn)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于一體。院內(nèi)設(shè)有中式餐飲區(qū),住宿會議區(qū),娛樂保健區(qū),水景垂釣區(qū),花果觀賞區(qū),果品采摘區(qū),蔬菜種植區(qū),禽畜養(yǎng)殖區(qū)等。山莊依山傍水,建筑古樸典雅,環(huán)境優(yōu)雅迷人,一派江南田園風光。在這里,春可踏青賞花,夏可避暑逐浪,秋可采摘瓜果,冬可踏雪賞梅,為您營造一個四季皆宜的舒爽、優(yōu)雅 、恬靜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您獲得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高品位享受。集禧……[詳細]
鄂州海寧皮草城
  中國鄂州海寧皮草城作為湖北省重點工程,鄂州市招商引資重點工程。于2012年底落戶華中交通樞紐,三國吳王古都、武漢城市圈核心城市鄂州市。項目地址位于鄂州市鄂州大道,與葛山大道兩條城市主軸交匯處,雄踞鄂州市未來商業(yè)中心。自2012年2月開工建設(shè)以來,工程進展順利。招商工作火爆,已有近2000名浙江皮草商戶陸續(xù)預約登記。搶駐中國鄂州海寧皮草城的黃金旺鋪。中國·鄂州海寧皮草城實行先招商、后銷售的政策,出售30%商鋪,剩下70%開發(fā)商自持。2013年正式開始銷售,為投資者解除投資的后顧之憂。地址:葛山大道(106國道)與鄂州道交匯處電話:(0711)3888888……[詳細]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三國東吳都城。公元221年,孫權(quán)自公安來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吳王稱號,同年陰歷八月開始營建吳王城。孫權(quán)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縣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公元229年陰歷四月,孫權(quán)在此稱帝,又名吳大帝城。同年九月,孫權(quán)遷都建業(yè)(今南京),派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留守武昌,成為東吳陪都(即西都)。太元二年四月,孫權(quán)卒,大臣諸葛恪挾天子當政,派人重修武昌宮殿,準備還都武昌,后因事變,遷都未果。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孫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zhèn)建業(yè),武昌再度成為孫吳首都,建業(yè)卻成陪都。東吳統(tǒng)治期間,孫吳三建武昌宮,二度建都武昌,共歷時五十余年,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吳王城遺址在今市區(qū)百子畈一帶(即古城路北段)。其城北臨長江,南瀕南湖,東倚虎頭……[詳細]
鄂州古靈泉寺
  古靈泉寺又名圓通寺、資福寺、西山寺,中國佛教“凈土宗”發(fā)源地。位于鄂州西山的青龍、白虎二山之間。是東晉高僧慧遠所建,寺中有泉出崖穴間,因迎文殊像供奉于此,盛傳泉中有靈光呈現(xiàn),故名菩薩泉,又名靈泉,西山寺亦名古靈泉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據(jù)宋蘇軾《菩薩泉銘》記,晉代陶侃在武昌任太守,后遷往廣州,任刺史,在海上得“文殊師利”菩薩金像,送武昌(今鄂州)寒溪寺供。待陶侃遷往江州任刺史時,又想迎佛像到潯陽(今九江),卻人力不能動,佛像托夢于慧遠,說西山“清涼福地”,本是“清凈樂土”。于是慧遠在吳王避暑宮故基建西山寺,供奉文殊,并倡“凈土法門”。其間幾經(jīng)興廢,F(xiàn)存寺廟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湖廣總督官文捐款修建。近年又有修葺,F(xiàn)有面積四千七百平方米,是西山的主體建筑,有一堂(文殊師利堂)……[詳細]
洋瀾湖風景區(qū)
  洋瀾湖古稱南浦,又名南湖,位于鄂州城區(qū)中心,因湖之南側(cè)曾建過一座“洋瀾寺”,故得名“洋瀾湖”。洋瀾湖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甚多。南朝才子江淹曾在《別賦》中寫道:“春節(jié)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方輿勝覽》載:“南湖舊名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即此。洋瀾湖面積583.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約288.1萬平方米,陸地約295.1萬平方米,水深為0.7-2.2米。整個景區(qū)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湖面開闊,景色宜人,是城市難得的濱湖風景游覽勝地。1990年揚州古典園林建筑設(shè)計院對洋瀾湖北岸環(huán)湖公園十個景點作了具體規(guī)劃。即南湖勝境、屈子行吟、魚影環(huán)琚、花灘落雁、南湖映月、昌樂佳處、南浦菱歌、官柳拂面、川光媚蚌、百鳥翱翔等,F(xiàn)在景區(qū)內(nèi)樹木蔥蘢,鳥語花香,道路蜿蜒,山石突兀,駁岸曲折,游船如織……[詳細]
怡亭銘摩崖石刻
  鄂州市老城區(qū)小北門江邊,矗立著一處巨崖,巨崖如小島,上刻有被世人譽為“三絕”的“怡亭銘”,即“怡亭銘摩崖石刻”。該崖突兀江畔,舊名“觀音崖”,因其形似猴狀,人又稱“猴子石”。它東望江心的龍蟠磯,西瞰西山腳下的釣魚臺,是鄂州城區(qū)沿江一帶的三大“奇石景觀”之一,論其名聲和歷史、藝術(shù)價值,則又在龍蟠磯和釣魚臺之上。說起怡亭銘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吳王散花灘”。公元221年,吳王孫權(quán)建都武昌。其實,觀音閣崖處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頭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環(huán)水的小石島,島后是一片寬闊的沙灘池,泥土淤積,地勢平曠。東吳靠水軍立國,孫權(quán)常在此地檢閱水軍,迎送將士。每逢將士征戰(zhàn)凱旋,孫權(quán)又總要在這塊沙灘上舉行散花犒軍儀式,“吳王散花灘”因此得名。怡亭銘石刻長1.2米,寬0.5米,由篆隸二種書體組成。篆序6行,每……[詳細]
鄂州觀音閣
  湖北省鄂州市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千百年來,它飽經(jīng)風霜,縱覽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駶逓懺苟嗌倜麡侨A構(gòu)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龍”(清人官文詩句),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zhèn)江心。閣身正壁鐫有”觀音閣”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閣正門石碑上刻的“龍蟠曉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筆。閣內(nèi)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觀瀾亭上,俯瞰江流,勝景憂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賢,文章彪炳。純陽樓上呂洞賓正酣燃大睡,游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會心一笑:如此蓬萊仙境,獨此公得其所哉?觀音閣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樣的弧形石,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任憑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