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薌城區(qū)旅游

薌城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21、鰲浦關帝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鰲浦關帝廟
  鰲浦關帝廟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浦南鎮(zhèn)鰲浦村,年代為清。簡介:坐西南朝東北,由前殿、天井、正殿及過水廊道等組成,建筑面積204平方米。前殿明間外檐門檻置石獅一對,門堵浮雕麒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抬梁式梁架,硬山頂。保存有“綸恩”石匾一通,落款“康熙御筆之寶”。2013年,鰲浦關帝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廟四周各外延20米![詳細]
22、路邊威惠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路邊威惠廟
  路邊威惠廟年代:清座落地點:漳州市薌城區(qū)天寶鎮(zhèn)路邊村簡介:元延祐六年(1319)始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遷臺的路邊村韓氏族人臺灣布政使理問韓熙文帶領在臺族親倡修。面闊三間,前后三進,分別供奉開漳圣王、觀音佛祖、韓氏先祖等。附屬文物主要有元延祐六年(1319)樟木雕跌坐觀音,元泰定三年(1326)出水石蓮花等。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路邊威惠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3、官園威惠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園威惠廟
  官園威惠廟年代:清座落地點:漳州市薌城區(qū)巷口街道官園社區(qū)簡介:又稱三圣王廟,坐北向南,懸山頂燕尾脊式建筑,總占地面積為3675平方米。面闊三間,主殿進深三間,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廟內有宋建炎四年(1130)石香爐、清代開漳圣王神牌和清代重修碑等。保護范圍:南至威惠廟廟埕南側起延伸20米;西至威惠廟西側山墻滴水位起延伸105米;東至慧華寺廟埕東側起30米,延伸至慧華寺后殿東側山墻滴水位起10米;北至慧華寺后殿北側山墻滴水位起延伸10米。2009年,官園威惠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4、浦頭大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浦頭大廟
  浦頭大廟年代:清座落地點:漳州市薌城區(qū)巷口街道浦頭港北側簡介:又稱崇福宮,主祀關帝,系山西解州關帝廟分鎮(zhèn)。宋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著名平臺將領藍理擴建,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懸山頂燕尾脊式建筑,坐北向南,前有廟埕,總占地面積約為4500平方米。廟內保存明萬歷至清道光的碑刻六通,記錄有關海船停泊、貿易稅收的官府規(guī)定和民間公約等。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浦頭大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里原來是美國教會學校尋源中學,紅樓是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里,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于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qū)。為了調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國內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zhàn)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批準。1932年4月3目,毛澤東同志率領由中國工農紅軍一、五軍團組成的東路軍從長汀出發(fā),揮師南下,于……[詳細]
漳州芝山公園
  漳州市老芝山公園位于漳州市政府大院北面,薌城區(qū)大通北路處,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目前漳州市中心最具自然原生態(tài)的景觀公園,也是市中心惟一的山地公園。整個公園占地面積28.5公頃,利用原有茂密的植被和優(yōu)雅的景觀,修建曲折有致的登山步道,山頂新建一個三層八面的亭子“攬月亭”。漳州芝山公園二期改造項目已于2017年7月20日建成,正式向廣大市民開放。二期工程占地面積約297畝,2015年12月開始改造建設。芝山公園二期建設遵循回歸自然,因山就勢,保護山林生態(tài),于低洼處建濕塘景觀,挖掘歷史文化,塑漳州先賢名人像,再現(xiàn)亭廊相望、山水相依、文脈相承的紫芝勝景。-據悉,芝山公園劃分為五個區(qū)域:入口服務區(qū)、登高攬勝區(qū)、濱水游樂區(qū)-濕地休閑區(qū)、密林游憩區(qū)。其中入口服務區(qū)、濱水游樂區(qū)已在一期范圍內,早已建……[詳細]
漳州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位于漳州市區(qū)勝利東路與元光南路交匯處,公園面積9.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4公頃,是市區(qū)最大的一個以水景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九龍公園歷史上是漳州的東湖,公園1993年由市、區(qū)、鎮(zhèn)三級政府共同出資3700多萬元興建,1995年底建成開放。園內主要景點有:九龍戲水噴泉雕塑、湖心島、清遠水榭、映雨軒、水仙閣、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龍橋、霞起橋等。九龍公園是市區(qū)最大的一個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 根據公園的地形條件,以及現(xiàn)階段的開發(fā),對該公園的內部結構分區(qū)進行重新調整,規(guī)劃成六個功能區(qū):綜合休閑區(qū)、水面活動區(qū)、疏林草地區(qū)、熱帶植物區(qū)、服務區(qū)、兒童游樂區(qū)等六個功能區(qū)![詳細]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九龍江中山橋與戰(zhàn)備大橋江濱公園邊的一艘連家船上,有一座世界上最小最神秘的袖珍級水上廟宇——進發(fā)宮。九龍江上,歷代就有著許多的連家船。由于船民吃、住、生產都在船上,四處漂泊,船就是他們的家,因此這些船被稱為連家船。早期的船民從事著捕魚、撈蛤子、撈沙及運輸,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因為船民從事的船上作業(yè)充滿危險,為求得平安,船民供奉神靈以求庇護。世界最小最神秘的水上廟宇——漳州進發(fā)宮進發(fā)宮是船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廟,有500多年的歷史。廟寬90厘米,長85厘米,高88厘米,完全可以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廟里分前后二殿,主殿供奉著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侍童劍童子、九天玄女侍童印童子、玉皇上帝、閻羅天子、關圣大帝、哪吒三太子、池、朱、形、李四位王爺。前殿供奉黑虎將軍、土地公,另有蛇神法母爺。與……[詳細]
林語堂紀念館
  林語堂紀念館位于漳州薌城區(qū),于林語堂105歲誕辰紀念日(2001年10月8日)當天開館。至2005年10月8日先后接待了7萬多名參觀者。該館坐落在其父母長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積7畝,前眺林語堂故居,背蕉林環(huán)抱。主體為半圓形二層建筑,借鑒臺北林語堂故居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林語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館舍正面墻上,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題寫的“林語堂紀念館”。館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語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紀念館有81級花崗巖臺階,暗喻林語堂81年的生命。林語堂紀念館內一層為活動室,二層為展覽室,布局簡潔,空間感強。館內展出林語堂先生100多幅珍貴照片和100多種書籍及一些林語堂用過的實物。景點位置福建省漳州天寶鎮(zhèn)五里沙村……[詳細]
蓮花池山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漳州蓮花池山舊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漳州市北郊,1990年,考古學者發(fā)現(xiàn)蓮花池山地表有100多處小石器地點,采集到1400多件小石制品。據考察,該石制品出自紅土堆積物中的礫石條帶。該礫石條帶證實了地質時代。2005年再次發(fā)掘,在其中3個文化層共采集標本3000余件,初步鑒定石制品超過300件。石制品所利用的原材料較為單調,僅有脈石英和水晶晶體。蓮花池山遺址分南北兩區(qū),文化層是相連的,根據所作的剖面可知,文化層呈較大的角度由東北向東南傾斜,但由于后期的自然侵蝕和人工破壞,北區(qū)頂部和南區(qū)遺址已不復存在,如何開發(fā)保護遺址,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漳州林氏宗祠
  漳州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位于福建省漳州薌城區(qū)振成巷內。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是漳州七縣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還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來生員用。宗祠前后進已廢,現(xiàn)存中進四方正殿,面積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下檐不圍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跡,可見原規(guī)模甚大。宗祠確切建筑年代已無考,經專家據主殿實物與結構分析、鑒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帶有清式建筑的痕跡。漳州比干廟不僅長期供奉比干,還做為林氏族人赴考往來生員的接待處。文革前比干廟內仍高掛多塊明清狀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釬、林士章均高掛其上。正殿兩邊廂房各有十幾間書屋,各區(qū)林氏考生均可來此住宿讀書作文。資料可查,明、清時期漳州林氏族人進宮殿試揭榜甚……[詳細]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
  漳州文廟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筑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乾隆《漳州府志》載,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復故址。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孫世代相傳住于廟內直至明正德年間。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漳州文廟坐北朝南,現(xiàn)有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倫堂、泮池、欞星門等已毀,現(xiàn)大門以內中軸線上依次為戟門、丹墀、月臺、大成殿,兩旁為東西兩廡及敬一亭等。戟門面闊九間,進深二間。東西兩廡面闊各八間,進深各二間。大成殿建筑結構特殊,梁架承襲舊制,較完整地保留了閩南古……[詳細]
33、漳州石牌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石牌坊
  牌坊又稱石坊、牌樓,漳州方言稱其為“荷表”,意思為“某人承皇恩受褒表”的紀念建筑。漳州牌坊數(shù)量眾多、內容豐富,歷來聞名。清朝年間記載有地點、有名稱的牌坊,多達四百多座。雖經歷史變遷,至今保留下來還有近50座,分布在漳州各區(qū)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牌坊,為位于薌城區(qū)香港路北端雙門頂?shù)摹吧袝交ā焙汀皟删⿺畾v坊,(三世宰貳)”兩座明代牌坊,和位于新華東路東端岳口啟的“閩越雄聲”和“勇壯簡易”兩座清代牌坊。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的石牌坊共有四座,分別位于市區(qū)香港路北段雙門頂明代石坊,即尚書探花坊和三進宰貳坊,及新華東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即勇士簡易坊和閩越雄聲坊。四石坊均為石坊木結構,3間5樓12柱。雙門頂明代石坊,南北對跨街矗立,與所處的舊城南門老街,組成了極富特色的古街區(qū)景觀;岳口街清代石坊系清圣祖賜平……[詳細]
林進嶼、南碇島
  林進嶼、南碇嶼,是全國11個第一批獲得國家級地質地貌公園之一,位于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林進嶼火山地貌屬于新生代陸地間斷性多次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有柱狀節(jié)理玄武巖景觀,有不同規(guī)模古火山口無根火山氣孔群景觀和海蝕熔巖湖、熔巖洞景觀等。林進嶼:呈橢圓形,面積0.16平方公里,海拔72.7米,全島基本上由玄武巖構成,島上的東北面為火山噴氣口群,共有16個火山噴氣口。南碇島:離海岸約6.5公里,橢球形,面積0.07平方公里,海拔51.5米,全島由140萬支柱狀節(jié)理極其發(fā)育的墨綠色玄武巖石林構成,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最密集的玄武巖石柱群。全島由柱狀節(jié)理及其發(fā)育的墨綠色玄武巖石林構成,遠遠望去,猶如鑲嵌在藍天碧海之中的一塊墨玉。島上大片的懸崖峭壁,……[詳細]
中國女排騰飛館
  中國女排騰飛館位于市區(qū)新華北路。漳州是中國女排的重要訓練基地,也是中國女排騰飛的搖籃,為弘揚中國女排拼搏精神,漳州于1994年修建了中國女排騰飛館。騰飛館建筑面積6942平方米,內設比賽館和訓練館兩個部份。-同志親筆為該館題寫?zhàn)^名。距騰飛館不遠處建有中國女排“三連冠”紀念碑,是漳州人民為紀念中國女排奪取“三連冠”而建造的![詳細]
女排三連冠紀念碑
  女排三連冠紀念碑位于薌城區(qū)新華北路與福漳公路交叉口,建于1984年7月,由主體和背襯壁畫兩部分組成主體有鮮花綠草簇擁的圓形平臺基座和一尊高5米多,左手抱金杯右手高舉花束的中國女排姑娘塑像及一跟三棱丫形碑柱碑柱高24米,銀灰色,頂部叉成三支小柱高托一個排球,象征著中國女排三連冠紀念碑主體的背后,配建門樓式巨大壁畫,以作碑襯壁畫表面有1000多塊方形塊石構成,主題人物畫面再現(xiàn)女排姑娘場上激戰(zhàn)的英姿,漳州是中國女排奪取“五連冠”的搖籃,這是漳州人民為紀念女排奪取“三連冠”而建造的![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芝山紅樓)
  芝山紅樓,又稱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勝利西路118號。紅樓原為美國教會創(chuàng)辦的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毛澤東同志曾居住在這里。建筑為三層磚石結構樓房,占地約700平方米,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其中陳列室面積400平方米。樓坐北朝南,底層為地下室,墻體用條石壘砌而成,二、三層為磚木結構,紅磚砌墻,故有“紅樓”之稱,小巧美觀,引人注目。樓內有7個房間,二層西南側帶有前廊,羅馬拉式拱頂,三樓有涼露臺,平面布局較合理,有明顯的西式風格,樓前有廣場,后有花園庭院,四周筑圍墻,正面和東側圍墻上留有工農紅軍攻克漳州時書寫的革命標語和口號。紀念館館藏豐富,有文物近千件。既有閩南地區(qū)革命活動的大量黨史資料,又有紅軍攻克漳州照片、紅軍……[詳細]
38、松州書院
松州書院
  在漳州北郊———薌城區(qū)浦南鎮(zhèn)松州村,創(chuàng)辦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距今1290多年,到目前為止是全國發(fā)現(xiàn)最早創(chuàng)辦的書院之一!洱埾h志》記載:“松州書院在二十四都,唐朝陳響與士民講學處。”書舍、廳堂、跑馬場,面積約15畝,既可教學,又可習武,具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唐貞元二年(786年),州治遷至龍溪縣,書院前增建松州大廟,祀陳元光及其部將,形成前廟后校的格局。1864年毀于太平軍之火,后又重建。書院系翰林承旨直學士陳響創(chuàng)辦執(zhí)教,屬官辦,教員均由縣令隆禮聘請,辦校旨在“為導民于禮樂,無混跡于漁樵。”改變“海濱世無仕者”。陳響把孔子的“文、行、忠、信”融于一體,言傳身教,導士民于禮樂,開士子之茅塞,培育了大批人才。……[詳細]
39、府埕
府埕
  府埕、文廟片歷史街區(qū)是漳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qū)的核心,街區(qū)內的始興北路俗稱“府埕”,北面的中山公園是古代漳州府的府衙。“府埕”兩邊建筑原為1919年陳炯明主政時建成的“迎賓旅館”,歷史上為漳州傳統(tǒng)小吃的薈萃之地,手抓面、干拌面、豆花粉絲、鍋邊糊、五香、果條、鹵面、粽子和三角餅等小吃花樣齊全。街區(qū)內的始興南路是市區(qū)唯一現(xiàn)存的石板路![詳細]
紅軍攻克漳州紀念碑
  在漳州市委機關大院內,1992年落成。紀念碑采用抽象設計,主碑高19.32米,象征主力紅軍1932年攻克漳州。碑座高出地平線90厘米,前后分六級臺階而上,表示為紀念紅軍攻克漳州60周年而建。碑正面鐫刻著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