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廈門市 > 翔安區(qū)旅游

翔安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古宅十八彎
  古宅十八彎位于翔安區(qū)新圩鎮(zhèn)古宅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宋代。八彎古道位于新圩鎮(zhèn)古宅村后壁山西北坡,宋代重新修整拓寬。古道現(xiàn)長約800米,寬0.8~2米,以不規(guī)則塊石、卵石鋪砌成坡狀,逢陡坡處皆加砌石臺階。古道沿山坡蜿蜒盤曲而上,直達山巔云中雁,因途中共有18個彎,故名“十八彎”。原大帽山農(nóng)場寨仔尾自然村大埔路旁立有宋景定元年(1260年)石碑1塊,碑高0.35米,寬0.38米,陰刻行書8行,碑文為:“鄭公祥化忌經(jīng)并自舍又僧妙謙十千足計ㄌ(錢)乙伯(壹百)貫足鋪修此路計八百余丈以濟往來景定元年記”,載述鄭祥化和僧人妙謙為方便旅人往來,合力捐款修路800多丈。1993年,石碑由同安博物館收藏,現(xiàn)尚存。1984年7月,十八彎古道被同安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十八彎古道首尾7……[詳細]
22、同民安關隘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民安關隘
  同民安關隘位于翔安區(qū)內(nèi)厝鎮(zhèn)小盈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宋代。“同民安”關隘又稱“同民安”石坊遺址。位于內(nèi)厝鎮(zhèn)后垵村東北部小盈嶺西南坡,與南安交界處。關隘所在嶺口形如漏斗,東北風長驅直入,古代沙溪一帶民田苦為風沙所害,曾有一句諺語“沙溪七里口,無風沙自走!蹦纤谓B興二十三至二十七年(1153~1157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在此建石坊植樹,堵截風沙,手書“同民安”三字刻于石坊上,寓意“以坊補缺,安定斯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石坊塌圮。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馬巷秀才林應龍等呈請倡捐,就原址將坊改建為同安通往泉州之關隘,F(xiàn)存石砌關隘為東西向,南北拱門通道,長8.60米,高3.56米,拱門高2.44米,寬2.38米。關隘拱門上留用朱熹所題“同民安”石匾,東側石匾殘,南側石匾高0.5米……[詳細]
馬巷元威殿
  馬巷元威殿位于廈門市翔安區(qū)馬巷鎮(zhèn)馬巷街,年代為清。簡介:坐西朝東,由前、后兩殿、方亭等組成,供奉池府王爺池然等。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梁架,硬山頂;卷棚頂連接前、后兩殿;后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梁架,硬山頂。此殿為閩臺及東南亞池王爺信仰的祖廟之一。2013年,馬巷元威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面至馬巷街,西面由文物本體外延30米,南面外延20米,北面至規(guī)劃路![詳細]
  大嶝海峽之聲前線廣播電臺舊址位于廈門市翔安區(qū)大嶝街道陽塘社區(qū),年代為1976年。簡介:1976年建。由入口處的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空壓機房、總長210米的戰(zhàn)地坑道,以及出口處的軍事廣播大喇叭組成,總建筑面積552.3平方米。喇叭最大直徑2.86米,長4.47米,重1588公斤,最大聲功率兩萬聲瓦,有效傳聲距離12公里,堪稱“世界之最”。海峽之聲前線廣播電臺的主要任務是向金門廣播,宣傳我黨、我軍對臺政策,祖國大陸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和家鄉(xiāng)親人的尋親啟事。2018年,大嶝海峽之聲前線廣播電臺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由文物本體(空壓機房舊址)外延76米,南至規(guī)劃內(nèi)灣岸線,西由文物本體外延205米,北至環(huán)嶝南路![詳細]
中共同安縣委舊址
  中共同安縣委舊址位于廈門市翔安區(qū)馬巷鎮(zhèn)山亭社區(qū)山亭自然村,年代為1928-1935年。簡介:原為潁川陳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后辟為侯亭小學校址。建筑為土木、磚石結構,占地約280平方米,含前、后兩落大厝。1927年“4·12”--政變后,中共同安縣黨組織遭受破壞,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派周少梁赴同安以侯亭小學校長身份開展黨組織恢復工作,并于1928年春在這里秘密成立中共同安臨時縣委。1928-1935年為中共同安縣委所在地。2018年,中共同安縣委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南外墻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詳細]
  大嶝金門縣政府舊址年代:1938~1945年座落地點:廈門市翔安區(qū)大嶝島田墘村簡介: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金門島。1938年初,金門縣政府遷此借用民居辦公,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遷回金門島。舊址包括:金門縣政府總部、文書房、保安隊、會議室、鹽兵樓、國民黨縣黨部、縣黨部書記處等7處12棟建筑,是兩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跡。保護范圍:金門縣政府總部:東面至村委會臺階,北面至鄭氏家廟,西、南面各外延14米。文書房:東、西各外延15米,北外延14米,南外延10米。保安隊:東至村委會臺階,北至鄭氏家廟,西、南各外延14米。會議室(鄭氏家廟):東外延10米,西外延30米,北外延25米,南外延10米。鹽兵樓:東外延10米,西外延15米,北外延10米,南外延12米。國民黨縣黨部:東外延15米,西外延20米……[詳細]
27、沁香小筑
沁香小筑
  沁香小筑,即洪曉春書房。位于馬巷鎮(zhèn)窗東社區(qū)窗東自然村北236號,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坐東北朝西南,為前后兩落大厝,前落曾重建,兩落之間為天井,進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東南邊墻開院門,門上有石刻牌匾,橫書“沁香小筑”,落款“光緒辛卯笑山書”。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0.8米,進深兩間6.5米,內(nèi)高4.6米,建筑面積110.16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板瓦屋面,硬山頂,燕尾脊。此建筑為土木、磚石結構的閩南紅磚民居,年久失修,已漸荒廢,現(xiàn)尚保留后落檐廊墻面和廊門上的彩繪動物花鳥、人物故事圖案,墨書“崇簡”“樂道”“遵德”書法作品等![詳細]
28、普佑宮
普佑宮
  普佑宮,俗稱榮府王爺宮。位于新店鎮(zhèn)沙美社區(qū)沙美自然村鵲峰南中心位置。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987年重修,坐南朝北,前后兩殿,主殿中有卷棚頂方亭相連接,面寬15米,總進深11.8米,占地面積約440平方米,建筑面積177平方米。前落為凹形門廊,中為正門,兩側邊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梁,硬山頂,燕尾脊,后落為主殿,主體面闊三間8米,進深三柱6.8米,神龕兩側步柱楹聯(lián)為“普濟群生奉旨欽巡威顯赫 佑安黎庶先鋒主力法宏揚”,抬梁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殿內(nèi)正中供奉池府王爺池然及黑面清水祖師。東側一列護龍,面闊三間。殿內(nèi)保存明代覆盆式柱礎,蓮花紋臺階,廟前寬闊,正面一座大戲臺![詳細]
鄭坂鄭氏家廟
  鄭坂鄭氏家廟位于馬巷鎮(zhèn)后濱村內(nèi),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此后多次重建、修葺,1985年翻修,2006年重新拆建。坐北朝南,前后兩落大厝,中為天井,面寬11.3米,總進深23米,占地面積約260平方米。前落面闊三間,中為凹形門廊,門上懸掛“李氏家廟”匾額。后落為廳堂,面闊三間11.3米,進深三間10米,硬山頂,燕尾脊,廳堂內(nèi)懸掛匾額有“總統(tǒng)閩浙”“粵東捆帥”“龍章寵賜”。門前立有1對方座旗桿石,基座浮雕雜寶紋及獅獸紋![詳細]
潯窟謝氏宗祠
  潯窟謝氏宗祠位于大嶝街道潯窟社區(qū)中部,建于清代,20世紀90年代初重修。坐西朝東,為兩落大厝,中為天井,面寬11米,總進深20米(其中一進進深5.5米,天井4.5米,二進進深10米),內(nèi)高5.4米,建筑面積220平方米。正中院門為單間凹形門廊,大門上匾額字跡模糊不清,門前1座抱鼓,前落柜臺腳、石柱礎保留清代原物,門旁兩側墻堵有麒麟石雕板等,院門為硬山頂,燕尾脊,脊端立龍首雕塑,院門兩側連接院墻。后落大厝為廳堂,抬梁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脊端立龍首雕塑。具有典型的閩南建筑風格![詳細]
歐厝王氏小宗
  歐厝王氏小宗位于新店鎮(zhèn)歐厝社區(qū)歐厝菜市場南側,始建于清乾隆年間, 1993年重修。坐北朝南偏東,前后兩落,中為天井及兩側廊道,面闊10.5米,總進深17.5米,占地面積約183.75多平方米。前落面闊三間,中間為凹形門廊,兩側各裝有青石漏窗,門上懸匾“王氏小宗”,前落背部為廊道,硬山頂,雙燕尾脊。后落大厝為廳堂,面闊三間10.5米,進深三間11.2米,內(nèi)高4.9米,抬梁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脊堵以人物、花卉剪瓷裝飾。廳堂內(nèi)懸有“歲進士”,落款“乾隆己丑年 貢生王瑞鳳立”及“陸軍少將”,落款“抗日英雄王幫時立”匾額。天井四周及后落廳堂內(nèi)保留清代柱礎等石構件![詳細]
境仕院遺址
  境仕院遺址位于新圩鎮(zhèn)桂林村七里自然村東北部,“出米巖”西面山麓在建的“大覺禪寺”西南80米處。宋代寺廟遺址,地表為龍眼樹林,村民在掘開兩個長1.5米,寬1.2米,深0.8米的樹坑時,發(fā)現(xiàn)地下有磚塊、地面磚和墻基遺跡。墻基共四層,波紋磚上面裝貼邊長0.38米,厚0.045米的花紋轉,花紋轉以雙鳳為題材,采用環(huán)形構圖,四個角落配以蝙蝠紋樣。還發(fā)現(xiàn)一塊直徑0.4米的柱礎石。據(jù)調(diào)查,遺址原寺名為“洞宮”(唐宮),后因有學者隱居寺中遂改“境仕院”。該寺供奉紅臉清水祖師,村中前輩曾經(jīng)在耕作中發(fā)現(xiàn)一尊樟木雕清水祖師神像,可惜毀于“文革”中。相傳境仕院原住有99名和尚,均為武僧,屬南少林一脈。……[詳細]
大嶝“八二三”炮戰(zhàn)舊址
  大嶝“八二三”炮戰(zhàn)舊址位于大嶝街道大嶝島東南端,即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親筆題名的“英雄三島”戰(zhàn)地觀光園內(nèi)南側,入口前身是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的空壓機房,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兩座大門重達2.4噸,墻壁厚1.2米,頂板厚1.6米,層高6.6米,空壓機房長19米,寬15米,占地面積285平方米,防彈級別是30噸。從空壓機房南角經(jīng)過戰(zhàn)地坑道,總長210米,由花崗巖條石修砌而成,高1.8米,寬1.2米,離地面約2米,建筑面積252平方米?拥纼(nèi)墻壁上每隔4米掛一盞煤油燈,地面靠右邊修一條寬0.12米高0.1米的排水道?拥莱隹诮ㄓ幸婚g安放軍事廣播大喇叭之處,長5.1米,寬3米,高2.6米,墻厚1.2米,板厚1.9米,建筑面積15.3平方米。從空壓機房到安放喇叭間總建筑面積552.3平方米。喇叭最……[詳細]
下許厝許氏家廟
  下許厝許氏家廟位于新店鎮(zhèn)下許厝社區(qū)下許厝自然村村內(nèi),始建于明嘉靖時, 1988年重修。坐北朝南,前后兩落,中為天井及兩側廊道,面寬11.5米,總進深21.7米,建筑面積259.55平方米,占地面積約345多平方米。前落面闊三間,前部為檐廊,中間為凹形門廊,門上懸匾“許氏家廟”,前落背部為寬廊道,硬山頂,三川脊。后落大厝為廳堂,面闊三間11.5米,進深四柱11.5米,內(nèi)高5.7米。抬梁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此建筑重建時多采用鋼筋水泥結構梁架,天井四周及后落廳堂內(nèi)保留各種精致造型的石柱礎,有方形、六角形、鼓形、花瓣形等。屋面兩側各有5列橙色筒瓦。廳堂正中懸掛 “鎮(zhèn)海將軍”匾額,兩側有“貞正流芳”“鄉(xiāng)賢兄弟”“父子節(jié)度”“進士”“文魁”“武魁”匾額,兩側花崗巖圓柱楹聯(lián)雕刻“龍躍珩溪分百川源淵一脈……[詳細]
35、小嶝喇叭堡
小嶝喇叭堡
  小嶝喇叭堡位于大嶝街道小嶝社區(qū)東部海邊的環(huán)村路旁,距金門3 600米,堡高10.8米,寬8.1米,占地面積87.48平方米,堡里安裝48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廣播喇叭。整套裝置用鉛灌制而成,每個喇叭號筒長5米,重達1噸。這些喇叭當年用登陸艇運來,由12條漢子逐個抬上岸。這種大喇叭有效傳聲距離可達12公里,這座喇叭堡的廣播可以覆蓋整個金門東部地區(qū),是當年我軍對金門島進行廣播宣傳的主要工具。廣播是配合炮戰(zhàn)的政治攻勢,是瓦解敵人的攻心戰(zhàn),被譽為“兵神”。廣播與炮戰(zhàn)相輔相成,如果說炮兵的炮彈是有形的炮彈,在對岸陣地上開花;那么廣播則是無形炮彈,在國民黨軍心里開花。當年包括林毅夫在內(nèi)的許多國民黨官兵聽了廣播,受到感召,或泅水,或駕舟,毅然歸來。……[詳細]
36、蔡延森墓
蔡延森墓
  蔡延森墓位于新店鎮(zhèn)浦邊村山頭自然村中,修建于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2005年重修。坐北朝南,面寬10米,總進深36米,占地面積約360平方米。墓冢新砌,以六角形石塊砌成龜背形,長4.2米,寬3.1米,高0.5米,冢前立有墓碑并建石亭、享堂,墓碑寬1.45米,高1.85米,中幅浮雕倭角長方形碑框,碑文行楷“大明 蔡公 李氏 壽藏”,落款“嘉靖四年乙酉 孟夏吉日 立”,框幅高1.25米,寬0.6米;前為四柱單間雙層廡殿頂石亭,亭寬2.5米,進深1.9米,高4.4米;享堂與墓碑相連,兩側夾立石板,上部覆以雙面坡瓦楞頂享堂,寬1.5米,進深1米,高1.9米。堂下墓碑前有長條翹首石供桌,長1.05米,寬0.55米,高0.55米。石亭兩側為“風”字形石構弧形墓圍,最寬4米,墓圍端首為渦形。亭前三級……[詳細]
康氏始祖墓
  康氏始祖墓位于新店鎮(zhèn)鐘宅社區(qū)后房村珩山龍眼果樹林里,修建于明代,20世紀90年代重修,為新店鎮(zhèn)康氏始祖墓。坐北朝南,墓區(qū)長22米,寬12米,占地面積約265平方米。半圓形三合土墓冢,冢基為單層花崗巖條石,墓冢封土長4.6米,寬4.5米,墓冢四周為三合土“風”字形墓圍,冢前立半圓形墓碑,半徑為1.1米,厚0.2米。碑文題刻“箱山康氏始祖墓”。碑前供臺長1.7米,寬1米,高0.65米。墓前二級墓埕正中鋪砌一塊拜石,長1.7米,寬1米。珩山龍眼果樹林里,共有5座修建于明代康氏祖墓群,墓區(qū)平面呈五個手指狀,按輩分依次排列,故稱“五指墓”。據(jù)介紹,箱山移居臺灣臺南縣淡水鎮(zhèn)繁衍的后裔,每逢清明節(jié)都有許多人來祖籍地尋根謁祖。……[詳細]
38、陳烏從宅
陳烏從宅
  陳烏從宅位于新圩鎮(zhèn)詩坂村詩坂自然村西三里6號,始建于民國九年(1920年),坐北朝南。前后兩落大厝,中有天井及兩側櫸頭,總面闊11.5米,總進深18.8米,占地面積約256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16.2平方米。前落面闊三間,進深5米,正面通長檐廊,正中為凹形門廊,下廳三川門,兩側廂房,正面花崗巖磨光板式墻裙,上部紅磚砌筑瓷磚貼面,瓦當和滴水均為燒瓷,轉角清斗石柱礎。正面墻飾有漆金垂花拱,水車堵泥塑活現(xiàn),身堵用臺灣產(chǎn)瓷磚裝飾。邊堵兩側花鳥浮雕,抬梁式梁架,硬山頂,三川脊。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1.5米,進深四柱10米,內(nèi)高5.3米,正廳兩側抬梁式梁架,大理石鼓形柱礎,花鳥浮雕明顯,硬山頂,燕尾脊![詳細]
山亭南陳小宗
  亭南陳小宗位于馬巷鎮(zhèn)山亭社區(qū)山亭自然村內(nèi),即中共同安臨時縣委舊址北側,建于清道光年間,1991年重新翻建。坐東朝西,前為院門,中為天井庭院,后落大厝為主體建筑,面寬12.3米,總進深21.5米,占地面積444.19平方米,建筑面積263.45平方米。院門為單間凹形門廊,兩側連接院墻,進深10米,門上鑲嵌“南陳小宗”石匾,硬山頂,燕尾脊。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2.3米,進深四柱11.5米,內(nèi)高5.9米,明堂內(nèi)有“追遠堂”神龕一座,兩側步柱楹聯(lián)為“溯源入閩南院嘉年由來 開族侯亭二房三世分支”,廳堂上方懸掛“文魁”“武魁”“繩其祖武”匾額、抬梁式梁架,歇山頂,燕尾脊,廳堂內(nèi)保留明清時期石柱礎,門埕與山亭祠堂并列,以紅磚鋪砌,前有浮雕麒麟照墻一座。由于受自然因素影響,加上年久失修,前后廊柱及梁架均更換為……[詳細]
40、合安堂
合安堂
  合安堂位于新店鎮(zhèn)彭厝村南部環(huán)村路北側15米。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曲尺形,南側一字排開面闊三間7米,進深單間4.7米,平臺屋頂,靠東側一間外門上有水泥匾“合安堂”三字。平房東側呈曲尺狀連建二層樓,面闊兩間7.6米,一層內(nèi)側為拱形柱廊,二層開方窗并有圓拱形門通向平臺屋頂。此建筑為花崗巖墻裙及紅磚墻面、梁木結構,屬于具有西式建筑風格的紅磚民居。合安堂原為老地下黨員彭幼潛同志開設的藥鋪,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地下黨秘密活動場所。1930年3月18日,廈門民眾在市區(qū)中山公園舉行“三一八慘案”紀念會,國民黨駐海軍司令部派部隊包圍了會議現(xiàn)場,大會主席張耕陶和廈大學生陳漢宗被逮捕,關押在廈門思明監(jiān)獄。在此前后,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陳柏生、中共廈門市委書記劉端生、在廈門國民黨內(nèi)部工作的共產(chǎn)黨員謝仰堂,平和、永定、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