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 > 會昌縣旅游

會昌縣旅游景點介紹

洞頭朱德舊居
  洞頭朱德舊居位于洞頭鄉(xiāng)洞頭畬族村,該建筑始建于明朝后期,系當?shù)禺屪宓乃{氏宗祠,距今有500多年歷史,是畬族藍氏在洞頭最早的建筑。該宗祠座南朝北,占地面積約400多平方米,是藍氏族人舉行各種社儀及信仰的地方,在建筑風格上有它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豐富的客家文化內(nèi)涵。同時該建筑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根據(jù)洞頭老人藍昌啟(蘇區(qū)老干部,已故)、藍錦長(85歲,曾擔任洞頭鄉(xiāng)鄉(xiāng)長)、蘭瑞良(79歲)等人的口述,革命家朱德同志曾在藍氏宗祠住宿,并做詩一首(現(xiàn)未收集到)。此外,蘇區(qū)紅軍也多次在藍氏宗祠內(nèi)休整、招兵。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從井崗山出擊贛南。2月6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紅四軍主力由福建省武平縣的東留鄉(xiāng)進入江西省會昌縣洞頭鄉(xiāng),經(jīng)過下東坑村的會武山路(現(xiàn)仍保存有當年朱德走過的會武古橋)到……[詳細]
中共西江縣委舊址
  中共西江縣委舊址位于會昌縣西江鎮(zhèn)許家祠(西江圩東南邊)。為典型的贛南客家建筑風格,坐落于江西會昌西江鎮(zhèn)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國道與贛龍鐵路之間,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坐西朝東,進深28米,寬39米,一進二廳,主廳面積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臨時縣委成立?h委機關駐西江圩許家祠,梁匯川、馬德民、楊志春先后任縣委書記。同年10月,西江縣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西江縣委隸屬粵贛省委,縣委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婦女部等工作機構(gòu),下轄莊埠、洛口、城市、南門、小密、高陂、梅坑、黃安、赤鵝、黃龍、寬田、沙心等12個區(qū)委。同月為貫徹上級指示精神,部署全縣各項工作,西江縣委召開了縣、區(qū)、鄉(xiāng)干部大會,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F(xiàn)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名錄。中共西江縣……[詳細]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
  文武壩紅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東街11號,年代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四軍軍部舊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貞年間(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縣令張琯倡議重建,歷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贛州府軍州洪邁在《贛州會昌重建學記》一文中記述:重建縣學之事,由縣令張琯深倡其始;繼任縣令沈玲臣實終之。重建后,其規(guī)模還舊貫今、百楹翼如、魁伉闊闊。直到元代至正中(約1353年),縣學被大火燒毀。知縣常方壺重建,改為州學,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復縣,復稱縣學。明洪武戊申,知縣張桂徒于東北隅,壬申火。永樂癸未,知縣王文孜重建;成化壬辰知縣梁潛購千戶白瓊故宅,易城隍廟地、擴而新之。明萬歷四十三年(1625年),知縣冒夢……[詳細]
留守蘇區(qū)中央機關舊址
  留守蘇區(qū)中央機關舊址群(含留守蘇區(qū)中央總供給部舊址、留守蘇區(qū)中央國家銀行舊址、留守蘇區(qū)中央運輸連舊址、留守蘇區(qū)紅軍供銷合作社舊址、留守蘇區(qū)中央兵工廠舊址、留守蘇區(qū)中央軍區(qū)政治部舊址、留守蘇區(qū)政治保衛(wèi)局舊址),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留守蘇區(qū)中央機關舊址群位于會昌縣白鵝鄉(xiāng)梓坑村,舊址為當?shù)貍鹘y(tǒng)民居建筑,土或磚木結(jié)構(gòu),建于清末、民國時期,各舊址間相距2公里范圍內(nèi)。整個舊址群,建筑面積約為2300平方米。舊址內(nèi)留有蘇區(qū)標語,由總供給部、中央國家銀行、運輸連、供銷合作社、兵工廠、政治部、政治保衛(wèi)局等舊址組成。1934年10月13日,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在瑞金宣布成立,項英任中央分局書記,陳毅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和中央軍區(qū)(1934年10月22……[詳細]
粵贛省機關舊址群
  粵贛省機關舊址群,由粵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少共粵贛省委舊址、文武壩毛澤東舊居、蘇區(qū)防空洞、粵贛軍區(qū)紅軍醫(yī)院舊址、江西軍區(qū)第三作戰(zhàn)分區(qū)暨粵贛省軍區(qū)總指揮部舊址等組成,位于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央蘇區(qū)經(jīng)過四次反“圍剿”勝利后,區(qū)域不斷擴大。為了加強南線對敵斗爭的領導,更有利開發(fā)南方,發(fā)展商品貿(mào)易等,1933年4月,中革軍委決定將江西第三、第五作戰(zhàn)分區(qū)合并,在筠門嶺設立粵贛軍區(qū),統(tǒng)一于都、贛縣、信豐、南康、會昌、尋烏、安遠、武平等縣的軍事指揮;同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決定設立粵贛省,9月組建粵贛省委、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和少共粵贛省委。統(tǒng)轄于都、會昌、西江、筠門嶺、尋烏、安遠、信康等七縣,由劉曉同志任省委書記,鐘世斌同志任省蘇主席。自1933年9月陸續(xù)搬遷至文武壩鄒屋辦公,到193……[詳細]
祖武克繩門樓與張氏宗祠
  祖武克繩門樓及張氏宗祠位于會昌縣周田鎮(zhèn)大坑村下新屋組。祖武克繩門樓于清嘉慶年間由張?zhí)N典所建。該門樓坐北朝南,紅色條石砌成,6柱5門5樓,通高7米,面闊6.4米,進深2.9米。門樓上石浮雕精美,門額陽刻有“祖武克繩”四個行楷大字。整個門樓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具有明確年代的清代門樓,可以作為這一時期的參照物,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厲害!會昌新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你家鄉(xiāng)嗎?張氏宗祠由張鎮(zhèn)公祠和張鉉公祠組成,兩祠并排而建。張鎮(zhèn)公祠于明嘉靖年間由張鎮(zhèn)所建,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jié)構(gòu),封火墻,青磚鋪地。分上下兩廳,中開天井,中廳懸掛毛伯溫題贈的“詒谷堂”匾。石柱8根,木柱4根。張鉉公祠由張鎮(zhèn)的弟弟張鉉所建,根據(jù)《張氏合修族譜》記載,張鉉在壯年時私自創(chuàng)立祠宇,取名“詒經(jīng)堂”,后世為紀念五世……[詳細]
27、會昌城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昌自北宋太平興國七年置縣。這座千年古邑,以它深厚的歷史底蘊,孕育出豐富的人文景觀。羊角古堡、龍光寶塔、步云橋、大成殿、聯(lián)班第……一座座古建筑,為會昌托舉起厚重的歷史。延續(xù)至今的賴公廟會,五百多年一直長盛不衰。擺字龍、踩鼓、搬馬燈、斗笠舞……傳承至今的非遺,訴說著會昌永不褪色的記憶。具有“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的賴聲川,懷揣著家鄉(xiāng)情緣,為一年一度的會昌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帶來了獨特的視聽盛宴。古今人文之美,在會昌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正綻放出別樣的美。會昌城墻,位于江西省會昌縣,始建于宋代。現(xiàn)存長度1000余米。2006年,會昌城墻列入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漢仙巖摩崖石刻
  漢仙巖摩崖石刻(漢仙巖”、“壁立萬仞”、“天子萬年”、“漸入佳境”、“漢鐘離得道處”“仙人奕樂”、“月窟”、“天臺”、“問天臺”、“鞠躬門”、“和掌門”、“獅”、“龜”等),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會昌縣博物館
  會昌縣博物館前身為1969年成立的“毛澤東同志在會昌革命實踐宣傳辦公室”,1978年更名為“會昌縣革命歷史紀念館”,1984年7月正式定名為“會昌縣博物館”,現(xiàn)座落于縣城教育文化園區(qū)內(nèi)同濟大道北側(cè)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七樓,擁有辦公和展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會昌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游局。會昌縣博物館共有編制9名,現(xiàn)有干職工11人,其中在編工作人員9名,會昌歷史悠久,文物遺存豐富。全縣公布了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單位1處,省級保護單位1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市級文物保護名錄11處。博物館自成立以來,通過征集、接受捐獻等形式,收藏了新石器時代至當代眾多文物,F(xiàn)有館藏文物6791件,其中珍貴藏品383件。會昌縣同濟大道三館一中心七樓開放時間……[詳細]
會昌清涼寺
  會昌清涼禪寺,原名南禪寺,在縣城南大街,志載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間夷為平地,改作他用,高樓林立,圣地匿跡。一九九三年,移地東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寶殿落成前夕,申報更名為清涼禪寺,近十年來相繼建有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橋等,建筑面積萬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徑幽深。尚待籌建的有藏經(jīng)樓、羅漢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計劃中。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為日課,間或應酬少許祛事,和合共處,樂守清貧。會昌縣清涼寺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山腳下……[詳細]
31、會昌翠竹寺
會昌翠竹寺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縣富尾老廟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給香油錢。廟會每年大年初一,嵐山嶺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游客,爆竹聲聲煙鎖寺,紅花綠樹喜盈盈。舊時的會昌廟會,其場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贛州、寧都、瑞金、興國、于都、尋烏、安遠及福建武平、廣東梅縣等地的客家百姓,都聞訊趕來?h城內(nèi)更是盛裝慶典,不僅縣城各商號、店鋪、客棧各業(yè)早早做好準備,而且鄉(xiāng)下的男女老少都紛紛涌向縣城觀禮。從七月初五日起,逛廟會的人便川流不息,絡繹不絕。七月初六,人們進入縣城南門開始活動,人們高擎萬民傘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風招展。整個隊伍長達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蕩蕩。觀眾人山人海,各家商號、店鋪都燒香放鞭炮。那些闊氣的大商號燃放鞭炮不是論多少串、多少盤,而是多少擔(用籮筐裝)堆在商店門口像燒草木灰似的,整條街……[詳細]
西巖廣緣寺
  西巖廣緣寺,位于會昌縣城南48公里處。奇峰異石拔地而起,碧水環(huán)流,山環(huán)水繞之間,一座巨巖雄偉巍巍,酷似羅漢,巨首端然,雙肩寬厚,面南跏跌而坐,臍間內(nèi)收成一大巖洞,洞寬四千余平方米。洞內(nèi)寺院便是廣緣寺。寺院遠處,左有云蒸霞蔚的紫云峰,右有雁展如屏的鳳凰頂。近處,奇峰疊翠,異石形奇,獅虎龜蛇,鐘鼓燭筍,鬼斧神工,形神畢備。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引者在兩巖結(jié)廬修道。明朝末年,眉山堯和尚卓錫西巖,始建寺院,云集僧眾百余。在后山峰頂修建觀音殿,共七十余名比丘尼清修。至今墻基猶在,斷碑尚存。廣緣寺歷經(jīng)幾百年風雨,累遭劫難,法師來時,已荒廢多年,瓦礫遍地,荒草沒膝,僅剩一殿,墻裂柱斜。法師住破房,睡稻草,缺油少鹽,時有斷糧。由于經(jīng)濟落后,當?shù)厝罕妼Τ黾胰瞬焕斫,見到法師常指指點點。法師不畏艱難,開石擔土,種……[詳細]
會昌護生寺
  會昌護生寺,原名護生庵,位于縣城東南部,距縣城約5華里,地形平坦,車輛可直達寺前。護生寺,始建于明朝(1368年),開山始祖為成與和尚。據(jù)說成與和尚出家前是個福建木材商人,有一次,他的木排泊在林崗壩湘江河上等水,晚上聽見岸上有雞鳴狗吠之聲,似有人村,而白天并沒有發(fā)現(xiàn)村舍,岸上是一片荒地、沙灘,荊棘叢生。一連幾個晚上都是這樣,商人甚感奇怪,于是上岸認真察看,發(fā)現(xiàn)這里是塊風水寶地,后山連綿起伏延伸而來,臨水而止;河灘兩側(cè),山峰突起,如鐘似鼓,分明是左右護衛(wèi);寬闊澄碧的湘江河,宛若長龍蜿蜒而過;前山崗巒簇擁,中案朝拱。相傳,每逢春夏大雨之時,水漲沙灘高,從不會被大水所沖淹。他想如能在此建寺庵誦經(jīng),真是自己的造化,也是一方百姓的福德因緣。于是商人向菩薩祈禱,此次若能一帆風順則捐資建寺庵,并出家侍佛。……[詳細]
34、羊角水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羊角水堡
  羊角水堡 位于江西省東南部的會昌縣 筠門嶺鎮(zhèn)(距縣城56公里,東毗福建,南臨廣東,扼閩粵贛三省咽喉,為交通要沖)羊角堡村。該村距筠門嶺10多公里,處湘水上游,緊鄰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巖。 羊角水城堡,漢仙巖腳下的湘江繞城堡而過,宛如一只羊角,城堡則依著羊角水而筑。這是贛南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村落,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因為扼湘江守會昌,自古以來便是兵家重地。 在江西南部與粵、閩邊界線上有數(shù)百條大大小小的道路彼此相通,延伸著客家人遷徙的腳步。贛南客家古村(鎮(zhèn))甚多,其歷史成因諸多,大多數(shù)古村(鎮(zhèn))因道路處于關隘或要匯之處而形成,部分因為軍事、商業(yè)、圍屋因素形成。 府志載:“會昌羊角水,扼閩廣之沖,為南贛咽喉重地”,作為江西東南通往閩粵的水陸交通要道——羊角村,很早就有依寨屯兵據(jù)守的兵營。明成化年間,在羊角……[詳細]
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
  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包括會昌縣境內(nèi)羊子巖電站大壩至老虎頭電站大壩段湘江及周邊灘地、部分山林地,濕地公園規(guī)劃總面積為1264.70公頃。該濕地公園是典型的河流及洪泛平原濕地型濕地公園,其以河流、洪泛平原濕地、庫塘、溪流等構(gòu)成的自然與人工復合濕地系統(tǒng),在我國南方丘陵地區(qū)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詳細]
江西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
  江西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范圍為會昌縣境內(nèi)羊子巖電站大壩至老虎頭電站大壩段湘江及周邊灘地、部分山林地,地理坐標位于東經(jīng)115°44′14″~115°48′7″,北緯25°14′15″~25°37′30″之間。建設面積1264.70公頃,其中濕地1038.80公頃,涉及筠門嶺、周田、站塘、麻州、文武壩五個鄉(xiāng)(鎮(zhèn))。江西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堅持保護優(yōu)先、適度恢復、保護與恢復并重;科技先導、合理開發(fā),科研與建設同步的指導思想進行保護性開發(fā)建設。公園按功能區(qū)劃,劃分為五大分區(qū),分別是生態(tài)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合理利用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和管理服務區(qū)。江西會昌自然風光獨特,美不勝收,一代領袖毛澤東曾在這里寫下風景這邊獨好著名詩句。江西會昌湘江國家濕地公園依托湘江得天獨厚的優(yōu)良地理生態(tài)條件,在保持濕地生態(tài)原貌、![詳細]
漢仙湖水利風景區(qū)
  漢仙湖水利風景區(qū)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大壩以上庫區(qū)狹長,曲徑通幽,有十里畫廊之美稱。景區(qū)植被覆蓋率高,是天然氧吧,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多樣性較好。景區(qū)人文積淀深厚,傳說是八仙之一的漢鐘離得道之處。景區(qū)處地筠門嶺鎮(zhèn)是贛南歷史文化名鎮(zhèn),客家文化極具特色。景觀特色漢仙湖水利風景區(qū)被正式批準為第十批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漢仙湖水利風景區(qū)坐落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會昌縣南部的筠門嶺鎮(zhèn),依托的水利工程是羊子巖水庫,羊子巖水庫建成于1991年,水庫總庫容675萬立方米,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發(fā)電、養(yǎng)殖等綜合效益的小型水利樞紐工程。漢仙湖水利風景區(qū)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qū)內(nèi)山環(huán)水繞,奇峰夾岸、青山幽幽、碧水清清,景色瑰麗,具有清、秀、幽、險、奇、趣的特點,是“綠色、生態(tài)、健康”旅游的理想之地。作用漢仙湖水利風景區(qū)成功……[詳細]
八一起義部隊會昌戰(zhàn)斗遺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指揮起義軍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chuàng)建了人民軍隊。八一起義的成功震驚了國內(nèi)外,蔣介石、汪精衛(wèi)急忙調(diào)兵遣將討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義部隊揮師南下直取廣東東江,8月26日進占瑞金縣城。從繳獲的敵軍文件中得知,蔣介石嫡系錢大鈞4個師1萬余人,在會昌山一線構(gòu)筑工事,同時桂系黃紹 竑部也從信豐往會昌趕,企圖將起義軍扼殺在會昌。為解南下后顧之憂,前敵委員會決定:趁兩股敵人未會合,先破會昌之敵。8月30日早晨,起義軍24師、3師和教導團先后從城東北、西北向敵軍發(fā)起佯攻。由于起義軍25師夜行軍迷了路,未能投入戰(zhàn)斗,上午的戰(zhàn)斗打得異常激烈,陳賡營長一連攻下三個山包后,左腿兩處中彈,年近50的師黨代表徐特立也參戰(zhàn),朱德從犧牲的戰(zhàn)士旁撿起步槍向敵人……[詳細]
39、龍光寶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光寶塔
  龍光寶塔位于會昌縣城的西北方向約2公里,位屬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與婁宿之間,地處貢江的左岸,坐落在貢江邊一座以中生代紫色頁巖為基巖的小山嶺上,是一座以關攔水口功能為主,同時具備文峰功能的“風水”景光塔。龍光寶塔始建于明朝天啟四年(公元1624),歷經(jīng)58年,于康熙壬戊(1682)年建造成功,距今有380多年的歷史。龍光寶塔位于湘江河經(jīng)縣城西流三里左,位屬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與婁宿之間。龍光寶塔塔高38.89米,塔身8面,底層邊長4.61米,塔底最長對角線長12.16米,塔基占地面積116平方米,為8面9層樓閣式磚塔,內(nèi)部為“壁內(nèi)折上,雙上雙下”式結(jié)構(gòu),是贛南現(xiàn)存明清古塔體量最大的一風水景觀塔。據(jù)史料記載,在建此塔前400年中,會昌才出過一個進士,22個舉人。這座寶塔建成后……[詳細]
會昌(贛州)嵐山公園
  門票 成人每位5元,1.4米以下兒童半價。索道:上山每位20元,下山每位15元。索道最晚開至21:30景點位置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水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