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濟南市 > 歷下區(qū)旅游

歷下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佛山倒影
  自從劉鶚在《老殘游記》中描寫記敘后,普遍為人所知。但亦引起爭論,如胡適即認為千佛山在城南數(shù)里之外,其影絕不可能照入大明湖中。平日游湖的人,又是常常見不到,于是很多人疑是劉鶚杜撰的。其實,明湖的佛山倒影,自元、明以來,屢見于詩人游大明湖的詩章,如:金元好問詩:“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明末張鶴鳴詩:“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明末劉敕詩:“倒影搖青嶂,澄波映畫樓!鼻逋醭跬┰姡骸捌胶М碧,倒見數(shù)峰青。”足可說明在當時是經(jīng)?梢钥吹降。在抗戰(zhàn)前,大明湖北岸小滄浪亭西門外的岸畔,還曾立有一座大書“明湖倒影”4字的石碑,嗣后不知俟于何時。自本世紀以來,南關(guān)外至千佛山下,民居工廠日稠,數(shù)條東西道路開辟,人煙日繁,車輛馳騁,塵煙迷漫,在城中望千佛山都如墜五里霧中,當然,佛山倒影之景已……[詳細]
122、鐵公祠
鐵公祠
  在大明湖西北岸,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長方形,占地6386平方米。四周環(huán)以曲廊,南臨湖岸。院內(nèi)有鐵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覽樓、小滄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園的園中之園。鐵公祠是為紀念鐵鉉而建的祠堂。鐵鉉(公元1366至1402年),鄧州(今河南鄧縣)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賞識,賜字為“鼎石”,任都督府斷事。朱元璋死后,長孫朱允炆登基,任鐵弦為山東參政。燕王朱棣為與侄子爭奪帝王,以討伐主張削藩的大臣齊泰等人為借口,從北京發(fā)兵南下“靖難”。兵至濟南時,鐵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抵抗燕軍南下,幾次挫敗燕軍,并焚毀他們的攻城器械。當燕軍炮火攻城時,鐵鉉令人在城上豎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軍不能開炮,還設(shè)計詐降,在城門上預(yù)設(shè)鐵板,待朱棣領(lǐng)軍進城,鐵板驟落,打在了燕王的馬上,燕王本不純潔的心靈受到了無情的……[詳細]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qū)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qū)位于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市中心,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zhí)度笕海┧膱@(趵突泉公園、環(huán)城公園、五龍?zhí)豆珗@、大明湖風景名勝區(qū))”組成,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于一體的精品旅游景區(qū),總面積3.1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公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shè)工作先進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山東省的省會濟南,是著名的“泉城”,因泉水眾多而得名。天下第一泉風景區(qū)位于濟南市市中心,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zhí)度笕?四園(趵突泉公園、環(huán)城公園、五龍?zhí)豆珗@、大明湖風景名勝區(qū))”組成。景區(qū)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為核心,泉流成河、再匯成湖,并與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為一體,集中展現(xiàn)了獨特的泉水水域風光。泉……[詳細]
濟南萬竹園
  濟南萬竹園,坐落在趵突泉西鄰。始建于元代,因園內(nèi)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nèi)閣大學士、歷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間,濟南詩人王蘋典屋居于其間,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賦詩云:“百年竟落書生手,滿郡猶呼閣老亭”,“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民國初期,被北洋軍閥、曾任山東督軍兼省長的張懷芝萬竹園花園占有。張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現(xiàn)狀。該園占地面積1.4公頃,在建筑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對比、襯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墻、廊、溪、橋,對空間進行分割,構(gòu)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計有13個庭院,186間房舍,分東、西、南三套。東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兩套連在一起;南套為兩小院。各院曲廊環(huán)繞,院院相連,樓……[詳細]
濟南芙蓉街關(guān)帝廟
  芙蓉街關(guān)帝廟座落于芙蓉街北首路東,正對省府東街。廟雖不大,位處沖要,香火曾極一時之盛。明清時期,濟南的關(guān)帝廟有上百座。關(guān)廟所祭神明是三國時蜀國大將關(guān)羽關(guān)云長,俗稱關(guān)公。從魏至唐,關(guān)羽在民間的影響并不大,宋代以降,方聲威大震。佛道儒爭相把他拉入教門充當護法神,成了無人不曉的“武圣人”,儼然與“文圣人”孔子分庭抗禮?讖R稱文廟,關(guān)廟稱武廟。芙蓉街關(guān)帝廟北去不遠即是宋代創(chuàng)建的府學文廟,構(gòu)成人們所說的“左文右武”格局。關(guān)廟內(nèi)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記》石碑,碑首刻“共則昭垂”四個大字,碑文是貢院考試規(guī)則?荚囈(guī)則當露布于貢院,至于在關(guān)廟再豎此碑,或出于這樣的考慮:貢院考棚西北距關(guān)廟不遠,各地前來趕考的士子多來廟里求簽問卜,關(guān)帝在上,神明不欺,秀才們在此讀碑會頓生敬畏之心,打消作弊念頭![詳細]
高都司巷
  清道光年間,濟南銀錢業(yè)界在高都司巷設(shè)立福德會館,三和恒、慶泰昌、協(xié)聚泰、大德通、大德恒等銀號每天都派人來此交流信息、進行交易,俗稱“上關(guān)”。1906年,德國禮和洋行的韓世禮來濟,在高都司巷設(shè)立禮和洋行濟南分行,這是外商在濟設(shè)立的第一所洋行。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法國主教江類思來濟傳教,揚言奪回在乾隆三十年就已廢棄的天主教堂,由于當時清廷的軟弱媚洋及不平等條約的規(guī)定,高都司巷東側(cè)許多民房和北部的湖田被傳教士搶占。自1861年至1869年,又陸續(xù)擴建了天主教堂,為防止群眾圍攻,教堂全部采用封閉式建筑,遠看好似一座古城堡,F(xiàn)在仍有許多老濟南人將這一帶稱為“洋樓街”。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公勵公學堂在高都司巷開辦。辛亥革命后,該校改為成立。1914年,與私立山左公學、濟南官立中學……[詳細]
貢院墻根街
  濟南為縣、府、省三級衙署聚集地,擁有大型的文廟、貢院及各色書院、私塾、義學和學堂,這些文教場所,相對集中在環(huán)境清幽寧靜的大明湖南岸。其中,貢院是舉行鄉(xiāng)試或會試的場所,原有正門三楹,兩側(cè)各有東、西轅門。門內(nèi)建有“明經(jīng)取士”、“為國求賢”兩座牌坊,以標榜科舉制度的公正與廉明;二道門稱龍門,進來后即見至公堂,為監(jiān)臨官及其所屬辦公的地方。至公堂后為明遠樓,為全院制高點,考試時監(jiān)臨、監(jiān)試、巡察等考官于此居高臨下監(jiān)督考生。堂樓兩側(cè)為應(yīng)試號舍,應(yīng)考者入內(nèi)即封,考生考試和吃住都在里面,待交卷日才打開。至光緒年間,應(yīng)試號舍達1萬個。除了貢院,這里還有“提學使署”,即清代省級教育主管機關(guān)。辛亥革命后,改為濟南道尹公署和山東省事業(yè)廳。1928年后,成為山東省教育廳所在地。另外,民國時期,在這條街上先后存在過省立第……[詳細]
128、舊軍門巷
  街區(qū)名,濟南市內(nèi),位于歷下區(qū)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南部,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巷,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東鄰榜棚街,西鄰獅子口街和九曲巷。門牌1-27號,2-8號。長192米,寬4.8米,瀝青路面。因明代的督撫軍門在此而得街名。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設(shè)山東巡撫,成化元年(1465年),在此街西側(cè)建巡撫衙門(初址不祥),稱巡撫都察院,后來巡撫的職責逐漸增加,至萬歷八年(1580年),其職銜全稱是“巡撫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wù)都察院右(或左副)都御史”,其衙門逐漸改稱督撫軍門,此街即名軍門巷。清末改稱舊軍門巷。明崇禎六年(1633年),《歷乘·建置》記載:“督撫軍門:城之南隅,成化元年建,正德二年重修,萬歷年改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歷城縣志·地域考》載有“軍門巷”。1……[詳細]
129、王府池子街
王府池子街
  王府池子,又名濯纓泉,屬于珍珠泉泉群,珍珠泉現(xiàn)為山東省人大辦公地點,原來是山東巡撫衙門,再早是明代德王府(德王是明英宗二兒子的封號,原在德州,后遷至濟南),王府池子原在德王府院內(nèi),故得名。后來清軍攻占濟南后,廢德王府為巡撫衙門,將王府池子劃了出來,流落到民間,“舊時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間百姓家”,但名字依然氣派。找王府池子好找,在泉城路上,見到珍珠泉后沿院墻西側(cè)的西更道街向北走五、六十米,向西拐幾個彎,聽到人聲,走過去,一池碧水,豁然眼前。每次到王府池子,池子都沒閑著,里面總有人在游泳,說明它的人氣極高。王府池子二十平方米左右,南側(cè)是人們賞泉的地方,樹有石碑一座,上寫“濯纓泉”,另有涼亭一座。東西兩側(cè)是民房的背面,西側(cè)高些,是個二層建筑,東側(cè)低些,兩間房都是青石到頂,下半截浸在水中,想來屋里應(yīng)……[詳細]
130、芙蓉街
芙蓉街
  芙蓉街,北起濟南府學文廟,南至泉城路,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長432米,平均寬約6米,是濟南市的老商業(yè)街,全國最為著名的小吃街之一,被譽為‘齊魯?shù)谝恍〕越帧\饺亟,它是繁華的,又是滄桑的,是熱鬧的,又是幽靜的。就象濟南這座城 市,將古樸與現(xiàn)代融于一體。就象濟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現(xiàn)代生活中,依然保持著溫厚與淳樸。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無數(shù)的小商小販,在路兩邊各據(jù)一攤或一店,神州各地、歐美日韓......各色小吃琳瑯滿目。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斷。相比于大多數(shù)寂寂無聲的老街,這芙蓉老街充滿了商業(yè)活力。熱鬧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南起繁華的泉城路的中段,北到西花墻子街南口。黃金寶地,商機無限,想不熱鬧都不行。歷史據(jù)說從前,這里曾是濟南府最繁華之地,商賈聚居,多有豪門大院。繁華如 芙蓉街街景……[詳細]
131、翔鳳巷
翔鳳巷
  翔鳳巷位于濟南老城區(qū),東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是濟南最窄的小巷,寬度僅為80厘米,此條小巷舊時為兩邊房子的墻縫形成,俗稱“墻縫巷”,后取其諧音翔鳳巷,寓意為讓鳳凰飛到這里圖個吉祥。當年清軍打進濟南,活捉德王朱由樞,放火燒了德王府,使王府西邊濯纓湖等一大片地方漸漸荒廢為民而用。濯纓湖也被人們稱為王府池子。一些有錢人看好這泉水勝地,想辦法在此買地建房子,于是漸漸形成了西更道街、西轅門街、魏家胡同、王府池子街等街巷。那時翔鳳巷東段兩邊蓋的房子,因墻隔的太近,巷道只能走開一個人,路南、路北各有一個在濟南一帶干買賣的章丘人,他們隔路相對建房。兩人一看,如再繼續(xù)學東邊建房,那這條巷就變的太窄了,于是都提出“讓一讓”,意思是都把房子向后建一點。結(jié)果,從這兩家建房后,巷內(nèi)西段再建房都“讓一讓”,終于使道路……[詳細]
曲水亭街
  曲水亭北鄰百花洲和大明湖,南靠府衙后門,來往游客較多。而附近不遠的貢院,又是文人薈萃的地方。據(jù)濟南文化研究專家徐北文教授回憶,一直到解放以前,亭南河兩岸依然書肆林立,大約有四五十家書店從事古書和舊書交易。曾有人考證說,曲水亭街在明朝時屬于德王府,因此在曲水和玉帶兩河交匯處的曲水亭可能建于明朝。清代的曲水亭,南接起鳳橋北鄰百花橋,沿用舊名,但已改建成坐東朝西的三間瓦房。后來人們又將其改建在水中,為棋迷聚集之地,亭門楹聯(lián)也改為“歷下亭中坐懷古,鵲華橋畔靜觀棋”。民國時期,明湖船家人趙嘉麟開始主管曲水亭。當時的曲水亭棋社遠近聞名,不但濟南棋界好手云集此地,國內(nèi)知名棋手也多到此處,就連一些日本棋手亦對此有所耳聞,為此曲水亭棋社被載入上世紀三十年代編寫的《濟南大觀》。曲水亭街小橋流水、垂楊依依、瀟灑雅……[詳細]
133、后宰門街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歷城縣志》中記載為“百花橋街德府后”。因大明湖南門路南有一池名百花洲,百花洲以南有一座百花橋,橋以百花洲而得名,百花橋街又以橋而得名。明成化二年(1466年),德王朱見潾修建德王府,王府共有四門,南為端禮門,東為體仁門,西為導(dǎo)義門,而依照元、明時的慣例,王府的北門一般叫做厚載門,“厚載”一詞見《易經(jīng)》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街在厚載門之外,清代稱厚載門街,后又訛傳為后宰門街。后宰門街是一處風水寶地,附近有百花洲、曲水亭街、珍池、珍珠泉等景觀。以前,珍珠泉水流入后宰門街東頭的珍池,珍池水又從后宰門街南側(cè)的民居中穿墻越戶,注入西頭的曲水亭街的溪流中。溪水清澈,居民可吃用,街上居民在此洗衣服、洗菜,小孩子在溪流中捉魚摸蝦。后來水少了,人們便在溪流上蓋起了房子。……[詳細]
134、濟南馬市街
濟南馬市街
  馬市街緊鄰東花墻子街,該街西側(cè)就是泮池,此街在原濟南府學(即孔子廟)大門南側(cè)。辛亥革命前,為尊崇孔子,經(jīng)過府學門前,要“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游人或來府學祭孔的-,都會將馬拴在此街,故名馬市街。馬市街上干凈清新,雖然已經(jīng)不見曾經(jīng)的馬匹車輛,但空中仿佛還回旋著馬兒前蹄騰空時的嘶叫聲![詳細]
東花墻子街
  東花墻子街位于濟南老城區(qū),北起轱轆把子街西口,南止馬市街北口,東臨曲水亭街,西臨西花墻子街。此街原是府學的院墻,該墻是磚砌的圖案花樣,俗稱花墻子,此街印在東花墻子之外而得名。過去,每當祭孔時,府文廟里香煙繚繞,鐘鼓齊鳴,社會各界人士齊來參拜。與府文廟為鄰的東花墻子街做各種買賣的鱗次櫛比,吆喝聲此起彼伏,來游玩的人們南去可以逛芙蓉街,北去可以順曲水亭街到大明湖游玩,所以,東花墻子街是車水馬龍,人如潮涌,熱門非常。過去,每當祭孔時,府文廟里香煙繚繞,鐘鼓齊鳴,社會各界人士齊來參拜。與府文廟為鄰的東花墻子街做各種買賣的鱗次櫛比,吆喝聲此起彼伏,來游玩的人們南去可以逛芙蓉街,北去可以順曲水亭街到大明湖游玩,所以,東花墻子街是車水馬龍,人如潮涌,熱門非常。 時過境遷,而今,東花墻子街道……[詳細]
136、濟南雙忠祠
濟南雙忠祠
  從將軍廟街往北不遠,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街叫雙忠祠街。兩邊分布著居民住宅,清初街上建有雙忠祠,是為紀念明末在濟南死難的山東巡撫宋學朱和歷城知縣韓承宣建立的。史料記載,1638年李自成率領(lǐng)的農(nóng)民起義軍節(jié)節(jié)勝利,關(guān)外清兵乘明朝人心渙散之機大舉進攻,所過府、州、縣城全被攻陷,并連破臨清、武城、茌平,12月下旬到達濟南城下。山東巡撫宋學朱當時正在章丘,接報后即回濟南,組織官兵守城,堅守9晝夜后濟南城被攻陷,巡撫宋學朱與歷城知縣韓承宣等大小-全部遇難。政府在鞏固統(tǒng)治后,為了“教忠教孝”居然褒揚抗清明臣,并于1706年在濟南建立雙忠祠。祠內(nèi)原來有豐碑四座,均由名家撰文書寫,可惜后來均下落不明。歷經(jīng)多年風雨滄桑,雙忠祠已經(jīng)廢棄,以其命名的雙忠祠街自然也是徒有其名罷了。街口一眼古泉邊打掃得干干凈凈,大理石砌欄,……[詳細]
濟南太平寺街
  太平寺街位于舊城西門里,南起西門內(nèi)大街(今泉城路),北與西城根街相連,因街西舊有太平寺而得名。明清時期,因東鄰的高都司巷盡設(shè)錢莊票號,這條街便成為鏢局的聚居地。上個世紀中期以后街上的房舍大都為民居。2002年隨著泉城路拓寬,除街上的個別小院外,其余全部拆除![詳細]
138、泉城路
泉城路
  泉城路的改造已經(jīng)完成并開街了,這條商業(yè)街在拓寬改造中的利弊得失,盡可見仁見智;而作為一條剛剛改造完畢的商業(yè)街,濃厚的人氣和商業(yè)氛圍恐也難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人們的預(yù)期。但當你踏上那排列整齊的石板路面時,是否聽到了自千萬年前一直響到今天的泉水的歡鳴?當你面對芙蓉街口的五彩的牌坊時,是否看到了老殘先生那一閃而過沒入老城的身影?當你仰視那些融合了古典傳統(tǒng)、歐式風格與現(xiàn)代氣息的沿街建筑時,是否感受到了古城濟南那堅定不移的進取意志,那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和追求?可以肯定地說,新泉城路不是盡善盡美;但也可以肯定地說,新泉城路是正在奮進中的新濟南的面孔。古今建筑的有趣融合,烘托出了泉城路從古到今一脈相承的濃濃商業(yè)文化。同時,匯聚了世界一流的照明燈飾,更體現(xiàn)出了泉城路建設(shè)的高標準、高檔次。泉城路快車道兩側(cè)有107盞9……[詳細]
濟南府學文廟
  據(jù)考證,目前分布在全國已知的文廟中,除山東曲阜孔廟、江西萍鄉(xiāng)文廟、南京六合文廟、蘇州文廟外,始建年代都晚于濟南府學文廟,加之其巨大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可見濟南府學文廟在全國地位之重要。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開工,歷經(jīng)5年精心維修的濟南府學文廟已于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濟南府學文廟坐落于濟南市歷下區(qū)明湖路248號,北臨大明湖,臨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濟南府學文廟創(chuàng)建于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對文廟進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guī)模和建筑布局。據(jù)史料記載,濟南府學文廟原為一組龐大的建筑群,總長247米,寬64~66米。整個建筑群在一條中軸線上對稱展開。從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影壁、南門、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構(gòu))筑物上,……[詳細]
濟南解放閣
  解放閣是“泉城”——濟南市的著名景點,位于原濟南舊城城墻東南角,黑虎泉東側(cè),隔護城河與黑虎泉相望。閣址為1948年濟南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時(1948年9月24日)的攻城突破口處。后舊城城墻因城市建設(shè)而拆除時,濟南人民特意在這里的舊城址上,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解放閣,以紀念濟南解放。1965年建成10米高的石砌臺基,后因“文革”停建。1985年于臺上建閣,1986年9月24日落成。解放閣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濟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站在解放閣上,人們既可憑吊先烈英雄業(yè)績,又可俯覽黑虎泉景致,飽覽泉城風光。2008年09月24自1986年9月24日落成后就一直收費參觀的解放閣,今后將免費對解放閣公眾開放,解放閣上的原“濟南解放紀念閣”也升級改造為由原-部長-題寫匾名的“濟南解放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