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陽古城遺址位于襄城縣潁陽鎮(zhèn)小河村西偏北、邢廟村南,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城在潁河北岸,依河而建,綿延至古城村,周長約4.5公里。后因潁河泛濫改道,穿城而過,將城垣分隔在潁河兩岸。大河村東現(xiàn)殘存一段古城墻,長50米、高2.5米,斷層處可現(xiàn)夯打土層痕跡。在流經(jīng)古城遺址的河床下,發(fā)現(xiàn)31眼古井。古井口徑不規(guī)則,有圓形的,有六角、八角形的,大小不一致,最小不足1米,最大1.5米。井體有用青灰色子母磚壘砌,也有無磚泥井,但井壁泥土堅硬,至今無倒塌。據(jù)考證,應是漢代“冰井”。 《漢書·地理志》載:“潁川郡,縣二十,陽翟、昆陽、潁陽、定陵、襄城……”。西漢初年,潁陽與襄城曾同時設縣,潁陽縣是在鄭莊公城址基礎上擴建的,至西晉并入襄城,城池漸漸廢棄。古城址近年出土有西周陶鬲、春秋時期陶豆、銅鼎、三棱形銅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