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旅游景點介紹

261、圓通山石牌坊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圓通山石牌坊
  圓通山石牌坊包含三座石坊,建于1934年至1937年之間,分別立于圓通山制高點大方亭東南西三面。三座石牌建制相同,均為青石質(zhì)地,四柱三門,平頂,方柱,長方形額枋,須彌座夾桿石。通高6.5米,寬約9米,中間間距2.47米,邊間間距1.68米,中間兩柱須彌座上為圓雕獅象,邊柱則有抱鼓石。整座建筑造型簡潔,雕飾圓潤精細。石牌坊分別旌表云南近代有“忠”、“義”、“節(jié)”操守的三位人物:一位是昭通人龍志楨、一位是彌勒人王熾、另一位是大姚人李玉堂。牌坊由其親屬出資建構(gòu),現(xiàn)枋柱有錯亂現(xiàn)象,原因待考。圓通山石牌坊作為近現(xiàn)代典型風格建筑,2002年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2、沙朗古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朗古道
  沙朗古道位于沙朗壩子大村東面山坡上,隸屬于西翥街道辦事處,F(xiàn)存古道遺址長約兩公里,寬1.5米至2米,青石鋪墊。沙朗壩子群山環(huán)繞,沙朗河由北自南流過,自古有白族、彝族人居住。為了加強與外界的交通,修筑了由東通往普吉達昆明城,由西北通往富民的道路。明代徐霞客游記中記述為“沙朗道”。沙朗道翻越兩側(cè)高山,甚為險陡,不僅是進出沙朗壩子的主要通道,也是昆明經(jīng)由富民、武定通往四川的間道。民國時期,由于公路的修通,此道逐漸廢棄。凸凹不平的青石上馬蹄留下的深坑,見證了古道悠久的歲月和艱難的行程,是研究昆明山區(qū)古代交通的實物依據(jù)。2012年6月25日公布為五華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崇仁街馬氏宅院
  崇仁街馬氏宅院位于崇仁街3號,建于1948年,原為“原信昌”商號老板馬澤如私宅。宅院總占地近兩畝,有東西兩幢建筑,建筑面積1248平方米。兩幢建筑大同小異,均坐北朝南,磚混結(jié)構(gòu)三層建筑。建筑外墻為水洗石、豆沙石,色灰白淡雅,上有棕色線條裝飾,使建筑外部色彩豐富而美觀。二樓的長條形陽臺和三樓的半圓形陽臺一上一下相互錯落,使建筑立面獨特且富于變化。整個建筑由幾何圖形元素設計而成,富有韻律變化。內(nèi)部裝飾華麗精細,目前為省工商聯(lián)管理使用,局部有所改動。2016年公布為區(qū)級文物![詳細]
翠湖南路65號宅院
  翠湖南路65號宅院建于1940年,為時任云南省財政廳廳長陸崇仁私宅。由陸根營造廠施工建造。宅院由一幢西式二層樓房建筑和一排平房組成,庭院寬闊。樓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745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主體建筑占地577.6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平瓦坡頂,平面布局為不規(guī)則長方形,四面圍合,中設天井。南部西側(cè)凸出半圓形客廳,上為露臺。樓內(nèi)布局大氣而不失精巧,房間眾多,開窗寬大,功能完善,裝修考究。宅院西側(cè)即為翠湖,環(huán)境優(yōu)美。該建筑屬于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吸取了類似“歐陸風格”的一些元素處理手法,但加以簡化或局部適用,配以大面積墻及玻璃或簡單線腳構(gòu)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積線色為主,裝飾味相對簡化,追求一種輕松、清新、典雅的氣氛。目前國內(nèi)這種建筑風格較多,屬于主導型的建筑風格。1950年3月,該宅院成為中……[詳細]
黃河巷楊氏公館
  楊氏公館建于1932年,系原滇軍將領楊如軒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國建筑師設計建造。主體建筑為法式別墅風格的磚木結(jié)構(gòu)兩層樓建筑,占地面積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為“凸”字形,講究對稱。左右正立面為五面體,窗框高大,幾乎占墻體四分之三的面積。三角屋頂高而陡俏,鋪紅色平瓦。中部二樓設外走廊,法式廊柱、頂部設露臺,-以羅馬瓶柱圍欄。裝飾簡潔,線條凹凸有致,細節(jié)處理制作工藝精細考究,建筑外形豐富而獨特,形體厚重。楊如軒(1895~1979),字夷齋,云南賓川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yè),參加過辛亥昆明重九起義、護國戰(zhàn)爭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楊如軒任國軍第九軍二十七師師長駐防江西臨川,應朱德的要求,有“臨川讓路”之舉,之后又“沓起眼皮”讓朱德率領的起義部隊在贛南上堡從容整訓。192……[詳細]
云南大學理科三館(含鐘樓)
  云南大學化學、生物、物理樓建于1954年代,由云南大學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設計。物理樓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948平方米,為三層磚混結(jié)構(gòu)蘇式建筑,正面臺階上立有高約30米的六根圓形立柱,柱頭雕塑簡潔。與后樓連接處,建有雙圓柱式跨廊,整幢大樓雄偉莊嚴。生物樓和化學樓分為東西兩樓,兩樓之間為物理館,中間有廊道連接,東樓坐西向東,西樓坐東向西,兩樓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410平方米,均為三層磚石結(jié)構(gòu)蘇式建筑,東、西樓正面臺階上均立有六根圓形立柱,雄偉壯觀。三樓珠聯(lián)壁合,呈“工”字造型,整個建筑物高大、體量宏偉,端莊典雅。鐘樓建于1955年,兼作水塔,共七層,高26米,連塔頂鋼架共高30米,“鐘樓接暉”為云大校園一景。以上建筑2005年列為昆明市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詳細]
267、北門書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門書屋舊址位于五華區(qū)北門街南段68~70號,為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民房,面積180平方米。原為工商界人士李琢庵建蓋的房產(chǎn),建于1940年。1941年12月,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與夫人張蔓筠帶著兩個孩子來到昆明,為了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宣傳真理,動員民眾,在李琢庵的支持下,李公樸1942年12月創(chuàng)辦了該書店,因在北門街,故取名北門書屋。北門書屋主要經(jīng)銷三聯(lián)書店、華僑書店、上海圖書雜志公司等出版的進步文化書刊,1943年,李公樸、張光年等又在北門書屋對面創(chuàng)建北門出版社。李公樸一家亦居住于書店樓上。1943年,李公樸加入民盟后,擔任云南支部執(zhí)委,同時,他還被選為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央委員。李公樸居住的北門書屋二樓,成為進步人士聚會的地點,被稱為“文化沙龍”、“民主之家”。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樸在附近學院坡遭……[詳細]
云南藝術(shù)劇院
  云南藝術(shù)劇院位于昆明市東風西路,坐北向南,建于1957年。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昆明市建國十周年國慶的十大建筑之一。劇院平面布局為“凸”形,由前樓、觀眾廳、后樓與側(cè)樓組成,鋼混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3803平方米。前樓正立面門廳設四根圓形石柱,觀眾廳能容納1100余名觀眾,側(cè)樓兩層,通廊連接,造型莊重典雅。建筑內(nèi)用孔雀、茶花、月琴民族圖案裝飾,具有濃郁的民族韻味。云南藝術(shù)劇院是云南高水平文藝演出場所,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盛名。2006年被列為“昆明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建筑”。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云南省博物館大樓
  位于五一路118號,是一座仿蘇式建筑。1958年始建,于1962年6月完工,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建筑立面總體為“凸”字形,下部大廳舒展,呈弧形,前廊設12根圓形石柱。中部凸起二臺方形塔樓,上立俄羅斯式尖塔,頂部置紅星,通高達65米,整座建筑氣勢雄偉,造型別致。云南省博物館大樓是上世紀50年代末修建的重要公共建筑,是云南省為國慶10周年獻禮的10大建筑之一,也是昆明市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0、惠家大院門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家大院門樓
  惠家大院即龍院村龍普路133號,該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詳?谷諔(zhàn)爭開始后,曾擔任過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員、《義聲報》總、云南官印局局長的惠我春移居到龍院村,購下了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稱為惠家大院。惠家大院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其中西部有兩個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東部是一個大院,建有兩座二層樓房和幾間平房,是長工居住和堆放糧食農(nóng)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為進出大院的門樓。1939年秋天,敵機對昆明的空襲越來越頻繁,由于清華大學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許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帶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開始,先后居住于惠家大院的有西南聯(lián)合大學常委、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西南聯(lián)大理學院院長吳有訓,物理系教授趙忠堯、趙九章,清華大學無線電學研究所所長任之恭,研究員范緒筠,葉楷,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余瑞璜,算學……[詳細]
271、靈源別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源別墅位于黑林鋪海源寺村900號,建于1932年,為時任云南省主席龍云的私宅,因近旁有海源河,取“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意,取名靈源別墅。靈源別墅原為寬大的園林式別墅,現(xiàn)僅存四合五天井主體建筑和前面的池塘石橋。其前廳建于九級臺階之上,面闊五間,進深兩間,有前廊。穿過前廳,是一個長方型的大天井。氣宇軒昂的正堂名為“燕喜堂”,坐落在天井西面約一米高的臺基之上。“燕喜堂”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雕梁畫棟,前置殿式抱廈,支撐抱廈的是6根石龍抱柱,直徑74厘米、雕飾有精美的“龍騰彩云”浮雕,鼓型柱礎上則飾以螺蚌爭游、魚蝦戲水,荷花牡丹等浮雕,充滿生活情趣。當年“燕喜堂”是主人的會議室、會客室和居室,兩側(cè)廂房各為三間,四角各有小院,為附屬用房。所有門窗皆采用西式做法,安裝了玻璃,室內(nèi)更顯明亮?谷諔(zhàn)爭爆……[詳細]
272、盧漢公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漢公館位于翠湖南路4號,建筑占地面積6204平方米。盧漢公館分為新公館和老公館兩個部分。老公館建于1930年,是一法式樓房。該樓房系兩層,磚墻、木屋架,部分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陡坡硬山平瓦的屋頂,山尖側(cè)面皆為正三角形;墻體立面及窗體十分講究幾何構(gòu)圖,東西側(cè)為三面體立面凸窗,簡潔明快而富有變化。外觀紅瓦白墻,配之以灰色邊框線條,和諧而美觀。內(nèi)部裝飾典雅豪華。起居室設壁爐,主次臥室及餐室皆由落地式門窗與陽臺相通。1940年后期,盧漢又緊鄰這座公館建蓋了一座兩層西式建筑為新公館。新公館原大門開在青蓮街,內(nèi)部則與老公館相通。盧漢公館既是盧漢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重要的辦公場所。1949年底,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向大西南進軍的情勢下,盧漢決定投向共產(chǎn)黨,投奔新中國。12月9日晚,盧漢以召開……[詳細]
王九齡舊居
  翠湖北路3號王九齡舊居建蓋于1925年。從前的門牌是翠湖東路25號。那時,王九齡剛從教育總長任上辭職歸來。他買下了翠湖北岸上的一片沼澤地,填平后建蓋了這幢住宅。王九齡舊居是一土木結(jié)構(gòu)的傳統(tǒng)四合五天井式宅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2平方米。座北向南。坡面青瓦懸山頂。為了借南面翠湖之景,便于觀賞,南面僅建了平房,其他三面均為二層樓房。北面正房稍高,明三暗五(間),兩側(cè)耳房皆為三間。與眾不同的是,三面樓房一、二樓間,建有回廊,而且兩側(cè)耳房二樓的回廊延至南面。站在二樓外走廊上,翠湖美景,盡收眼底。房屋雖然寬大,但木構(gòu)件裝飾則簡樸大方。南面圍墻轉(zhuǎn)角為石嵌,大門兩側(cè)有邊長1米許的外方內(nèi)圓石砌作為裝飾。王九齡(1880~1951),字竹村,號夢菊,云南云龍縣石門鎮(zhèn)人。畢業(yè)于云南高等學堂、東京法政大……[詳細]
昆明袁嘉谷舊居
  袁嘉谷舊居位于翠湖北路51號,建于1920年。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結(jié)構(gòu),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積510平方米,建筑面積756平方米。北面正房五間,明間和次間為三層,單檐歇山頂。梢間和其他三面皆為兩層,硬山頂。各層朝天井方向均設走廊,一二層構(gòu)成回廊。東側(cè)廂房下部明間為門廳,二樓外側(cè)有走廊。除東廂房下層明間外,各樓層明間設隔扇門6道,兩側(cè)均為木檻窗檻墻,傳統(tǒng)中式做法,僅有外墻二樓對外開窗為半圓拱頂,有西式韻味。袁嘉谷(1872~1937),字樹圃、樹五、號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16歲成為秀才。22歲中舉。31歲中經(jīng)濟特科“一等第一名”,是云南歷史上唯一的“狀元”。袁嘉谷中經(jīng)濟特科“一等第一名”后,授職翰林院編修。第二年,奉派到日本考察政務和學務,任云南留學生監(jiān)督,為期一年。歸國后,任學部副提調(diào)、學部圖……[詳細]
275、周鐘岳舊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鐘岳舊居
  周鐘岳舊居位于翠湖北路,為民國時期中西合壁風格的民居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瓦屋頂硬山建筑,共三層,高約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間三間帶兩柱外走廊,兩側(cè)突出部分正面為三面體,使得坡面懸山屋頂兩側(cè)前部形成半圓攢尖頂,美觀而簡潔。此房周鐘岳購自張家,抗日戰(zhàn)爭以前,周鐘岳一家已經(jīng)在此居住多年?谷諔(zhàn)爭期間,周到重慶任職,1939年底,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和數(shù)學系教授程毓淮兩家曾借住于一樓五間,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一樓便成為部分西南聯(lián)大教授聚會的場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館便被日機-擊中,抗戰(zhàn)勝利后才重新作了較大的維修。周鐘岳(1876~1955)字生甫,號惺庵,云南劍川人,白族。早年赴日留學,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卦颇虾,任省學務公所普通課課長兼省城兩級師范學堂教務長,參與創(chuàng)建云南圖書館。辛……[詳細]
范石生舊居及范石生墓
  范石生舊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橋紅聯(lián)小學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駐川滇軍第六師參謀長任上辭職回滇時所建。當時他與同事錢開甲共同合買了昆明西郊王家橋的八十多畝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壟畝,自行勞作,在此隱居近三年,至1920年調(diào)任駐昭通的靖國軍第十六團團長,方始離開。房為土木結(jié)構(gòu)二層樓房,坐東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為“凹”型,正房五間,南北耳房各兩間,懸山頂,外走回廊,建構(gòu)簡樸但舉架尺度較大,幾無裝飾。西南聯(lián)大教學樓和援華美軍空軍招待所舊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號小翁。云南峨山縣人。1909年考入云南講武堂丙班,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參加重九起義和臨安起義。護國戰(zhàn)爭中,任云南護國軍第一軍東路軍參謀長兼第一團團長。后歷任駐川滇軍第六師參謀長、滇軍第十六……[詳細]
聞一多舊居(含殉難處)
  1986年7月在殉難處建立紀念碑,質(zhì)地墨石,高1.1米,寬0.6米,碑正面楷書“聞一多先生殉難處”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員楊明題寫,碑陰隸書聞一多先生殉難經(jīng)過。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樸在附近學院坡上遭國民黨特務殺害。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在云南大學至公堂悼念李公樸大會上作了“最后的講演”。下午聞一多和兒子聞立鶴相伴回家,就在離西倉坡6號家十來步之處,遭云南警備總司令部特務暗殺,年僅48歲。這便是震動全國的“李、聞慘案”。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學,回國后,在北京、南京、武漢、青島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箲(zhàn)勝利后出任……[詳細]
278、五華趙公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華趙公祠
  趙公祠位于翠湖南路,用以祭祀辛亥功臣、護國名將趙又新。趙又新(1881~1920)原名趙復祥,字鳳喈,云南省鳳慶縣人,辛亥功臣、護國名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1909年10月任命為駐云南臨安(今建水)的新軍第十九鎮(zhèn)三十八協(xié)第七十五標教練官。昆明重九起義后,11月2日,發(fā)動和領導了著名的“臨安起義”。后赴江西,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之湖口起義。失敗后回云南,改名趙又新。1915年底,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趙又新被任命為護國軍第一軍第二梯團長,在蔡鍔的率領下,轉(zhuǎn)戰(zhàn)川南,身先士卒,英勇作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此后任駐川滇軍第二軍軍長,1920年10月8日在瀘州城陣亡。年僅39歲。趙又新殉難后,靈柩發(fā)送回昆明,安葬于西郊筇竹寺北山。民國政府追贈陸軍上將,謚曰“武烈”。孫中山挽聯(lián)云:“大局賴同撐,我在粵峰君……[詳細]
黃武毅公祠(黃公祠)
  黃公祠全稱為“黃武毅公祠”,現(xiàn)位于五一路黃公西街毓英小學。原為盡忠寺,1918年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黃毓英,改為“黃武毅公祠”。黃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會澤人。早年留學日本,是中國同盟會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會機關,積極參與組織發(fā)動起義。重九之夜,與李鴻祥等在北教場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并沖鋒在前,首破北門,建“光復首功”。云南光復后,隨軍援川,回師途中,在貴州思南被刺身亡,年僅28歲。云南都督府為表彰黃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績,追謚他為“武毅公”,蔡鍔親自撰寫了“黃武毅公墓志銘”,孫中山先生贈了“忠烈千古”的匾額。先設靈位在圓通山下忠烈祠祭奠,1918年設“黃武毅公祠”,并將祠堂兩邊的街道命名“黃公東街”和“黃公西街”,以資紀念。原祠堂大殿系歇山頂……[詳細]
  《明永歷帝殉國處碑》位于華山西路中段。石質(zhì),高1.96米,寬0.72米。文陰刻3行,22字。首行楷書“民國元年季冬月下澣”9字,中為隸書“明永歷帝殉國處”,末行楷書“三迤士民恭建”。永歷帝朱由榔(1623~1662),是明神宗朱翊鈞(萬歷)的孫子,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的堂弟。朱由榔于順治三年(1646)被在南方抵抗清軍的明宗室奉為南明皇帝,年號“永歷”。永歷政權(quán)存在了17年。先是倚仗李定國、孫可望等農(nóng)民起義軍的力量,在兩廣、湖南一帶抵抗清軍,順治十三年(1656)退駐昆明。1658年12月,清軍三路入滇。永歷帝與沐天波等大臣--緬甸?滴踉辏1662)3月,緬王迫于壓力,將永歷帝及其家屬送交清軍帶回昆明。不久被吳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蟬寺(一說被迫自縊),年僅40歲。民國元年(19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