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銅仁市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旅游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旅游景點介紹

  敕賜重建梵凈山金頂序碑位于金頂東北500米處的老金頂腳,海拔2270米,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為古排樓式,碑帽已脫落,而鑲碑石坊及鼓形護腳、敦厚的臺基仍舊完好。額鐫“敕賜”二字,故俗稱“敕賜碑”。1985年9月列為省級保護文物。此碑為明朝萬歷帝賜封建立,位于梵凈山老金頂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寬1.51米,碑額左右飾以騰龍拱護紋,上罩彩云。碑文悉為楷書,計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序文,駢麗優(yōu)美,為梵凈山的千古絕唱。碑文節(jié)選:今宇內(nèi)提衡方岳者,僉謂兩間之巨鎮(zhèn),所以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者,無如四大名山。而不知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天下眾名岳之宗也!……[詳細]
木黃會師紀念館
  紅二、紅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館原名“水府宮”,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距今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因1934年10月24日,紅二六軍團會師于木黃而得名。紀念館是二進高封火墻圍護對稱封閉式古建筑,通面闊13.9米,通高9.1米,占地面積887.2平方米,建筑面積579.5平方米。由戲樓,天井,前廳,后廳,領導住室組成。1986年,縣人民政府將會師軍部舊址辟為“紀念館”,肖克將軍親筆題寫?zhàn)^名。自1997年以來,紀念館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全民國防基地”。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井南墻彩繪的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路線圖”,北墻彩繪的是“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路線圖”。1933年10月,蔣介石調(diào)集100萬軍隊,對我江西中央根據(jù)地進行第五次……[詳細]
3、印江博物館 AAA
印江博物館
  印江博物館,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屬文物系統(tǒng)國有博物館。博物館現(xiàn)設兩個展區(qū),主要陳展印江籍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先生饋贈家鄉(xiāng)的100多個國家的外事活動工藝禮品以及印江歷代書法名家作品展;陳列印江歷史文化展品,由三個專題介紹印江地方風土人情。現(xiàn)館藏及陳展外事禮品200多件(套),地方文物300多件(套),其中珍貴文物有漢代銅釜,元代銅權,明代碎花瓷瓶,清末維新派重要人士李端棻親筆書寫十二條屏,清乾隆年間印江籍進士王道行行書立軸,清末印江籍舉人知名書法家嚴寅亮條幅作品等等;另外圖書館珍藏民國時期圖書、期刊數(shù)百冊和戴秉國捐贈圖書兩千余冊。印江博物館建設用地面積8618.51平方米,按照功能集聚原則構建,是高起點、高標準規(guī)劃建設的集圖書館、禮遇五洲館、書法展覽館、民族陳列館、規(guī)劃展覽館等為……[詳細]
大圣墩景區(qū)
  大圣墩景區(qū)作為貴州省100個景區(qū)和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創(chuàng)建試點項目之一,建設有大圣墩索道、映美湖門景區(qū)、拓展營地、游客中心、玻璃棧道、玻璃滑道、懸崖秋千、健身步道等體驗型游覽項目。景區(qū)以創(chuàng)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打造縣城區(qū)文化旅游聚集地和梵凈山西線旅游集散中心為建設目標,縱向以文化、體育為主,通過索道把博物館、書法廣場連接到大圣墩山頂上,促進山上山下協(xié)同發(fā)展,形成山上獨特的自然景點和山下文化風情旅游商業(yè)圈的有效融合;橫向以夜間經(jīng)濟為主,通過北環(huán)線把邛江古鎮(zhèn)、農(nóng)業(yè)公園、映美湖串成一個大景區(qū),逐步形成旅游景區(qū)與市民休閑公園融為一體的發(fā)展格局,逐步實現(xiàn)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需求。站在大圣墩俯瞰印江城,宛如緞帶的印江河繞城而過,書法文化廣場大氣靈秀、印江河城區(qū)段兩岸步道人來人往、邛江古鎮(zhèn)高……[詳細]
5、敇賜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敇賜碑
  敇賜碑的全稱叫《敇賜梵凈山重建金頂序碑》,是梵凈山值得一看的明代文物,此碑建于明萬歷46年,即公元1618年,是御僧妙玄奉神宗皇帝之命將梵凈山金頂古佛道場重新鼎興之后,由神宗皇帝下圣旨敕建的。執(zhí)筆者為戶部郎中李芝彥。戶部郎中相當于中央朝廷的副部長。碑文全是楷書陰刻,共計1349個字,其中序文838個字,附文511個字。文章寫得駢麗華美,氣勢汪洋恣肆;內(nèi)容豐富詳實,感情酣暢淋漓。是記錄靈山佛教發(fā)展歷史,確定靈山佛教地位的最權威、最有價值的資料,也是描寫梵凈山山川形勝的第一美文。 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梵凈山……[詳細]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
  烏江山峽秀山秀水,紛呈世上奇觀;土家文化多彩多姿,盡顯人間美色”。滔滔烏江一瀉千里,與這里源深脈厚的土家文化水0融,相得益彰。10月18日,旨在推介沿河獨特旅游資源,以“神奇烏江畫廊、多彩土家文化”為主題的中國貴州·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旅游文化節(jié)隆重開幕,行署專員諶貽琴代表地區(qū)四大班子講話,沿河縣委書記顧明杰致歡迎辭,“多彩貴州”藝術-出多位實力派演員助陣,國家功勛級畫家、北京華夏神龍藝術研究院院長龍黔石,向文化節(jié)饋贈了力作《黃河龍·長江龍·烏江龍》。山峽嬌媚,土家兒女情濃。沿河縣委書記顧明杰在致辭時說,沿河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特色旅游區(qū),是貴州東北部進入華中地區(qū)的黃金水道,素有“黔北古邑、烏江要津”之稱,境內(nèi)有可與長江三峽比肩的烏江山峽百里畫廊等自然景觀,有全球最大的黑葉猴種群分布地麻陽河國……[詳細]
梵凈山龍泉禪寺
  進入梵凈山山門一公里,就能看到龍泉寺了,這里有巨大的彌勒佛塑像!按蠖悄苋荩萏煜码y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憨態(tài)可掬、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給莊嚴肅穆的佛界天國增添了幾多人間煙火。 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梵凈山……[詳細]
梵凈山萬米睡佛
  萬米睡佛指的是鳳凰山,武陵山脈的最高峰,海拔2752米,比梵凈山還要高,從空中俯瞰或從棉絮嶺看過去,就像一尊大佛睡在哪里,所以鳳凰山又叫大佛山。在明朝以前是朝鳳凰山的,騎馬抬轎可去,后來佛像飛過梵凈山后,這里衰落了,現(xiàn)在山上還有廟基和石碑萬米睡佛,仰臥在梵凈山頂,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千百年來,各地百姓把梵凈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梵凈山……[詳細]
9、老金頂
老金頂
  老金頂古稱稱“月鏡山”,是因為此山巖石有“月鏡”現(xiàn)象產(chǎn)生。據(jù)史書記載,風清月白之夜,人們在老金頂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后人雖無驗證者,但老金頂巖石化學成分純凈、石質(zhì)堅硬而細膩,在特定的空氣和光線條件下,產(chǎn)生“月鏡”現(xiàn)象,是可以理解的。 “月鏡”為梵凈山所特有,便讓人不得不對梵凈山的靈異而無比地崇敬和欽佩。從老金頂放眼四顧,身邊遠遠近近的石林出露無遺,千奇百怪且各具魅力,而巍峨起伏的群山,茫茫無際的林莽,似乎就微縮成眼前一面波光蕩漾的碧海,就連氣勢雄偉的新金頂,此時也不過是腳下一座石磴而已。 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梵凈山月鏡山……[詳細]
印江車家河國家濕地公園
  印江車家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印江車家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屬于長江流域烏江上游,以印江縣第二大河,車家河為中上游區(qū)域為主體,跨杉樹鎮(zhèn)、板溪鎮(zhèn)、天堂鎮(zhèn)、刀壩鎮(zhèn)四個鎮(zhèn),濕地公園規(guī)劃面積499.5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00.02公頃濕,濕地率37.8%。車家河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武陵山片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yǎng)重要區(qū)組成部分。……[詳細]
碧江國家濕地公園
  碧江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的東南邊緣,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的碧江區(qū)境內(nèi),包括后洞河水庫及下游的后洞河至清水塘電站以及周邊一定緩沖區(qū)域,由東北向西南呈片帶狀走向,濕地公園總面積416.75公頃,公園內(nèi)濕地總面積為228.45公頃,濕地率為54.82%。……[詳細]
印江團龍旅游景區(qū)
  地址:貴州省印江縣境內(nèi)處梵凈山又名九龍山,團龍為首。古諺:“梵凈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誰人能識破,銀子用撮箕”,源自靈山深處的圣水溪流在山間福地繪成一幅巨龍圖,“團龍”之名由此而來。團龍匯聚土家民俗風情,土家族世居武陵山區(qū),團龍土家人聚居于這武陵主峰梵凈山中,完整保留了土家吊腳樓、風雨橋等土家民居,完整保留了過趕年、儺堂戲、花燈、女兒會、山歌對唱、擺手舞等土家民俗活動,團龍——“天然土家民俗博物館”。自古名山出好茶,團龍綠茶明清時期即為朝廷指派貢品,生長600年的古茶樹依然枝繁葉茂,團龍人喜飲“灌灌茶”。印江為優(yōu)質(zhì)茶大縣,以團龍為代表的“梵凈山翠峰”多次獲全國金質(zhì)獎,獲全國原產(chǎn)地保護。原始山林,圣水清泉,薄霧回環(huán),富足的負氧離子頤養(yǎng)村中百歲老人,團龍歷有“長壽村”稱謂。故有游人驚嘆:住一棟土家……[詳細]
13、依仁書院
依仁書院
  依仁書院位于印江民族中學圖書館兩側,是一座坐北向南的明代建筑物,開口式三合院,占地總面積近400平方米。整個院址東西寬20米,南北深19,5米,院內(nèi)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構形與裝飾。2000年,印江民族中學60周年校慶,又將依仁書院全面修繕,講堂五間開設展廳。正堂門額“依仁書院”,凸露四柱掛楹聯(lián)匾,東西房各三間,院壩青石板鋪就,踏步5級直登正堂門。院內(nèi)階檐成曲尺連通,石磉雕刻精致,油飾彩繪,雅致怡人。塵封了400多年的依仁書院現(xiàn)為永久性展覽與收藏民族中學文獻資料及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據(jù)《清道光思南府續(xù)志》載:依仁書院“講堂三楹,中為講堂,楹左分齋四,楹右分齋四,為生童肄業(yè)所,后三中為尹珍、李謂二公祠,左右房各一,除山長房外,余一間住生童,外為頭門,繚以垣院,制畢備。”依仁書院,原為龍津書……[詳細]
木黃會師紀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左側的將軍山腰,前臨橫河。1934年5月,賀龍、關向應率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軍由四川彭水西渡烏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陽、秀山等6縣的廣大毗連地域,建立黔東特區(qū)政府和百余個鄉(xiāng)蘇維埃。同年8月,任弼時、-、蕭克率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從江西永新突圍經(jīng)湖南進入貴州,于10月下旬到達印江木黃、松桃石梁一帶與賀部勝利會師(紅三軍則恢復二軍團番號)。1976年0印江縣委決定在木黃建立紀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題“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第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大字楷書,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設有護欄和臺階,占地720平方米。……[詳細]
木黃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地
  在環(huán)山小鎮(zhèn)中間,木黃鎮(zhèn)的山青水秀名冠一方。兩條清澈透底的小河環(huán)鎮(zhèn)而下,魚泉從后山突涌,穿流在人戶間的檐前屋后。一幅不是江南水鄉(xiāng)卻勝是江南水鄉(xiāng)的玲瓏景致。1934年10月,工農(nóng)紅軍第2和第6軍團在此會師,用鮮血和生命創(chuàng)建了貴州高原上第一個紅色政權。木黃之名,從此載入史冊。炮火硝煙的將軍山上,如今巍然屹立著紅2、6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運籌帷幄的水母宮殿,早已辟為了紅軍會師紀念館。走進朩黃,就好像走進了1934年熱情燃燒的紅色歲月,就好像置身于一部理想主義的紅色經(jīng)典![詳細]
16、紅云金頂
紅云金頂
  紅云金頂,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云瑞氣常繞四周,人稱紅云金頂,諧“鴻運金頂”。狀若飛天游龍,又似佛手二指禪,更像人類的生命圖騰。根據(jù)其形而又稱“天下第一峰”。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歷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jīng)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并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詳細]
17、萬卷書
萬卷書
  登上梵凈山頂,“萬卷書崖”便赫然映入眼簾。整座山體都是層層疊疊、堆砌有序的頁巖,勢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冊齊天堆放,氣勢宏偉,人稱“萬卷書”。萬卷書是梵凈六大奇觀之一,早已聞名于世。古人有詩贊曰:“牙讖玉軸是誰儲,萬卷堆來混代初;遍地縱遭秦火劫,名山還有未燒書。”賦予此景人文的光輝。玄奘和尚西天取經(jīng)返回時,也專程來梵凈山拜參彌勒古佛道場。已經(jīng)快到紅云金頂,卻因為坐下白龍馬偶失前蹄,從背上散落一疊佛經(jīng),因緣得當,竟然落地生根。景點位置貴州銅仁江口縣梵凈山山頂……[詳細]
18、蘑菇石
蘑菇石
  蘑菇石,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樣,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約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觸即傾,其實巋然不動(它已經(jīng)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舉世無雙的一座魔幻現(xiàn)實主義經(jīng)典雕塑,是許多畫家、攝影家都以它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藝術杰作。它如今作為梵凈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還走進了富麗堂皇的人民大會堂!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梵凈山……[詳細]
19、棉絮嶺
棉絮嶺
  棉絮嶺,原是高山沼澤地帶,腳踩在上面,好像踩在棉絮上面一樣。這里竹林如草,紫霧若紗。站在這里,可以隱約眺見紅云金頂雄姿。是西線觀看梵凈山萬米睡佛的最佳地段。像這樣惟妙惟肖又宏大偉壯的佛陀睡相,在全國獨此一家別無第二。在這里,真是望不盡的層層山水,層層佛境;悟不盡的梵天憚思,凈土菩提。棉絮嶺拜佛臺原被喊為舍身巖。當年是朝山路上最險要的去處。這里形如一座巨大石臺。左邊是肖家河,右邊是牛尾河,而且金頂雙佛清晰可見。梵凈之水東面的匯成辰水、白河,流入湖南沅江,西邊之水匯入烏江。人站在這里,若蹈空御風。因為這里太過危險,當年朝山香客都要對佛祈拜,因此叫做拜佛臺。景點位置貴州省銅仁地區(qū)梵凈山……[詳細]
20、護國禪寺
護國禪寺
  梵凈山西線古寺眾多,是傳統(tǒng)的朝山路線,早在唐宋時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巖寺、大圣墩鐵瓦寺、梵凈山護國寺等眾多寺廟,到了明清,梵凈山區(qū)佛教興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的盛況。中國佛協(xié)曾認定:“梵凈山,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與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齊名的中國佛教名山”。護國寺最早建于唐代,開始叫“天池院”,興旺于明代,改稱“護國寺”,興旺時期,兩萬平方米的建筑而廟宇重重,幾百僧人而佛樂聲聲。但后來若干次兵匪患難,幾度重毀重修。護國寺現(xiàn)占地兩萬多平方米,山門的門額上“護國禪寺”藍底金字匾,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重慶書法協(xié)會主席、印江籍貫的魏宇平先生所書。進山門后,第一座建筑為天王殿。然后過放生池,走“T‘型橋,拾臺階而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