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香港旅游

香港旅游景點介紹

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前稱嘉道理農場,是香港一個農場及植物園,位于新界大埔區(qū)大帽山北坡和山麓,林錦公路近林村白牛石一帶,占地148公頃,范圍橫跨了大埔區(qū)和元朗區(qū)。對農務感興趣,喜歡田園生活的話,建議您和家人一起到這里來,好好享受農耕樂、天倫樂。嘉道理農場位于大帽山的北坡和山麓,被山林所環(huán)抱,農場內有山谷清溪,還有不少菜園和梯田農圃,是個集觀光游覽、自然教育于一體的大型農莊。嘉道理農場由嘉道理兄弟于1956年成立,最初旨在協(xié)助香港貧困的農戶,目前則致力于自然保育的工作。嘉道理農場主要分為上山及下山兩區(qū)。喜歡田園生活的,可以到上山區(qū)去走走。這里有九條生態(tài)徑,讓您游歷于田野山林之間,如喬木徑、蝴蝶徑及果園徑等。如果您喜歡動物或昆蟲的話……[詳細]
香港錦田樹屋
  錦田樹屋,位于香港元朗錦田水尾村游樂場側,其獨特之處在于由一株結構復雜的巨大老榕樹包圍著一間石屋,保有香港多個紀錄,并且見證了清初下達遷界令(又名遷海令)的一段歷史。該株老榕樹屬細葉榕,《古樹名木冊》編號LCSD YL/6,樹干直徑為6000毫米(樹干離地1.3米之直徑),是香港之最;樹木高度為16.5米;樹冠達42米,這是與大埔社山村之著名樟樹一樣并列香港首位的紀錄;樹齡方面則至少超過100年。至于實際年齡則眾說紛紜,一說300年,一說400年,但有指榕樹所圍繞的石屋之磚塊技術僅有200年歷史,故推算若要吞噬石屋,榕樹樹齡不可能比磚塊的制成日期相差太遠,但普遍認同榕樹至少有逾150年的歷史。清朝初年,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在臺灣的鄭氏王朝,遂于康熙元年(1662年)頒布了一道遷界令……[詳細]
屏山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座落于香港屏山,是鄧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圍六村所環(huán)抱。據(jù)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鄧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為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跡之一,于2001年12月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列表。鄧氏宗祠為三進兩院式建筑,正門前兩旁是鼓臺,各鼓臺有兩柱支撐瓦頂,內柱為麻石,外柱則為紅砂巖,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門沒有門檻,前院卻有砂巖通道,顯示鄧氏族人中曾有身居當時朝廷要職者。建筑物三進大廳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種動植物和吉祥圖案,屋脊皆飾有石灣鰲魚和麒麟。后進祖龕供奉著鄧族先祖神位。1990至1991年間,鄧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現(xiàn)時仍用作祭祖、慶祝節(jié)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鄧氏宗祠大門聯(lián):南陽承世澤,東漢啟勲名。鄧氏宗祠神樓聯(lián):俎豆千秋,吉水流芳蘋……[詳細]
香港凌霄閣
  凌霄閣(The Peak Tower)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筑,位于香港島太平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地址為山頂?shù)?28號。它座落于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景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致,是香港主要旅游景點之一。2003年發(fā)行的香港流通貨幣中,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中銀香港發(fā)行之20港元紙幣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凌霄閣由英國建筑師特里·法拉爾(Terry Farrell)設計。樓高7層,總面積達10,400平方米(112,000平方尺),設計概念融合碗與拱手示禮,呈現(xiàn)獨特的建筑外觀。于1996年8月落成、于1997年5月開放,以代替1972年落成、于1993年拆卸的老襯亭。凌霄閣于2005年3月由香港建筑師呂元祥進行大規(guī)![詳細]
25、灣仔北帝廟
灣仔北帝廟
  灣仔北帝廟(Wan Chai Pak Tai Temple),又稱灣仔北帝古廟或者灣仔玉虛宮,是位于香港島灣仔隆安街的一所北帝廟,獲古物咨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筑物。灣仔北帝廟建筑宏偉,面積是港島廟宇之冠,內有三個殿堂,廟內主殿供奉身高三米的的主神北帝;而兩側設有三寶殿、龍母殿及財神殿。北帝像前有四大天王立像,造型威武而細致生動,甚具藝術欣賞價值。此廟的基本設計屬四合院形式,在主殿左右兩側設置了面積既不同,形狀也各異的偏殿。廟的正脊飾有雙龍,龍為“四靈”之首,象征和平、吉祥及富貴,故以龍身附加于廟宇屋脊,是有受其庇護的意義。灣仔北帝廟原名玉虛宮。在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由當時的灣仔坊眾集資建成。根據(jù)廟內碑刻所載,灣仔北帝廟曾于1928年(民國十七年)進行重修。華人廟宇委員會于2005……[詳細]
香港皇室堡商場
  皇室堡(英語:Windsor House)(前稱The IN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著名商場,在香港島銅鑼灣告士打道311號,由華人置業(yè)于1992年購入,商場原本為300,000平方呎。自2006年至2010年期間進行大型翻新工程,總零售樓面面積擴展至410,000平方呎。在電影國產(chǎn)凌凌漆中,主角周星馳在皇室堡內激戰(zhàn),并使出其飛刀絕技,力擒來自湖南的悍匪;适冶ど虉鰳歉18層(地庫至16樓),分為低座及高座兩部份,總零售樓面面積達410,000平方呎。商場設超過150間國際及本地品牌、逾20間中外餐廳及一間電影院。低座地庫以百佳International、屈臣氏、豐澤、威達公司及Dymocks為主要租戶。地庫亦有多間食肆,包括伯伯加奴、味千拉面及元氣壽司。地下以珠寶、鐘表及眼鏡時裝店為……[詳細]
香港海龍明珠號
  維多利亞港位于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和海域,是中國的第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僅次于美國的舊金山和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涌貨柜碼頭”。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觀光點之一,由于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布,入夜后萬家燈火,相互輝映,香港的夜景因而與日本函館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世界三大夜景”。海龍明珠號夜游全程45分鐘,飽覽港島沿岸,中銀大廈、中環(huán)廣場、長江集團中心、大會堂、會展中心、匯豐總行、新鴻基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國際金融中心一及二期、演藝學院等建筑,將維港璀璨景色盡收眼底!海龍明珠是全港唯一獨有的中式海上食府,設計高雅,環(huán)境優(yōu)雅,載您遨游維多利亞海港,在闊大寬敞的露天陽臺中, 欣賞……[詳細]
灣仔洪圣古廟
  灣仔洪圣古廟位于香港灣仔大道東129號。經(jīng)歷了百多年變遷及多項填海工程后,已被現(xiàn)代樓宇包圍,顯得份外突出。被列一級保護文物。在香港開埠初期,莊士敦道以南的一帶地區(qū)等,過往這些地方都是淺灘,洪圣古廟前,以往是海邊。這座只有一間廳堂的座簡單古廟,過去可俯瞰整個海灣。曾經(jīng)有一段時期,灣仔是被林則徐視為頭號煙販顛地的根據(jù)地。顛地是英國人,也是鴉片煙商。在1835至1839年期間顛地曾以灣仔為其販毒基地。約在1924年左右,香港政府推平摩理臣山,填灣仔海灣,才將灣仔區(qū)面貌改變,也使昔日臨海的洪圣古廟,變成今日坐落在皇后大道中的模樣。今日的洪圣古廟依山建筑,廟內祀奉著洪圣大王,洪圣大王為南海之神,與天后娘娘同為漁民最愛祀奉的神明。洪圣爺旁邊供奉金花夫人、太歲及包公等神位。廟外另有社稷及魯班先師的神位。亦……[詳細]
香港灣仔錫克教廟
  灣仔錫克教廟是香港的錫克教廟宇,位于香港島灣仔司徒拔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現(xiàn)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筑。灣仔錫克教廟于1901年興建,樓高兩層,頂部呈拱形。后來于1938年加建一座兩層高的建筑物。宗教活動錫克教廟是香港約8,000多名的錫克教徒的宗教及社會活動的中心,廟內設有圖書館,辦有一所幼兒學校為4至6歲的印度籍兒童提供學前教育。錫克教以為家庭、信仰及人類服務為信仰中心,錫克教廟可容200人食宿,任何信仰的旅客均可免費用餐和作短暫居留。錫克教廟在平日的早、晚及星期日的上午均設有崇拜聚會,星期日上午參與崇拜聚會的人數(shù)約有1,000人。錫克教(Sikhism)主張一神論,相信單一的神、十位祖師、錫克教圣典《格蘭斯沙希伯古魯》(Guru Granth Sahib,被供奉在錫克教廟大殿的中前方)及其……[詳細]
香港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Po Leung Kuk Museum)位于香港銅鑼灣禮頓道66號,是介紹保良局發(fā)展歷程的博物館。1979年(即保良局創(chuàng)立百年志慶的翌年),保良局董事會決定對局內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并于1980年設專柜存放。1984年3月8日,設于局內的福利大廈(1996年3月命名為莊啟程大廈)二樓的文物室正式開放。1996年,文物室遷往中座大樓,并擴展為保良局文物館。文物館展覽廳于1998年1月19日裝修完成,由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主持揭幕,翌日正式開放。2002年5月23日,該館正式更名為保良局歷史博物館。展覽內容展覽室1(常設展覽)。保良局現(xiàn)時服務概況:透過照片、印刷品及紀念品,輔以文字展板,介紹保良局在社會、教育、康樂及文化等服務慨況。展覽室2(專題展覽)。馬錦明博士紀念展:介紹1……[詳細]
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英語: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位于香港香港島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位于港鐵天后站與銅鑼灣站之間,灣仔區(qū)區(qū)議會與東區(qū)區(qū)議會交界處。北鄰維多利亞公園。香港中央圖書館樓高12層,景觀可以遠望九龍西及獅子山,占地9,400平方米,該圖書館樓面面積33,800平方米,是香港規(guī)模第一大的公共圖書館,藏書為2,300,000余冊,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tǒng)中總藏書12,480,000冊的5分之1。香港中央圖書館于2001年5月17日啟用,取代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成為66間公共圖書館的總館地位,是香港規(guī)模最龐大的公共圖書館,及灣仔區(qū)第3間公共圖書館。館內設有觀景升降機來往地面至10樓,另設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各樓層,另有兩部觀景升降機由地面直上10樓及11樓,館內亦設有洗手間……[詳細]
香港灣仔藍屋
  藍屋是香港一列唐樓,位于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雙數(shù)門牌,現(xiàn)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筑。其中72號、72號A及74號三幢外墻被涂上藍色,因而被稱為“藍屋”;而74號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擁有,一直維持灰色的外墻。歷史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yī)院,樓高兩層于1872年政府差餉征收冊中名為“華佗醫(yī)院”(亦稱為“灣仔街坊醫(yī)院”)。1886年關閉后變?yōu)橛米鞴┓睢吧襻t(yī)華陀”的廟宇。1920年代拆卸后興建現(xiàn)在四層高建筑,于1922年建成,樓梯間的墻壁、單位內的窗戶同樣由木材制造,而露臺部分則采用鋼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數(shù)余下有露臺建筑的唐樓。72號地下為“華佗廟”,1950年代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侄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為其兒子林鎮(zhèn)顯的醫(yī)館。72號一樓曾開辦專為街坊子弟提供免費……[詳細]
香港圣瑪加利大堂
  圣瑪加利大堂(英語:St. Margarets Church)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堂,是東方第一所以圣女圣瑪加利大(英語: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為名的教堂,位于香港島跑馬地樂活道2A號,由“宗座外方傳教會”建立,于1923年2月3日由翟伯祿神父奠基,1925年1月25日祝圣啟用,1949年1月25日升格為堂區(qū),F(xiàn)時教堂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筑。結構圣瑪加利大堂建于1923年,由意大利建筑師干尼刺設計,屬“古典復興主義”建筑,門前有長樓梯讓前往教堂的教徒仰望著教堂而行,教堂的立面開了一個玫瑰窗,門廊由四根多利克柱支撐,大門兩旁放著圣伯多祿及圣保祿兩尊圣像,其內部采用法國十八世紀結合古典與歌德形式的柱列承托圓拱型天花的結構,桶形穹窿天花填滿了浮雕方格,而平面采用羅馬公共……[詳細]
香港圣公會圣馬利亞堂
  圣馬利亞堂(St Marys Church),又稱圣公會圣馬利亞堂,是香港圣公會在港島東區(qū)發(fā)展傳教事工第一所的教會,于1911年成立,位于銅鑼灣大坑道2A號近東院道及銅鑼灣道交界,現(xiàn)時為香港圣公會香港島教區(qū)的教堂。圣馬利亞堂是香港港島僅存的糅合中國特色和文藝復興建筑風格的教堂,現(xiàn)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筑。圣馬利亞堂現(xiàn)時已成為香港現(xiàn)存兩座中國文藝復興式教堂之一(另一座是九龍馬頭圍的圣三一座堂)。其建筑特色是中西合壁:正面外墻仿照中國宮廷設計,大門前有數(shù)十級石階,而建筑物內部則采用西方傳統(tǒng)教堂的設計。歷史20世紀初圣公會港粵教區(qū)在銅鑼灣設立“晏氏棲留院”(The Eyre Diocesan Refuge for Destitute Woman),收容無依婦女,使她們獲得安身之所,并教以識字和求生的……[詳細]
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
  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位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北面廣場,與坐落廣場東北面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相互輝映。紀念碑高20米,寬1.6米,由基石、柱身和柱頭三部分組成。 紀念碑柱身正面刻有國家主席-親題“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碑名;瘱|西兩面分別刻有中文碑文及英文譯本。外形描述紀念碑臨海,四周空曠,日照時間長,因此基石和柱身采用同一礦脈、石質堅實和色澤均勻穩(wěn)定的深色麻石,但經(jīng)不同表面處理,質感各異。紀念碑柱身由206個石環(huán)重疊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 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個年份的石環(huán),采用較淺色的石 料。 柱身唯一嵌有光環(huán)的石環(huán),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表達香港在這一年回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意義。柱身方圓,增加立體視覺的變……[詳細]
香港荔枝角公園
  荔枝角公園位于香港九龍荔枝角的荔枝角灣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興建,占地17.65公頃,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荔枝角公園位于深水埗西,東為美孚一期,南接葵涌貨柜碼頭路,西靠荔景山道,北則為荔灣道,交通四通八達,可乘地鐵、西鐵及巴士前往。歷史沿革早于1970年代后期,由于興建地鐵荃灣線,荔枝角大橋(葵涌道)以內的荔枝角灣被填平,灣內的泳棚和劃艇場消失。北端的荔枝角泳池和室內體育館首先于1980年代落成。南端亦落實興建荔枝角公園,第一期于1990年啟用。1990年代初期,西九龍?zhí)詈9こ淌估笾谴髽蛞约懊梨谛逻椧阅系暮S蜃兂申懙,荔枝角公園就再向該處擴展,以作為西九龍公路和美孚新邨之間的緩沖帶。但有部分地段受到九廣西鐵工程所影響,在1998年-2003年間,九廣鐵路公司負責重置荔枝角公園內所有受……[詳細]
香港漢花園
  漢花園位于香港的九龍長沙灣東京街,于1993年12月建成,園內設施仿照漢代風格建造。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營運,鄰近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相關景點以中國漢朝時代的園林設計為主題,設有多個觀光景點。妙趣園:以欣賞石像雕塑為中心,四周輔以涼亭供觀光客休息。蹴鞠臺:是無蓋的四方高臺。在1993年時,為紀念香港政府營運香港公營房屋達 40 年,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彭定康在這里親手埋下文物囊。聽雨廊:位于“蹴鞠臺”的旁邊,它是一道臨蓄水池邊的有蓋長走廊。漢舫:穿過“聽雨廊”就是一條置在蓄水池飾有龍頭的石舫。怡趣亭:位于“漢舫”的對面,透過亭的窗借出蓄水池的景致。這里還設有屋頂?shù)广^,讓民眾 把自備的雀籠掛于亭頂,欣賞鳥鳴。蓄水池:池內飼養(yǎng)了錦鯉及龜。奕亭:位于蓄水池的另一方,它由4組四柱的方亭所組成,整個亭的支柱……[詳細]
香港歌和老街公園
  歌和老街公園(Cornwall Street Park)位于香港九龍歌和老街及達之路交界,以從小西湖流下來的溪澗,筑成各種水玩意,給公眾作游園地,F(xiàn)時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公園運用小西湖流下來的天然溪澗及地理落差,筑成水溪、瀑布及多個小池塘,部分地方筑有江南水榭涼亭,四周保留原始的天然喬木叢林,并沿著游園小徑栽種各種鮮花。設有洗手間、飲料售賣機及休憩座椅涼亭給觀光客休息。歌和老街擁有壁球及乒乓球中心,樓高五層的現(xiàn)代化空氣調節(jié)混凝土建筑物,設有餐廳、16個壁球場、20臺乒乓球桌、盥洗室、更衣室及澡堂。交通指南景區(qū)地址:香港深水埗區(qū)歌和老街17號乘車線路:乘九龍區(qū)專線小巴72、73路前往……[詳細]
香港龍翔道眺望臺
  龍翔道眺望臺位於深水埗區(qū)筆架山。這里是俯覽九龍半島和維多利亞港景致的絕佳地點,所以一向以來,都有不少游人專程到此觀光,欣賞香港景色。眺望臺設有涼亭,附近廣種樹木,讓游人舒適地觀賞九龍景致。從眺望臺下望,深水埗全區(qū)例如又一城、石硤尾,以至西九龍中心等均盡收眼底,還可遠眺舊啟德機場的全貌,想象機場在一九九八年七月遷往新機場前,飛機在啟德機場降落的刺激景象。今天,香港國際機場雖已遷往赤角,但龍翔道眺望臺仍是不少游人觀賞景色的勝地。政府亦積極改善龍翔道一帶的道路交通,以及九龍半島東部與新機場之間的四號干線連接道路,讓游人前往龍翔道眺望臺更為便捷。交通指南景區(qū)地址:香港深水埗區(qū)筆架山乘車線路:乘搭巴士42C、86A或87號,在水務署機電工場附近下車即達……[詳細]
香港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位于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館內除了展示李鄭屋漢墓外,旁邊還有兩個展覽廳,介紹漢墓的歷史及展示其出土文物。該墓穴是香港政府于1955年興建李鄭屋邨時發(fā)現(xiàn)的,從中共發(fā)掘出58件文物。從墓磚銘文的字體、內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斷,墓穴建于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埋葬的相信是皇室貴胄。李鄭屋漢墓于198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法定古跡。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除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通過文字、圖像、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和墓室結構。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fā)現(xiàn)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于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