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护士xxxx,98色播,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男人天堂,男人的天堂,男人的天堂手机在线,特黄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亚洲综合自拍视频在线观看,se98视频,男人的天堂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臺州市 > 三門縣旅游

三門縣旅游景點

蛇蟠島
   千洞之島,萬福之地——蛇蟠島位于浙江東部的臺州市三門縣,全島面積17.4平方公里,為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海島洞窟景區(qū),是電影《漁光曲》的外景拍攝地,屬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蛇蟠島毗鄰甬臺溫高速公路,距三門縣城17.5公里,距大陸海岸線最近處僅2公里,從六敖鎮(zhèn)的上敖碼頭乘渡船約10分鐘可到達。蛇蟠島出產(chǎn)江南名石——“蛇蟠石”,盛產(chǎn)中國名蟹——“三門青蟹”。“千年盡露波濤聲,萬古猶存斧鑿痕”。自宋代以來大規(guī)模的采石,在島上遺留了大大小小洞穴共有1300余個,被人們稱為“千洞之島”。中央電視臺為此組織了強大的攝制組,拍攝了《探密蛇蟠島》,為觀眾解答了千洞島之謎。2013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蛇蟠……[詳細]
丹峰(章家山)
   丹峰在海游西南,高328米,別名章家山,相傳晉時葛洪(283-363)曾于此煉制金丹,因此得名丹峰,又名章家山。山上有丹井、丹灶等遺存。70年代建電視差轉臺,80年代辟為風景區(qū)。海游八景之一《丹峰積翠》詩云:拔地孤峰插碧空,丹成葛灶溯仙翁。純時便結千重翠,煉處難求九轉紅。鳥道青迷春雨后,蠺業(yè)綠繞暮云中。如從顧陸毫端寫,赤嶠霞標建未工。丹峰林木蒼翠,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huán)境清幽,游人常于此流連忘返。登高遠眺,珠游溪如玉帶繞城,濱海新城盡收眼底,幢幢高樓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西面峰嶺峻拔,疊嶂重巒,云霧飄渺,景色優(yōu)美,風光奇佳,是登高懷古的好去處。清代海游人章正詩曾作詩《丹峰積翠》贊之:孤標峭拔聳芙……[詳細]
祁家祁宅
   祁家村位于丘陵地帶。沿著溪坑公路,有座拱形小橋,小溪流水潺潺,旁依一條彎彎小路。祁家宅院建筑坐北朝南,據(jù)史料記載,此宅總占地面積1990平方米。大院前,立著一間炮樓,正面有兩個一圓一方的炮洞,炮樓用淺紅色的條石鑿砌而成,堅不可摧的樣子。整個建筑前后兩進,內(nèi)有天井、回廊、串樓、廂房、--、花園。整個建筑前后兩進,內(nèi)有天井、回廊、串樓、廂房、--、花園。青瓦粉墻的小樓彼此相連,飛檐翹角的正門高聳在正中。站在正門前仰頭細觀,額題已模糊不清,東、西門的題額分別為“樓枕嶼山”和“門迎湫水”的兩幅字。正門對面的圍墻上鑲嵌著一塊天然奇石“星月石”,暗紅色的蛇蟠石中間一塊渾圓的白圈,仿若滿天寒星簇擁著一輪皎潔……[詳細]
湫水大峽谷
   湫水大峽谷湫水山脈起源于天臺山脈,橫亙于三門的中部,是三門縣的主要山脈。平均海拔400米,其中主峰王戲梁高882.4米,為三門最高山脈。湫水大峽谷就發(fā)源于湫水山脈的東麓。為一條長達十余公里的窄谷。它是目前浙江省保存最大的次生闊葉林。該次生闊葉林的面積約為3萬多畝。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氣候條件不一,林木分布層次清晰。山頂有黑松,短葉松,金錢松,馬尾松等高山樹種。山腰有杉木,木荷,山刁樟等闊葉林樹種,有成片的橡仁及映山紅等灌木叢。下層有板栗,野桃,獼猴桃,柑橘等經(jīng)濟類作物。所產(chǎn)的“珍眉”“秀眉”茶葉為茶中精品。此外這里還盛產(chǎn)金銀花,七葉一枝花,獨葉一枝花等藥材,是著名的藥材生產(chǎn)基地。這里茂密的闊葉林……[詳細]
健跳所城遺址
   健跳所城距三門縣城20公里,東臨三門灣海域。三門健跳所城地處海防要塞,歷來受外國侵略者的垂涎和掠搶。名將俞大猷、戚繼光、譚綸等先后在三門灣駐守抗倭,屢與倭寇鏖戰(zhàn)于三門灣畔,威震海疆,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湯和循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的旨意,在江浙沿海筑衛(wèi)所城幾十處,健跳所便是其中之一。明代朝鮮人崔溥(1454-1504年)在《縹海錄》中曾詳細記述了健跳所城:“門皆重城,鼓角、銃沖聲震海岳……”。所城依山而筑,居高臨下,雄峙江畔,三面阻山,東面距海,既易守難攻,又便于望遠!胺潜A伏探哨,賊卒很難靠岸。”城南有健跳港,港闊四百余丈,接海直通三門灣貓頭洋,……[詳細]
亭旁紅色景區(qū)
   亭旁紅色景區(qū)亭旁起義,是包定等人在1928年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展示了二次革命時期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誕生過程。1927年為貫徹“八七會議”的精神,0寧?h委委員包定奉上級指示,以小學教師職業(yè)為掩護,回亭旁以亭山小學為據(jù)點開展革命活動,開辦干部訓練班。吸收黨員,培養(yǎng)干部,創(chuàng)建0亭旁支部,并以各種形式對農(nóng)民群眾進行革命宣傳。1928年清明“南溪事件”發(fā)生后,寧海縣委積極籌備武裝起義。5月22、23日,包定率農(nóng)民武裝先后捕殺-豪紳,任離玉、任友端揭開了亭旁起義的序幕。之后,包定率武裝力量攻占亭旁街,宣布亭旁區(qū)蘇維埃政權創(chuàng)立,這是當時浙江省唯一一個蘇維埃政權。隨即,-緊急調(diào)集軍隊進行鎮(zhèn)壓。5月27日……[詳細]
擴塘山島
   擴塘山島擴塘山島為大陸島,位于三門縣沿赤鄉(xiāng)南面,浦壩港口,東連貓頭洋,南隔白帶門水道與臨海市南門坑相望,北為牛頭門水道與原三門鹽場,今三門沿海工業(yè)城,為臺州重要的制造業(yè)基地。相鄰距改造中的臺州沿海大通道30公里。該島由褐紅色火凝灰?guī)r組成,島上以形態(tài)各異的礁石和獨特的巖體而得名,海蝕地貌在國內(nèi)罕見,號稱“中國礁石博物館”。該島東北面有近十里長的礁石群和洞穴。這些礁石在海浪長期的沖刷下形成了數(shù)百個象形景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生命之門”、“蛟龍出!薄ⅰ昂猛恰、“烏皮礁”等!膀札埑龊!睘橐磺鄮r夾在凝灰?guī)r中所形成的,該青巖長約15米,平均寬度1米,上部寬1米,下部寬2米,似一條青龍入海,故名“蛟……[詳細]
多寶講寺
   多寶講寺多寶講寺位于高枧村巖峰豎尖山麓,舊名龍翔院,為東晉高僧曇猷法師所建,距今有1600年的歷史,清同治七年重建。為江南最大的一個藏傳密宗禪林,寺中供奉著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及其上首弟子克主杰和賈曹杰。其中,清定大師轉贈的高約3米、高4.5噸的緬甸玉為鎮(zhèn)寺之寶。文革期間又遭到嚴重破壞,殿宇被改為高枧中學校舍。1985年,成都昭覺寺方丈清定法師出資修繕了多寶講寺大師殿。清定法師佛學造詣高深,為全國十大上師之一。原籍三門高枧,俗名鄭全山,1903年出生,畢業(yè)于黃埔軍校一期步兵科。從一名下級軍官一直擢升為重慶大本營中央訓練團少將處長?箲(zhàn)期間,因不滿-的消極抵抗政策,在重慶獅子山慈云寺……[詳細]
仙巖洞摩崖石刻
   仙巖洞摩崖石刻位于三門縣浦壩港鎮(zhèn),年代為明至民國。仙巖洞摩崖石刻位于浦壩港鎮(zhèn)仙巖村以北石筍山的仙巖洞內(nèi)。仙巖洞晉時稱“法云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額為“百花清洞”,據(jù)傳說此洞系仙人所鑿,故又稱“仙巖洞”,有“臺州海天勝境”之譽。洞口朝南,高25米,深50米,寬27米,四周綠樹翠竹遮天蔽日,依山有石階可達洞口平臺。平臺約200平方米,筑有石圍欄,圍欄望柱上雕有明清時期留下的獅子、白象、兔等各種瑞獸及仙桃等圖案,造型各異,栩栩如生。迎面是正門,額書“第一洞天”,兩側對聯(lián)為“忠祠崇福地正氣長存,丹室辟洞天仙蹤猶在”。洞壁留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文信國公大忠祠”時留下的“八仙”“三……[詳細]
仙巖洞
   仙巖洞仙巖洞位于三門縣東南海濱,浬浦鎮(zhèn)仙巖村,距縣城海游25公里。傳說為神仙所造,有“臺州海天勝境”之譽。據(jù)《臨海志》載,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間洞中建起“文信國公大忠祠”。田野盡頭,穿過山坡上那片松林有數(shù)百竿勁竹,路邊有些條石,三五巖塊的地方是“著衣亭”舊址,因明清時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須振衣彈冠以示恭敬,再步上幾十級臺階,穿過仙月洞門,便到一個一百多平方米,高數(shù)十米的長方形平臺,站在平臺上,遠處霧靄、島礁、波濤,就是文公所贊“萬象畫圖里,千崖玉界中”的海天風光。橫在洞口的石墻中間那副門聯(lián):“丹室辟洞天仙蹤猶在,忠祠崇福地正氣長存”,概括了仙巖洞的歷史,這兒晉時就成為道家-……[詳細]
五子島
   五子島五子島位于三門縣城海游鎮(zhèn)東約40.5公里,在三門島西北,三門灣口中部,由相對集中、相距較近的青士豆、雞籠山、貓頭山、小踏道、長口舌、豬頭山、踏道山、干山8個島和門頭礁、百畝田礁、拗斗礁、大泥礁、黃胖礁、賴孵礁、板琴礁7處礁組成。島區(qū)呈西北—東南向,最高點踏道山海拔83.7米,長約3.5公里,寬約2.5公里,島礁總面積約0.72平方公里。因由主島踏道山和小踏道、干山、雞籠山、青士豆五個較大的島嶼組合,故稱“五子島”!∪簫u東、西兩側各有一條水道,水域寬闊。東側水道水深8—10米,西側水道水深2—7米。踏道山西北2.5公里處的平礁上建有燈樁。“海上寶島鳥占多”,雞籠山東麓鷗鳥占據(jù)的礁石因海潮……[詳細]
東屏古村
   東屏村屬三門縣橫渡鎮(zhèn)。因村東的東坑山形似帷屏而得名。東屏村位于湫水山腹地,瀕臨三門灣海口。背靠龍母山,環(huán)村皆山。前鄰南溪,近接琴江。有控山帶海之勢,得屏山潁水之勝。沿著岙里溪,經(jīng)過風月橋,曾經(jīng)繁華的商業(yè)街依然保持原來的面貌。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雨,三門縣東屏村年代久遠的老房子、老街,向現(xiàn)代的人們,展示富有“中國元素”的鄉(xiāng)村實景。東屏村位于浙江東南沿海三門縣橫渡鎮(zhèn),因村東的東坑山形似帷屏而得名。下轄大岙坑、上角頭、水坑三個自然村,共有753戶,2416人,為三門縣陳姓聚居第一大村。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由東陽人陳拱辰始遷于此。至今,已傳至第三十二代。東屏歷經(jīng)明中期倭寇肆擾,清初海禁毀村,……[詳細]
隱龍山
   隱龍山 隱龍山位于健跳鎮(zhèn)田岙村,占地面積約為2平方公里。山里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靈貓、猴面鷹,黑鹿、櫳倪魚、雨蛙,檀香木、香樟等國家保護的稀有品種,其中連浙江植物園尚沒有的天官筆樹在這里分布甚廣。據(jù)當?shù)厝苏f此樹的漿液是上等的美發(fā)佳品。山上的景觀自西至北有蟾蜍跳天臺、仙姑巖、天船、佛手峰、天摩巖、接天巖、銅錘巖、狀元花、鳳冠頂、穿天刀等。人們可沿文丞相走過的青龍崗上山,首先進入眼簾的是“天門”。70度的石壁崖坡直插山腰,山腰上立有兩扇石巖,成“門”字形,門頂幾乎與山頂持平,高約百余米,乃隱龍山的標志性景觀“天門”,又名狀元花。因其一側石門框狀同直立的手掌手指尖高低錯落又狀似狀元的頂戴花領而得名。門……[詳細]
三門圍墾紀念館
   三門圍墾紀念館,其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為950平方米。上個世紀70年代,三千筑塘大軍,負行囊,擎紅旗,扎營蛇蟠,向海要田,演繹了一場感天動地的創(chuàng)業(yè)史,在臺州三門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印記。為銘記這段歷史,在三門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及縣委組織部的牽頭下,蛇蟠圍墾精神初心教育基地(三門圍墾紀念館)于2019年12月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蛇蟠圍墾精神初心教育基地由圍墾主題雕塑廣場、蛇蟠圍墾精神紅色長廊、三門圍墾紀念館等三部分組成,記錄了三門灣開發(fā)史、歷代三門圍海造田奮斗史。三門圍墾紀念館,以歷史的時間為主線,重點講述蛇蟠圍墾史、抗臺史、勤勞史和未來暢想,穿插“9711”號臺風后三門人民奮……[詳細]
三門畬族紀念館
   濤頭村畬族紀念館建在濤頭村文化禮堂,其中,展廳在二樓,會議室和活動區(qū)在一樓。是由原來的文化禮堂展廳改建而成,由于展廳的門洞比較多,內(nèi)容比較雜亂,經(jīng)過梳理,我們以中國畬族發(fā)展史為主線,將三門“海上畬鄉(xiāng)”放在中國畬族發(fā)展的大歷史背景中,通過由入山“出世”,進入山區(qū),封閉式的社會形態(tài),到出山“入世”,向海洋求生存、求發(fā)展,來豐富整個畬族的發(fā)展變遷,以此來突出“海上畬鄉(xiāng)”的人文特色。五個門洞代表畬族發(fā)展的五個階段,以歷史介紹、文化特色、節(jié)慶禮儀、風俗風貌、海上畬鄉(xiāng)為內(nèi)容,實物部分,從畬族紋樣、服飾特色、生活用品、耕海牧漁工具等,將海洋與畬族結合起來。展現(xiàn)“海上畬鄉(xiāng)”獨特的人文歷史和特點。300年前,雷……[詳細]
三門縣博物館(亭旁起義紀念館)
   三門縣博物館始建于1989年12月,座落在海游大橋北端馬家山,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捷,占地面積18.6畝,建筑面積1016平方米,展廳面積400平方米,為仿古建筑。在職人員9名,該館下設陳列組,文物組,負責全縣的文物調(diào)查、征集、藏品保管,陳列展覽和宣傳保護等工作。三門縣博物館有藏品2300余件。珍貴文物藏品408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9件,現(xiàn)代書畫名家作品400多幅。有晚清著名書畫家蒲華,章梫的精品。國家限制出境的黃賓虹、陸儼少、褚樂三,豐子愷、沙孟海、吳笰之等書畫名家大師12人作品32幅。南宗石翁仲一對,二尊清代石雕母子獅,現(xiàn)立縣博物館前階下。全縣范圍內(nèi)文保點83處,有14……[詳細]
青葉葉氏宗祠
   青葉葉氏宗祠位于沙柳街道青葉村中部,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1年)。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闊23.33米,通進深29.86米,面積696平方米。磚木結構,四合院式,前后兩進,左右兩層廂房。門廳雙層,面闊三開間,明間額坊上掛“葉氏宗祠”木匾,重檐硬山頂。明間后檐設戲臺,戲臺四柱方形平臺,三方敞開,無勾欄,臺后立屏風四扇,施藻井,藻井用大小卷棚,橫架軒梁二根,臺前柱上倒掛獅子牛腿,額坊上彩繪各種戲劇人物圖案,單檐歇山頂。正廳三開間,明間梁架五柱七檁,五架抬梁帶前后單步和后廊,次間穿斗結構,后檐柱采用方形石柱,雀替雕刻有卷草、龍等圖案,明間額坊上掛“都蔚宗風”匾額,圓形梭柱,地面石板鋪砌,硬山面飾五級馬……[詳細]
廣潤寺千佛樓
   廣潤寺千佛樓位于海游街道瑞云山南麓三門中學校舍內(nèi)。據(jù)《廣潤寺重興記》記載:東晉興寧年間(363-365),天竺(古印度)僧人曇猷乘楓槎從海上東渡,在三門灣畔登岸,見到山上五彩祥云繞其頂,遂在山南麓建造普濟院,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賜額廣潤寺。明洪武、萬歷、崇禎年間不斷增修擴建,規(guī)模宏偉。全寺有山門、彌勒佛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方丈堂、齋堂、千佛樓等建筑,F(xiàn)僅存千佛樓1幢,1988年經(jīng)修葺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再度重修,抗戰(zhàn)期間曾作為中共重要的活動場所。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一進二層五開間,通面闊21.5米,通進深12.32米,面積264平方米。明間梁架四柱七檁,五架抬梁……[詳細]
滿山島
   滿山島滿山是三門灣口的一座神秘小島,位縣城海游鎮(zhèn)東北35.3公里處。島系火山凝灰?guī)r構造,呈蓮花狀,因海浪沖蝕,已分為東、西兩塊,西大東小?偯娣e0.4km2,最高點海拔50.9米。島周圍有深槽水道通過,稱“滿山水道”,為古今海舶出入三門灣的主要航道之一。20世紀80年代,曾在附近海域打撈出數(shù)千件古青瓷器,疑為宋代商易船只海難所遺。滿山島孤懸海上,但充滿古代海洋文明之謎。相傳遠古時有“沉東京,漲紹興”之變,滔天洪水瞬時就淹沒了繁華的東京城,漫至山巔,故稱此島為滿山。據(jù)說山麓舊有卵石鋪成的大道,路邊有棵大樟樹,旁立石碑,上刻“此路通東京”,F(xiàn)時大樟樹僅存樹樁,石碑已被山土荒草淹沒,已成不解之謎。滿……[詳細]
青萍橋
   青萍橋位于三門縣海游街道城東村石羊溪中斷。始建于清代中期,清光緒二十年(1894)重修,1988年再度重修,現(xiàn)為縣文物保護單位。青萍橋南北走向,橫跨石羊溪,系單孔石拱橋,全長12米,橋面寬3.3米。拱券條石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筑,凈跨6.4米,矢高4米,橋面以石板和鵝卵石砌鋪,兩側分別置實體欄板,欄板之間用望柱相隔,南北落坡處各設七級臺階,鑲嵌著鳥蛋形石子,堅固平整。拱券石上刻行書“青萍橋”,旁鐫“1988年重修”字樣。據(jù)海游《章氏宗譜》記載:“青萍橋,在水口庵前,溪水至此,入港匯海,村人筑閘建橋,以氵亭水勢,因其形似劍,故名!薄扒嗥家乖隆睘楹S伟司爸弧N魰r此處垂柳絲絲,溪水清碧,每當月掛柳梢,……[詳細]
全部三門縣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