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村,位于鮮水河北岸,距縣城15公里,全村有4個作業(yè)組,共有112戶、612人,全村建1個黨支部,設支部委員7人,黨員52人;現有村干7名;“三老”3人;特困人員4人;全村有22戶貧戶(精準扶貧戶),103人(其中:2014年脫貧1戶,6人,2018年脫貧7戶,25人,2019年脫貧14戶,72人);兒童入學率100%,生育率100%;退耕還林面積:80畝;公益林16450.4畝;禁牧草地面積:6040畝,草畜平衡面積:1.5584萬畝;人工種草面積:0.0342萬畝。
耕地面積1500畝(其中:土地流轉0畝);種植1452.4畝。章達村地處滔滔鮮水河北岸,依山傍水,土地開闊肥沃,境內最低海拔3100米,年平均氣溫3.7攝氏度,年降雨量630毫米,無霜期100天左右,屬高山寒溫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盛產青稞、馬鈴薯等農作物,養(yǎng)殖有牦牛、馬等牲畜。2012年全村糧食播面達1400余畝,糧食總產量達60萬斤,良種銷售63.74余萬元。
全村農業(yè)機械化水平高,農機總動力1600千瓦,有聯合收割機3臺,播種機0臺,農用拖拉機112臺,機耕、人工播、機收普及率達90%以上。是爐霍重要的優(yōu)質青稞商品糧生產基地,歷來就具有“優(yōu)質糧倉”的美譽。濃郁的藏民族文化在民居、服飾、飲食、歌舞中流淌,自然風光獨特,美不勝收,凸顯爐霍民族特色,白墻紅瓦,街道住所干凈整潔,這里還流傳著一句話“我們的故事是紅色的,心也是紅色的,就連居住的房子也是紅的”,這里的老百姓善良、淳樸、積極、上進,一直以來彰顯民族大團結好風氣,發(fā)揚“十八軍”優(yōu)良傳統,為藏區(qū)甚至全中國的各名族團結做出了表率。
多年來,章達村在爐霍縣縣委政府和宜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沿著“紅色基因”,村黨支部、村委會以民族團結為抓手,自強不息,團結帶領全村老百姓,深化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民族政策教育,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資源,進一步弘揚紅軍精神,在發(fā)展傳統農業(yè)的同時,還打造創(chuàng)意觀光農業(yè),通過招商引資,爭取項目,讓綠色產業(yè)發(fā)展成為了章達村的經濟新引擎;章達村村民還十分重視教育,大批人才已經走出章達,走向各個崗位。
章達村村兩委堅強團結,村民互幫互愛,在集體共同努力協作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長足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更加配套,柏油路通往每家每戶,村級活動室功能齊全,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區(qū)劃: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蝦拉沱鎮(zhèn)·章達村 |